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叶老续说“中学国文教师”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中学国文教师》一文中,对有些不按“课程标准”教学,不教给学生学习语文方法的教师,逐一分类并作了精要点评。他在文中列举了七种类型:
不喜欢(或不擅长)教白话文,认为“没什么讲头”,而只热衷于讲文言文。而教文言文也只是逐字逐句去讲,“把一篇文章翻译完毕,任务也就完毕了”。这是第一种教师。
“喜欢发挥,可是发挥不一定集中在所讲的那篇文章。”教师把讲授的内容推广到本科教学以外,遇到历史说历史,遇到地理说地理,如此等等无限制延伸拓展。据说是为提高学生了兴趣,结果是“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这是第二种教师
“忧世的心情很切,把学生了一切道德训练都担在自己肩膀上”,过分强调“人文”精神,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这是第三种教师
“喜欢称赞选文”,只要是入选教材的文章,无一不是美文,讲课前称赞,教学中称赞,讲过以后还是一阵称赞。至于文章“好”在哪里,“美”在何处,对不起,学生自己去体悟吧。这是第四种教师
“喜欢出议论题让学生做”,而议论的结果是“教学生把听来的看来的话复述一遍”,就是不让学生说自己想到的见到的话。为什么这样做?高考会出这样的题目,中考会出这样的题目,这样训练的目的,是为学生参加高考、中考做准备。这是第五种教师
判学生的作文,只要觉得不通,就大笔一挥,如芟除杂草。有的勾掉几句,有的删除整段,甚至完全作废的也有。为什么要删除?为什么原文要不得?应该怎样改才对?都没有说明,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在行间写上一些文字”。这是第六种教师
同上一种教师一样,评判学生作文无一定标准,虽无大段斧削,但也只有圈圈点点,红渍斑斑。学生收到评后的作文与上交时并无两样,不过是“在语句旁边多了一些圈,或者多了一个批语而已”。这是第七种教师
叶老在列举后说:“够了,咱们不能说已经想得周全,再想一想,也许还有第八第九种老师。”的确,叶老几十年前“点名”的我们这些同行们,在当今的语文教坛上自然不会绝迹,但在类型上还会有多增加和发展。为了清洁语文教师队伍,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关注语文教育的诸位同行不妨为叶老续说“第八第九”(乃至更多)种“中学国文教师”。在这里试续几种:
教学中始终考虑怎么“教”方便,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得有趣。盼学生“自主”,又怕学生“自主”(怕学生思维活了驾驭不了课堂);虽然口头上喊“课改”,但在教学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得又回到“一言堂”、“满堂灌”的老路上去,教学观念仍没有得到本质上的更新。这是第八种教师。
从不把“教材”当作“例子”,而是把讲授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唯一任务,错误地认为上课就是讲教材。教研活动中,最关心的是某某篇课文如何讲,教材中的课文要不要都讲,生怕漏掉课文中的一丝一点,丢掉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教学永远也“大”不起来。这是第九种教师。
与上面的教师相反,把教材当成摆设,对教材内的现代文,要么一节课讲一单元,要么置教材中的现代文于不顾,随意找若干篇替代品应付了事。他们的理由是:既然中考不都不考课内文章,那还教什么?这是第十种教师。
对某篇课文不是做整体的教学设计,不考虑学生的独特的阅读感受,往往是出几个练习题,让学生做做,然后订正一下答案,这篇课文的教学就算完成任务了。在现时的阅读教学中以跟着中考指挥棒为由,效法中考的“选文+练习题”的形式,片面理解中考的导向作用。这是第十一种教师。
每提一个问题,几乎都煞有介事地要学生“讨论”一番,至于讨论的目的是什么,考虑地欠周到。似乎是组织讨论了,教学气氛就活跃了,场面就生动了。至于所提问题该不该讨论,应怎样组织讨论,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当什么角色,就顾不得那么多了。就算是应该讨论的问题,也往往是问题一摆,让学生充分“自由”了,至于,多少学生参与,讨论的效果如何,往往也没有及时地适当的反馈,错误地认为,组织讨论就是落实“合作学习”。这是第十二种教师。
作文训练无序,想当然,作文题目信手拈来;作文批改老一套,通常是篇篇见红,评语泛泛,无视学生的感受及需求;作文指导空对空,不讲求方式,无重点;长期不“下水”,甚至不会作文,写作能力远不及水平较高的学生。胸无点墨,下笔无言,甘做“天桥把式”。这是第十三种教师。
备课抄教参,讲课背教参,板书写教参,考试考教参,完全成了教参的奴隶。认为教是专家编的,自然“金口玉言”,不可变易,自己的大脑成了教参编者的跑马场。这是第十四种教师。
不注重钻研教材,而热衷“声光电”。上课时左一个投影,右一个“课件”,课堂成了电影院。以为使用了“多媒体”就是搞好课改了。一晃而过,让人眼花缭乱的课件,留给学生回味的也只能是几声喀嚓喀嚓的声音和几张美丽的图片罢了。这是第十五种教师。
对课上“表演”倍加青睐,讲到“孔乙己”,就让学生模仿“摸”“排”的动作,讲到《背影》就让学生做一下“攀”“爬”的姿势,讲到《变色龙》自然忘不了让学生“脱大衣”“穿大衣”……可以设想,如果讲《美猴王》,也许还会让学生挥舞金箍棒,把课堂当成学生才艺的展示场。这是第十六种教师。
训练无目的,大搞题海战术。这节课做篇子,下节课做试卷,反正都是被人编的现成的东西,作起来既省时又省力。至于这些练习题是否符合学情,训练量是否适合学生的承受能力,则完全放诸脑后;训练效果如何,不做过多考虑,反正我让你练了,会不会在你。这是第十七种教师。
…………
还可以举出一些,为有心的同行留点余地吧!我想,每个“中学国文教师”,都可以将以上种种当成镜子,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看看其中有没有自己的影子;如果有,请尽早改变自己的形象。当然,最好不要在上面诸种“玉照”,整理出自己的“影集”。
[ 庄洪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