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络文学:互动与感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15 19:54: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网络文学:互动与感性

李卓钧 陈蓉 人民日报2004年9月25日


  网络文学是指网上原创的文学作品,它至少包含三个要素:其一,创作主体必须是“网人”,即有固定的网络使用习惯的人们;其二,传播渠道(或者说原初的传播渠道)必须是网络;其三,从作者的创作动机来说,必须是为网上受众写作的。这三个因素应该是网络文学不可缺少的。
  网络文学一改传统文学的创作多为精英写作的格局,而代之以强调广大网民的参与。它的创作者是一切爱好文学的网民。他们不一定接受过专业训练,是一群地道的大众网民。与其说他们是“作家”,不如说是“网络写手”。他们的工作性质基本上与作家、写作无关,只是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写作和交流。
  开放性的网络环境打破了传统文学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者(作家)和接受者(读者)的界限,网络传播的便利性大大降低了公开发表文学作品的门槛。因此,网络文学的创作主体是大众化的,他也许是怀有作家梦的工人,也许是大学生,也许是一个乡村干部,也许是进城务工的民工。创作主体的大众化打破了传统精英写作的生活经历的局限、知识的局限和思想情感的局限,能够对大千世界作更加广泛和多姿多彩的反映。
  网络传播具有交互性的特征,在网络上能够非常方便地完成传播者对信息的传达与接受者对信息的反馈。网络文学的创作也体现了这种交流特性。创作者常常边写作边发表,创作与评论同在。作者写完一段上传到网上就算发表了,它会被阅读和评论。而网民的意见及时反馈给作者,从而对作者的思维活动和写作过程产生影响,作者可根据网民的评论调整甚至改变构思。事实上,许多作者在网上发表作品就是为了与读者探讨和对话。有些作者在发表后故意把自己的作品调侃一番,以引诱更多的网友阅读或评论。同时网民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通过网络体会“疑义相与析,奇文共欣赏”的乐趣,并相互激发,为文学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动力。
  观察人们对网络文学的创作与阅读,发现网络文学的交流和娱乐功能更为突出,人们借助网络文学,较多地是在体验一种情感的沟通,或者情绪的宣泄,从中获得愉悦和休息。从网络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小说几乎全是“说故事”,批评文章多是感性的,杂文随笔也缺少有深度的作品,网络写手的一点感受或想法,也许还不成熟,或许并未深思,就匆匆发表。网络的开放性导致这些作品频频露脸。这种风气又影响或鼓励着其他网民,最终形成网络文学感性化的整体气候。
  网上读者的品位同样也是网络文学感性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占网民多数的年轻人富有激情,追逐梦想,他们最热衷的话题是爱情、武侠等。网络上新奇、煽情或搞笑的作品更有读者缘,而含蓄、需要反复咀嚼去寻味其精神内涵的作品不太受欢迎。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文学的进程自古至今一直是在“歌”的传统(“俗”的精神)与“诗”的传统(“雅”的精神)之间振荡前进的。在新的历史周期中,充溢着大众文化精神的网络文学也许代表着“歌”的传统又一次兴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18:33 , Processed in 0.07556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