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为什么写散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15 20:31: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为什么写散文

   熊召政 新民晚报2006-08-23

  一个人要想改变单调乏味的生活,最好的办法便是旅行,那些异域的风俗、陌生的风景,会给你带来感官的兴奋以及完全不同的精神体验。
  当然,这旅行也有两种:一是在大地上,二是在历史中。大地上的旅行,既有风物,也有风景;除了风俗,更有风情。耽于其中,你不但可从南方的小桥流水中,体会温婉、静谧与浪漫;更可在北方的坦荡原野上,品味磨剑的黄河与侠士的幽燕。历史中的旅行,情感的世界往往更加复杂。无论是荆轲的匕首还是怀素的羊毫,是项庄的舞剑还是嵇康的古琴,是辋川别业的夜半清风还是东林书院的朗朗书声,是郁孤台的怆吟还是菜市口的鲜血,莫不都在刺激我的神经,检验我心理承受的极限。
  熟悉我的朋友们都说,近十年来,我好像脱胎换骨变成了另一个人。年轻时我满肚子的不平之气,好像时刻都会爆裂炸毁我自己。1982年,我写过一首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如果人民给我一枚雷管,我的诗歌就会爆炸;如果人民给我一支牧笛,我就有吹奏不尽的柔情。”奇怪的是,那时候,好像满世界都在给我送雷管,而没有什么人给我送来牧笛。在这种状态下,我觉得“愤怒出诗人”是至理名言。尽管我的老师徐迟在给我的诗集《瘠地上的樱桃》写的序中明确指出:“我们常说诗是战斗的武器,并不是真把诗当作一件砍杀的家伙。”他对我当时的创作提出了委婉的批评。但是我听不进去,每天进入创作,就像战士进入壕沟那样。
  愤世嫉俗似乎是文人的特质,因为我们总是习惯在第一时间对周围发生的事情作感性的发言。并且自认为这就是忧患,这就是对生活负责的态度。等到我四十岁之后,年龄使然,促使我对自己走过的人生进行反思。这种反思持续了几年时间,因为一个缺乏阅历的人,是没有能力进行反思的。所谓阅历,包括人生的经历和书本知识两个方面。
  谢天谢地,进入中年以后,一是因为有了一点积蓄,可以满足我到世界各地旅行,二是我喜欢上了历史。我的生活,便在两种旅行中交叉进行。1996年波黑战争期间,我们到了贝尔格莱德,看到饱受战火蹂躏的城市与人民,我忽然感到,此刻,我作为一名中国人是何等的幸运。因为写作《张居正》,我研究了大量明史典籍,当我看到晚明的嚣乱以及山河破碎骨肉分离的景象,便对古人“宁作太平犬,勿作乱世人”的呼号有了深刻的理解。由此对当下的生活,我不但产生了感激,更产生了责任。
  表达我的这种反思,散文比之小说与诗歌,来得更为直接。这就是我近年内,在写作《张居正》之余,还写了这么多散文的原因。可以说,散文帮我完成了人生的反思。所谓脱胎换骨,就是我的写作动力由恨变成了爱,由愤激变成了宽容。这并不是说,我从此漠视社会上丑恶的东西,而是愿意用积极健康的方式,来审判这些丑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22:36 , Processed in 0.07007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