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优秀作文观与优秀人才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11 06:14: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优秀作文观与优秀人才观
                                     ——谈作文的评价标准之一

                                                    陈继英

      在我国,人们对包拯的大名妇孺皆知,然而,包拯如何得中状元,却少有人知,“妇人”如何论作文与治国之才更少有人知,关于优秀作文与优秀人才观的“妇人之见”更无人提过。最近中央电视台四套每晚播出的《大宋断案传奇之狸猫换太子》中演绎了包拯获得状元的完整过程。这虽说是传说、演艺或演绎,不一定是事实,但反映了自古以来大众要解决一种问题的心声——什么样的人可获得状元?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能写出什么样作文的人才堪称“治国之才”?作文与治国之间有何关系?

     剧中有关情节是这样的:包拯、刘益、王延龄考入进士前三甲,包拯写的策论立意鲜明,切中时弊,理据充分;刘益策论和辞赋都文采斐然,非常华丽。在殿试环节,宋真宗赵恒让宸妃李娘娘、德妃刘娘娘,与寇准、王相国、丁参政一起参与殿试。一向宽厚的宸妃李娘娘力挺包拯为状元,而德妃刘娘娘要让自己的堂弟刘益为状元,他伙同丁参政在殿试上力挺刘益。于是,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段辩论最精彩的还是宸妃李娘娘论作文一段台词,他认为国家开科举选拔状元,是为安邦治国,因而从写文章的角度看,就要看其文章立意如何,理据如何,包拯文章论如何安邦治国,如何治理边患,如何对付西夏和辽兵,立意鲜明,方法切实可行,运用词语老练稳妥,可见包拯乃治国之大才;而刘益的文章辞采华丽,虽大气磅礴,但看不出是何立意,这表明其为人必华而不实,为人做事必有缺失。经过双访激辩,因李娘娘言之有理,持之有据,最后宋真宗确立包拯为状元。

   “妇人之见”作为中国的一个俗语流传甚广,然而,这次李娘娘这一妇人关于作文的评价标准,以及由此引发出的人才观,却又非一般“妇人之见”,乃是许多须眉男子者流所不如。君不见,我国几十年来关于作文的评价标准就争论不休,在作文的评分过程中,究竟是以内容立意为先,还是以文采华丽为先,至今在实际操作上,尤其在高考作文的评分过程中,许多“评审官”就像德妃刘娘娘和丁参政一样,认为刘益者流应为“状元”,当今国家缺少这样的文采华丽之士,其“李白”“杜甫”之人之材不如也。

    而由此导致的作文流弊也贻害无穷。每年的高考语文阅卷工作结束后,阅卷教师都会反映,许多考生的作文常常犯共同的错误:不是从题目的材料的核心思想出发去深入剖析问题,不是从题目的内涵来研究题意生发作文的立意,而是将考前准备好的各种应试“话题”各种“备考材料”掐头去尾,套题写作。这和德妃、丁参政、郭公公硬逼着刘益(德妃之堂弟)一字不落地背住一篇文彩斐然的策论再应考,不是如出一辙吗?如此引导岂不耽误了“治国之才”?

    其实,无论作文教学,还是作文评价和选拔人才,都应该坚持思想内容第一,外在形式次之的评价标准。作文教学的重点也应放在培养学生思维认识能力和对社会人生认识理解方面,在此基础上再强调如何使内容表达得更好,再追求辞采。

    由此可见,我辈应学学宸妃李娘娘的“妇人之见”。

    其实,古人对此早有论述,唐代后期大诗人杜牧曾说:“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明末清初学者王夫之先生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近代古文家林纾也说:“文章唯能立意,方能造境。“(《春觉斋论文)})“意”究竟指的是什么?意是指作品的内在因素,相当于内容的概念;文辞是指作品的外在表现,相当于形式。古文论中,“意”的含义指文意的内容、主题思想、理据等。

    为何至今我们的一些“作文判官”就执迷不悟呢?

    强调立意为先,并不是说文采不重要,倘能二者合理兼顾,“鱼与熊掌”兼得,使二者完美结合岂不更好?但当二者不可兼顾,应先强调立意;立意不明或立意肤浅或立意散慢而只有飞扬的辞采,则不足取也。因为作文不单单是语言的堆砌,文字的组合,而常常是思想品性、人生情感态度、人生素养的表现,所谓作文即做人是也。由作文而看人才确乎有理,宸妃李娘娘之优秀作文观与优秀人才观对今之作文教学与人才培养乃至选拔确有启发意义。

    宸妃李娘娘论文的的故事,并不一定真有其事,但这编剧的见解还是高明的,也是无可置疑的,他借宸妃李娘娘之口说出了作文与治国之才的关系。此可供评文与写文者以及选拔人才者借鉴。作文要有正确的作文观,评文和选拔人才者更应有正确的“人才观”。



扩展阅读:

    陈继英应邀到惠州讲高考作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3751810100jcpc.html

附录:

    关于《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宋史》一书有记载。说李宸妃确有其人,不过只是刘德妃的侍女而已。但人长得却是花容月貌,十分讨皇帝喜欢。当她怀上龙种时,刘德妃已被封为皇后。但为了能让自己有个儿于,以便将来继承皇位,她便亲自请求皇帝把李宸妃生下的儿子赵祯立为己子。为了掩盖事实真相,于是就设了一条妙计把孩子从李宸妃怀中夺走,从此李宸妃母子之间的联系就这样被割断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19:23 , Processed in 0.10802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