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国民教育小学「生活与伦理」、中学「公民与道德」课程之指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12 07:32: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国民教育小学「生活与伦理」、中学「公民与道德」课程之指示




内容来源:卷三十七   别录

隶属章节:别录 \五十七年

版面原件:第435页,第436页,第437页,第438页,第439页,第440页,第441页,第442页,第443页

〔第435页〕

——中华民国五十七年四月十二日——

    国民教育,为建设现代社会,与复兴民族文化之张本。关于小学「生活与伦理」中学「公民与道德」教科书之编纂,与教学方法之改进,其目的:

    首先在教育学生成为人之所以为人,并生活与行动得像一个人,成为一个活活泼泼的好学生;

    次之,则在教育学生成为一个爱国家,爱同胞,合群服务,负责守纪,且足以表现中华民族道德文化,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前者必须重生活教育,与人格教育;后者则必须重民族精神教育,与民族道德教育;

    然此亦并无轻重先后之分,彻上彻下,仍属同条共贯。

    惟过去教科书之病痛,厥在偏重理论性与原则性之冗长叙述,而忽略了具体的德目,和日用彝伦的生活行动的规范;

    而过去之教学方法,不特不知示范举例,图解说明,经常辅导学生实学实践,又从而鼓舞竞赛,观摩考评,且根本不知重视社会公民课程,甚至移出上课时间,以补习其它学科。国民教育——德育、群育、体育、一连串之失败,(其实智育亦同样失败),此实为其主因。
〔第436页〕

    余以为国民教育,今后应对小学「生活与伦理」(社会)中学「公民与道德」(国家与世界常识)课程,特加重视,并须以四维八德诸德目,贯注于食衣住行育乐日常生活规范之中,举例言之:

在一般礼节方面

    应常教以洒扫应对,进退鞠躬,入孝出悌,尊师取友,泛爱亲仁之义。
    早晚应对父母、尊亲、师长问安;
    出门必敬告父母,回家必面见父母;
    父母召唤,应该立即答应,并趋前承命,不可虚诺;
    见尊长应鞠躬,对亲友应问好,长者在座,不宜交足;
    说话要不疾不徐,态度要诚恳庄敬,不谈人私,不议人短,不炫己长;
    注意礼让,不要忘记说个「请」字,接受任何人的帮忙服务时,不要忘记说声「谢谢」,自觉不周到处,应该说「对不起」;
    择交取友,须善善恶恶,察言观色,而且宁可吃亏,不占便宜;
    访问宜预先约定,并准时守信;
    使用电话,应问答简明,声音不宜过高,时间不可过长,拨错号码,应表示歉意。
〔第437页〕

在食的方面

    应教以定时适量。
    进食时,肘臂不可张开,以致妨碍邻座;
    长者未食,及主人未招呼以前,不宜先食;
    取用菜殽,应取靠近自己一面者,切忌于碗盘中翻拣;
    果核骨刺,残殽饭粒,不可随手弃置,已食之物不可吐出。
    喝汤不宜有声,碗盘筷匙,不宜撞击作响;
    茶饭既毕,应将餐具理好,坐椅亦应收回;
    野餐后,其纸巾、饭屑、竹筷、木盒,应放置于有垃圾桶处,或集中自 行带回;
    (目前学童,于学校带用便当者甚多,学校如能指定教员与学生共餐,即可随时进行机会教育)。

在衣的方面

    应教以整洁朴素。  
    衣服应穿正扣钮,污垢须随时洗涤,破绽须随手缝补;
    帽子不得歪戴,发式服装,不得蓬头怪样;
〔第438页〕
    出门不赤膊,不穿睡衣,不趿拖鞋;
    入厕后才可以解衣,必俟衣服裤带整理好了,然后出厕,便后如便所污脏,必须揩洗干净(校厕旁必备洗手盘与解便纸)。

在住的方面

    应教以个人卫生与公众卫生。
    不涂污墙壁,不乱丢弃物,不乱倒污水;
    居室内外,应经常洒扫,厨厕应经常清洗,沟渠应经常疏通;
    电视广播,保持适当音量,不妨害周围宁静;
    放置常用对象,应有定所,用毕归原。临睡及临出门时,一切用物,尤 应养成归原与整齐之习惯;
    应经常剪指甲,理头发,勤沐浴;
    喷嚏、呵欠、剔牙,必须掩口;
    公用毛巾,不可揩鼻涕唾沫,及擦耳鼻、擦两腋、擦胸背;
    随手关门,随手熄灯,随手关水(公共场所,尤其重要);
    将入人室,应先叩门,私人信件,不得拆阅。
〔第439页〕

在行的方面

    应教以简单而必要的交通规则,认识交通标志,严格要求其遵守交通秩序。
    行路须抬头、挺胸、比肩、齐步,容止安详;
    行进间,不可吃零食,不可攀肩搭背;
    与尊长同行,应略退于左后方一步,必要时,并须予以搀扶;
    乘车须依序上下,不可以头与手伸出窗外,不可攀立车厢两旁;
    乘坐公交车,不得争先恐后,应对其老弱、妇孺、伤残、疾病者让坐,并照顾其上下;
    使用脚踏车,不可抢先,不可攀附任何车辆之后;
    不可穿越平交道放下的栏栅;
    不得当街便溺,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纸屑;
    不得摇折花木,践踏草地,与依靠墙柱;
    不得于道路中击球游戏;
    不得于公路及铁路中间,放置石块,及其它障碍物,妨害行车安全。

在育的方面

〔第440页〕
    应教以合群与互助,荣誉与服务。
    班级组织,为群育的起点,而班际校际运动,亦即为荣誉心的提振与发挥;
    于体育中,须强调互助合作,争取团体荣誉,并尊重裁判的体育道德;
    要养成服从多数人的决定,尊重少数人的意见之习性;
    要养成为多数人服务「先之劳之」的美德;
    养成其是非心,能仗义执言;养成其同情心,能急人之急;
    见人倾跌,不可哗笑,须予扶持,见人斗殴,不可助虐,须予排解;
    不容许孤立自私,投机取巧,偷惰怠忽,尤不容许贪人之功,以为己有。

在乐的方面

    应教以礼节乐和,合敬同爱。
    以发扬踔厉的爱国音乐,代替靡靡之音,并要闻人歌而即能和声合唱,以作励声应气求、同心一德的精神;(外国人常说我们不懂和声合唱,其实「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以及「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就是我们固有的「化民成俗」的乐教。)
    提倡正当的国民运动——如骑射、驾驶、操舟、旅游、钓猎、游泳、拳术、舞蹈、戏剧……以代替流俗的娱乐;
〔第441页〕


辅导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
    参观球赛竞技,不可叫嚣笑骂,尤其在与国际友人竞赛场合,断不可左袒己方,而失礼于彼方;
    观赏游艺活动,应保持肃静,鼓掌中节,对国际性之演出,更应注意礼貌。
    以上为食、衣、住、行、育、乐、生活教育、人格教育之细节,然此亦不过举例而已,愿能循此类推,于小学「生活与伦理」课程与中学「公民与道德」课程中,确立生活规范与人格观念,以为建设社会国家,复兴文化道德之张本。

    吾人尝以「泱泱大国」「礼义之邦」自居,殊不知在外人心目中,其脏乱落后,几已至于不可问之地步,即如「台地看台湾」一书,即曾率直指出:

    ——孩子们随地便溺,臭气熏天,蚊蝇丛生;
    ——母亲让孩子当街撒野撒尿;
    ——小孩以自来水向四周拥挤的人行道喷射,学校楼上窗口,抛出了西瓜皮;
    ——三轮车、牛车、脚踏车、满载乘客,随地吐痰小便,喇叭震耳,灰尘满天,街上满是果皮、西瓜皮、马铃薯皮、以及用以包裹食物的各种报纸、与书籍的散页。
    ——河上湖中,水面飘浮游客抛弃的塑料袋、包装纸、碎纸片、空酒瓶、香烟蒂、便当盒、木筷子;
    ——在火车上,中国旅客,将公用毛巾,拿到面前,从喉头吐出一口浓痰到毛巾上,然后将毛巾折〔第442页〕起,又去擤鼻子,并再用毛巾角去清理耳孔及鼻孔;
    ——火车平交道,栏栅已经放下,但还是有人从栏栅下穿过去,想和火车争道;

    …………………………

    此等讥评——其实亦属事实,吾人必须从国民教育上「一掴一条痕」「一棒一掌血」的切实惕厉,彻底改进,方可建立一个现代社会,复兴我国固有文化!

    至于民族精神教育、民族道德教育,除国文为基本科目之外,历史地理,亦为其关键肯綮之所在。

    予以为历史地理,须设法利用电化教育方式,以辅行之,使民族历史与国家疆域,在图史上相互融和,亦使时间与空间,在知识上相互贯通;

    庶几于历代文治、武功、学术、所以致盛之由,国耻国难所以纷至沓来之故,先贤先哲所以充实光辉之美,皆得以知其梗概;

    而于舆图疆域——如何以尽其土物之宜,如何以致其厚生之利,如何使国防计划与实业计划相结合,亦皆得以明其崖略。

    俾从而启发其思考力,与创造力,亦从而激发其爱国心、公德心、与责任心;

    而不可再如以往之教学方式,徒以记诵年代、官制……河岳、川原……为能事;

    总之,不论在生活规范方面,在道德精神方面,皆当远取固有文化榜样,近取实际范例,征之以图史文献,作为教育国民之依据,并当结合学生日常容止心得,月中期中定时观摩演练,不断综合查察考〔第443页〕核,然后社会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始不至再行踏空,而国民教育,亦始能深切着明,一一见之行事,并进而教育其家人,影响其邻里。语云「礼义由贤者出」,予亦欲谓「礼义由国民教育出」,惟愿我教育部,教育厅、局,以及国立编译馆,各级国民学校,皆能从此「做好一个人」之切实处,变化国民气质,亦从此「做好一个中国人」之下手处,建设社会,复兴文化,是所切盼!

                                                                                   蒋中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7 07:22 , Processed in 0.08695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