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招商引资的鼻祖管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14 10:05: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招商引资的鼻祖管仲

陈劲松

姜太公因在渭水钓鱼而结识了周文王,此时的他穷困潦倒,年龄也大了。据说姜太公曾经“屠牛于朝歌,卖饮于孟津”,做过屠夫,也卖过饮料。对于周文王、周武王父子而言,姜太公无疑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霸王之辅”。他曾经用美女和宝物把文王从商纣王那里赎回来。文王时,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之所以归顺,多半都出于他的计谋。他又极力主张武王出师讨伐纣王,为建立周王朝立下了不世之功。   
周武王平商称王之后,把姜太公分封到齐地营丘——主要在今天的山东半岛,向外辐射至河北省的东南部、河南省的东部、江苏省的北部、安徽省北部淮河以北的部分地区,相当于古青州。《尚书•禹贡》说:“海岱惟青州……浮于汶,达于济。”就地理形势而论,齐文化圈地处黄河下游,华北平原的东部,南枕泰山,东北、正东和东南三面环海。这里是一片盐碱地,不利于农业生产,人口还很稀少。这该如何是好呢?放眼望去,营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在这里发展农业生产肯定不行。姜太公就因地制宜,齐地滨海多山,有丰富的鱼、盐、林木和矿藏资源,加之水陆交通便利,所以工商业特别发达。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太公至国……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可见太公封齐建国伊始,便把优先发展工商业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并且在推行的过程中大见成效,使齐国世受其益。据《史记》记载,姜太公主政齐地,“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发达的手工生产业和商业活动,一下子使得齐国变为令人刮目相看的“东方大国”。
当管仲出任齐相之后,他就知道自己要为雄心勃勃的主子筹措一大笔财富用作称霸天下的资本;而要使天下财富如滚滚河水流入齐国,除了继承太公吕尚重纺织、渔盐的政策外,恐怕非得招商引资不可。惟其如此,方能借助天下资本的力量,充实齐国的府库。
为了让更多的商人来齐国经商,管仲推出优惠措施。管仲对齐桓公说:“请以令为诸侯之商贾立客舍。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刍菽,五乘者有伍养。”其意思是,请求齐桓公下令为各诸侯国的商人们建筑住所。对于带着一辆马车来齐国经商的商人,除了提供住所,还免费供给食物;对于带着三辆马车来齐国经商的商人,除了提供住所、食物,还免费提供马的饲料;对于带着五辆马车来齐国经商的商人,另外还有提供仆人为之服务的优惠条件。为什么要根据商人带到齐国的马车数量来确定优惠条件呢?这大概因为,当时还没产生纸币,人们进行商品交易一般用金银财宝,车辆越多,说明这个商人带的财富就越多,因此条件就越优惠。
管仲还在首都临淄开设七家“国营妓院”,有七百名从业人员,还设有十三家赌场,以满足“外商”的特殊要求。另外,管仲还在“国道”上每三十里就建立一个招待所,储备食物保证“外商”食品供应。管仲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招商引资达到富国强兵目的的政治家,结果是“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此外,对于齐国滞销商品,管仲则采取“天下高我下”的刺激出口的政策,让这些商品的价格低于其他诸侯国同类商品的价格,使其由滞销变畅销。管仲还利用市场调控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如垄断货币发行、实施盐铁专卖制度,控制重要生产资料商品的价格等等。
除此之外,管仲还要整个齐国不能排斥外来务商人员,要将他们当做齐国本土商人一般对待,凡是能给齐国带来利益的,都是齐国人。他建议在齐国“三十里置遽,委焉,有司职之。凡诸侯欲通,吏从行者,令一人为负以车;若宿者令人养其马,食以委。客与有司别契,至国入契费,义数而不当。有罪(《管子•大匡》)”。当确立了接待外商的法律法规之后,凡是不按规定服务于外商的官员,有司便会治其渎职之罪。如此便以制度的形式进一步确立了招商引资的国家政策,使所有到齐国经商的商贾均能享受全方位服务。
仅以“温柔体贴”和口号般的宣传并不足以吸引天下商贾来到齐国。作为第一流的理财家和由商而政的国家执行官,管仲洞悉了商人趋利的秘密。“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续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彼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故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入焉(《管子•禁藏篇》)。”他知道只要提供了足够的利益,即使关梁之难、盗贼之危,也阻挡不了商人们跟上王亥的脚步,走上尘土飞扬的经商之路。此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尽管当时齐国的税率已经非常之低,国内“五十而取一”,“关赋百取一”,但是管仲还是找着一个机会,对齐桓公提出了便利通关和零关税的贸易政策。他说:“发伏利,输墆积,修道途,便关市,慎将宿,此谓输之以财。”“关饥而不征,市鄽而不税(《管子•五辅篇》)。”“关几而不征,市书而不赋(《管子•霸形》)。”也就是说,齐国政府不惟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贸易生态,当外商交易时,他们还仅对交易商品进行登记以备管理,而不征收任何税赋。
管仲进一步解释说:“市者天地之财具也,而万人之所和而利也。关者诸侯之陬隧也,而外财之门户也,万人之道行也。明道以重告之:征于关者勿征于市,征于市者,勿征于关。虚车勿索,徒负勿入,以来远人,十六道同(《管子•霸言篇》)。”
齐桓公是个明白事理的君主,管仲这么一忽悠,他便颁布了法令。探得了管仲的雄心、器量与才具后,周王朝的商人们也就嗅到了利润的味道。他们高喊着“到齐国去,那里正在招商引资!”的口号,甚至来不及整理好衣带,就奔着齐都临淄去了。他们此番一去,不惟成就了齐国的霸业,也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商业传统,那就是管仲在《管子•霸言》中所说的“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
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统治之下,基于中国的特定情况,思想家大多重视农业生产,反对发展工商业。但以临淄为都的齐国由一代名相管仲倡导,在注重农业的同时,积极支持和发展工商业,采取了很多积极的政策吸引工商业者投资及贸易,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最终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现代的改革开放和招商引资很大程度上也是借鉴了管仲“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无市,则民乏矣”的思想。所以,在经济界奉管仲奉为始祖。
管仲招商的做法至少能带给我们四点启示:
第一,在经济国际化的今天,各国的资本流向哪里,就能为哪里带来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不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就无法在世界范围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商贾们来到一个地方经营立业,从固定资产的投资,到个人及家人的消费,有很多钱要花在该地,这无疑会带动当地第三产业的繁荣。
第三,四方商贾云集一地,会带来各地的新鲜经验和成功做法,从而也带动当地各行各业在产品开发、经营理念、管理方法诸方面取长补短、更上层楼。
第四,商贾们到一个地方经商办厂,必然要从本地招收劳动力,这无疑可以部分解决当地的劳动力就业问题,从而维护社会稳定。至于外商的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之后为当地增加财税收入所做的贡献,就更不用说了。从一定意义上说,地区间经济的竞争,又是发展环境的竞争。哪里政策优惠、环境宽松,哪里发展就快。两千六百多年前管仲的某些做法无疑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与管仲相比,如今的某些地方、某些部门、某些人,对外来经商者迫不及待要挖一勺、宰一刀、吃喝拿卡要,此类杀鸡取卵的做法,又是何等的短视与愚蠢!的复合式经济结构。

(作者简介:安徽省政协文史编辑部主任,安徽省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18:10 , Processed in 0.07426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