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70|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文教学的春天——一起走进快乐的起步作文 文/郑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12 13:44: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文教学的春天——一起走进快乐的起步作文


(一)
    一直从事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对作文教学很感兴趣。后来遵照学校的安排转入一年级的教学。像很多教低年级的老师一样,就想按部就班地依照课本的内容和课标的要求,从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的教学入手,给学生打好坚实的语文基础,从没想过要在低年级起步作文这一教学领域有所探索,因为在这以前我觉得让一年级的孩子动笔作文是件不可能的事。想到至少要跟我钟爱的“作文教学”分别两年,心里还或多或少地掠过一丝遗憾。没想到我和孩子们的一次不经意的举动为我的作文教学开创了一片新天地,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也续上了我与“作文教学”的缘,真有些“无心插柳”的意味。
那是汉语拼音快要学完的时候。
    一天,一个孩子跑过来,略带神秘地告诉我:“老师,昨天可真是个自行车倒霉日。”我很好奇,追问道:“很有意思,说来听听。”原来是他和小伙伴去骑车,一会儿车链条掉了,一会儿脚蹬子坏了,所以他们一致认为这一天是自行车倒霉日。多天真的想法,多富有童趣的语言。我灵机一动,何不把他说的话用拼音写下来贴在教室的墙上让大家看,这样不但可以巩固学过的汉语拼音,锻炼口头表达能力,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随即我找来一张大白纸,把他说的话采用日记的格式,工工整整的用拼音写上,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我特意用彩笔加大字体,还在空白处配了一幅自行车的插图,增强了可视性和趣味性。这纸一上墙,就吸引了一群孩子,他们津津有味地读着,笑得前仰后合。
    从那以后,我利用课间或其他活动时间和孩子们交谈,我们围坐在一起毫不拘束地叙说着各自有趣的经历。这种自然生发出的口语交际环境,为师生间的交流营造出平等、和谐、轻松的氛围,无形中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那时,我每天倾听着童言趣语,感觉自己不由自主地沉浸到小孩子的世界中,空前活跃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支配着我手中五彩的笔,把孩子们说的话书写下来。在写的过程中我常常即兴配画,比如,写到“铅笔”就画上一支彩色铅笔,写到“太阳”就直接画一个“太阳”表示……一段话写完后,还根据整体内容配上一幅插图。说——写——画,我想方设法把孩子们那些鲜活的语言变成一幅幅活的“画”。我把这些凝聚着我和孩子们心血的作品贴在墙上,每日一换。图文并茂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很适合孩子们的阅读口味,他们读得兴趣盎然,我也写得趣味十足。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2-12 13:56:08 | 只看该作者
童心飞扬
文/郑燕

      曾几何时,我们的眼睛也晶亮闪烁,生动地炫耀着生命的纯真。还来不及细细品味,伴随着那颗童心的所有记忆,如凋零的花,带着芬芳,悄然散去。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在追赶岁月的忙碌中,在溶入现实的磨砺中,在琐碎生活的无奈中,我们的目光越来越深沉老练,眼神越来越冷静成熟,眼睛越来越辨不清心中的真实,现实的虚假。可是,当我们浑浊的眼睛与孩子清澈的眸子交汇的一刹那,那双仿佛被清泉滋润的眼睛又召唤回我们的昨天,还是那么简单纯粹,那么单纯透明。
      雨过天晴,几个小调皮捉回几只背着房子的小蜗牛,一双双脏手小心翼翼的拖着他们的宝贝,稚气的眼睛望着我们,等待着评价。这时,你的眼睛可曾带着孩童般的快乐,说:“来,让小蜗牛来个马拉松!”随后孩子们的欢呼雀跃就伴随着我们那全然不顾的加油呐喊声响彻教室。
      花园小径,你没有和孩子们一起为发现一颗小种子的发芽兴奋不已吗?夜深人静,你没有走进孩子们的日记和他们一起倾听星星的话语吗?大雪纷飞,你没有和孩子们一起打雪仗直至双手冻成胡萝卜吗?……那是一种怎样的喜悦!
       是孩子们那清澈的眼睛为我们的双目传来了晶明,是孩子们清澈的眼睛还复了我们一颗纯洁天真的童心。让我们把原本属于我们的那颗童心放飞在风里,就像那只悠然飘飞的风筝,不管她飘得多远,我们的眼睛里总有一条看不见的线牵着她,当心与心的呼唤在空中交汇,就会有一群快乐的鸟儿飞翔——让童心飞扬!
        “童心飞扬”——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在这里,孩子们跳跃的童心期待着与你的碰撞,来“童心飞扬”飞扬你的童心吧,在童年的回归里,寻回爱、天真、纯洁、神圣!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2-12 13:53:36 | 只看该作者
(结)
      笨拙的字迹,朴素的话语,线条生涩的图画——孩子的创作透出未经雕琢的天然魅力。
       四年来,我一直精心保存着孩子们的“真迹”,纸页的颜色已微微发黄,图画的色彩已显黯淡,唯一不变的是珍存在纸上的颗颗清澈的“童心”,每每打开它,那曾有的快乐和思想便在我的心里活泼泼地跳动起来……在孩子稚嫩的作文里我回了童年,找到了童真,看到了孩子们成长的足印,也忆起了自己的心路历程,那种心灵清澈透亮,深深沉浸的感觉如同远山仙风,丝丝缕缕拂来,随风而来还有那一张张如花的小脸,一声声清脆的童音——看,王佳敏胖乎乎的小手又举着他的“杰作”向我走来了;听,归思名又在怯怯地说:“老师,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这一切清晰了又模糊,模糊了又清晰,我像守着珍宝一样,守护着……从没放弃。
        四年了,这班孩子长大,成熟了。当年第一个动笔写故事的王佳敏,已经发表了40多篇作品,成了名副其实的“小作家”;当初那个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好的吕奕毅,已经成为“中国鲁迅文学院少年作家班”的正式学员,并发表作品30余篇;那个羞涩的归思明,爱讲笑话的陈丽澍,曾四次被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学作文”栏目邀请,当上了小嘉宾,在电台播出作文48篇;还有孟曼、南天竹参加全国作文大赛获得了一等奖;还有……还有好多孩子,他们都成了班里响当当的“作文大王”。
       现在,他们也许早已忘记自己曾经创作的“杰作”,也许不记得当初是怎么踏上作文之路的,也许说不清后来自己是怎么爱上作文的,但是,他们现在一定知道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他们的心里都拥有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那里有童话般的快乐,有梦幻般的色彩,有让思绪扬帆的轻风,有让心灵清透的阳光,有成长留下的串串斑斓足迹……
       再过两年,等他们小学毕业的时候,我会把他们自己亲手创作的“礼物”送还给他们,并和他们回忆我们曾一起走过的快乐作文之路……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2-12 13:53:05 | 只看该作者
(十七)
      课堂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场所,教师的点拨讲授,学生的发言讨论贯穿一堂课的始终,重视课堂语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能相应地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学生发言是一种经常性的说话练习。教师应要求学生想好了再说;发言时声音要响亮,口齿要清楚;要注意语速和条理,避免疙疙瘩瘩,断断续续的现象。学生发言中有语病,教师也应及时予以纠正,并及时予以示范。
       在教学中,利用“问答”这一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正确使用诸如“因为……所以”“但是……”“如果……就”这类关联词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语言表达的完整性,连贯性。如教学《小马过河》一课,我提出问题:“听了小松鼠的话,小马为什么不过河?”这种类型的问题是要学生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已有了结果,要求学生找出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回答这种问题时,多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关联词语。但低年级学生往往不能用连贯的、富有逻辑性的语言表达意思,学生可能会回答:“小马觉得水太深,怕淹死。”这时我就告诉他:“回答问题要完整,老师问你小马为什么不过河,你就要说‘因为小马觉得水太深怕淹死,所以才不过河。’”然后教学生说两遍,学生就能掌握回答这类问题的方式,使表达更完整,更具逻辑性,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老师的教学语言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孩子语言的发展来自对周围生活环境语言样本的模仿,他们说话的口气、语言组织方式等所形成的风格,都取决于模仿样本的风格。可见,老师的教学语言潜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应尽量使用严谨的结构,生动形象的语言,成为学生的范本。
        在课堂上,我们是否只会使用“你真好”、“你真棒”一类的评价语,我们可以试着变成“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小一休,老师佩服你!”或“太好了,我要为你竖起大拇指!”这种富有感情色彩的评价语;我们是否在提出每一个问题时,都要一成不变地说一句:“谁来回答这个问题?”来试着把提问变得更具吸引力——求助型:“谁想帮助老师解开心中的疑问?”神秘型:“谁发现了藏在问题后面的秘密?”鼓动型:“哪个同学愿意向问题挑战?”赞美型:“哪个聪明的孩子知道问题的答案?”;我们是否常常在说着生硬的、程式化的常规教学语言,不妨把“打开书”变成“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打开。”把“大点声”变成“用响亮的声音回答,比比谁像只小百灵?”把“请举手”变成“自信地举起你可爱的小手吧。”
       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语言点染上“语文”的特色,沐浴着“人文”的关怀,让学生在受到激励、启示,得到信心和收获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在这种良好的语言氛围中得到熏陶、感染。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2-12 13:52:34 | 只看该作者
(十六)
       阅读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口语交际和自由表达的平台。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反复诵读课文,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交流对话,积极参与对文本的解读和吸呐,领略文章意境,感受语言妙趣的过程就是丰富语言,增强语感,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过程。在这一全程化的交流表达过程中,还应格外关注文本中匠心独运的“闪光点”,抓住重点词,关键句,通过朗读、品析、想象、感悟,让闪光的语言伴随感性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品词析句练表达
       课文的学习不能游离于语言文字的品析之外,品词析句更是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训练项目。品析就是品味、分析,它与说话是密切联系的。让学生在品读中积累词句,增强语感,为提高说话能力打好基础。如《两只小狮子》中,“我才不去吃那苦头呢”,抓住这句话中的“苦头”一词提问:“那苦头有哪些?小狮子为什么不想吃苦,他心里怎么想的?”在学生们回答的基础上理顺说话的条理:“小狮子想,每天___多累呀,还不如___,反正我有妈妈,她会___”引导学生从说一句到说几句,从说简单到说复杂,这样,用词的准确性、表达的层次性就能得到训练。在教学《小竹排》时,针对“鸟儿唱,鱼儿游”这句,我引导学生换词比较:“为什么说鸟儿唱?换成鸟儿叫行不行?”在比较品析“唱”和“叫”的不同后,学生感悟到,这里用“唱”字是把小鸟都当作人来写了,还体会出小鸟愉快的心情。接着让学生随着小鸟的心情想象他们可能会唱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在品词析句中感悟着语言的魅力,借着想象的翅膀唱出了一首首“小鸟的歌”。
        二、延续课文练表达
        许多课文为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挖掘课文中蕴意丰富的“潜台词”,延续课文说话,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也使学生的 语言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中应结合课文内容,注意安排这样的练习。如:学习《狐狸和乌鸦》时,我引导学生续编故事:“狐狸叼着肉钻到洞里之后怎样了呢?”“乌鸦上当后又会怎样想,怎样做呢?”学了《坐井观天》一文,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拓展想象,练习说话。先创设情境:“青蛙自从听了小鸟的话,一直想跳出井口看看外面的世界。一天,他终于跳出了井口……”然后学生展开想象,合理安排情节,通过自己练,同桌互说,学生编出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有个学生说道:“风姐姐借来柳丝,把青蛙从很深的井里拉了出来,青蛙一下子蹦出井口,哇地大叫一声,说:‘风姐姐,天真像小鸟说的那样大的很哪!’风姐姐说:‘外面的世界精彩的很,你慢慢看吧。’青蛙谢过风姐姐,蹦蹦跳跳地往前走,他看到了绿油油的草地,美丽的鲜花,蓝蓝的大海……”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加深了理解,而且又能以创造性的加工,提高表达能力,使语言训练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三、模仿创造练表达
       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说话和写话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学习了课文《王冕学画》就让学生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在实际运用中锻炼了表达,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如学习《春风吹》这首儿童诗时,根据语言浅显生动,句式结构相同的特点,在引导学生品读诗句,体会语言特点,领悟句式结构规律,充分感受春天桃红柳绿、万物复苏的美景后,让他们联系已有的生活积累,说说春天还有哪些变化和美丽的景色。学生调动生活储备纷纷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眼中的春天,创作出自己的诗歌:
               
               春风吹
               春风吹,
               春风吹,
              吹绿了小草,
              吹开了野花。
              吹化了小河,
               吹醒了大地。
              大家快来采野花,
               大家快来捉小鱼。
      在阅读教学中, 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训练,使课堂上形成一个思维活跃、想象开放、畅所欲言的氛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美的语言文字的熏陶和感染,吸收着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表达能力随之提高。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2-12 13:52:05 | 只看该作者
(十五)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识字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把教科书上规定的那几个生字学会,而是为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将识字与认识事物、发展语言、发展思维结合起来。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我教给学生“联想识字法”,根据汉字的特点,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以联想为桥梁,调动多种感官主动参与识字,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记,寓发展口语表达于识字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想词语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习作的基础,词汇越丰富,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就越强。在识字的过程中想词语,就是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后,用所学生字组词,且尽可能多的用一字组多词,其目的是丰富词汇的积累。学生所组的词大部分来源于学前的积累,也就是在无意注意 占优势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学会的。通过组词这一复现形式,使词语认知的模糊状态提高到清晰辨认的阶段,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
        二、想句子
       识字学词是为了运用。因此,看到一个生字后可以想一想,能否用这个字说一句话。学生在造句的过程中,把学过的字词在语言实践中反复运用,使之得到巩固,从而把以前能懂不会用的消极词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转化成为能活用的积极词汇,锻炼了自己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三、想故事
       文字学家安子介说过:“汉字是一个阿丽斯仙境似的领域,每一段的转弯抹角,就有一个故事。”的确,多数汉字是由几个部件组成的,如果发挥想象,把几个部件巧妙地联系起来,让一个抽象的字变成一个生动的小故事,这样既使枯燥抽象的笔画变得富有灵气,给识字增添了趣味性,又能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比如:在学“喜”字时,有个学生先把它分成三个部件十、口、豆,然后编了一个“吃豆”的故事:有一个小孩,他特别爱吃豌豆。一天他妈妈给他炒了一盘豌豆,他一看高兴的不得了,拿起勺就吃。吃了一口又一口,一口气吃了十口豆。妈妈说:“别吃了。”他说:“我喜欢。”这个同学巧妙地把“喜”字拆开,将这些看上去毫无关系的部件连系在一起,经过巧妙构思,大胆构思想象,组合成一个有形象、有内容的故事。表达流畅,充满趣味,“喜”字也随之牢牢地记在他的脑海里。
        四、想谜语
       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不会“长篇大论”,我教给他们用编谜语识记生字的方法。在编谜语的过程中学生要先观察字形,找出字形的特点,然后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一特点。如:有个学生看到“样”就编出“小羊撞到了大树上。”这样一个谜语;有个学生看到“原”字编出“小白到工厂里上班。”话虽简单,但语言极具概括性。
       学生运用“联想识字法”,在识字的过程中寻找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你用生字组两个词,就用生字说一句话;你编一个故事,我就给大家猜个谜语……大家各抒己见,口语表达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其他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2-12 13:51:39 | 只看该作者
(十四)
      如果说最初我让学生给我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种“无心插柳”的举动,那么,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着意进行说话训练,为写作推波助澜,就真正是在“有心栽花”了。
       小学教材教法指出:“作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运用语言培养表达能力,是说话训练;运用文字培养表达能力,是作文训练。前一种是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后一种是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所以作文训练包括说话训练和作文训练两个部分。”由此可见,说和写都是作文教学的内容,它们是密不可分的。说是写的前提,会说才会写,由说到写是让学生学会作文的关键,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更是关键的关键。因此,学生一入学我就非常注重对其说话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找准切入点,把说话训练与语文各环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说话能力。
       在进行汉语拼音教学时,我没有仅让学生单调重复每个拼音的读音,还让学生练习用字音组词、说话。如教“ba”时,在学生能准确发音后,我让他们练习用“ ba”的四声组词,造句:“ ba 八个  妈妈买了八个苹果;ba  拔草 我去花园拔草;ba  一把椅子  讲台上放着一把椅子;ba 爸爸 我爱我的爸爸。”学生可以利用四声组不同的词,造不同的句。这样的教学,既巩固了拼音的读音,又积累了词汇,为进行流畅的口语表达奠定了基础。
       根据低年级儿童直观感知性强的特点,低年级语文课文中配有大量插图,拼音教材也不例外,都是由一幅插图引出所学的拼音。这些彩色插图形象鲜明,学生乐于接受,是训练学生说话的好材料。比如,学“h”这个声母时,我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当学生回答出“图上有一朵荷花。”时,我进一步引导:“你说的很好,很完整。谁还能说得具体些?图上有一朵什么样的荷花?”这时有学生会说:“图上有一朵粉红色的荷花。”“谁还能用别的词来打扮荷花?”我有意识的地启发他们对事物做进一步的描绘,推动他们去积极寻找生动准确的词语来表达形象。此时,学生会尽力搜索储存头脑中的词汇,美丽的荷花、鲜艳的荷花、盛开的荷花、可爱的荷花……生动的词语源源流出。这样,结合鲜明的形象,丰富扩大词汇储备,使语言扎根于形象思维之中。当学生储备的词语和生动的画面结合在一起,语言的表达就更加准确、生动、富有感情色彩。
       把生硬的汉语拼音知识和生动活泼的故事结合起来,用讲故事,编故事的方法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可谓一箭双雕。在区分声母y 、韵母i 、整体认读音节yi 和声母w、韵母u、整体认读音节 wu的教学中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老师讲故事,比较y、i、yi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拼音王国里,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这一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孩子。你们想认识一下他们吗?
     (贴拼音卡片y)声母y是这个家里的爸爸,我们叫他大y。你们看,他正伸着两只手跟我们打招呼呢。
     ( 贴拼音卡片i)看,韵母i长得多秀气,她是这家的妈妈,我们叫她小i。
他们俩的孩子长得既像爸爸又像妈妈,你们猜他是谁呀?(贴拼音卡片yi)yi说:“我爱爸爸,也爱妈妈,我们永远不分离。”
       在老师生动的讲解中,同学们很轻松地区分清了y、i、yi,同时为他们做了很好的说话示范,为下一步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打下了基础。
        二、学生编故事,区分w、u、wu
       激趣:拼音王国里还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你们想认识这一家人吗?(贴出拼音卡片w、u、wu)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的家庭成员?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趣地编出一个个关于“w、u、wu”的小故事,在学生生动的讲述中w、u、wu也随之区分清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2-12 13:51:05 | 只看该作者
(十三)
       孩子们的生活是多彩的,作文的内容是多样的,表现的手法也应该是多元的。我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他们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无论采用什么形式,只要是自己喜欢的,都可以一试。
       我鼓励他们画作文。可以一边写一边画,用图画代替不会写的字;可以写完后配插图,用插图丰富写作内容;也可以先画一幅画,再根据画的内容写话……“言不尽,画表达”这是低年级学生最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因为,图画也是一种语言符号,是一种早于文字而且比文字更加直观的语言。孩子使用想象来理解世界,他们的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图画表达的方式更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用图画的语言讲故事,为孩子的心灵提供了自由驰骋的空间。
       我支持他们编童话。低年级的孩子是处在最富想象的年龄段,他们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行为往往就充满着童话的色彩。严文井认为:“童话是有孩子们的需要而产生的,最初的创造者是孩子。”他们听见小鸟叫,会说小鸟在给我唱歌呢;看见春花开放,会说小花朵正和春姑娘比美;拿上一扫帚骑在上面就说自己是哈里 波特……孩子是喜欢想象,“擅长”想象的。教学时稍加启发、点拨,孩子是很容易凭借着想象进入童话世界。
       我赞赏他们编连续剧,这也许是我这一班孩子的创举,因此我称他们是最有创造力的孩子。
      我教他们写童诗也让他们编儿歌,编谜语,孩子们喜欢用这种富于韵律和节奏感的语言来表情达意。
            灯
  教室里,静悄悄,
日光灯,睡着了。
太阳慢慢落山了,
主人轻轻叫醒它。
灯儿眼睛眨一眨,
教室变得亮堂堂。
       我让孩子尽情享用一道道写作的自助餐,用丰富多采的形式表现五颜六色的生活,传达他们可贵的真善美的感受和无尽的想象。最终,他们会发现作文其实就在自己的身边,每一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走进作文。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2-12 13:50:33 | 只看该作者
(十二)
倔鸡蛋
鸡蛋的脾气非常倔强,
硬是不让我把它的衣服脱下。
我气恼地用力一剥,
蛋壳和蛋青竟一块掉下。
我生气地对鸡蛋说,
为什么不让我好好把你的衣服脱下?
       小作者通过自己顽皮的想象,把剥鸡蛋皮这一司空见惯的举动想成是给鸡蛋脱衣服。富有节奏的语言,鲜活的意象,充满儿童诗的意韵。
       其实,这个孩子并不会写诗,他也没有想过写诗,这首儿童诗的原型就是一篇普通的“故事”,这个“故事”记录了他早上剥鸡蛋皮的情景:
       今天早上,妈妈让我吃鸡蛋。可是,鸡蛋的脾气太倔了,硬是不让我把它的衣服脱下。我生气地用力一剥,蛋壳和蛋青竟一块掉下来了。我生气地对鸡蛋说:“你为什么不让我好好地把你的衣服脱下来?”
        初读,只觉得这是一篇充满想象力的小文,再仔细品味,越来越感到简洁单纯的语言充满了节奏和韵味。这富有节奏的语言,大胆神奇的想象,为此文平添了一份诗的意境。于是我给它做了断句,然后进行了简单的修改,一首鲜活的儿童诗便跃然纸上。
这个孩子读过也兴奋异常,并感到不可思议,怎么一不留神我就写了一首诗呢?我不会写诗呀!
        “天真的儿童天生就是诗人”一位哲人曾这样说过。的确,小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他们的思想并不成熟,所以更富于想象,营造意境;他们的思维并不复杂,所以能把抽象变为具体,把无形化作有形;他们的储备并不丰富,所以语言简约纯净,无过多的修饰……这一切并不是什么缺点,反而成了一种天然的优势——写诗的优势。只不过这一优势资源潜藏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没有得到合理巧妙的开发。一旦这种潜存的优势被开发出来,便会闪烁出异常夺目的光辉。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为师者的职责就要荡水击石,及时捕捉到孩子有意无意中传达出的信息,开发潜藏在孩子身上的能力,才能奏响孩子心中美妙的诗的琴弦。
        儿童诗——开放在起步作文春天里的一朵艳丽的小花!
        附儿童诗两首:
              大地跟我有愁
            大地跟我有愁              
            因为我爱滑旱冰
            总在大地的脸上滑来滑去
            它的脸变成大花脸
            大地很生气
            故意把我绊倒
            让我不停地摔跟头
       这个孩子在滑旱冰时,头脑中产生了多么新鲜、奇异的想法,创造出“大地”这个生动的形象,表现出特有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冬天就像瞌睡虫
           冬天来了,冬天来了,
           地上很难找到一只小虫,
           树上听不到一声鸟叫。
           冬天就像瞌睡虫,
           爬在大自然身上,
           让她不由自主的睡着了。
       冬天,我们看不到它长的什么样,也触摸不到它的形体。它究竟在哪里谁也不知道,是非常抽象的。可是小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把无形化有形,把抽象化具体,创造了“冬天”这一鲜明的意象。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2-12 13:50:02 | 只看该作者
(十一)
       要有效地进行观察,只有兴趣是不够的,掌握良好的观察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在培养学生观察兴趣的同时,我主要结合教材中的课文教给学生一些最基本的观察方法,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1、观察要有顺序
        学生观察有续,能促进思维的条理性,使作文写得有条理。低年级学生没有经过训练,观察事物零乱,不系统。低年级课本中,“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看图说话”所占的比例较大,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材的特点,我选择图画作为观察对象,通过观察图画培养学生观察的顺序性。因为图画中所表现的事物,一般处于相对的静止状态,有利于学生按照一定的目的和一定的顺序进行反复观察,便于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例如,教学第三册看图学文《秋天》一课时,我教给学生观察图画可以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先观察天空及天空中的景物,再观察蓝天下的稻田,最后观察池塘和大树。也可以按从下到上,从远到近,从近到远的顺序观察。学生反复练说,掌握了按顺序观察的方法。之后,我马上把学生带到室外,指导他们用学到的方法观察校园的一角。把学到的知识马上运用到实践中去,学生学得轻松,记得扎实。
      2、一边观察一边思考
       在观察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既能使学生思维活泼扩展,又能使作文更生动感人。我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进行思考。
       一是想想像什么,即观察时要发挥想像。《秋天》一课有这样一段话“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有的落到水里,小鱼游过去,藏在底下,把它当作伞。有的落在岸边,蚂蚁爬上去,来回跑着,把它当作运动场。”这段话由于作者边观察边想象,把不起眼的树叶想成“伞”和“运动场”,充满儿童的情趣。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想象,体会作者如何仔细观察事物和展开合理的想象,并启发学生思考,你看到树叶飘飘落下会想些什么?你看到落在地上的树叶又会想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后,我指导学生仿照这一段的写法,把自己说的写下来。南天竹在她的故事中写道“一片片黄叶从树上落下来,像一只只飞舞的小蝴蝶。有的树叶落到水里,小鱼游过去藏在下面,把它当作避风港,美美地睡着了。有的树叶落在岸边,蚂蚁爬上去把它当作蹦蹦床,快乐地跳起来。一阵秋风刮来,几片黄叶飘在空中,像断了线的风筝,越飘越远。”
       二是想想为什么,即在观察中进行思考,自己向自己发问。如,看到金鱼吐泡泡,问问自己这是为什么?看到考试成绩不理想,想想是什么原因。看到星星一闪一闪的,想想这是怎么回事?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溶入思考,才能在寻常的事物中有所发现,才能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由此生发出的探索精神,是孩子们不泯的天性。
      3、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大多数低年级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只知道用眼睛看。其实观察不仅仅是看,它除了用眼睛看以外,还包括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嘴尝,用手摸……这一切。通过大脑把得到的材料综合起来叫观察。我除了在课堂上讲解相关知识外,还经常把学生带到具体环境中指导观察。下雪了,我带他们站在雪地里,看纷飞的雪花是什么样;伸出舌头接一片雪花尝尝是什么味儿;抓一把雪,体会有什么感觉。孩子们种的小花开花了,我和他们一起蹲在花园边,先引导他们看看小花的颜色,花瓣的形状,再让他们凑近小花闻闻花的香味,还让他们亲手摸摸花瓣有什么感觉。
       实践证明,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提出有目的,有系统的观察要求,教给观察的方法,会使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断发展起来,逐渐成为一种自觉的、独立的、能够有意坚持的活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3:25 , Processed in 0.08511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