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本研读之我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8 09:23: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进一步海阔天空
——文本研读之我见

文章作者:罗树庚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1·1C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当我们面对文本进行解读备课时,恐怕就要反其道而行之,要进一步。这一进,往往会进出一番新景象,看到别人所没有看到的东西。
  一、在别人停下的地方再往前——进一步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我已经先后教过两次了。但两次教下来,对“山阴道上”这个词一直没有引起注视。教学参考书、语文课本词语盘点中也没有把“山阴道上”作为一个词语列出来。听其他老师教这篇课文时,我也没有听到在这个词语上驻足做文章的。“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读着读着,我的脑海里突然冒出了这样两个问题:“山阴道”在哪里?“山阴道上”的风景又是怎么样的?我赶紧去搜索相关资料。这一搜,既让我汗颜,又让我欣喜。汗颜的是我教了两回,竟然不知道“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是个成语。欣喜的是我找到了十分珍贵的资料,而且围绕“山阴道上”这个词,领着学生走进了一个别样的课堂。“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一句是有出处的,出自《世说新语》: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王子敬即书法家王献之。山阴就是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山阴道”就在绍兴城的西南郊外。山阴是县,因在会稽山之阴而得名。据《会稽郡记》记载:“会稽境特多名山水。……王子敬见之曰:‘山水之美,使人应接不暇。’”王献之是说在山阴的路上走,山水相映,美不胜收,让人有应接不暇的感觉。南宋诗人陆游漫步山阴道时,写下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的千古名句。中国历史上有三条路很有名,第一条是“丝绸之路”,第二条是“唐诗之路”,第三条就是“山阴道”,据说,“山阴道”是唐诗之路的起点。我们熟悉的书法圣地兰亭都在山阴道的附近。季羡林先生拿来活用,形容德国的街道上家家户户都种着花,美不胜收。
  有了对“山阴道上”如此透彻的了解与理解后,我再次执教这一课,当有学生问到“山阴道”在哪里的时候,我顺势告诉学生“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这是个八字成语,“山阴道”是中国历史上十分有名的三条道路之一,并且引出《世说新语》: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孩子们陶醉了,他们被老师不经意的拓展震撼了。我和学生都被沉入词语后的幸福浸润着。孩子们仿佛一下子懂得读书要“字字未宜忽”的道理。
  品味语言是语文老师的教学基本功,作为学习的引导者,老师更要品味、体悟文章中的重点词句,有时甚至一个标点都不可放过。在别人停下的地方再往前走一步,你会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风景;在别人停下的地方再往前走一步,你会悟到别人所悟不出的文本秘妙;在别人停下的地方再往前走一步,你会找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捷径;在别人停下的地方再往前走一步,你会眼前一亮,豁然开朗。
  二、在别人习惯性的处理基础上——换思路
  在参加大型教学观摩活动的时候,老师们一定会有一种普遍的感受:这些执教示范课的老师在教学设计上、教材处理上往往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是那些著名的特级教师,他们对教材的处理常常别出心裁,往往会出人意料。这种独特的处理能力,不仅是教学水平高的缘故,更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对《枫桥夜泊》的处理,让我们看到了古诗教学的新境界。著名特级教师虞大明老师执教《刷子李》一课时,用坐标图做板书,形象地展现曹小三心理变化的过程,给全国众多小学语文教师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为什么他们对教材的处理能有这样的效果?在别人习惯性的处理基础上换个新思路。这或许就是答案吧。非常受一线教师欢迎的“同课异构”教学研讨,对教师成长帮助非常大的“磨课”,为什么会得到老师们那么大的欢迎?其实质就是在“同课异构”、“磨课”等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对教材处理的独特视角与方式。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是人教  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选学课文。课文语言生动,结构清晰。不论是从拓展的角度还是补充的角度看待,都是很值得学习的。和许多老师一样,在上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也曾经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课题“有趣”上。围绕“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动物共栖的有趣?”引导学生品读体会。孩子们学得兴趣盎然,读得有滋有味。我自己也感觉良好。
  后来,听了台湾小学语文教育学会会长赵镜中先生关于“教课文与教阅读”的报告后,我茅塞顿开——如果站在“教阅读”的高度,换个思路,我们应该如何教《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呢?通过反复思考,我把教学重点从原来的感悟“有趣”转向揣摩“作者是怎么写出有趣的呢?”这一转变,让我看到了一个崭新的课堂;这一转变,让我悟到了阅读教学的真谛——认识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
  换个思路,提醒我们要取百家之长,独树一帜;换个思路,告诉我们要克服惯性思维,敢于创新;换个思路,不是简单的花样翻新,单纯在形式上追求另类,而是要拓宽我们的视野,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探寻教育规律。条条大路通罗马。换一个思路,体现出来的是不同教师对同一教材的不同处理方式。面对同一篇课文,你可以从这个词切入,我可以从那个词切入;你可以从明线走,我可以抓暗线推进;你可以从言语表达入手,我可以把重点放在语言范式上。换一个思路,能让我们看到一片崭新的风景。
  三、在纷繁复杂的文本中——找个点
  平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数学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是模模糊糊一大片。我们暂且不讨论这句话正确与否。透过这句话至少说明一点,面对一篇篇课文,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教师文本解读的水平、角度不同,即使面对同一篇课文,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往往也会大相径庭。
  一篇文章从字、词、句到修辞,到写作特点,到拓展训练,可以抓的点很多。如果我们总是面面俱到,教学效率肯定不会很高。如何面对纷繁复杂的文本,备课时不仅要学会取舍,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找点”。
  找准文本的切入点。《将相和》是一篇传统经典课文。全国各地有很多名特优教师选用这篇课文上观摩课。给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位青年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这位教师第一课时也和大家一样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概括出课文三个小故事的标题。但他第二课时的处理就十分有见地。这位老师围绕课题中的“和”字做文章,紧紧抓住课文中的这两段话(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进行对比教学,引导学生去发现廉颇和蔺相如话语的不同之处。通过反复朗读揣摩,去品味两个人物的性格、品质,通过对比感悟,上挂下联学习课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位教师对《将相和》一文的处理,让我深切感受到教师面对文本如何切入的重要意义。
  抓住文章的空白点。文章的空白点就像书画作品中的留白一样,给欣赏者留下许多想象、联想的空间。用好空白点,学生在言语实践过程中,语言素养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一文中的一个片段。这个片段抓住临死前严监生的动作,给我们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吝啬鬼的形象。课文描写了严监生的一个招牌动作和三次摇头,但对他三次摇头的心理活动却没有描写,这是文章的空白点。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空白点,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设计好语言训练点。《检阅》一文写了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讨论参加国庆检阅时,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要不要让左腿截肢的博莱克参加检阅?通过讨论,最后他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队长是如何把这个决定告诉博莱克的,博莱克听了大家的决定以后会有怎样的表现,队长会怎么鼓励博莱克呢?这是一个很好的语言训练点。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及三年级的年段特点,我们设计了一个对话式的训练:
  队长对博莱克说:“博莱克,我们决定检阅那天请你走在队伍的第一排。”
  博莱克高兴极了,随即又犹豫了:“我能行吗?”
  队长是怎么鼓励博莱克的呢?请你当队长对博莱克说一说。
  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吕叔湘先生认为:“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技能没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善于模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设计好语言训练点,其目的就是加强语言实践。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高新区实验学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2:27 , Processed in 0.07943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