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汉收藏市场水有多深——1050家店铺和800个地摊的价值体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13 22:05: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武汉收藏市场水有多深——1050家店铺和800个地摊的价值体系
发布时间:2009-6-25  

     “收藏超男”马未都说,教普通收藏者如何辨定古董的真伪,意义不大。其实,老马并不是不让收藏爱好者接受古文化的熏陶,他只是看不惯如今藏界里的急功近利。
古玩水深。
     武汉民间有三家古玩市场,总共1050家店铺,800个地摊,规模虽远比不得发达的北京琉璃厂和天津沈阳道,但也有自己的游戏规则。
     在近年的收藏热中,崇仁路收藏市场已举办了十几场民间鉴宝活动,风生水起。另两家收藏市场也在坊间形成了“周六去香港路,周日去徐东”的口碑。
     喧闹声中,武汉古玩的价格也被越炒越高,许多店铺“三月不开张,开张活三月”。而对于越来越多想“下水”掘金的人而言,这个市场显得扑朔迷离。
     “两店三市场”的格局
     周六早上,天刚亮,香港路文物监管品市场人头攒动。
     老夏在这里摆地摊已经4个年头,每周五晚坐车到武汉,下车就来摆摊,全部家当就是一口大皮箱。这个箱了里塞满了他的宝贝,全国到处走。老夏总说,他赶上了好时代,全民收藏热。
     老夏听他太爷爷讲,民国时的人玩古玩,分类特简单,就分硬片、软片。书画、地摊、织绣,凡是可以卷起来的称为“软片”,剩下的都称为“硬片”。现在分类细多了,有青铜器、书画、瓷器、玉器、杂件、古书,还有连环画,邮币卡、文革藏品。
     武汉古玩市场,大致格局为“两店三市场”,总共1000多家店铺,800多个地摊。“两店”指国营的湖北省文物总店和武汉市文物商店,这两家店,专家多,藏品也多,还经常举行活动。比如省店前不久就刚评选了湖北省第二届“民间七宝”。因为是国营的,两店的东西包真包老,当然价钱也高,老夏说,“可不是高一点点”。
     比起“两店”,武汉古玩爱好者更爱去“三市场”。三市场是指汉口的崇仁路武汉收藏品市场,香港路文物监管品市场,徐东古玩城。其中,香港路市场最老,建于1996年,是各地古玩行家路过武汉的必经之地,以卖青铜器、瓷器、玉器和杂件为主;徐东的规模最大,品类最全,明清家具是一大特色;从邮市发展而来的武汉收藏品市场,以经营文革藏品和纸制藏品为主,非常平民化。
     据武汉业内人士透露,这三大市场的年交易量为两亿,“在全国收藏市场中,只能排第二梯队,与长沙、成都、南昌等并列。第一梯队的北京、天津、广州、杭州,我们还差得太远。”
     卖高仿的最赚钱
     武汉古玩店老板中,有句话流传甚广:“卖高仿比卖新货赚得多,卖新货比卖老货赚得多。”记者获悉,武汉古玩行业内,每年有10%-20%的店遭淘汰,30%的店保本,30%的店利润从6万到20万不等,剩下10%-20%的店,暴利。频遭淘汰的,赚取暴利的,都是卖高仿品的店。
     在香港路市场卖老货的老六(化名),刚刚关掉了他在徐东古玩城的分店,在离自家店不远处给女儿开了间卖高仿品的铺子,“卖老货难开张,一个罐子压了三年,要大量资金。”懂老货的老六做起高仿,驾轻就熟,很快,女儿这家店比老六的店赚得多得多,“这都是被市场逼的。”
     江湖传闻,武汉收藏市场千余家店子中,卖高仿品的占绝大多数,真正以“老货”为主打,值得行家们常逛的店子,不过一二十家。此外,市场公认卖赝品的,又以河南帮、大冶帮、江西帮居多。
     据说,最开始,这些卖赝品的人也不懂古玩,不过是在外面收破铜烂铁讨生活。可吆来喝去,发现到手的并不都是破烂,不时能收到几件“真东西”,送到古玩市场,还能换回一把钱。于是收破烂的吆喝词变成了“有老瓷瓶地卖、有旧画旧表的卖、有老桌子老椅子的卖!”到后来,干脆揣上地图册背起铺盖卷儿,到全国各地收古玩去了。
     有些卖赝品的人在摆摊时,喜欢把一些高个瓶子放在过道上,就等谁一不小把它撞倒,那样,他就赚大了。
     圈内的抬价游戏
     武汉古玩市场的老板,都深谙一种游戏——把一件宝贝你倒给我,我倒给你,你再倒给我,我再倒给你。倒来倒去,价钱就上去了。
     有例有证,去年,一幅“珠山八友”汪野亭的瓷板画,老板A以2000元在地摊买入,转手以2万卖给老板B,不久,老板A又以4万再买回来,接着,老板B以6万买回去。现在,老板B放出话来,谁要买这画,8万不二价。
     徐东一书画老板的故事更有典型性。他有一项业务——代人卖老画,抽取佣金。去年一年中,有一幅老画在他的手上卖出去5次,如今,又第6次挂在他店里。“当然,每次托我卖的人都不一样,我每次卖出去的价钱也不一样。”画的价钱越卖越高,人家赚的钱越来越多,他赚的佣金也越来越丰厚。
     其实,这种圈内的抬价游戏早已有之。2006年11月28日香港佳士德拍卖会上,就出现了一件宝贝在一家人手里倒来倒去的范本。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拍出天价1亿5千多万港元,买者张永珍,是卖者张宗宪的胞妹。兄妹俩一唱一和,硬是把此前最高估价为6千万港币的古碗,“炒”出了亚洲拍卖史上的天价。
     不过在武汉的圈子里,老板们抬价归抬价,但谁都不会一口把价顶到最高,徐东卖瓷器的周盛金一再说:“总要给后来人留点余地嘛,如果赚不到钱,大家都不玩了,市场就没意思了。”
     “收藏超男”带来的附加值
     徐东古玩城有家卖玉的店子,进了他家店,老板先奉上好茶,你每看上一块玉,他就给你讲一段玉的文化。一两个小时下来,买家欣然掏钱,旁边的店家在心里嘀咕,“乖乖,相同的玉,比别家贵5倍。”
     卖红木家具的古玩店老板老王感叹,“最初卖红木家具只是为了赚钱,到现在,不仅钱赚了不少,自己也快成文化人了。”他们最近都流行追马未都,看了《百家讲坛》还要买书,越看越觉得有趣,“马未都谈的道道,我都用在推销家具上,挺好。”
     马未都的走红,是中国第五次收藏热的典型表现。这个憨厚中透点玄虚的专家,他创立了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是去年的“收藏超男”。在《马未都说收藏》里他说“收藏从本质上讲,是一个积累财富、积累知识的过程。当粮食解决以后,文化标识的东西对我们每个人就显得特别重要。”
     马未都之前,还有罗晰月和她的《鉴宝》、拎着小金锤的王刚和《天下收藏》,“我们对《鉴宝》又爱又怕,交了老百姓太多收藏常识,我们都收不到货了。”古玩店老板这么抱怨,他们其实心里欢喜,有多少人看了《鉴宝》之后来逛古玩市场呀!
古玩生意越做越大
     今年年初,武汉三大民间古玩市场纷纷传来扩张的消息。
     崇仁路武汉收藏品市场全新打造的古玩城,二楼已经装修完毕,进入招商阶段,定位中高档。当然,门面租金也会由每平方50平跃升上每平100元。
     香港路文物监管品市场放弃了与华氏百货的纠葛,转在后湖乡征地,做成工艺美术品产业园,集参观、购物、拍卖、休闲娱乐为一体。
     规模最大的徐东古玩城也在与武汉蔬菜公司冷库基地协商,再做扩容。
     相比大市场的扩张大计,小商家也在行动,例如开个网上古玩店。
     今年过年的时候,淘宝网卖家蛐蛐给他的小店“梦古楼”轧账,他的网上古玩小店一年下来平均每月净利一万,比工资还可观。“孩子要我请客,老婆要给我戴大红花。”
蛐蛐粘上古玩已经有些年头了,工资单外发的碎银子变成了红木家具、文房四宝和印章,他眼力渐增,藏心也越大,可工薪阶层的收入有限,受同事的启发,他在网上开了古玩店,开始以藏养藏。
     蛐蛐本人颇有雅士之风,网上交易时,免去了很多俗言俗语。他与买家用旺旺和短信联系业务时,开口就是“兄台”,谈价也避讳谈“钱”字,会用“怎么转”、“如何割爱”等代替。这种雅致十分对蛐蛐的胃口,他最喜爱的一方印章叫“见山”,一直舍不得卖。不懂文物的人觉不出啥意思,可古玩虫们一看便知——“开门见山”,“开门”,就是指有年代的好货呀!风雅十足。
     蛐蛐把每件商品挂在网上时,除了清晰的图片、尺寸、重量、年代,更多是这样风雅的文化意韵,这让很多顾客成了他的朋友。现在,在蛐蛐的鼓动下,不少香港路的古玩店主,也开起了网上分店。
     ■  《大武汉》第59期(颜小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12:37 , Processed in 0.08830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