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533|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湖北省小学语文第一期网上“案例沙龙”活动总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29 17:1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湖北省小学语文第一期网上“案例沙龙”活动总结



http://xnjyw.5d6d.com/thread-20665-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0665-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0665-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0665-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0665-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0665-1-1.html
    来源:湖北省教学研究室    [孝南区教研室小语教研员管季超荐阅]
     
用好教学资源 落实教学目标

努力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湖北省小学语文第一期网上“案例沙龙”活动总结



2006925,由湖北省教育厅基教处、湖北省教学研究室联合主办的小学语文第一期网上“案例沙龙”活动通过wljy.e21.edu.cn网络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展开,来自全省各市州的小学语文教师、教研员参加了本次网上教研活动。截至128,“案例沙龙”访问量12800多人次,网上注册的会员数1800多人,发帖总数1500多人次,覆盖全省16个市州50多个县市区及东风汽车公司、江汉油田等大型企业教育集团。

本次网上“案例沙龙”活动,以鄂州市鄂城区新庙镇文塘小学马荷花老师执教的二年级阅读课《画家与牧童》为研究对象,以“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运用”及“如何落实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两大问题为研究内容。在二个多月的沙龙活动中,老师们围绕“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低年级阅读教学如何落实识字写字教学的重点”、“如何把握理解与感悟的‘度’”、“怎样加强朗读指导”等主要问题进行了自由而广泛的讨论,省内知名特级教师、教研员全程参与其中,全国小学语文教育专家、人民教育出版社长期从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研究及教材编写的蔡玉琴老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又平以及湖北教育杂志社编辑黄燕子等老师也针对老师的发言发表了看法。在讨论中,老师们充分发表意见,在一些问题上达成了共识,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
一、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中有多大价值?怎样用好远程教育资源?

“远程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是老师们熟悉的名词。对于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问题,老师们的讨论极为热烈。

(一)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的价值

对于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的价值,从老师们的讨论可以看出三种观点。
一是用不用远程教育资源问题不大,重要的是提高教师个人素质。最具代表性的是孝感市孝南区实验小学副校长吴显敏的发言。他认为: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那段时期的语文课堂,那时没有电脑课件,老师们用着自己书写制作的漂亮的生字卡片,自己创意制作的巧妙教具,自己在黑板上信手画下精美的简笔画,引来学生敬佩、羡慕的眼光……他说:当前国内最有影响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是从不用课件的。吴校长认为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是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能拉近师生的距离,树立教师的威信,在教学中用不用远程教育资源问题不大。他的发言得到了向宏艳等许多老师的支持。向红艳等老师认为有课件能把课上好,没有课件,同样能上出精彩的课,这才算得上优秀的语文老师。
二是认为远程教育资源有助于教学但耗时太多,不太符合教学工作的实际。万红华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自己对远程教育资源运用的看法。他说:自己曾为了上一节拼音课,“精心准备道具,还请美术老师帮忙画、剪、贴,忙得不亦乐乎,课堂上老师也是随着课堂进度,一会儿挂,一会儿贴,一会儿放电脑录音,一会儿点CAI,一节课下来真是忙坏了。课结束了,孩子们觉得很鲜新,注意力也集中了,听课的老师认为课上得好,但静下心细思量,平时的常规课能这么上吗?绝对不行!我还得在扎实上下功夫,还语文课以本色。”针对“教师在运用资源、整合资源过程中耗时太多”这一问题,万老师认为不太符合日常的教学工作实际,许多乡镇及村小的老师对此颇有同感。
三是认为“信息技术教育是一柄双刃剑”,关键在于用得恰到好处。东风教育集团52小学副校长龚明认为:就目前而言,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领域里的作用已被公认。现代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整合远程教育的资源,能为教学服务,当然这种作用也不能一味的夸大。在本次研讨的课例中,马老师就恰当地使用了信息技术手段,使现代手段与传统手段有机结合。但是,运用信息技术整合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时,它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集音频、视频、动画、交互性等特性于一体,为教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另一方面,它对文本内容诠释的局限性,对思维训练的限制性,若用之不当,容易走进误区,给阅读教学带来诸多的负面效应。比如课例中老师在引导学生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两个词语的意思时出示了一张有文章内容的幻灯片。出示这段话干什么?书本上有啊,学生看书不是更好吗?那才叫“学生与文本对话啊”。
龚明校长的发言,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老师们纷纷发表对于课例中远程教育资源运用的看法。老师们认为:过去一段时间中语文课堂存在着由过去“人灌(教师灌输)”到“电灌(多媒体课件满堂飞)”的现象,总希望能还课堂一份清静,让课堂“清纯”一些。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完全排斥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来辅助教学。我们不是要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用或是不用这些辅助性课程资源的问题,而是要研究怎样才能用好,让这些资源有效服务于教学。黄石市教研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黄立新认为:“课例中老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相关的教育资源辅助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开课出示三幅图让学生欣赏,便于激发学生兴趣。课中出示生活中的斗牛图,印证牧童话语的正确。结课出示拓展的几幅图,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关于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讲究的是恰到好处。否则,就会画蛇添足,或者不伦不类。”

教学中要不要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普遍认为:深钻教材和学生是上好课的关键因素。另外,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课本不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唯一资源,越来越多的与课文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响等资料出现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拓展了文本的内容。远程教育资源只要运用得恰到好处,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大有裨益的。

(二)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广泛讨论,老师们认为: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要坚持“实用”“有效”的原则。要用得恰到好处,如雪中送炭,如锦上添花,变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变平面为立体,化复杂为简明。

1.本次研讨课例值得借鉴的地方。结合本次研讨的课例,大家认为:马老师在以下三处的教学中运用远程教育资源非常有效。

一是新课导入处创设情境,激情引趣,开启思维。开课伊始,马老师让学生欣赏三幅图――戴嵩的《三牛图》、《归牧图》、《乳牛图》,意在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情境中走近画家,产生进一步了解画家、了解这个故事的愿望,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到对文本的主动探究状态。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将这几幅图画“一晃而过”,学生看得并不太清楚,如果让学生认真地看完再进行到下一个教学环节中就好了。
二是教学重点处提供词语,丰富词汇,训练表达。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词汇量不够丰富,而词语积累的多少是语言表达的物质基础。马老师在教学“周围的人纷纷夸赞”一处时设计了“假设你在场,你会怎样夸赞戴嵩的画”这一教学问题时,借助课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词语,有效地化解了学习中的困难。学生借助课件提供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神形兼备”等词语选择性进行了语言表达。提供的这些词语,犹如语言训练中的一根根拐杖,学生在学习文本语言的同时进一步创造性运用语言,发展了语言,积累了新的与课文相关的词语。这一教学,还有助于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进一步感受到画家画技的高超。不过,对于这些词语,是否难度值高了一些,毕竟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也许并不十分了解所给成语的意思,换一些通俗易懂的词语效果是不是会更好一些。

三是结课处补充资料,丰富文本,拓展延伸。“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结课处资料性资源使用的好,可以收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效果。马老师这节课的结课处几幅图(齐白石的虾,李苦禅的鹰,徐悲鸿的马),可谓“一箭三雕”。一是可以让孩子们放飞心情,轻松轻松,缓解疲劳。教学讲究有张有弛,动静结合。前面识字、学文,现在咱们来欣赏几幅画,愉悦愉悦不是挺好吗?注意,这里可不是随便找一点“愉悦”的形式――它可是与课文有关联。二是对课文教学的拓展,也就是与课文的关联。善于观察才能画出生动逼真的画――这也是本课学习给学生的启发。三幅画惟妙惟肖,不正是画家细心观察的结果吗?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教学中,教师出示名家名画让学生欣赏,引领学生畅游在艺术的殿堂里汲取艺术的营养,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小积淀美的情感。
2.今后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要注意的问题。在讨论中,大家结合本次研讨的课例认为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中具有“兴趣激发效应”、“难点突破效应”及“内容拓展效应”。联系平时教学中的情况大家还提出,今后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要避免走进五个误区。

一是防止先入为主,束缚了思维――要注意教学资源出示的时机。

教学中,教师常常采取“先入为主”的教学策略,还没接触文本,就出示了课件。殊不知这样做,以课件中的资源代替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想象。例如:五年级《月光曲》的第9自然段,作者借皮鞋匠的联想,描绘了《月光曲》的内容。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整体感知乐曲内容,先用课件出示三组画面:月亮在海平面上,月亮穿过乌云,海面波浪翻滚。让学生边看课件边思考“你觉得《月光曲》的旋律是怎样的”,结果学生的答案高度统一,和画面完全一致,没有个性化的理解,更无创新。原因何在?就是教师不是让学生首先接触语言文字,不是在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中想象情境,而是“先入为主”将画面过早呈现,这些画面资源极大地束缚了学生想象的翅膀,禁锢了学生创造的火花。如果先让学生进入到文本中阅读、想象,然后出示画面,教学效果必然不一样。语文课运用课外教学资源要始终坚持一条,即“因时因需而用”。语文课是学生学“语”习“文”的课,资源的运用是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感悟语言的魅力,切忌“以课外资源代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二是防止喧宾夺主,弱化了文本――要注重发挥文本的作用。

教学中有些教师过多过滥地使用多媒体,将课文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幅图片都出示在屏幕上,一节课下来竟用了20多张幻灯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多媒体,语文课成了“多媒体课件展示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沟通、交流,使学生在对文本的感知过程中受到启发与顿悟,“读书”,“读书”,就是让学生与书本尽可能多地接触。运用信息技术整合远程教育资源毕竟只是辅助手段,终究代替不了文本。课堂里课件过多,喧宾夺主,势必减少与文本接触、对话的时间,也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书本的习惯。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仅用了两张灯片:音乐烘托下的纪念碑及邱少云牺牲在草丛中的情景,课照样生动感人。语文课堂教学不能用课件的多寡来衡量,恰当就行。“多”不一定好,也不一定不好;反之,“少”也是如此。

三是防止画蛇添足,冲淡了体验――要注意教学资源的合理取舍。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课外教育资源的使用,经常采取补充资料、拓展内容的形式,这种做法有时是很有必要的,但用得不好就会“画蛇添足”。如在“案例沙龙”中孝感市吴显敏老师曾经谈到一位教师的《少年闰土》一课教学:通过学习《少年闰土》一课,本来一个天真活泼、机智勇敢、知识面广的少年形象已经出现在学生眼前,老师却在结课时“拓展一番”,讲鲁迅的《故乡》,谈“三十年后的闰土”是怎样的,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跌入深渊……这究竟“是内容的精彩拓展,还是形象的残酷毁灭”,的确令人深思。可见资料的运用并非多多益善,它的确“是一柄双刃剑”,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明确使用的目的,让资料有效服务于教学,使之“恰到好处”。
四是防止崇尚现代,孤立了传统――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赞可夫也曾说过:如果真正、广阔的生活能冲进教室的门来到课堂上,教学的空间就开阔了。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味追逐“现代”媒体而忽视学生生活中的最常见的直接、间接经验。比如在《画家与牧童》一课中,对于“斗牛”的实际情境,教师选用了西班牙斗牛士在斗牛场上的录像,采取了用课件出示“斗牛”画面,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的斗牛情境的策略。如果在城市的孩子中上课犹为可以,但马老师班上的农村的孩子们,没有见到过牛打架的情景吗?可以让孩子们结合生活中见到的情况来谈,如果学生在生活中确实没有见过斗牛的情境再放课件也不迟。所以在任何时候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应被资料性课程资源所取代。
五是防止盲目跟进,忽视了自我――要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

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学习电脑技术的热情十分高涨,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一部分教师忽视了自身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素质的提高,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等专业技能似乎“渐行渐远”,令人担忧。现代教师习惯于使用现代课程资源,比如书写,“跟着电脑写”;比如朗读,“跟着录音读”……如果教师能自己示范书写一笔规范、美观的汉字,如果教师自己为学生进行示范朗读,一出口,字正腔圆,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试想会有怎样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钻研教材的能力,研究学生的能力以及驾驭课堂的机智,都是影响教学质效的关键因素,可以说,教师是教学中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自身的品格和才学是一本无形的教科书,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凡事都具两面性。我们不能因为课程资源的诸多优势就盲目使用,一味跟从,也不能因其“弊端”而就此把多媒体逐出课堂。要扬长避短,化弊为利,走出误区,科学利用,让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中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二、低年级阅读教学如何体现课标要求?如何落实识字写字、指导朗读等教学目标?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说:低年级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学词,指导朗读,积累语言,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在这次“案例沙龙”中,大家围绕二年级《画家与牧童》课例,重点讨论了“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识字写字的教学重点”、“如何指导学生读好课文并把握好理解与感悟的度”等问题。大家认为:马老师执教的二年级《画家与牧童》一课,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准确把握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教学重点,是一节扎实有效的低年级阅读教学课,具有可借鉴性和操作性。(一)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老师们从两个方面讨论了有关识字写字教学的问题。

1.识字写字环节到位,指导落到了实处。

一是重视体现识字教学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学习识字。低年级识字量大,怎样提高识字教学的时效,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孝感市万红华老师说:我从一个一线老师的角度看识字教学,马老师的识字教学抓得实,注重孩子们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在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圈点生字,借助拼音读记生字,读完课文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再回到课文中进一步识记生字。仅第一课时就用到这么多的环节,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充分、主动地识记生字,把低段阅读教学的重点扎实体现出来了。赤壁市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周青老师也认为,在这一课中教师指导识字的过程非常具体,巩固识字的措施也很得力。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教师在一个阶段的教学结束后进行复习强化时非常有利于学生识记的。马老师采取及时复习的办法,在第二课时初始,设计复习生字的环节,增加了生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起到了及时巩固的效果。
二是注重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多种途径识字,识字指导灵活多样。武汉市育才小学教导主任屈小青认为:在识字方法上,马老师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同伴合作识字,巧妙运用有效评价激励学生识字热情,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具有很强的借鉴性。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渗透一些常用的识字方法,如“动作识记法”、“联系生活识记法”、“加一加”“换一换”等生字识记法,“结合词语意思识记法”等。比如引导学生用动作帮助识记“戴”字,并将识字与积累词汇相结合,要求学生不仅能读准这个音,还能说出“戴帽子”“戴手套”“戴领巾”等词语,鼓励大家边做动作边说词,既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又能让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恩施州教科所小学语文教研员俞玲老师认为:课例中老师在识字教学方面能把字形和字音结合起来,利用动作、熟字换偏旁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忆,这都是识字教学中很好的方法。
三是写字教学扎实有效,有章可循。东风教育集团52小学副校长龚明认为:听了许多公开课,马老师的写字教学可以说是最到位的。她的教学概括起来可以称之为“四步法”,即“一看二范三练四评”。“看”即指导学生观察字,观察字美在何处,看字如何写才美,看字怎样才不写错。像 “商”和“摘”,“抹”和“未”的区分,“商”和“摘”的比较,“呆”、“兄”上面的“口”不要写得太大等。在整个13分钟的写字教学中,“看”花了3分钟。“范”即老师的书写示范。写字究竟要注意什么,怎样写才规范、美观,教师进行示范书写,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书写的要领。“练”即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并强调姿势。这一过程花了4分钟。“评”即评价。评是整个写字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写字指导的延续。评,可以找到不足,看到优点,还可以提高鉴赏能力(二年级课标中提出“要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这一要求)。马老师采用的是小组互评的形式。从镜头上看,学生评得饶有兴趣。马老师舍得花时间评价,共用了5分钟。在一般的公开课上,老师实行“三步法”即“看、范、练”的多,评价的较少,即使评价也只是把个别写得好的拿到投影上展示一下,蜻蜓点水。马老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2.识字写字教学引发的思考。本次研讨课例引发了老师们关于识字教学理念、策略及教学模式的相关思考。通过观摩课例,大家提出了三个问题。

一是识字写字如何变“一步到位”为“细水长流”?武汉市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张凤英老师认为:识字教学必须改变固有的“一步到位”的思想。大量的生字只有通过“课堂上识记”――初读课文识记、细读课文随文识记、写字之前再识记,“课后随时复习”以及“课外大量阅读中巩固”等多种途径,经过多次反复,学生才能记得牢。当前课标提出低年级识字“认写分开,多认少写”,但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沿用惯有的思维模式,对于要求会认”的字,依然要求“四会”,这种“一步到位”的思想必然会造成识字任务重、教学任务不能很好完成等一系列问题。
二是识字教学中如何做到“整体识记”与“字形分析”相结合?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烟尘老师认为:是“整体识记”还是“分析字形识记”,这看似属于教学策略,实际上还是识字教学观念的问题,教学中老师对每一个字进行“字形分析”,主要来自于“一步到位”的思想。对于要求会写的字可引导学生分析结构,对于要求认的字,则只需要在不同的地方能整体认识就行了。只有少量低频出现的汉字或字形特别复杂的汉字存在着笔画数和部件数效应,而高频出现的汉字的识记和提取都是“整体输入”和“整体输出”的。如果都像认识要写的字那样进行部件分析,试想一节课能识多少字?识字量大的问题如何解决?识字过程务必指向简洁。陈老师还认为,整体识记还包括另一个层面的意思,即让学生在“语言情境”这个整体中识记生字词,这有利于提高学生识记生字的效率。这个观点得到了许多老师的赞同。大家一致认为:单独的、孤立的识字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如果用扩大或缩小语境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识字,在学生初读课文自由识记生字后,出示含有生字的语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再将生字独立出来单独识记的办法,可以提高识字效率,也可以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
江汉油田教育集团周矶学校李萍老师认为:是“整体识记”还是“分析字形识记”不可一概而论。对于要认的生字来说,应该先让学生整体观察这个字的结构特点、笔画特点。比如最长的部分、最容易出错的部分。如果这个生字结构简单,各组成部分又都是熟字,就不用再分析字形了。什么时候需要在整体识记之后再分析字形呢?如果与以前的熟字在细微处有差别,就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带领学生去“比一比”、“拆一拆”、“加一加”、“猜一猜”,在易出错处分析个明明白白、清清楚楚!通山县通羊镇第二完全小学陈通华认为:固然汉字是作为一个整体再现在我们的面前的,但是低年级的儿童在感知客观事物的过程中表现为笼统的、不精确的整体感知,对内部结构缺乏分析、比较能力,假如是整体认知一个汉字务必会造成汉字的模糊性,特别是一些形近字之间就更难区别了。因此,低年级识记汉字时还是要进行“拆一拆”、“加一加”、“猜一猜”等多种方法分析字形,让孩子对字的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分析、比较,这样有助于孩子精确记住汉字,从而减少写错别字。
三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识字教学有无一定的模式可循?
许多老师提出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指导识字”这一重点怎样体现,有没有较好的教学模式?武汉市黎莉老师将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识字教学概括为“八步曲”。①开课伊始,自己通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将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②读完课文后,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和小伙伴互相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互相检测读一读生字词,把读不准的生字一起读一读。③老师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读生字,增强识记的效果。④把句子隐去,只出现带有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认读,并做“生字开花”游戏(为生字组一些词语,既可以帮助巩固识记生字,又可以积累词语)。⑤利用生字卡片抽查读生字,开火车快速抢读生字,既可以激发识字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快速识字的效率。⑥再读全文,自我检测是否能读准每一个字音,是否能把课文读通顺。⑦在指导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内容、读懂课文的过程中,注意结合句子或图画引导学生了解生词的意思,促进对生词的巩固。⑧下一课的开始检查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复习巩固,抓住识记生字的最佳时期,增强识记的效果。这“识字教学八步曲”包含了“初读识字”“读中识字”“读后巩固”识字教学全过程。
黄石市马家嘴小学丁光雄、通山县通羊镇第二完全小学陈通华老师则概括出识字教学“十大方法”:①结合语言环境识字法。②结合词语识字法。③结合实物识字法。④比较识字法。⑤联想识字法。⑥谜语识字法。⑦动作直观演示法。⑧字图结合形象识记法。⑨运用字族识字法。⑩编儿歌或谜语识字的方法。
这些讨论,对于更好地落实识字教学,提高识字教学的质效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二)关于阅读教学中的朗读与感悟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在低、中、高年级重点是不一样的。“悟”是中高年级阅读对话的重要方式,“读”则是低年级阅读对话的重要方式。对于“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这一问题,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1.朗读教学值得借鉴的地方。

一是遵循“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把握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武汉市新洲区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湖北省特级教师朱幼菊认为:老师在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时,心中始终有整体意识。在开课伊始,老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设计了“故事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一个覆盖面较大的问题,这个问题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能使学生生成个性化的感受。学生在这一问题情境中整体感知课文,教师再围绕学生的个体化感受引导学生抓重点段与重点语句朗读、品悟,最后回归整体,以“大画家戴嵩和小牧童肯定在你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想夸夸谁”总结全文,体现了阅读教学由“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规律,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也是在教学生养成整体思考问题的习惯。当前有些教师不注重引导学生整体读书,往往从课文中撷取一个片断,将课文弄得支离破碎,学生的头脑中没有“整体”,任由教师生拉硬扯。马老师的“整体教学观”给我们以启发。二是创设了三个教学情境,着力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对于指导朗读,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强调,朗读既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又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内容。二年级阅读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读好课文,不仅要读正确,读通顺,最好要能读出感情来。怎样才能指导学生读出感情?省直学校水果湖第二小学优秀语文教师彭发堂认为课例中教师通过创设三个情境,指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读课文,有利于学生真正读懂课文,“读出感情来”。第一个情境是“感受戴嵩画技高”。在整体读课文后,学生感受到戴嵩画技高超,再出示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他的画挂出来,有许多人观赏。”引导学生朗读、比较,通过读“一……就……”这一句子既有利于引导学生体会戴嵩“画技之高超”,又培养了学生语言感受力。第二个情境是“纷纷夸赞戴嵩的画”。在这个环节,教师抓住带有“夸赞”“称赞”“赞扬”三个近义词的句子,引导学生读一读,体会带有感叹号的句子的语气,并安排“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夸赞戴嵩的说话练习”,有效促进了学生对词句意思的了解,有利于学生读出感情来。第三个情境是“小牧童大胆批评、大画家虚心接受”这一部分教学。教师抓住牧童“挤进来”“大声喊”“惊呆了”等词语,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让学生谈谈“你想对戴嵩或小牧童说些什么”,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意味深长。在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时,教师始终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注重在引导学生弄懂词语意思的同时整体上感受内容,提高了朗读的效果。对于指导“纷纷夸赞”一处的教学,咸宁赤壁市教研室余贤成老师给予了充分赞赏。他认为,马老师先指导学生读商人和教书先生的话,体会“称赞”和“赞扬”,再启发学生想象当时人们“纷纷夸赞”的情景,让学生在朗读、说话等语言实践中,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使“纷纷夸赞”这一词语活在学生的脑海里,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三是重视用艺术性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学会朗读。如何引导学生读出形,读出意,读出神?不是靠教师在语气、语调、重音等方面作技巧性的指导,而应以教师的评价引导学生读出句中的味,读出蕴含的情。大家认为:课例中教师对学生朗读情况的评价不是简单的“判断对错,甄别好坏”,
而是具有“导向性”、“针对性”、“艺术性”,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明确句子蕴含的情感,知道如何读出句子的韵味。如当学生读得比较平淡时,老师没有在语气、语调、重音等方面进行指导,而是用
“牧童‘挤’进来‘大声喊’,他多么迫不及待呀!”来引导,意在让学生读出牧童迫不及待的语气。当学生读得好时,教师用“你读得真好!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惊呆了”,这些肯定的语言强化了学生对这句话的朗读理解。这种评价对学生掌握朗读方法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胜过读书技巧的点拨。现在老师们过于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读“高兴”时要笑,读“伤心”时要哭,那么读“喘息”读“咆哮”又该怎样呢?所以要指导学生读好课文,实质上是需要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感悟的,只是不能像中高年级那样把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思想感情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四是注重默读等阅读能力的训练。从二年级上学期开始,课标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训练学生学习默读,但实际教学中,二年级的学生忽视默读,用手指读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与教师平时忽视默读训练有一定关系。武汉市育才小学教导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屈小青在“案例沙龙”中发表言论,她认为: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语文阅读教学要在激发学生喜欢阅读的愿望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本次研讨的课例中老师对默读方法的提示,在学生阅读时提出的建议,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阅读习惯。老师安排“默读”环节,实则是一种阅读方法和习惯的训练,旨在引导学生沉下心来,边读边思。这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2.围绕阅读教学引发的相关思考。在讨论中,老师们就平时阅读教学中不容易把握的问题进行了研讨。

一是指导阅读时要把握好理解与感悟的度。老师们认为,二年级要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就需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感受,这个“理解与感受的度”该怎样把握?全国小学语文教育专家、人民教育出版社长期从事低年级教材编写和教学研究的蔡玉琴老师针对教师的提问进行了解答。她说:低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阅读,在阅读能力的培养方面要着眼于打好基础,重点抓好两件事情。①重视朗读的指导。每次读课文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要心中有数;朗读的形式要多样;要充分发挥范读的作用。抓好重点句子,即长句子、生字集中的句子、不好理解的句子。②抓好对重点词句意思的了解。理解词句是理解文章的基础,低年级的课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学生了解了词和句,也就大体了解了课文内容。因此,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理解词、句为重点。就理解全篇课文的主要意思来说,不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任务和重点,不宜对文章的内涵探究得太深,用的时间太多。蔡老师说,低年级指导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子,要做到能正确地读出和写出学过的词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不要求书写)、懂得词语的意思(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只要求大概了解在句子中的意思)、积累词语,在口头和书面中运用。对于课文中的句子,教学时不必逐个指导理解。大多数句子学生一读就会明白,教学中要重点抓住几种句子指导学生准确理解:比如内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有一定内涵的,对表现文章的主要内容有较大作用的句子。总之,要抓难点和重点来进行指导。二是要重视提高朗读教学的目的性、层次性、时效性。对于朗读教学目的不明确,随意性比较大,时效性不强的提问,恩施州宣恩县珠山镇和平中心小学成诗咏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首先应让他们开口读,有读书的兴趣,要在熟读的基础上去有感情的朗读。如果学生读得结结巴巴,对文章内容都不了解,又如何去有感情的朗读呢?宝塔小学夏彩梅老师认为:朗读教学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读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因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本身就有着千差万别,只要孩子们自己在读中能悟到些什么,这个“读”就是有效的。恩施市实验小学田祥珍对此有同感,她说:就朗读来讲,它不仅仅是一个微观的教学技能问题,而是一个宏观的教育理念问题,是个“以人为本”还是“以文为本”的问题。我们所看到的所谓好的朗读大多是按老师认为的最佳音量、语气的抑扬顿挫把文本有声地表达出来,至于学生是否品出了文中之味,是否享受到了朗读带来的精神享受,往往很少人像关注读的“声音”那样去关注。她认为,朗读教学,更重要的不是刻意读出某种抑扬或顿挫(当然不能违背语言最基本的规律和文本根本的价值取向),而是引领学生在读中养趣、读中审美、读中陶情。只有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交往真正打动了学生的心灵,朗读才是真情的流露,否则只是鹦鹉学舌或矫情造作。咸宁市咸安西门小学梅冬丽老师也认为:朗读应尊重学生独特感悟。因为学生和作者常常不是处于同一时代,同一环境,知识基础、生活阅历、文化心理、世界观等不可能与作者完全相同。因此,对课文的理解,不应刻意追求准确地复制出作者的本意和再现作者的思想;对学生朗读,也应该各有不同。应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带着自己独特理解从节奏、重音、语速、语气上读出对课文的感受。这样学生会读得沉醉其中,兴趣盎然。是设计的问题要“提纲挈领”“牵一发动全局”。问题提得过碎,重点不突出是当前很多课堂教学中的通病。低年级阅读教学一方面是为了巩固识字,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在读中学习感受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因此教学中不必过多地提琐碎的问题,而应多创设读书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发展语文素养。孝感市孝南实验小学副校长吴显敏认为:本次研讨课例中教师让学生不仅仅用朗读去理解感悟文本,还大胆地在朗读过程中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教学生学习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获得了长进,这是难能可贵的。阅读教学重在通过“读”促进学生思考,通过“读”引导学生领悟,通过“读”引导学生积累,回归阅读教学之“本”――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这才是我们语文阅读教学追求的,而不是让学生按“问”索“答”,将教学弄得支离破碎。当然教学中要提问题,但问题的设计要着眼整体,突出课文的重点或教学的重点,设计“牵一发动全局”的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
四是要高度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低年级阅读习惯培养的重点是专心和认真。要求学生读书时聚精会神,眼睛看着书本,认认真真地读(这一点老师要特别注意,学生读书不看课本的现象很普遍,这样不利于生字的复习和巩固),遇到不认识的字能够及时查字典。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合作释疑。二年级阅读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将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整体发展。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读书时间,并注重引导他们读后相互交流阅读的感受。四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课内外阅读中好词佳句,鼓励学生把所积累的词语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表达之中。
本次网上“案例沙龙”活动,得到了各市州教研室的大力支持,市州及县市区教研员参与其中,极大地提高了研讨的学术水平,鼓舞了一线教师参与的热情。大家围绕课例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切磋,对课例中所反映的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讨,达成了一定的共识,这必将进一步促进我省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持续、高效发展。



(撰稿:湖北省教学研究室小语室)



二00六年十二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7#
发表于 2011-11-17 01:51:27 |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1-11-17 01:50: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9-27 11:49:36 | 只看该作者
互联网:让教师备课“鸟枪换炮”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5379 更新时间:2008-8-14 21:35:27



   
   电子备课、计算机备课、网上备课以及电脑课件制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愈来愈为青岛市中小学教师所熟知熟用。     
   在日前举行的青岛市高中教学工作会议上,青岛市正式提出,用3年时间建立起青岛市多媒体课件系统,由青岛市教委学科中心和青年骨干教师提出覆盖所有学科的重点课题,由各校选择题目设计制作课件。这样,教师借助计算机教学“消灭”授课难点指日可待。     

   近来,电子备课逐渐成为青岛市中小学教师备课的时尚。在计算机上利用电子备课系统备课,教师不必再花费大量时间搜集资料、充实教案,只须动动鼠标,无论是你所需要的教材相关信息,还是样板教案,都一应俱全。而且教师还可将电子备课系统提供的图片、图表拷贝下来,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学生。青岛市教委今年对全市高中、初中语文和初中历史教师进行电子备课培训,今后还将向其他学科推广。     

   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堪称课堂教学的一次革命,它突破了教学难点,直观、微观地将教材内容生动地呈现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前,除了市场上流通的多媒体课件,青岛58中学的教师自行开发的软件几乎渗透到所有的学科,用多媒体来演示“细胞分裂”将这一高中生物的难点变得浅显易懂;用三维动画演示原子和原子核,将不为肉眼所见的核式结构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9-19 10:23:37 | 只看该作者
中小学网络教研运行模式及其实践策略探究
张成昆1zhangchengkun1981@163.com  管永娟2
1.苏州工业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2.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萍乡
337000
【摘要】网络教研是一种数字化教研,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各学科教学研究人员、教师以及学生,以互连网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通过网络教研平台提供的运作空间,开放性地进行富有个性化的教学研究活动。它改变了传统教研的研修方式,是网络化、信息化时代教研发展的必然。本文主要探究中小学网络教研运行模式及其实践策略。
【关键词】网络教研 ;研究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
0 前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改对教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教师对教研要求也越来越高,新老教师之间的教研协作与成果共享也越来越迫切。然而,由于地域、经费的限制,教师的横向交流不够通畅,人数少、时间短的教研活动仅起到了在点上的交流作用。过去那种“走出去,请进来”的面对面交流研讨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教师对课改实施及发展的需要。因此,教研方式必须寻求新的突破,于是网络教研应运而生,成为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亮丽的景点。
网络教研改变了传统的教研方式,是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但由于网络教研还是一个新生的事物,不够成熟,在国内目前的研究还不多。所以迫切需要探索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如何开展网络教研,来克服传统教研的弊端,来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因此本研究课题拟定为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网络教研探究,研究重点是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网络教研的运行模式及其实践策略。
1 研究综述
1.1概念的界定
目前针对网络教研概念的定义,不同的专家学者有不同的见解。结合他们的看法以及本人参与网络教研活动的实践,本人对中小学网络教研的理解是:在基础教育改革理论和信息技术理论的指导下,以网络为载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以网络教研平台提供的技术做支撑,开放性地进行富有个性化的教学研究活动。它是教师个体或群体基于学校文化建设以及自身的专业发展而进行的研究活动。
1.2中小学网络教研发展的几个阶段
(1)静态建设阶段。在这个阶段,以常规教研活动方式为主导,网络教研作为必要的补充,资源以信息发布为主,基本没有互动内容。参与范围仅是圈内的少数老师,没有学生参与。如HTML静态页面发布信息。
(2)动态建设阶段。注重交互,面向全体教师,参与者众多,且有部分学生参与。如BBS论坛
(3)学科教研阶段。老师除了上传共享资源之外,开始就教学问题进行在线网上研讨,更多的是面向学生的网上答疑。
(4)全面发展阶段。由单一学科扩展到更大的范围,包括师生、家校互动等等。
1.3 我国的中小学网络教研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网络教研在某些大城市取得一定成效,但其在全国各大城市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本人在全国几十个大城市进行网络问卷调查,以便更深入的把握目前全国大城市网络教研现状以及大家对网络教研的认识、态度等。数据库共收到586份网络用户提交的问卷,有效为574份,有效率约为97.95。经过调查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许多教师对网络教研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一些教师思想还没有根本性转变;许多教师不具备网络教研所必须的信息素养。尤其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在进行网络教研活动时,缺乏一定的网络教研实践模式以及实践策略的指导,真正能满足教研要求、功能强大的网络教研平台屈指可数。要想为网络教研插上腾飞的翅膀,必须有更多的相关理论为其保驾护航。
2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小学网络教研运行模式及其实践策略
2.1 理论依据
2.1.1 学习共同体理论
学习共同体就是对具体学习目标具有认同感,而且具有一种特殊的心理归属感,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共同体个体或组织的成长为目标,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的以相互作用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从而达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来发挥群体动力作用的学习集体。我们可以将之视为一种学习形式,即通过学习共同体倡导的活动方式进行学习;可以将之视为一种组织关系,即通过它来考察教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可以将之视为一种教育存在方式,即将学习共同体推而广之,认为它是自古以来的一种教育存在,各种形式的教育都是它的特例或应用;可以将之视为一种学习环境,正如它所试图构建的学习的各种支撑条件。
网络教研也是在教师之间沟通、交流、协作、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实现的。所以离不开学习共同体理论的指导。
2.1.2 反思性教学理论
1933年,杜威发表《我们如何思维》一书,其中就针对反思性思维做过相关的论述。首先他把反思性思维界定为“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知识的形式,根据其支持理由和倾向得出的进一步结论,进行的积极主动的坚持不懈的和细致缜密的思考”。
反思性教学理论对网络教研有重要的启示。在对反思性教学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出反思是一个能动的认识加工过程,是对个体观念行为的再加工过程。反思贯穿于网络教研的全过程,是网络教研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两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主体又是受教育对象。要成为反思性的研究实践者,教师应把自己作为研究的主体,研究自身的思想观念以及教学实践,反思自身研究行为以及研究效果。通过反思,教师能够不断的改进自己的行为,提升自己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同时形成对要研究的现象及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从而成为真正教研的主人,克服自身的盲目性以及被动性。
2.2 运行模式
中小学网络教研的运行模式是对网络教研活动包含的要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实施过程的理论描述。本文在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共同体理论、反思性教学理论,以及本人对曾经参与的网络教研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教研的实践模式图:
图标 2-1 网络教研实践模式图
(1)个体反思,提出问题。
这里的个体反思,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简简单单的“回顾”,在实践活动中,各种教育教学问题不断出现,这就需要中小学一线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反省、思考、探索问题。但是并非任何教学问题都可以构成课题,这些问题应该是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2)自愿申报,组建团队。
中小学教师在发现并提出问题之后,就可以通过网络教研平台进行课题的申报。通过网络教研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问题的所在,这样可以使更多的人参与问题的解决。个体教师在进行课题申报后,管理员在考察问题的可研究性之后给予个体教师一定的权限。申报通过的个体教师,可以在网络教研平台上自由地进行团队的组建。这样,所有对此问题感兴趣的人员都可以申请参与针对此课题的教研活动。
(3)共同研讨,确定主题。
在团队组建之后,通过网络教研平台,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针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此次探讨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发散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参与者都可以提出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见解,这样可以使整个团队对要解决的的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通过共同研讨,使要解决的问题更加明确,确定了研究的主题。
(4)活动准备。
在共同研讨,确定主题之后,成员要搜集、学习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同时,对信息技术操作不熟练的成员要进行简单的培训,尤其要让他们能够熟练的使用网络教研平台进行教研活动。本环节为接下来教研活动的开展做了前期准备。
(5)方案设计。
网络教研具有灵活多样、针对性强等特点,所以要保证网络教研活动的顺利实施必须要精心设计出周全详尽的解决方案。设计要源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应以大量的事实以及调查研究为前提。
设计出的方案应该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要设计出多个解决方案,然后再进行方案的选择与优化。方案设计好之后,还应不断的修改与完善。
(6)组织实施。
实施阶段是网络教研的最重要阶段,在实施之前要进行成员的分工,分工要充分考虑到成员的兴趣、爱好以及其特长,这样更有利于解决方案的顺利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重协作精神,加强成员之间的协作,使他们向着共同的目标迈进。成员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网络教研的重要特征,所以在网络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应形成一个彼此交流、合作互助的“研究共同体”,成员在此共同体中不断成长。教研组长在整个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组织、协调各成员的工作。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监控。使整个教研活动顺利进行。
(7)反思评价。
反思是网络教研活动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研究者批判的考究自己的行动与情景的行为。首先整理与描述,即对自己在整个教研活动过程中所观察到的、所感受到的各种现象进行回顾、归纳和整理。其次对有关现象与原因作出批判性的评价、分析与解释。网络教研活动中的反思还应包括群体反思。团队成员考察原有方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在反思中新感悟、新发现来修改原有的方案,然后再付诸实施,直到达到理想的效果。
(8)展示结题。
网络教研也是一种研究活动,所以最后要对研究成果进行展示。通常采用论文、报告、教育叙事等形式。研究成果的展示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同时也可以接受更多的人检验。参与网络教研的成员可以通过网络教研平台撰写自己的教育叙事、研究心得,让更多的人分享成功的果实。全国各地的其他一线教师可以访问,并对此研究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更有利于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9)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网络教研中的同伴互助是指教师在进行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自己与更多的学习同伴之间相互切磋、合作交流,共同的分享彼此的学习经验,互相帮助,共同成长。一般采用三种形式进行实施:对话、协作和帮助。专业引领是指由专业人员介入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力求在较高层面上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对接,重建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把专业引领应用到网络教研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为教师提供的一种支持和帮助。所以在网络教研活动中教研员的专业引领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贯穿于教研活动的全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2.3 实践策略
2.3.1 全员参与、同伴互助,形成网络教研“研究共同体”
“研究共同体”事实上是一个实践共同体,而对实践共同体的一般理解是:它是指这样一个群体,其所有的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关注点,共同致力于解决一组问题,或者为一个主题共同投入热情,他们在这一个共同追求的领域中通过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发展自己的知识和专长。在网络教研过程中,研究共同体应树立一种“问题即探究和学习机会”的信念,形成寻求问题解决最佳方案的的集体力量。研究共同体应围绕问题开展对话,在对话中应强调经验共享,同时,团队成员之间应相互支持、质疑和帮助,强调他们之间的鼓励和挑战,形成一个团结、友好、积极向上的氛围。使研究共同体的成员能够在这种研究氛围中不断的成长。
2.3.2 加大专业引领,提高网络教研的质量
网络教研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是围绕实际问题展开和进行的。它不仅需要从实践中进行经验的总结,更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实践研究。不仅需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小学一线教师,更需要专业性的研究人员的参与。这是网络教研得以深入发展的重要支撑。专业性的研究人员主要包括:专家、教研人员、大学教师等。相对于中小学一线教师,他们有高层次的学科知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相关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中小学教师长年处于教学的第一线,他们虽然不乏教学的实践经验,但在进行具体问题的研究时可能会无从下手。所以教研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只有这样才能使网络教研不至于步入误区,使网络教研活动顺利向纵深方向发展。
2.3.3 个人反思与群体反思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反思氛围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行为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持有的观念、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师的反思是反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具有研究的性质。在网络教研中要开展教研叙事研究,增强反思的过程性。教研叙事研究即是鼓励引导教师讲述自己在网络教研活动中所见、所闻、所想,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自己在讲述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3 结论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网络教研如火如荼进行着,人们逐渐的认识到探究网络教研相关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让理论来指导实践。中小学网络教研为中小学教师们的教育教学研究开了一扇新的门,让他们呼吸到了自由、清新的空气,为教研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9-19 10:21:54 | 只看该作者
网络教研:促进农村教师快速成长——湖北省恩施州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侧记
作者: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龚道敏    来源:《中国教师报》

    “恩施州的网络教研活动是一项富有远见,特别适合山区学校教师专业成长,极具实践意义的决策。”国内著名网络教育研究专家、湖北省教科所叶平教授对恩施州网络教研活动如此评价。
自2004年开始,湖北省恩施州教科所借课程改革的东风,正式在全州倡导和推行具有老、少、边、穷、库、山区特色的校本培训、区域性联片校本教研、校本科研、网络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五大校本行动研究。
爱上了网络教研
    “我这个年龄的人,提笔忘字、张口忘词,手、眼、脑都跟不上趟,接受新事物比较慢。第一次通过网络点评我校田琼芳老师执教的《比一比》一课时,真是校长逼我上梁山。次数多了,只要进‘UC房间’,不说上两句,心里还真是闷得慌!”鹤峰县容美镇中心小学一位年过58岁的老师说。
恩施州教科所语文教研员俞玲说:“取得今天的成绩确实不容易,最初举行网络教研活动时,我们还得请老师们上网看课例,约定发言人,参与的只有三、四十人。而现在,400人的‘UC房间’每次活动都是爆满,教师争先恐后地发言,且水平越来越高。”
    2007年,恩施州教科所确定小学语文、数学和科学等学科为网络教研首批实验学科,以视频课例为研究对象,以“UC”即时通讯工具、“民族教育科研网”和“恩施教师BLOG”为交流平台,开展网络教研尝试。网络教研采取“上传课例——教师观课——网上集中评议——总结、反思”的模式开展活动,即每次活动由一所学校按照活动主题,提前1~2周将某一位教师执教的常规课例(视频、教学设计)上传到“恩施民族教育科研网”上,各学校组织教师观看课例,准备交流评课材料,然后分学科利用每周三、四晚上7~9时的时间,集中到事先申请的“UC房间”进行交流,并由1~2名指定教师将活动实录进行整理,上传到网络平台。同时,各位发言或者没有轮到发言机会的教师将自己评课心得写进自己的博客。
据统计:2007年,三门学科共开展网络教研活动44次,有40位教师提供了研究课例视频,近200所小学(农村学校占70%以上)近14000人次参加了网络教研活动,有235位教师在“恩施教师BLOG”上建立了博客,撰写日志12000多篇,在“民族教育科研网”上传课例视频、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研讨小结等信息2352条,总容量达13GB之多。
难题得到了及时解决
    “真的没有想到,我在有咸丰县‘西伯利亚’之称的黄金洞民族小学执教,每周都有两次机会与州、县教研员和众多教师见面的机会,有什么难题都能够得到一个较满意的解决方案。”执教于咸丰县黄金洞民族小学的李礼老师说。
鹤峰县容美镇中心小学田琼芳老师说:“网络教研活动将我们聚在一起,让我感受自己在狭小天地中永远无法感受到的开放,不分年龄,不分性别,大家都是平等的,互为师,能听到各种真实的声音。伴随着这种声音,我在不断地成长。”
    恩施州网络教研活动由州教科所对应的学科教研员牵头。每个学期初,教研员都要进行活动主题征集活动,将老师们反应集中,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网络教研的活动主题。活动主题确定后,全州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主题,主研1~2次活动。一年多来,20多个老师们感到困惑的问题,通过每次活动的研讨,均得到较好的解决。
多种措施保持教师研讨激情

恩施州教科所心理学教研员、所长胡卫国教授说:“这种经济、便捷、高效的网络教研活动一定要长期开展下去,保持教师的研讨激情非常重要。要让这种他组织行为变为自组织行为,需要采取多种方式,需要教育、科研部门和学校采取一些有效激励措施,否则,会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
    为防止“虎头蛇尾”现象的出现,恩施州教育局、教科所采取了多种措施保持教师们参与网络教研活动的激情。一是以网络活动主题为主,精心组织每一次活动,让所有参与活动的教师均有收获;二是通过网络教研平台,对教师参与活动的表现给予积极鼓励,比如教研员阅读教师博客中的文章后,均要以留言或评价的方式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让老师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的对象;三是通过评优、评先的方式,肯定教师们活动成果。据统计:2007年来,评出网络先进单位19个,先进个人48个,网络教研精品文章70篇,给教师博客中的文章进行评价或留言达8000多条。
据悉,恩施州教科所在小学语文、数学和科学三科网络教研活动取得了阶段性实验成功基础上,正在研究、策划拓展网络教研的学段、学科和优化网络教研方式。(作者单位系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9-19 10:19:52 | 只看该作者
黑龙江省小学网络教研经验交流会胜利闭幕

为了进一步深化全省小学网络教研的发展,集中展示和交流全省各地开展网络教研工作的经验,总结和表彰在全省小学网络教研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一步推动网络教研工作在我省各地的顺利开展,省教育学院初教部2008年7月22—23日在齐齐哈尔市组织召开了全省小学网络教研经验交流会。会议由省教育学院初教部主任赵立成主持,副主任鲁晓千致开幕词。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助理杨刚在北京通过网络视频在线讲话,对我省的网络教研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省教育学院张晓明副院长亲临会议并做重要讲话,此外,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马颖致欢迎词,齐齐哈尔市教育局副局长孙东升、基础教育处副处长刘丽鸣、伊春市教育学院副院长王晓华亲自到会祝贺,来自全省各地500余名教师和教研人员出席了会议,300余名教师通过网络直播,观看和聆听了本次会议的盛况。



本次会议是对我省小学网络教研工作五年来的探索和成绩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和总结,不仅是总结会,表彰会,更是在创新教研工作方式上带有方向性引领的会议。会议资料《如歌的行板——黑龙江省小学网络教研经验集》,收录了几年来我省各地开展网络教研的经验、教师们参与网络教研的心得体会以及数百次网络教研活动所沉淀下来的精彩研讨等。
本次会议首次采用网络视频现场直播的形式,通过新浪uc“小学教研在线”视频教研室全程直播了本次会议的盛况,让没能参会的老师能够第一时间了解会议的情况,足不出户就能亲身感受会议的精彩与魅力,感受到网络教研的跨时空、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独特优势。本次会议同时也翻开了教研模式革新的崭新一页。
会议首先播放了网络教研专题片——《超前的跨越——黑龙江省小学数学网络教研的发展历程》,回顾和总结了三年来我省小学数学网络教研发展的足迹;本次会议还对网络教研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84个先进集体和157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牡丹江市西安区教育局、哈尔滨市雷锋小学、哈尔滨市王岗镇中心校、哈尔滨市复华小学王传贤、大庆市肇源县民意乡中心校陆继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代表先进集体和个人在大会上进行网络教研经验交流。他们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参与网络教研的辛苦历程,交流了学校和个人在参与网络教研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表达了对网络教研独特魅力的肯定和期望。
同时,初教部申报的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网络教研与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与实践》隆重启动,大会还特别邀请课题负责人——省教育学院张晓明副院长做开题报告,使得我们对网络教研的研究和探索不仅仅停留在实践层面上,而是要深入研究网络教研的理论基础,研究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使得网络教研向着科学化、制度化不断迈进。
最后,网络教研合作体学校的97名小学数学教师进行的说课展示活动把会议推向了高潮,三个分会场座无虚席,热烈的学习研讨气氛深深地感染着每位参会者。在黑龙江小学教育论坛上为本次说课展示活动而设的“网络教研经验交流会研讨专栏”得到了广大参赛教师和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够在网络上分享到课例研讨的过程和成果,同时也能够及时地把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参赛教师,这种交流和互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智慧共享,体现了网络教研满足广大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作用,同时由于网络的独特优势,更是惠及了广大的农村教师。此专栏目前的发帖量已近2万帖。


通过本次会议使更多的学校和个人加深了对网络教研的了解,同时也坚定了我们继续开展网络教研的信心。相信有了领导的重视,基层的支持和我们的努力,网络教研工作会开展的越来越好,更加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我们共同期待网络教研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高枝国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9-19 10:16:35 | 只看该作者

淄博市中小学网络教研工作实施方案
(讨论稿)
网络教研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新型教研工作方式,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学研究,是突破时空限制,创新教研形式,拓宽教学研究途径,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异,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工作目标
构建和完善我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信息化服务平台——淄博教科研网(新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教研功能,创新教研方式,实现常规教研网络化,教研管理网络化,研究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提高教研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汇集优秀教育资源,实现区域交流共享,实现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引领和资源支持,促进教师教学教研能力的提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平台
1、平台建设:
淄博教科研网(新版)将依托淄博教育网的硬件设施运行并连入国际互联网。
同时,鉴于原淄博教科研网(http://www.zbjys.net)及淄博新课程网络教研博客(http://www.zbedu.net/blog/)运行以来在省内外已形成较大影响,全市中小学网络教研网站建设过程中应将这两个平台融入新的平台,突出各自特点和个性化的服务特色,实现三者互通,逐步融为一体。
2、专业设计与技术支持:
全市中小学网络教研工作平台的学科专业栏目及功能设计由市教研室负责,该工作平台的技术支持、专项培训、网络维护等相关工作由市电教馆安排专门技术人员负责。
三、队伍建设
我市中小学网络教研工作体系主要包括学科核心组、学科中心组和学科骨干小组三个层面,由市、区(县)、学校三级教研工作部门构成。同时,采取必要措施, 集合淄博教科研网及淄博新课程网络教研博客所有注册用户的力量推进我市网络教研工作的科学、健康、和谐发展。
1、学科核心组:
学科核心组由市、区县教研员组成,市教研员担任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科核心组开展工作。普通高中学科核心组由市教研室高中科负责,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核心组由市教研室义教科负责。
2、学科中心组:
学科中心组由区县教研员及区域内各学校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组成,由区县教研员担任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科中心组开展工作。普通高中学科中心组由区县教研室高中科负责,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中心组由区县教研室义教科负责。
3、学科骨干小组:
学科骨干小组由学校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由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担任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科骨干小组开展工作,带动教研组全体教师参与具体网络教研工作。
四、栏目建设
1、教研信息平台:
实现原淄博教科研网的工作信息发布功能,下发文件通知,发布教研工作动态新闻,提供课程资源服务。
2、教研论坛:
为全市教育工作者提供交流、研讨平台,本平台的日志评论系统只接受正式注册用户的跟帖,并要求输入用户名及自己设定的密码,以确保平台信息的安全、健康。
3、德育工作平台:
本网络教研平台将设立“学校德育工作”专栏,为全市中小学班主任及学生德育工作者提供学习、交流、研讨的平台,促进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科学、健康、和谐发展。
4、名师工程平台:
设立“名师工作室”专栏,为全市中小学特级教师、各级优秀教师、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开辟个人空间,提供展示平台,发挥模范带头和学科引领作用,促进全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5、教师个人主页:
全市中小学网络教研平台以个人博客的形式为全体教师及教研员开设个人主页,主要依据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指标按照专业修养、教育科研、课程建设、教学实施与评价四个方面,分综合类与学科类两个维度设置栏目,如下表所示:
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指标
栏目名称
综合类
学科类
专业修养
教育理论、专题学习、工作感悟、探讨争鸣、社会生活、计划总结
2
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小学科学、品德生活社会、小学艺术
2
初中语文、初中数学、初中英语、初中物理、初中化学、初中生物、初中政治、初中历史、初中地理、初中艺术
2
高中语文、高中数学、高中英语、高中物理、高中化学、高中生物、高中政治、高中历史、高中地理、高中艺术、高中基本能力
2
体育、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
教育科研
课题研究、研究动态、课题管理、学术论文
课程建设
教学资源
教学实施与评价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评价、试题交流
6、学习诊断平台:
本网络教研平台将设立“学科诊所”专栏,实施基于错题采集的学习诊断,初期以优化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作为工作目标,并实现针对优秀生和学困生的个性化学习指导;条件成熟后,面向社会提供学习诊断服务。
五、工作重点
全市中小学网络教研工作在确保各栏目科学、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应大力创新教研内容与教研形式,进一步调动一线教师与各级教研工作人员开展网络教研工作的积极性。为此,全市中小学网络教研工作将突出以下重点:
1、课程资源建设:
首先要建立资源数据库,从资源类型、适用范围、获取方式、使用事项等方面加强资源管理。之后采取必要措施,鼓励教师、教研人员上传课程资源,尤其是素材性资源,如个人搜集整理的教育教学理论文章以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学科教学资料。
2、在线交流研讨:
利用教研论坛,组织对教学中的有关现象、问题、困惑、思考以及自己或同行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进行交流、评析,各抒己见,形成案例;同时,由学科核心组推荐热点、前沿、有价值的教师日志,组织大家交流探讨。
3、教师专业化发展:
组织交流读书、学习心得,介绍自己正在品读、研读的书目,说出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同时,推广教育教学前沿知识,鼓励广大教师链接或转发其他网站的比较前沿的文章、观点等。
六、工作制度
1、用户实名注册制度
为确保本平台的科学、健康发展,所有用户须以实名注册登陆,并填写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如有变动须及时更新,查看权限仅限于学科核心组成员),注册信息提交后24小时之内由学科核心组成员负责审核批准注册,成为本网络的正式用户。
2、日志发布、资源上传的审批制度
为确保教研日志及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的质量,保障网站运行秩序,确保网络教研平台的科学、健康发展,教师个人所发布的日志及上传的资源必须经本学科核心组成员审核批准方能公开发布。
3、核心组成员值日制度
为做好网站维护尤其是学科主页的维护工作,确保用户注册及日志、资源的审核工作及时到位,建立学科核心组成员值日制度,及时处理突发事件解决有关问题,尤其是网络信息健康、安全等问题。为确保审核工作的时效性,应为核心组成员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除办公室配备高性能的台式电脑外,还应解决日常工作之余如外出开会学习、教学视导等特殊情况下所需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设备、数码相机等资料采集及存储设备等。同时,鉴于广大教师参加网络教研工作多是在业余时间进行,核心组成员也必须利用大量业余时间与用户互动、负责网络信息的管理与维护,故应设立专项经费,对核心组成员给与适当的工作补助。
4、学科核心组工作例会制度
为保证网站的各项工作科学、高效地运行,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分学科主页负责人和学科核心组成员两个层面定期交流研讨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相互借鉴,确保各项工作不断完善和健康发展。
5、学科工作评价制度
首先,为调动学科开展网络教研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学科主页评价制度,本网站首页将设立专栏,实时公布各学科主页的工作成果,如注册人数、发帖量、访问量等信息,并以滚动排列位次的形式予以展示。其次,为调动各学科中心组及学校参与网络教研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各学校实地教研工作的健康发展,建立学科中心组及学校学科骨干小组工作评价制度,各学科主页将设立专门区域,实时公布各学科中心组及学校学科骨干小组的工作成果,如注册人数、发帖量、访问量等信息,并以滚动排列位次的形式予以展示。
6、日志发布、资源上传激励制度
为鼓励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积极参与网络教研,提交个人日志和上传教学资源,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个人上传日志,可根据经审核发布的日志数量由学科核心组成员给与一定点数,以虚拟电子币形式授权下载相应点数的教学资源。因资源收集工作需要一定经费投入,平台运行初期,应设立专项经费,经费管理由学科核心组组长负责,经费审核由分管领导负责,主要用于对上传教学资源的个人进行奖励。同时,每学年末开展一次网络教研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选,由市教育局对积极参与网络教研工作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7、网络集体研讨制度
为突破实地教研的局限,发挥网络的时空优势,建立网络集体研讨制度,由学科核心组定期发布研讨内容(一线教师可就每期的研讨内容提出建设性意见),由学科中心组负责组织、指导各学校学科骨干小组开展本校的实地研讨活动,并安排专人负责整理活动日志,提交讨论结果以及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等等。
七、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试点启动(2008年5-8月)
1、召开专门会议,制定和下发《关于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推进网络教研实施的意见》和工作方案,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2、成立全市网络教研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机构,定期召开协调会议,负责组织协调各级教研、电教部门开展工作,重点做好平台建设和整合工作。
3、成立学科核心组,召开专门会议,部署全市各学科的网络教研工作,交流、研讨工作思路,形成学科网络教研工作计划,硬件配套、专项经费到位。
4、确定全市网络教研试点区县3个、试点学校10所。各试点区县、学校应改造和完善学校网络系统,解决网络教研工作的硬件建设问题,并做好学科中心组、学科骨干小组队伍建设工作,硬件配套、专项经费到位,网络教研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5、由市教研室和市电教馆共同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培训工作,各试点单位的校长、各级教研员、各学科骨干教师三个层面的理念及技术培训工作。
以上各项工作应在8月底前结束。
第二阶段:网络教研工作试点阶段(2008年9-12月)
1、学科核心组组织和指导学科中心组落实学科网络教研工作计划,学科中心组指导各试点单位开展网络教研工作。
2、学科核心组及学科中心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根据网络教研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方式,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及时积累工作经验。
3、网络教研试点单位每月召开一次召开工作研讨会,对试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进行交流和研讨。
4、2008年12月下旬,召开试点单位工作总结会议,总结各试点区县、学校的工作经验,修订完善全市中小学网络教研工作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全面推广阶段(2009年1月开始)
1、召开全市中小学网络教研工作现场研讨会,推广试点区县、学校的工作经验,部署全市范围内的网络教研工作。
2、各学科核心组组织、管理和指导全市各区县、学校开展网络教研工作,不断丰富工作内容、完善工作制度、创新工作形式,提高网络教研工作水平。
3、进一步完善全市网络教研工作机制和制度,实现网络教研工作常规化。
4、每学年召开一次全市中小学网络教研工作总结会,总结交流先进经验,并由市教育局对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2008-2009学年工作总结会于2009年6月下旬召开。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9-19 10:14:04 | 只看该作者
校园网络教研的初步探讨

王志敏
  摘要:网络时代信息更新迅速,教师如何跟上时代步伐,改变传统教研模式,进行网络环境数字化教研成为当今教研的新课题,本文从校园网络教研方面进行尝试,从中寻找教研新途径,拓展教研渠道,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关键词:网络教研 数字化 现代信息技术 
  一、网络教研的理念

  校园网络教研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了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二、网络教研的条件

  1、硬件条件
  (1)校园网络,校园网络不仅仅具备校园局域网的功能,同时必须能够连通Internet,保证网络畅通,建立校园网站,建议包括如下内容:教研新闻、课程改革、教考研究、教学研究、课题研究、专题研究、教研论坛、教研论文、教研计划、教研通知、学科动态、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课外活动等栏目。充分发挥了网络速度快、信息发布及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透明度、参与面与交流面都较大等优点,积极开展网络教研。在此过程中,在及时有效地为基层提供服务的基础上,促进了教研观念的更新,对变革已经实行多年的传统的教研方式作了有益的探索,进而提高教学研究工作、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质量和效益。
  (2)基本硬件:包括办公室配备台式电脑,安装了基本常用办公软件,配备专职网络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维护,保证校园网络的畅通。

  2、软件条件
  (1)教师素质
  首先要转变教师传统的教研理念,新课改的启动,带来了新理念、新课堂、新教研。教育科研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教育科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科研的主人,通过科研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教育科研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科研要研究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性。利用业余学习时间组织举办培训班,对全体教师进行了网络教研的相关培训。
  其次培养强化教师的信息素养,让每位教师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学会在网络上收集寻找各种教育信息和教育资源。我们并向全体教师明确提出了开展网络教研规定和要求,开展网络教研,整体提高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研究的水平,提高教研活动的水平、质量和效益。
  再次鼓励教师的学习,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如此丰富的社会,一天不学习就有可能落后,每天都有那么多的新知识需要掌握,每刻都有那么多的新见解需要了解,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不仅仅是业务方面,更涉及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不一定将名山大川都走遍,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其价值是一样,网络资源如此丰富,更应该成为教师学习的有力工具。
  最后对教师参加网络教研进行合理分工,根据每位教师的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分工合作计划,使网络教研做到有章可循,有条不紊按部就班的顺利开展。
  (2)教研氛围
  学校要具有浓愈的教科研学术氛围,可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鼓励教师进行网络教研,同时对不参加教研的教师给予相应的惩罚,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这样才会使教师们增强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新老教师结对子的方式,利用新教师的活力结合老教师的经验形成优势互补,就会将网络教研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三、网络教研的流程

  (1)制定详细的教研计划,按教研组划分为不同的教研小组,各小组分工协作
  (2)资源的收集,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进行资源的收集工作,收集范围不限,可以是原创性的论文、教案、课件也可以是网络中的优秀教学资源,此项工作应该有专人负责,有详细的资源收集记录。
  (3)资源的整理,对收集到的资源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形成各教研小组的资源库,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资源库进行丰富整理。
  (4)资源的上传,根据教研计划,对资源库内的资源进行上传,形成校园资源库,对所有的资源进行共享,实现资源的最优化,体现网络教研的优势——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
  (5)总结交流:定期进行网络教研的总结和经验交流,不断提高网络教研的实效性和实用性,对出现的问题积极探求解决方法,同时也可以通过校园网站对出现问题进行及时反馈。

  四、网络教研成果

  根据网络教研的运行情况,进行网络教研的成果测评,以确定是否有利用教学效率的提高,是否有利于学生一生的发展,是否能够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去发展学生,体现学生是 “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网络教研的成果应该公正客观,不单纯以学习成绩作为考核手段,对教师的考核在注重结果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过程。
  总之,校园网络教研是一个新的话题,教育教学在新形势下探索教研模式的一种尝试。它并不否定其它形式的教研作用,而是从另一种视角上探索教研的方向,扩大教研的职能,挖掘内在资源,促使教研更加科学。这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和创新精神,改变教师的角色认识和自我观念发挥重要作用。如今,网络教研这种新型的教研模式正在形成,“自下而上”的教研、“互动式”教研、“参与式”教研、“实战式”教研受到教师们的热烈欢迎,“自主、合作、探究”正成为“网络教研”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
[2]余红.《关于交互网络的协作学习探讨》   
[3]《WebQuest八问八答》.《网络科技时代》,2002年第1期.
[4]高晓玲.《校本教研实施策略综述》
[5]《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教研制度的探讨》《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8期

作者简介:王志敏,女,遵化市新店子中学
9#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11:20:58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开通“应城教研网”的通知
作者: guest_7211 (应城市教学研) 时间: 2005-02-25 10:06:51 |  
关于开通“应城教研网”的通知


市一中、各学区、市直各学校(园):
  为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研究,建立交流、互动的教研机制,研究和探索教育规律、方法,总结和推广优秀教学经验,共享教育资源,以便实现办公的信息化和无纸化。我室现已正式开通“应城教研网”(http://ycjyw.home.sunbo.net)。为更好的发挥其作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网站的定位
  “应城教研网”是应城教研工作的门户网站,面向我市各级教科研部门、学校和教师,秉承教研工作“研究、指导、服务”的宗旨,力争利用网络的优势,突破传统教研模式的瓶颈,实现教研方式、方法和途径的变革,创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体系,提高教研工作的效益。“应城教研网”努力创建一种基于网络的、开放的、交互功能强的教学研究环境,使每个访问者既可以从“应城教研网”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又能将相关信息发布到“应城教研网”上,帮助教师和教研工作者将研究成果迅速转变为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生产力,提高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二、网站的内容
  “应城教研网”将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反映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新动态,及时公布各种教研活动通知、教研信息、重要文件等。提供独具特色的、优秀的教学和科研资源,为教学、科研管理提供服务。
  “应城教研网”主要内容按学段分学科进行分类,依据课程特点设置不同的栏目。主要栏目包括:“课改中心 | 教育科研 | 教研信息 | 论文荟萃 | 成果交流 | 幼教苗圃 | 小学天地| 初中广场 | 高中方阵 | 主任信箱 | 本站新闻 | ”等。此外,我们还将紧扣时代脉搏设置相应的论坛,供广大教师和教研工作者讨论、交流。
  三、网站的利用
  “应城教研网”除了提供本室自身的相关信息及各类课程的资源外,还提供了文章发表功能。各学科教研工作者、学校教师都可以在“应城教研网”上发表自己的新闻、文章、论文、教案等(需要经过管理员审核才能发布)。
  “应城教研网”还将提供各学校、各类教育网、教育信息网的链接,努力将自己打造成具有应城教育特色的教育科研的门户网站。
  请我市有自己网站的学校及开办了个人教育网的教师填写“网站链接申请表”,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方式报送我室,以便建立链接。(电话:3223828转8603、8605、8707 E-mail:xingyuegongzi(AT)163.com)
  我市学校的网站应在首页明显位置创建“应城教研网”的链接。
  四、网站的管理
  由我室“应城教研网”办公室负责网站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各科教研员负责相应栏目的资源建设及管理。

附:网站链接申请表

                应城市教学研究室
                2005年2月21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4 11:28 , Processed in 0.52605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