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教学研究中成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2 09:02: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教学研究中成长 

张玉新

作为自然的人,只要满足了基本的生活资料,成长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作为社会的人,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资料的基础上,还要接受相应的教育,以获得精神上的需求,才可能健康地成长;作为一种具有特殊职业价值的教师,其健康成长又要在满足了自然的人、社会的人的基础上,接受专门的教育,才可能健康地成长。

教师的主要舞台就是教室,但我不太喜欢教室这个名字,我觉得课堂要比教室好些,可我更喜欢叫学堂。如果像现在最惯常的叫法——教室,显然是以教师的教为本位的;要是叫课堂,“课”则包括了讲课与听课,师生双边活动得以体现;而叫学堂,则无疑是强调以学生的“学”为本位。有趣的是,学堂的称呼是我国古已有之的“传统”叫法,“教室”则是舶来品。到底何者更合乎教育的本质呢?

小到对学校教育的一个空间单位的称呼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在这个空间中发生的行为是否合乎教育的规律,还真是应该探求的。教育的三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教材、学生,教师要在教材和学生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学生顺利通过。可是学生之间的差异十分复杂,并不是一座规定的桥梁都可以让所有的人通过。这就得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在解决这种“渡河”问题时,水性好的可以直接泅渡,喜欢玩水又不识水性的可以坐船,喜欢步行的可以在桥上行走。做为教师,就要善于辨别哪位学生适合用哪种过河的方式,同时还有善于改变、矫正一些人的不当过河方式:泅渡者不溺水,乘船者不晕船,过桥者不跌倒……

既然过河的方式有多种,就要研究哪种方式合乎那些人;过河的人总是在不断变化,这种研究也就要不断更新。谁在引导渡河的过程中研究得到位,谁就是一位称职的向导。

教师的教学研究,与此十分类似。

不过,教学研究绝不是放下了教学实践再重起炉灶,而是在已经温热的炉灶上边烹饪着你的拿手好菜,边根据食客的口味和自己对厨艺的新感悟默默调整,逐渐改进。

就是教学水平的最高点这也是你的做法,凡是在三尺讲坛上的教师都有自己的做法,尽管做法有好坏之分、高下之别。在教学研究中努力把你的做法抽象为说法,把说法文字化,让更多的同行去品评,从而获得批评与赞扬,再对这说法进行扬弃,最后臻于合理,应该是教学研究的高境界。并非把说法用自己生造的词语表达其实很通俗的意思为高深,并非建立了自己的模棱两可的术语体系才高明,并非一味把自己的细微操作都命名为什么什么法再去惑人才高尚……

教学之技、术固不可少,但若是专心于各种技、术,虽然也能达到“所见无非牛也”的境界,便是“进乎技矣”,终究还是技、术。而怀着悟教学之道的心胸进行技、术的追求,以悟道为出发点所获得的技、术,可能要更好一些。

我在做教员的时候就体会了这样的成长,并且从中受益;我做了教研员以后更是体会到了这样的成长,并且从中受益。教学与教研并非截然分开的两个部分,教员与教研员也不是彼此对立的两种职业。

    教学与教研相长,教员与教研员相长。若不是这样,肯定出了问题。
2#
 楼主| 发表于 2011-3-2 09:05:12 | 只看该作者
在课堂教学中成长 
张玉新


教师的舞台从职业上讲自然在三尺讲台,三尺讲台坐落在一个特殊的空间,里面对面坐着几十个人。这里的人,除了教师是成年人外,那几十个人都是“未成年人”,他们不仅需要你在知识上进行“哺育”,还需要你在情感上进行呵护。你不要以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大人”,在哺育、呵护这些“小人儿”的同时,你也在和他们一起成长。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你是“教官”,你十几年、几十年面对同一个年龄段的不同的“兵”,你一直用一成不变的方式“训导”他们,你自然就是每一轮就消磨掉一圈的自己。可是,你怀着教一轮就要生成一部分新的自我的心态,在这“营盘”中度过,你的“兵”们也同样获得了快乐、健康、茁壮的成长。

我就这样快乐、健康、茁壮地成长过,以至于青春不在但是教学生涯的青春尚在!我的生命中的二十年,就在这样的“营盘”中和“流水的兵”共同度过。

这些“小人儿”在我的眼中、心中,一直是——人!

这样说,并非自我标榜高尚,这本该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底线。

可是,这几乎成了奢望。在很多名牌、大牌的“学府”中,在高扬着“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口号中,阳奉阴违地张扬着“以考试为本”。课堂沦为“题场”,试题源自职业编题人的商业运作。

“题海无涯苦作舟”,延长教学时间在“题海”泛舟;学生学习不允许有自己的周期,只能屈从于此次考试和彼此考试之间。

我也在这样的煎熬中奄奄一息。当群体无意识成为“主流意识”,当规则和“潜规则”同流合污,当课堂教学的创造性被无情地阉割,我选择了逃离血淋淋的现场。

我是幸运的逃跑者,我转岗却并未转行,我从一名语文教员摇身一变成为语文教研员,我从当年的三尺讲台上走下来,坐到了的三尺讲台对面的一个角落,听别的教员在我的位置讲课,看坐在我前排的“小人儿”的兴致勃勃和百无聊赖,想我自己当年和我的那些“小人儿”彼时彼地的感受和表现……

这样的日子成了我的工作,我愿意在这个岗位上帮助如我年轻时和我同样热爱这个行业的年轻的语文教员。

偶尔“技痒”,还要“玩票”过把瘾,然后和大家品评我的献丑。

作为教员,我“心中有人”;作为教研员,我“心上人”除了“小人儿”还有大人。

作为语文教师,作为语文教研员,我幸福着,并愿意分享这份幸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6 02:22 , Processed in 0.06583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