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就是要懂人、识人、提升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3 19:36: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就是要懂人、识人、提升人

作为新任校长,叶传平并没有改弦易辙,而是立足于合肥实验学校创办之初拟定的整体教改方案,在实践中不断推进“自育自学”实验。几年来,学校不断抢占了发展机遇,在教师培养、教学改革、学校管理等方面落实了“自育自学”理念,形成了“懂人、识人、提升人”的学校文化。



教育就是要懂人、识人、提升人

本报记者 张以瑾



“从一根白发没有到两鬓斑白”,在合肥实验学校做了四年副校长、五年校长,叶传平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而实验学校的发展也是有目共睹的。作为省城唯一一所学制改革实验、基础教育一贯制实验学校校长,他的所思所为可以用两个问题概括:合肥实验学校如何发展?如何凸显学校个性和特色?

    从建校的第一天起,合肥实验学校就以培养学生“自育自学”能力为办学理念,以改革者的身姿引领一方教育。曾有一个时期,学校发展遭遇瓶颈,但叶传平接任校长时,在办学理念上并没有改弦易辙,而是立足于学校创办之初拟定的整体教改方案,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深化“自育自学”实验。

几年来,合肥实验学校不仅摆脱了曾经的发展之困,而且在教师培养、教学改革、学校管理等方面落实了“自育自学”理念,形成了“懂人、识人、提升人”的学校文化。



学校如何才能与众不同?

一个方案做到底,“自育自学”突显学校个性



    叶传平是2001年到合肥实验学校的,起初做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此前,他是合肥一中的政治教师,一心追求自己的学科教学内涵和教学艺术。能把高中思想政治课讲得学生爱听并不容易,但叶传平做到了。

   “教”而优则仕,但到了实验学校,尤其是在成为“一把手校长”后,他发现当校长远不如原先当教师自在,“不是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不是你做什么就能成就什么,你得要学会协调各种关系”。

但真正的困难还是学校如何发展的问题。合肥实验学校是1987年建校的,创办者是当时的合肥市教委主任何炳章。作为市教育局的直属学校,又有着“实验”的定位,实验学校在创办之初即以“自育自学”实验理念广受关注。

不过,任何一套理念如果不经过实践的推进和完善,往往就会出现后继乏力的困局。在叶传平之前,实验学校曾在一个阶段频繁调换校长,学校的特色发展、教改实验基本陷于停滞状态。后来,连本校教师也很困惑:实验学校的特色在哪里?实验学校路在何方?

2002年,还是副校长的叶传平协助时任校长娄彦联启动题为“实验实验,如何实验”的大讨论,鼓励全体教师就学校的发展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学校管理层的坦诚姿态激发了教师们的热情和责任感,一时间几乎人人想说话,人人有话说。

这次大讨论后来被称为合肥实验学校的“思想解放运动”,因为它重新确立了学校的定位,并决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纷沓而来的各种意见中,叶传平摸准了实验学校发展的 “脉搏”:一是学校定位既然是一贯制,就要把一贯制实验真正搞起来、搞下去、搞彻底;二是“自育自学”的办学理念得到广大教职工的认同,但是实际操作性不够,使得实验难以向纵深方向发展,难以带来现实的办学效益。

实验性定位和“自育自学”核心办学理念是实验学校自创立时就确立的两件“家底”,当时还拟定了一份关于学校定位和理念的整体教改方案。作为新任校长,叶传平如果另起炉灶,推行一套新的理念,也不是没有可能,但他决心盘活实验学校的“家底”。这源于他的一个信念:“校长必须站在历史的肩膀上,创新必须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上。”

不过,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细化当年的方案,使之由蓝本变为可操作的实践指南?他没有答案,但是有办法。

这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求索过程。充分利用校外教育专家资源,请学校的创办人何炳章先生担任学校名誉校长、终身科研顾问制定方案的具体操作系列建议,并进一步细化实验细节工作。他以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为主题之一,以引导学生会自育、会自学为抓手,以一周一次专题研讨为主阵地,重点解决课堂结构改革、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引领教师校本化专业成长、做四个主人的活动模式等问题,积极探究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关系,期待走出一条凸显自育自学本色的实验之路。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叶传平作了一个统计,在2002年到2010年的8年间,实验学校一共进行了337次教学研讨会。他说,当初的“自育自学”就是一个概念,经过8年持续不断的新一轮研讨和实践,现在已经化为实验学校每位教师的自觉意识。研讨活动也从起步阶段的一个年级教师参与到现在的全校教师和职工参加,研讨也从被动转化为主动,从他掘转化为自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质的飞跃。

在一次次打磨中,实验学校开始变了:“学生性格张扬、敢质疑,课堂不让他们讲都不行”,“实验学校的学生发展后劲足、潜力大”,“实验学校的教科研氛围很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但在叶传平看来,这都表达了一个意思:实验学校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特色和个性。

当了9年校长,叶传平也找到了做校长的快乐与成就感,“虽然轻松程度不如当初做教师,但是乐在看到了整个学校逐渐形成了团结和谐的氛围,进一步浓郁了学校教育科研的氛围,形成了独具实验学校特色的科研文化”。此外,他还是实验学校至今任期最长的校长,这一点让他颇为自豪。



教育如何才能影响学生?

“自育自学”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以教科研推动学校发展和变革,实现“轻负担、高效益”是合肥实验学校的一个特色。这背后的逻辑是,要培养学生的“自育自学”能力,教师首先要少讲、精讲,要改革传统的课堂结构,提升教学效率,把尽可能多的时间让给学生。

教师如何做到“少讲、精讲”,实验学校的每位教师都能像讲故事一样讲述他们的转型经历。语文教师聂传荣是从其他学校调入实验学校的,从习惯了“一言堂”到面对“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她经历了艰难而痛苦的转变。

“以前就形成了自己的思维定势,上课只感觉一个人讲得舒畅,没有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到实验学校后一两年时间内,我都在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磨课。”

磨课,有时候就是一种折磨。聂传荣最难忘的场景是,在一次研讨例会上,因为某个环节在实践中总是出现问题,前来指导磨课的何炳章老先生难过得当场落泪。前辈尚且如此,年轻人更是没有理由懈怠。

时间久了,聂传荣对“自育自学”有越来越多的理解,实践中也能落实到位。这正应了何炳章先生的一句话:“搞教科研虽然不能升官,但一定能够升华,虽然不能发财,但一定能够发展。”

现在,聂传荣能把课堂上80%的时间让给学生,自己只当“领航员”。她的一个总结是,到了三四年级,学生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张扬,课堂上敢于表达,善于质疑,不再愿意跟着教鞭走了。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数学老师顾轻飏的体会和聂传荣一样,在实践“自育自学”理念的过程不仅实现了自己教学风格的转型,而且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她的班上,32个学生分为8个组,每个小组有一块小黑板,4个小组成员分为主教、助教和作业批改等角色。多数课堂上,顾轻飏把教学内容提炼出来,先让各小组进行组内合作探讨,然后进行班内交流,最后8分钟是课堂总结。

课堂一放开,想“收”都不可能了。顾轻飏做过一次调查,全班只有4%的人说愿意听老师“传授式”讲课,其他学生都明确表示喜欢自学。这种反馈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的改观,让她有了这样的感悟:教师要学会在引导学生过程中等待。这与叶传平的看法一样:“一定要让孩子自己亲自去做,让他们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阅读似乎不是数学老师考虑的事情,但顾轻飏偏偏在这方面搞出了影响。从一年期开始,她就引导学生在课余阅读数学故事,并写读书笔记。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有的学生竟然积累了上百万字的数学读书笔记。顾轻飏还组织孩子们搞讲座,通过PPT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后来,讲座变为孩子们主动申请,有时候他们还主动去邀请老师去听课,教师聆听的是课堂上花开的声音。

“学生都喜欢上了‘引导自学’型课堂,而且有了成果意识,喜欢有人欣赏他们,与他们一起分享学习成果。”顾轻飏说。

早上7点50到校,下午4点05分离校,晚上睡觉不迟于9点半。没有人刻意这样要求,但这是实验学校大部分学生的作息时间。

学生的从容、轻松,来自教育者自信。叶传平说:“真正的教育是不怕考试的,真正的改革是不怕升学的。‘自育自学’真正解放了学生,让他们摆脱了低水平的重复劳动。”



理念如何才能成为文化?

校长和教师都要做同样一件事:懂人、识人、提升人



    王轶敏2003年到实验学校时,在合肥市已经是个小有名气的语文教师,职称也到了“小高”,她感觉自己的职业发展似乎到头了。但在第一次见面时,叶传平就对她说:“向特级努力吧!”

后来,王轶敏发现这并不是叶传平随口说的一句话。作为校长,他对每个教师的发展都抱有极大的期待,这种期待不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了解、信任和支持的基础上。

叶传平本身就是一个追求教学内涵和教学艺术的优秀教师,这一点也启发了王轶敏。来到实验学校后,她第一次萌发了这样的“野心”:要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平时遇到问题,有了办法就试着做,做成了就继续,不成功就再想其他的办法”。在实验学校宽松活跃的教科研氛围里,她感觉自己找回了刚做教师时的激情。

2008年,王轶敏被评为安徽省特级教师。她的感言是:“在实验学校的5年,我完成了职业人生的第二次飞跃。”而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叶传平那句“向特级努力吧”。

其实,实验学校的每位教师都能在自己的职业人生中找到校长留下的印记。这背后蕴藏着叶传平的一点“故意”:“校长要给教师提供平台,如果学校有100个教师,就要提供大于100个平台。如果只有99个平台,那么肯定有人消极怠工,牢骚满腹。”

对于校长和教师的角色,叶传平有着自己的理解:当教师是职业,是一辈子的事情;而当校长是职务,是阶段性的事情。用人体现了校长的为人,校长不要把自己看的太大、太重,在这个平台上,首先要把大家团结起来,其次是要引领教师成长。校长的工作就是搭台和铺路,为教师提供方向引领,提供精神上动力和业务成长机会。

这些总结是叶传平从管理实践中得来的,因而每个观点都有案例可循。在得知顾轻飏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课外阅读后,他就深入课堂听学生们的小讲座。他发现这个活动很有潜力,学生非常感兴趣,就问学生:你们敢不敢邀请全校老师来听课?你们敢不敢邀请专家来听?

有了校长的肯定和激发,顾轻飏带着学生们把数学阅读做成了实验学校的品牌课程,还成功申报了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小学数学课内外阅读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去年,他们还为上百名外校教师、教育专家和市区教育局领导以及全体教职工做了一次“斐波拉契数列”专题讲座,讲座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以及学生的自信和表现均使大家佩服之极。

“懂人、识人、提升人”,这是叶传平对一个好校长的定位。他以此影响教师,而教师也以此影响学生,如今这已成为可知可感的学校文化。其中一个例证就是评价方式的变化:在反思传统的学校管理和教学方式时,叶传平认为评价标准“太窄”、“太笼统”,教育效果要呈现,学校必须改变评价标准和方式,要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找到实实在在的成就感。

因此,实验学校的教师在遵守这样的“潜规则”:在评价学生时,很少用“你真行”、“你真棒”等空洞之语,而是具体。此外,不管是校领导还是教师,对孩子都不讲官话、套话,不用文件式的语言跟孩子交流。

文化因人而生,人因文化而雅。在合肥实验学校,我们看到了“懂人、识人、提升人”的学校文化是如何形成的,也看到了这种文化塑造了一批积极上进、阳光活泼的教师和学生。



------------



叶传平

现任安徽省合肥实验学校校长,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安徽省陶行知研究会理事、安徽省教育学会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主持或参与的全国“十五”重点规划课题子课题《欣赏型德育师生关系模式建构的研究》业已结题并获得总课题组评比一等奖,课题《常态儿童较为充分超前发展的研究》结题被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分会评为“十五”优秀课题并获得一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21:43 , Processed in 0.07940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