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提高认识 加深理解 切实改革──湖北省首批人教版课标教材实验汇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4 10:59: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高认识 加深理解 切实改革──湖北省首批人教版课标教材实验汇报
作者:湖北省教学研究室 段宗平 李作芳  
                在21世纪来临之际,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席卷而来,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吹遍神州大地。我省10所学校有幸成为首批人教版课标教材实验的“志愿兵”。如今,在我省教材试验田里,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犹如一朵奇葩,正散发着怡人的清香。
一、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的认识
2001年,我省10所小学进入人教版课标教材实验行列。他们是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省水果湖第一小学、省水果湖第二小学、武汉市育才小学、武汉市江岸区鄱阳街小学、武汉市江汉区万松园路小学、宜昌市隆中路小学、黄冈市黄州区实验小学、咸宁实验小学、随州市曾都区实验小学,其中不仅有省城学校,也有地市区学校,实验面相对较广。四年的实验,四年的耕耘,我们对教材有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人教版教材是“重审美”的教材
实验教师普遍感觉到,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在选文上文质兼美、充满趣味,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和审美性。比如《四季》《影子》《雨点儿》《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爬山虎的脚》等,在图、文、字上都体现了一个和谐的“美”字,并通过有趣的故事渗透科学常识,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让学生有赏心悦目中学习,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深受学生喜欢。
(二)人教版教材是“重实践”的教材
1.栏目本身具有实践性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师体会到编者把教本变学本,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体得到最大限度发展过程的良苦用心,认为教材很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积累、学会运用。“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词语盘点”“学习伙伴”等专栏,就像一个个神奇的魔术师,巧妙地把孩子们引向了自主学习的美好殿堂。正如武汉市江岸区鄱阳街小学一位学生在自己的日记中所说:
“导语就像一位忠实的导游,介绍每个单元要讲的内容和道理,使我有一种迫不及待想打开来看的想法;学习伙伴的话勾起了我的疑问,使我能更深入地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和要表达的情感。”
还有一位学生说:“我特别喜欢学习伙伴的提示语,因为它并不直接告诉我们深奥的道理,而是从简单的话语中告诉我们应该怎样体会;它不强行要求你怎样做,而是把‘你’换成‘我’,用商量和建议的口气……”
教材,不再是盛气凌人,高高在上,而成了孩子们学习的伙伴,成了孩子们乐于阅读的好朋友。
2.在教法上渗透着密切联系生活实践的思想。
识字量大是一线实验教师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识字,提高识字量?实验中我们认为教材在识字方法上很注重“实践中识字”的引导。比如在课后练习或语文园地中,经常有“从电视、广告、路牌上你又认识了哪些字”类似的题目,这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提示教师注重将识字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生活中用字。这是教材在教学方法上的渗透。
(三)人教版教材是“重整合”的教材
我省实验学校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中的“单元整组”教学深有感触。我们认为,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都始终以一个专题贯穿其中,即使是三年级之后的综合性学习,其内容也围绕专题展开。这种编排,体现了一种开放的、整体的意识,为教师创造性地教学,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整体思维、提高综合分析、研究、运用能力提供了广阔空间。这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突破传统教材编排体例的一大亮点。
在实验中我们明显地感觉到,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正以其先进的编写理念、优质的选文及全新的体例赢得更多实验学校家长、学生及教师的青睐。
二、创造性理解、使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的经验
(一)把握教材“重拓展”这一特点,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人教版教材强调孩子的阅读积累,注重将学生学习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空间。我省武汉市育才小学的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自主开发了“阅读与积累”这一课程,编写了低段和中段的配套学生读本,有效地激发了孩子学语文的兴趣,开阔了孩子们阅读的视野。在“阅读与积累”第一部分“快乐读书屋”中,他们从有趣的汉字入手,向学生推荐优秀、经典的中外文学作品,通过吟诵、导读、赏析,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品文,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在第二部分“奥斯卡剧场”,师生合作将经典的课内外文学作品,如将《小猫种鱼》《小红帽》《白雪公主》等改编为课本剧脚本,通过艺术演绎,使学生增强对语文的兴趣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力。在第三部分“楚才新天地”,倡导学生快乐写作文、写生活作文,让习作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内需。此时的习作不再是苍白文字的呈现,而是生活经历、心灵情感的鲜活反映。教师以教材为依托,基于教材而又不局限于教材,将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实验教材有机结合,既有在教材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又有基于学生实际的创编,二者相得益彰,共同为促进学生发展服务。
(二)把握教材“重整合”这一特点,合理进行单元整组教学实践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根据教材特点,改变过去教学“单打一”即以课文先后顺序逐课学习的做法,将一个主题单元组织起来,即把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来教学。其目的有三:一是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二是对学生进行多层面、多维度的训练,培养诸如整体把握能力、课外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识字等多种能力;三是渗透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在单元整组教学实践中,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教师们创造了一套基本的模式:一二年级为“整体感知──分步体验──整体感悟”,三年级开始增加“语言运用”。“整体感知”是在单元内容学习前进行单元导读,即以单元前的引言为切入点,在教师带领下,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课文的大意,初步感知单元的情感意识,相继知道搜集相关信息资料,为分步体验(即单课学习)做准备。到了中年级,“整体感知”除完成上面的学习外,还要了解本单元所要学习掌握的语文知识,尤其是《语文园地》中涉及的语文知识,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制定单元学习计划。“分步体验”,即单课学习。进行单课学习时,可依照课文的编排顺序进行,也可依学生意愿,从多数学生感兴趣的一课开始。该环节的学习活动特别重视纵向联系(学此课想彼课)、横向联系(讲课外搜集到的信息运用于课内;学科内外结合)。“整体感悟”,即学完一单元后进行整体回顾,交流各自学习收获(或知识、或学习方法、或获知途径等),并随即向课外拓展,进行课外阅读与交流,汇报课外阅读感受。“语文运用”,即将“口语实际”与“写话(习作)”整合到一起,借助课例,由读到说到写,使说有所依,写有所据。
“单元整组教学研究”是在充分领悟了教材编排精髓之后,适时展开的教学实践研究,使教材更好地培养了学生整体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多种能力,更好地实现了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服务这一宗旨。该校实验班级三年级(2)班的学生平均识字3500个;积累、背诵成语180个、谚语80条、歇后语50句、古诗56首、散文180篇;课外平均阅读名著56万字、寓言童话34万字、其他书籍40万字、零散文章21万字;并具备了一定的制定学习计划的能力、自己安排复习和巩固知识的能力、口头表达及综合性学习能力。
(三)把握教材“重实践”这一特点,因地制宜开展语文活动
宜昌市隆中路小学地处中心城区,学生来源广泛,接触的新鲜事物多、思维活,实验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组织学生开展带有竞争性、趣味性的语文活动。比如结合教材开展“过新年,做贺卡”“逛超市,赛识字”“学寓言,演一演”等实践活动,将课文学习生活化、生动化,有效架设了教材与生活的桥梁。为增强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隆中路小学还创造了“打扑克牌”的识字教学方法,把生字卡片制作成扑克牌模样,让学生读字音、组词语、说一句话后就可以得到一张牌,这样寓教于乐,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同时又有效地巩固了识字教学的成果。武汉市江岸区鄱阳街小学实验教师围绕第二册“多彩的春天”这一教学专题,设计了“粉笔画春天”“放风筝”“步行街上识字忙”“春天找到了”等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建立起广阔的社会大课堂,有机地把教学与生活、教材与社会联系起来,使学生课堂上学有所得,生活中学有所用。
(四)把握教材“关注个性”这一特点,积极开展“一课多教”的尝试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重视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重视从教师自身的个性出发,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情感、发展能力。因此,武汉市江岸区鄱阳街小学注重发挥实验教师集体的智慧,通过集体议课、独立备课的方式,开展“一课多教”展示、研讨活动,使同一课的教学设计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使教材更好地适应了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需要,使实验教师进一步增强了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教法的把握。
(五)把握教材“关注多样化评价”这一特点,扎实开展多元化、多渠道评价方法探索
人教版教材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反馈方法,旨在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学习评价。宜昌隆中路小学在期末测评中尝试“快乐考试”,如在一年级设置“播音员”“书法家”“小小超市”三个活动方案,分别考查学生认读音节和生字的能力、书写能力和课外识记汉字的能力,凸现了评价的激励性和发展性功能。
三、实验的体会:管理为实验有序、高效展开注入了新的活力
回顾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入住”湖北省,作为教研主管部门,我们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培训,努力提高实验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我们紧紧围绕“转观念、变行为、兴队伍”这一工作宗旨,加强对实验教师的业务培训。先后近十次为实验教师举办“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新课程‘新’在何处”等课程通识讲座;举办“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的编排特色及教学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实施”等操作层面的培训活动和实验课例展示与研讨活动,有效促进了实验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为教师吃透教材、创新教法,促进实验的高效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重交流,积极促进实验学校间的彼此沟通和经验共享
新课程倡导一种“分享文化”。我们把10所实验学校组织起来,成立了“人教版课标教材实验研究协作体”,定期开展“人教版课标教材实验联席会”,不定期开展教学交流、互动研讨、困惑解答、经验分享,把10所学校的实验力量整合起来,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交流,在交流中反思,加快了实验工作的进程,有效克服了实验工作“自我封闭,单打独斗”的弊端,避免了实验工作中的低水平重复现象。
(三)抓案例,充分发挥案例研究的引领作用
如何把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并落实到教材的实施与运用之中?我们以案例为“抓手”,利用案例叙述简约但信息量大这一优势,引导教师把教材实验过程中的点滴心得和经验撰写成文,进行理性分析,一方面促进了实验教师反思力的提高,同时形成了物化的实验成果,有利于教师之间的分享。四年来,我们收集、整理或出版了1本案例集,另外3本正在编辑和整理之中,为实验工作的有序展开提供了研究的基础。
(四)重推广,充分发挥首批实验学校的龙头示范作用
四年间,我省使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的学生逐渐增多,实验面逐步扩展。我们以10所实验学校协作体为龙头,带动全省人教版教材实验点的研究工作,加大首批实验点经验辐射的力度,形成了“点上先行,面上推广”的网络式实验工作新局面。我们衷心地祝愿,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课标教材实验犹如一艘扬帆远航的巨轮,劈波斩浪,迎来更为绚丽的曙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21:24 , Processed in 0.05801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