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与其说“读书”,不如说“用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30 01:16: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与其说“读书”,不如说“用书”[z]


——唯一的陶行知



  近日,常常坐在书桌前潜心阅读《陶行知教育名篇》,阅读着书中一行行朴实的文字,眼前不断浮现一幅幅这样的画面:一位衣着朴素、满面风尘的先生,或奔波在乡间小路上步履匆匆、或站立于演讲台前殷殷教诲、或独坐于孤灯之下奋笔疾书,他正在尽力让自己的教育理想变为生活的真实,他正在竭力做着一件前无古人、功德无量的事业,那满是疲惫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对中国教育的无限热情和美好想象。


  他是中国历史上真正关注平民教育的第一人:孔子终其一生,只不过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而陶行知的目标不是培养一批弟子、一批贤人,他心中装的是四万万同胞,他关心的是所有平民的教育,尤为关心的是处于弱势的女子、老人、条件落后的乡村教育。他说“我们的心里要充满那农民甘苦,我们要常常念着农民的痛苦,常常念着他们所想得到的幸福,我们必须有一个‘农民甘苦化的心’才配为农民服务,才配担负改造乡村生活的新使命”。“在四万万同胞中,有两万万人都是我们的平民教育应当为他们负责的,这两万万人有一人不会读书,就是我们有一份责任未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在中国的乡村大力开展平民教育、平民读书运动。


  他对中国腐朽的教育思想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他认为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在于它是“被动的”,“不但在与社会相隔绝,而且学校里面,全以教员做主,并不使学生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好像是学的事体,都被教的事体打消掉了”。他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传统的教育弊端在于“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在他看来传统教育只是“教学生读死书,死读书;消灭学生的生活力、创造力;不教学生动手,用脑。”


  在对传统教育深入批评的同时,他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论:其中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著名的观点。生活是什么,就是充分建设适合实际生活的活教育,他主张学生要行动起来,“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学校是小的社会,社会是大的学校。”在他看来,“学生是学习人生之道的人。学以厚生则可,学以伤生是断乎不可的。”生活教育必须是教、学、做合一的,解放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嘴,使之能谈;解放空间,使之能唤醒大自然;解放时间,使之能学习渴望学到的东西。他说“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陶行知先生清醒地认识到,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力量。他说“先生是什么?自己会变而又会教人变的是先生。”“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好学。”“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他认为“教学只有一个公共的中心,这‘中心’就是事,就是实际生活。”他坚决反对读死书,告诫老师“我们应当明白书只是一种工具,和锯子、锄头是一样的性质,都是给人用的,我们与其说‘读书’,不如说‘用书’”。他主张教师要和学生打成一片,他说“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处所。他们必须共甘苦。”如何教育学生呢?陶行知主张“我们(老师)必得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在如何对待学生的问题上,陶先生提出教师应该“待学生如亲弟子”。他对教师迂腐的危害性有深刻的认识,“土豪、劣绅、讼棍、刀笔吏之害人,我们是容易知道的;教书先生之害人更广、更深、更切,我们是不知道的。”教师如果是一个书呆子,那么就会出现“大书呆子教小书呆子。”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出现,他主张老师“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他说“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你看,这样解释还有谁不懂?清楚浅显明白,但极为深刻。 (教育组随笔选登)


  《中国教育报》2006年10月26日第5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1 22:39 , Processed in 0.07232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