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9|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国小学生作文欣赏:童真童趣童心童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31 14:18: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民国小学生作文欣赏:童真童趣童心童言











  自从190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最新国文教科书》,到192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最后一套国文教材《新撰国文教科书》,在这期间大多数小学使用的都是国文课本,也就是文言课本。


  受白话文运动的影响,自1920年起,国语课本(即白话文课本)开始在初级小学使用,然后逐渐过渡进入高级小学,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育的文白之争从未停歇,最终在上世纪30年代初白话文课本取得了全胜。国语课本完全替代了国文课本。


  周汝昌先生出生于1918年,读小学时恰巧经历了语文教科书的文白嬗变,他读初小时,白话课本刚刚取代了文言课本,进入高小时,用的却是文言课本。先生 曾回忆说:“记得一入高小,换用了世界书局的国文课本,效果立显不同了。这儿所选的历代短篇名作精品,都是‘文言’了,从《苛政猛于虎》到《岳阳楼记》, 从《秋声赋》到《病梅馆记》……还有《祭妹文》……体制风格,文采情操,极为丰富美好,没有单一感(千篇一律的文风气味,语式口吻……),没有说教性,篇 篇打动心弦,引人入胜。学童们一拿起这种新课本,面有惊奇色,也有喜色。他们并没有喊‘这可太难了’,也绝没有‘奈何’之叹,更不见愁眉苦脸之态。这是令 人作深长思的。很奇怪:从小学读的‘白话文’,到今一字‘背’不出;而那些‘文言’名篇杰作,总难忘却——至少还能背出其中的若干警句。这或许是我自己的 ‘天性’和‘偏好’吧?”





学生习作欣赏



  《夏 雨》


  不听见檐下的滴声了,只残留着片片的白云,浮泛于天空之中,来往自如。

  我疲倦了,出去散步,走到高的石,低的洼,积着秽水的街道里,更加了我的烦闷。

  街的尽头,就是乡村的一角。瞧呀!弯弯的溪流,袅袅的杨柳,丛绿深阴之中,列着几座茅舍。旁边的池塘,承受着溪之流水。这地方,我仿佛前日来过吧,但是没有这样清幽。

  溪流添了潺潺的汩汩之声,池塘的水,更深澈而澄清了。滨水的杨柳,也柔媚青葱了许多。地上的花儿,在这番新雨之后,莫不娇嫩活泼,生意盎然,愈形可爱,因为它们都受了雨的沐浴。所以绿杨丛中的鸟儿,忙得穿梭也似的飞来飞去,整理他们的被雨之巢。

  瞧呀!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致呵!幸福的人儿,都来赏玩吧!

  (《小学模范作文》上海国光书店1947年再版)

  丁慈矿点评:一个小学生能拥有如此丰富的辞藻,并且能够如此娴熟地驾驭文字,这真令我这个七十年后的小学语文教师感到汗颜!




  《灵岩游记》

  江耐涵(五年级)

  当这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良辰,我校举行了远足,我们能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二十一日的清晨,我们齐集绿茵场,由汪先生指挥出发,到胥门上船,不久便启碇。我们在船上并不感到寂寞,时而唱歌,时而谈笑,整个的船上充满了快乐的歌声。

  沿途的美景决不是笔墨所能描写尽的。两岸金黄色的稻布满了大地,远远的山峰迷糊地好像是沉浸在浓雾中;悠悠的河水平静得如一面镜子。因船身的震动而激起了无数的银纹。呵!这是一幅自然的美画,使我的身心怡然,快乐逍遥。

  船行三时,已停泊在木渎镇,我们便弃船登陆,慢慢地步行着。不久,那巍峨的灵岩山已屹立在我们眼前。于是我们便振作了精神,和疲劳与障碍奋斗,努力地向上奔。爬到半山,我们已气喘汗流,疲倦不堪,又是口渴,但我们回首后顾,觉得自己的身体立在云中。于是又振作起了精神,仍努力向上奔。结果,我们终究是战胜了一切障碍,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地———最高峰。这时我们心中充满了愉快,大家休息着,吃着所带的干粮,休息了一会,恢复原有的精神,向各地去游赏。

  当我站在山巅俯视山麓,只见那一块块黄金色的稻田小得竟和砚台一般,一座座的房屋和我们的玩具一般。凑合起来,真好像一张图案画。再远望太湖,在万山之中,显露着一半,很像一面半月形的镜子。我们在山巅上,玩赏了一会,便回到灵岩寺,去看二口大井,只因它含的矿质很多,所以我们把铜元掷下去的时候,会在水中旋转着,慢慢地落到水底。后来我们又去玩了琴台等许多的名胜。

  这样游了许久,我们仍旧照着原路下山。在山下我们整了队,回到船上。进城时已是群鸦归巢,日落西山,暮色苍茫,万家灯火的时候了。

  (《小学作文读本》,上海三民图书公司1935年出版)

  卢冠六原评:记出游的经过,必须能有选择。因为走过的地方很多,看见的情景不少,其势不能把所到所见尽情写出,并也不需完全写出,因为有的无记载价值。必须能选择最幽美的情景,最值得留恋的提笔来记,来做一种描写,那就够了。




  《养蟋蟀》

  今年热得那么久长的日子,直到现在方秋风送凉,清爽的秋意飘到人间,这秋天的当儿,有一件玩意儿也许是小朋友们不少是喜欢的,就是养蟋蟀。

  记得我在幼年的时候,到了秋天,便很起劲地捉蟋蟀,毒虫也不怕了。那时我捉蟋蟀的本领,自知并不高明,因为:一则要听清所要捉的那只蟋蟀,在哪堆瓦砾里鸣叫;二则要以敏捷的手段,耐心而又细心,不能碰伤它,轻轻地捉住。我时常捉到的,是一只断了须,或折了腿的蟋蟀,因此我常求别人代捉,我在一旁帮忙。捉了回来,当然便举行蟋蟀的决斗了,看哪个凶,哪个弱,怪有味的。

  年纪渐长,我觉得让蟋蟀去自相残杀,弄得断头折腿,未免不忍。因此捉来了,便养在天井中的水缸底下,到晚间听它清越的鸣声。

  (《小学模范作文》上海国光书店1947年再版)

  丁慈矿点评:这篇作文不仅可以读出童趣,更可以看到成长。从捉蟋蟀、斗蟋蟀到听蟋蟀的鸣声,一个少年拥有了善良的心性,这种成长是多么可贵。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1-9 15:17:28 | 只看该作者
回望民国更多的不是怀旧而是寻找
——傅国涌答《亚洲周刊》记者张倩烨

1.您写了很多被读者熟识的民国时期历史,为什么会挑选这个时期作为研究对象呢?

傅国涌:这是自然形成的。我小时候就对历史有兴趣,对整个中国的历史、世界的历史都感兴趣,20岁以后兴趣逐渐落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这个阶段离我们所处的时代最近,我希望能在历史中找到一些线索,我们的时代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可以说,晚清民国史就是我们的昨天,与我们今天的关系最密切。某种程度上,我们今天的生活就是那一段历史的延伸,我们的今天的遭遇都已在那时埋下伏笔。

2.《追寻失去的传统》记载了很多民国时期报人的故事,那个时期的媒体环境与今天的中国大陆媒体环境是否有相似之处?有媒体人认为长平等媒体人秉持了“文人论政”的传统,您认为“文人论政”的传统在今天是否还存活?

傅国涌:今天的媒体环境与当时不可同日而语。今天是党媒的一家天下,所有的报刊都是党报或它的子报子刊,电视台更不用说了,主要是喉舌,娱乐作为补充,相对开放的网络也受到管制、审查,整个大陆的言论空间十分狭小。媒体的自由不仅是发表文章、表达观点的自由,更重要的是创办载体的自由,能够自主、独立地创办报纸、电视台、网络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至少今天在大陆还不具备这样的自由。你说到长平,在我看来,他秉持的不是晚清民国的文人论政传统,原因是没有这样的空间,即使你满腹经纶,一腔热血,你也没有言论报国之门,从王韬、梁启超到邵飘萍、张季鸾、王芸生、储安平,他们可以在自由的心态下议论国事,既可以发表尖锐的批评,也可以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在论政之时他们的心灵是自由而舒展的,没有特别的恐惧,也很少有什么禁区,虽然也遭遇外部环境的压力甚至遭杀戮,但整个言论空间始终还在。这是文人论政的前提,我曾提出文人论政的前提,包括经济独立、人格独立,独立媒体的存在尤其是一个基本前提,长平们面对的这个时代,根本没有独立的媒体,都是些官媒,他最多只能发表一些比较大胆一点、不受当局欢迎的言论,与文人论政还有很大的距离。可以说,长平和部分当代中国的媒体代人今天能做的只是秉持最后一点的良心,在艰于呼吸的管制夹缝中挣扎而已。1949年后的中国如果说还有文人论政的传统延续,应该也是在1950到1970年代的台湾、香港,比如60年代前殷海光在《自由中国》的那些文字,六、七十年代查良镛在《明报》的社评,他们的笔下有新记《大公报》时代文人论政的余韵。今天的大陆,没有一家媒体算得上有民国遗风,没有自由的空间,就像人没有了空气一样,文人论政无法存活,如果有也只能在香港、台湾或互联网上。

3.如果只从社会的精神气质层面来看,您怎样评价民国与当代?据您的理解,“民国范儿”是怎样一个概念?

傅国涌:如果用一个词来评价民国,我首先想到的是“从容”。民国是一个多元的时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有人追求激烈的共产主义,有人追求温和的自由主义,有人追求国家主义,有人相信实业报国,有人相信新闻报国,有人相信科学报国、教育报国,很多人为了理想,可以抛头颅洒热血,即使明天可能被杀头也不在乎,仍然从容面对,许多左翼青年就是这样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当然这还不是本质原因。本质上是因为,那个时代没有一个“大一统”的意识形态的东西。社会还是多元的。知识分子还可以找到各自的生长空间,你喜欢做什么可以往你那个方向去做。所以有些人搞乡村建设,有些人搞平民教育,有些人办实业,有些人办学校,各自可以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人们可以按自己的理想、愿望去努力,也做出了各自的成绩,在实业、金融、教育、乡村建设等方面,整个社会的空间还在,
    民国时期,社会与国家的关系还是正常的,国家没有完全扼住社会的脖子,虽然也凌架在社会之上,但社会还活着,还有相当的公共空间。说到底,无论北洋时代还是国民党时代,都还有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国家没有把整个社会给吞没了。国家是国家,社会是社会,国家并没有把整个社会给灭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是存在的。学校还是教育家们办的,报纸还是报人办的,知识分子做知识分子那一块,政客做政客的,各管各的。中国人喜欢用那句话,“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时代往往出现在这个社会表面上比较乱的时候。正因为它乱,很多掌握权力、掌握枪杆子的人,他们的精力都放到战争、抢夺权力上面去了,还顾不上文化等领域,这就给社会留出了空间。
我认为民国是继春秋战国和魏晋时代后,中国历史上难得一现的开放的时代。今天的中国,只能用浮躁、娱乐与恐惧来形容,本质上是一个恐惧的社会,这种恐惧来自爱与信仰的缺失,更是体制对社会的威吓。今天的体制是一个维稳型或打压型的体制,@@部、@@部、@@部、@@部、@@@、@@……所有的行政机器、暴力机器织成了一张维稳的天罗地网,每一个人的安全都可能随时受到威胁,人人活在恐惧之中,无论当官的还是平民,即使高官也不能难免。“民国范儿”,或者可以说是民国的形象,那是从容的、个性的、坦荡的、阳光的、常常超越了恐惧的,即使面对死亡也没有那样猥琐,这份从容来自于王纲解纽、千年皇权被打破的一种释放感,也是晚清以来与世界接轨,呼吸到外部世界带来的开放感,同时也是仍然保持着古老文化传统的没有断裂的一种淡定。相比之下,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压抑,高度的压抑,这是个欲流血而不得的时代。

4.与民国相比,今天的中国在精神层面是否有所超越?
傅国涌:一点也没有,除了技术与物质层面。我们有了手机,有了电脑,有了高铁,物质上进步了,但这个社会的伦理道德底线被摧毁了,八十岁的老人摔倒在地上,都没人敢去扶。今天中国最大的问题还不是制度层面的缺陷,这可以通过制度转型,通过立法,在较短的时期得到解决,更严重的是精神价值层面的失落,这不是一代人、二代人可以完成的。

5.有人认为,当下社会对民国的追捧其实是一种怀旧,其实每个时代都会对上个时代有所怀恋?
傅国涌:孔子评价他所在的时代,说是“礼崩乐坏”,但至少那时还是有道德底线的,我们的时代太坏、太烂了,没有底线了,我们还不敢说是不是已经见底了。
不排除社会上确有普遍的怀旧情绪,这也是对现实普遍不满、失望的投影。我不认为每个时代都怀恋上一个时代。至少,民国时代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因素。它处于一个剧烈的社会文化转型期,旧的东西没有断,新的东西进来了,很多知识分子既有国学的根底,又接受了西方文化,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而且那个时代也能够容忍这些知识分子的个性。兼容并包并不只是出现在蔡元培的北大,民国在很大程度上包容了毛泽东这些要终结民国的人。那个时代虽然有内战,有外敌入侵,时局动荡,但一般中国人还是活得有尊严、有体面的。正因为当下的环境存在各种问题,我们再也没有办法像那个时代的人那样去做事,自然就产生了怀旧的情绪。追捧民国是一种回望,在我看来更多的不是怀旧,而是寻找,是一种路径依赖,或者说试图重新嫁接在那些已建立的传统上,从这个意义看,那就是通向一个更美好的自由、开放社会的起点。


6.网络上有一种声音,认为“民国范儿”是一种精英阶层的特质,是以剥夺了底层民众的各种利益为代价的,以最近兴起的民国教科书为例,有人认为这是精英化的东西,普通儿童的受教育机会被剥夺了。您怎么看?

傅国涌:这是长期洗脑教育的结果,这个时代一直在遮蔽民国,真正的民国现在还活在台湾,去看看就知道了。怎样定义精英?什么是精英化?这是一个问题。精英化不是坏事,精英也不是一个贬义词,精英就是具备独立思考、独立行动能力,并且愿意为这个社会承担责任的人。这样的精英化没有什么不好,社会应该不断地往这个方面靠,而不是相反,往民粹的方向拽下去。社会是需要不断提升、不断超越的,目标是更高的文明层次。民国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具有正常的社会流动的可能性,社会的底层可能通过努力向上流动,成为中层甚至上层。民国时期的教科书,传达的只是一个文明的底线,不存在精英化的问题。民国实在是被遮蔽得太久了,以至于现在看到这些久远的真实的东西,有的人会感到恐惧。我们当下最大的问题就是是超越内心的恐惧,从容地面对世界,面对这个极度压抑的缺少自由的时代。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2 13:06:58 | 只看该作者
民国小学生作文VS现在小学生作文转载▼


不想发牢骚,大家自己看看就知道差距了;简单的说,民国时期小学生作文半文言半白话,语句简练,情趣高雅,思想深刻,对祖国的山河、民族未来都有很深的感情,而这种感情绝不矫揉造作,真正融于细腻的笔触间,令时人感慨万千……

先上一篇大家小时候都爱写的作文:

现在小学生作文——《春郊游记》
  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们来到了XX公园春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假山……。在夕阳的余晖下,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XX,今天真是快乐而有意义的一天啊!


民国文言作文:渐行渐远的优雅

摘自《文汇报》2011/3/3
受白话文运动的影响,自1920年起,国语课本(即白话文课本)开始在初级小学使用,然后逐渐过渡进入高级小学,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育的文白之争从未停歇,最终在上世纪30年代初白话文课本取得了全胜。整个小学阶段,国语课本完全替代了国文课本,这似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总让人有些遗憾。
在小学白话文课本完全取代文言文课本的八十余年后,再来读读这些文言老作文,令人感慨万千。这些老作文散发着纯正汉语的清香,悠远绵长……
   
民国小学生作文:
春郊游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卢焯坡

某月某日,校中放假。课余在家,殊无聊赖。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见有茅亭,乃入座。未几,炊烟四起,红轮欲坠,乃步行而回。就灯下而记之。

【读后感】读着这篇老作文,我不知不觉就想到初小国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夕阳西下,炊烟四起,三五童子,放学归来。”文字虽短,意境甚美。再来看这篇作文,文字如此优雅,描写如此生动,对偶恰到好处。恬静的乡野生活已不可复得,真是恍如隔世!

春日游公园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黎寿泉

星期之日,偕友某君作公园之游。时则春风和煦,园花盛开,草木青葱,群鸟飞鸣,游目骋怀,至足乐也。至音乐亭畔,闻有乐歌之声,自放音机出,因与某君驻足听之。既而环游公园,乃知音机之设,遍于园中。公园之大,一人歌之,千万人得而听之。与民同乐,其斯之谓欤?游罢归来,因为之记之。
【读后感】我第一次看到“游目骋怀”,是在师专书法课上临写《兰亭序》的时候——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那时还不清楚文字的意思,临摹了若干遍,方觉得妙不可言。看看这位前辈小学生,他已将“游目骋怀”化用到文章中去了!
清晨上学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游杈波

庚午之春,某日晨起,推窗一望,则大雨淋漓。遍地红花杂绿叶,夜来风雨洗春娇,可为斯咏也。未几,入书房携书上学。出门,狂风大雨,扑面飞来,大惧急退,入坐房中,无聊而观书。忽观至“讷尔逊冒雪返校”之事至,醒吾心,一跃而起,再携书,奋勇出门。沿途花柳飘摇,泥泞满路,四望无人,独自前行,衣履尽湿,及到校后,乃更衣而坐,未几,钟遂鸣矣。窃思:吾人不为荣誉则已,若求荣誉,必坚忍耐劳,以战胜艰难辛苦,方有出人头地!不然,则畏风怕雨,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矣,乃记之以自勉。

【读后感】读文章,可以想见小作者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初见狂风大雨而大惧急退,后观“讷尔逊冒雪返校”又奋勇出门,一个顶风冒雨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春江垂钓记 四川郫县县立第四小学 刘在镕

某星期日,学校放假。吾谓友曰:“时当春日,江水清澈,而江边之景又可玩赏。吾友可往江边垂钓否?”友曰:“可!”乃持竿而行。沿途纵观春景,时则桃红柳碧,草长莺飞,顾而乐之。

不觉已至江边矣,余与友乃于垂阳下,选钓鱼矶而坐。则见浪花四散,水天一色,真奇观也。友乃以手持竿,垂于江中。未几,钓线一动,手举竿,遂得一鱼,鱼屡跃而不得脱。余见友得鱼甚喜,余又持竿钓之,终日不获一鱼。友笑谓余曰:“事必学而后能,垂钓亦犹是也!”余曰:“然!当静心以学之。”余遂归,乃留友于吾家宿,遂将鱼烹而食之,味甚鲜美。吾因谓友曰:“今日得鱼之时,鱼跃亦可怜否?”友曰:彼贪饵而来,是自取也!然贪饵而致死者,岂独一鱼也哉?
【读后感】笔法果然老练!借友人之言道出己之胸臆,“彼贪饵而来,是自取也!然贪饵而致死者,岂独一鱼也哉?”堪称警句,一小学生竟有此等见识!方今之世,不知多少“贪饵”之辈自取沦落,何时醒悟?读此文深感前贤可畏。

记地震 四川郫县县立第四小学 李蓂

民国二十二年,七月五日。余正伏案潜修,忽闻屋宇有轧轧之声。因出户视之,则见树木倾斜,花草摇动,溪水有汹涌之状,墙垣有簸动之形。吾方惊诧,觉地面簸荡,若乘舟而涉波涛者,噫!奇异哉,非地震欤?因思夫震撼之大,时间之久,为前所未有者。不数日,友人告余曰,前日地震,茂县以上之大山崩颓,压死人民,不可胜数,岷江上流,为之壅塞。

余因之有感焉。吾人处此安全之地而不受地震之灾,岂非吾人之幸福乎?虽然,中华四面受敌,外人协以谋我,国势飘摇,视地震尤烈,吾人不得狃于目前之安全而忘土崩瓦解之危险也!
【读后感】这篇作文记叙的是1933年7月5日发生的四川茂县叠溪地震,从文中可以看出,郫县震感也非常强烈——树木倾斜,花草摇动,溪水有汹涌之状,墙垣有簸动之形。小作者为我们保留了一段史实,文末由地震而生发出的感叹更是发人深省。

书楼望月记 四川万县分水场县立第二小学 陈晓初

一夕,人静矣。余倚窗读书,偶见月光射入,宛如白练,顿生明月入怀之感,遂弃书起立,循栏徘徊。见夫玉免悬空,光辉皎洁。举目四望,万籁寂寥,清风夜起,促织微吟,顾而乐之。适有孤鸿横岭东,展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其音交交,掠余而西也。

时已夜半,月凉似水,忽见草际微动,黑影隐露。余不禁长啸,叹曰:“人耶?鬼耶?何裹足而弗前!”半晌无声,长空寥廓,清寒殊甚。少焉,嫦娥西匿,余亦就寝。

【读后感】此文吾读之再三,有似曾相识之感。忽忆及东坡之《后赤壁赋》——“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原来如此!小作者将东坡妙句化入文中,水乳交融,浑然天成!读毕,为之击节而赞:东坡千载后,亦有知音矣!

听鹃记 四川郫县县立第四小学 魏邦权

民国二十二年三月二十一日夜,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斯时明月在地,庭中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龙蛇蟠结,盖竹柏葡萄影也。已而庭树之上,鸣声凄切。倾耳听之,似唤“不如归去”者,盖杜鹃也。其鸣急迫,其声凄厉。凡入耳者,未有不动于衷也。夫鹃一鸟耳,昼夜悲鸣,催人耕作,故又谓之“催耕鸟”焉。余听之,不禁有感于中矣!夫人生之光阴有几,而九十春光,尤如白驹过隙焉,彼杜鹃者,夜半啼血,欲唤回将去之东风,吾人对此垂暮之春,能不感韶华之易逝哉?因听鹃而作记自警。

【读后感】又是一个苏东坡的崇拜者,文章前段从东坡《记承天寺夜游》脱化而出,后段的议论由杜鹃鸟而生发,足见少年老成!

夜月采莲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江炳崧

饭后斋中独坐,好友忽临,约往外游。乃束装偕往,盖月下泛舟也。舟次池中,举目四眺,则亭亭独立,不蔓不枝,微风吹来,摇曳波中者,凌波仙子也。而月影星光,益辅其美,殊可乐也!余以良宵美夕,人生难再,故至夜阑兴尽,始摇舟而归,并携莲一枝,置诸瓶内,以驱尘俗。归而记之。

【读后感】月下泛舟,池中观莲,何其美妙!置莲瓶内,以驱尘俗,何其高雅!此非周敦颐乎?此篇作文文字之美倒在其次,生活态度大可玩味。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1 19:32:41 | 只看该作者
语文是“闲”的艺术
徐金国
    日前,网上流行一篇《民国小学生的作文令今人汗颜》的博文。作为今天的语文老师我们为什么会汗颜?答案其实是不言自明的。
    [民国小学生作文]春郊游记(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卢焯坡)……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未几,炊烟四起,红轮欲坠,乃步行而回。就灯下而记之。       
    读读网上这篇民国时期小学生写的作文,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现在的学生还有民国时期学生那种生活实践和体验吗?即使偶尔真的有了那份生活,我们的学生还有那份闲适的心情吗?
    记得诗人张文质有一本教育随笔叫《教育是慢的艺术》,而我想说语文教学更应该是一种闲的艺术。所谓“闲的艺术”,我以为,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自身必须有一份闲情,不仅如此,更要懂得要给学生一点闲暇。翻开几千年的一部中国文学史,一直为我们引以自豪的古典诗词,有多少干脆是在写闲情、闲愁和闲趣的,大概许多优美动人的诗词都是“闲”出来。现如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何以文学文化却日渐萧条,恐怕也与现代人少了一份“闲”有关。
    同样,回到我们的语文教学,为什么我们的语文教改一直向前,而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却始终难以摆脱高耗低效的尴尬。恐怕也与当今的语文人普遍少了一份“闲”有一定的关系。且看如今,我们有多少语文教师整天在为分数而斤斤计较,而忧心忡忡,试想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我们的师生又怎么能够热情洋溢,个性张扬?有怎么能够悠然自得,闲情雅致?一个没有了激情、没有了个性的语文课,又怎么能唤起师生对生活生命的激情?再看,我们的学生早已被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考试练习搞得行色匆匆,无暇他顾了。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更需要一份闲情雅趣。一个整日淹没在题海中的学生,一个生活被挤压得没有了一点闲暇、没有了一点滋味、没有了一点情趣的学生,心灵就像一片荒漠,又怎么可能写出好的作文?
     民国小学生的作文令我们汗颜。汗颜之后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7#
发表于 2011-8-18 05:13:38 | 只看该作者
与民国作文作对比,对当代小学生不公平
文章作者:沈园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厚古薄今也是一种时尚,如今又体现在小学生作文上。新星出版社的《民国模范作文》刚一出版,就立刻形成了对当代小学生作文的发难之势。有人说民国小学生作文古朴风雅,有人说民国小学生作文真善美,而当代小学生作文则是白水一般,没有韵味,但最不能容忍的当然还是假大空。这种状况甚至让当代的语文老师感到“汗颜”。


  其实,这种脱离了客观背景的对比,对当代小学生完全是不公平的。甚至可以说,这种对比是“别有用心”的。选民国最好的作文,和当代最虚情假意的作文比,当然高低立现。之所以有人这样做,这其中有两种情绪在里边。一是制造话题,渲染差距;一种是把对当代语文教育甚至是整个教育制度的不满,借题发挥。对于这些情绪我们不做评价,我们只是来看一下,为何说这样的对比不公平。


  首先,拿两个时代的作文进行对比的时候,民国小学生作文用的多数是文言文或者是半文半白的文字。我们知道,白话文的正式开始推广是在1919年胡适提倡白话文运动之后,而且这之后到白话文完全推广开来还有个过程。所以民国初期的学生作文很多还是文言文。那时,文言文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本工具,所以他们一般都得心应手。但是,在现代,文言文只能是语文课里的一部分了,不再是我们的日常使用工具。所以我们对文言文的使用能力已经丧失了。这就成为了民国作文受宠的最大原因:当代成人都写不了文言文,甚至都不能读懂,那么民国作文当然是好的了!民国小学生水平当然是很高的了!但实际上,客观来看,很多民国小学生的文言文作文,一旦翻译成白话文,其选题、立意并没有高出多少。


  其次,当代作文的写作要求胁迫小学生写了假话。民国时候,时局比较乱,价值观也比较多元化。学校和家长并没有给学生灌输一种垄断大脑的主流价值观。学生平时耳闻目睹的,是各种相互冲突、糅合的思想和理念,他们懂得思考和分析。而且,老师允许学生写自己想写的话。而现在的学生们,被学校和家长灌输了统一无二的主流价值观,少了甄别其他观点的机会。写作文的时候,他们的任务就是把学校和家长告诉他们的,用自己的话再说一遍,谁消化的好,谁的作文得分就高。也就是说,我们的评分标准让孩子的作文虚情假意,他们是被胁迫的。


  再次,把当代学生作文的“假大空”作为一个独立的现象来看,对当代小学生不公平。学生虽然多在学校,但是无法不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如今的社会语境,就是大家都在说套话、虚话、规则允许说的话,而不是自己想说的真话。整个社会风气如此,小学生们又如何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口吐真言呢?


  所以,仅仅从几篇作文就说当代小学生作文水平如何不堪,对于当代小学生有失公正。不过,能看到一些好的民国作文,对当代学生和教育者来说,总是好事情。以民国模范作文为镜,当代语文教育一定能够实现改革成功。
6#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14:24:24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的教室

  我们学校里有十二间教室,向南的有八间,向东的有四间。房屋高爽,光线充足,可算是本县小学中最好的建筑。

  我们的教室是四年级甲组,就在向南的八间的一间。前临校园,后有长廊,右面和三年级丙组只隔一垛墙,左边便是校长室了。因此参观的人每逢经过我们这间教室时,特别加以注意。

  这里有六十三个同学,三十二张桌子,分为八排。我因为年小而矮,所以坐在第一排。当面就是老师的讲台,壁上挂着黑板和各种美丽的挂图。室内布置得很整齐,也很清洁,所以全校的“清洁优胜旗”能够常常挂在我们的教室里,真是光荣极了!

  实在的,我们的教室委实是我们理想中的乐园。



  【点评】这是一篇说明文,短短的,二百来字就把自己理想中的乐园说得清清楚楚,如今有多少孩子能把自己的学校、自己的教室用简练的语言说清楚呢?比之民国时代的作文教学,我们的作文训练太单一了。




  【童话】  小鸟的自述

  王琛森(五年级)

  我在春天最快乐,有很好的巢住,有很香的花嗅,有很青的虫吃,有很美丽的风景看,春天真真快乐呀!我希望年年四季,都是春天。

  夏天到了,我还是继续着快乐,有茂盛的树木,可以避暑,有葡萄棚的葡萄可以吃,有碧清的小池可以洗澡,有很凉的南风吹得我真舒服,还有许多同伴,一同玩耍,真快乐呀。

  秋天到了,我觉得渐渐烦闷了,花木渐渐枯了,虫儿也少了,叶儿也落了,玩的地方也没有了,窠儿也旧了,西北风吹来,冷得我战战发抖。

  冬天更难受了,朋友们都缩起头来躲在窠中了,寒冷的雪落上来了,食物也找不到了,有时窠儿也吹掉了,我几乎饿死和冻死。

  指导:本文讲到鸟类在一年中的生活,完全就鸟类实在的生活情形照实叙述。如果平时没有留心观察过鸟类的,决计是做不出来。先后把时令来做线索,仍使全篇贯串,而并不觉得散漫。




  【会话】  秋蝉和蚂蚁

  黄学礼(五年级)

  在一个晚秋的早晨,蚂蚁出去游玩,忽听得松树上有吱吱的声音,叫得很是悲哀,他一看,原来是一只秋蝉,于是它们就谈起话来了。

  蝉很颓唐地说:“蚁先生,你来了么?你有什么法子可解救我吗?”蚂蚁就问它道:“公子,你为什么事情呢?”

  蝉说:“先生,我快要饿死了哟!你不知道吗?冬天快要到了,我是无家可归的,一定要在树上给冷酷的霜雪冻死了。先生,你有什么法子救救我吗?

  蚂蚁很不经意地答到:“呵,公子!谁叫你这样懒惰呢?给霜雪冻死也是活该的。”说罢,它就匆匆地走开了。



  指导:描写情景要真切,蚂蚁和秋蝉性情既不同,谈话的情景也就不同了。做文章时能设想当时的情景,就能够做得真切了。
5#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14:23:21 | 只看该作者
秋夜


  某日的晚上,天气虽不十分热,可是终究还有些闷。我吃罢晚饭,便到同学德明家里去,和他谈了一回天,就回来睡了。

  我睡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而壁上的时钟,并不因为有人睡不着而延缓一分一秒,嘀嗒嘀嗒的声音仍是很清楚地传到我的耳鼓里。过了一会,“噹!噹!……”敲十点钟,又过了一会,敲十一点钟了。可是,我依然神清气爽,一些没有睡意。听听旁的人家,都已鼻息大作睡着了。我想,像这样躺在床上永远不会入睡,不如下床去散一散步吧!

  于是,我跳下床来,独自开了门到外面散步。仰望东方,一轮明月从东山慢慢地升上来,格外明亮。过了一会,却被一朵彩云遮住。阶前的蟋蟀不住鸣着,好像在奏着音乐。

  啊!这原来是音乐的秋天。秋天的夜里,是最使人适意愉快的。



  【点评】不知今天哪个孩子睡不着的时候还会散步赏月?在流光尘嚣里奔忙,大多数成年人已丧失了诗意生活的能力,更不要说孩子了。大人忙,孩子也忙,双休日里随处可见忙着去补习功课、修习技艺的身影,入夜恐怕早已鼻息大作了……




  中秋的晚上

  今天是中秋了!

  恰巧今天又是星期日,真快乐啊!

  家里,一天是忙着预备过节的东西。菱呀,藕呀,芋艿呀,月饼呀……在平常不买来的,今天一齐由母亲预备着了。菱是清嫩的,藕是甜爽的,芋艿是黏糯而甘香,月饼是油松而甜美。真是好吃啊!

  大家在晚上团聚了仿佛开一个吃会,说说笑笑实在有趣。

  月亮来了。

  明亮,圆而大。月啊,好明亮啊!

  她在屋檐上,她在桂花树顶上,她在我们大家的头上,她究竟在哪里啊?

  清风拂着,桐叶摇着,银光射烁着。啊,好一个美的秋晚。

  父亲讲起故事来了。

  小弟弟听得一双红菱也落掉了。

  妹妹笑得少吃了一个月饼。

  我望着明月,只是出神。


  【点评】有人说“儿童天生就是诗人”,不信嘛?可以看看这篇作文,这难道不是一篇绝妙的散文诗吗?今天孩子大多不会写这样的作文了,谁敢分出这么多的小节呢?老师早已传授了分段妙诀:往往总分总,开门要见山,结尾要点题。这篇作文太散了,不知在多少老师笔下会不及格啊。






  扫雪


  一觉醒来,向窗口一望,虽然不见阳光,但玻璃窗上却明亮得什么似的。我忙披衣起来,向窗外一望,只见白茫茫的一片。“啊!地上积雪了!”我看见了屋檐上的晶莹白雪,以及正在飘舞的雪花,不觉自语着。

  我开始对四野的积雪惊奇地望得出神了。树上更是美丽得可爱,在那灰色的树枝上面,裹着一层白云。房屋上,更好像有人把白粉均匀地铺了一层,按着那瓦片的高低,分出深浅来。“啊!多美丽啊!谁说冬天没有好景呢?”

  “来!帮着爸爸去扫雪呀!”忽然听到父亲的呼喊,我便欢欣地拿了扫帚,跟随他走到屋外去。父亲在前面用力地铲,我在后面小心地扫。

  我抬起头来,看见别人的地上,也有许多人正在扫雪。我们把雪一块一块地抛在旁边,待屋外的雪都扫净了,再把扫的雪用东西抬进麦田里。



  【点评】观雪、扫雪、抬雪都是生活,凡是生活中的事情都可以做成文章,我们不仅要指导孩子观察生活,更要让他们自己走到生活中去。
4#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14:21:32 | 只看该作者
春郊游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卢焯坡

  某月某日,校中放假。课余在家,殊无聊赖。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见有茅亭,乃入座。未几,炊烟四起,红轮欲坠,乃步行而回。就灯下而记之。


  【读后感】读着这篇老作文,我不知不觉就想到初小国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夕阳西下,炊烟四起,三五童子,放学归来。”文字虽短,意境甚美。再来看这篇作文,文字如此优雅,描写如此生动,对偶恰到好处。恬静的乡野生活已不可复得,真是恍如隔世!





  春日游公园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黎寿泉

  星期之日,偕友某君作公园之游。时则春风和煦,园花盛开,草木青葱,群鸟飞鸣,游目骋怀,至足乐也。至音乐亭畔,闻有乐歌之声,自放音机出,因与某君驻足听之。既而环游公园,乃知音机之设,遍于园中。公园之大,一人歌之,千万人得而听之。与民同乐,其斯之谓欤?游罢归来,因为之记之。



  【读后感】我第一次看到“游目骋怀”,是在师专书法课上临写《兰亭序》的时候——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那时还不清楚文字的意思,临摹了若干遍,方觉得妙不可言。看看这位前辈小学生,他已将“游目骋怀”化用到文章中去了!




  清晨上学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游杈波

  庚午之春,某日晨起,推窗一望,则大雨淋漓。遍地红花杂绿叶,夜来风雨洗春娇,可为斯咏也。未几,入书房携书上学。出门,狂风大雨,扑面飞来,大惧急退,入坐房中,无聊而观书。忽观至“讷尔逊冒雪返校”之事至,醒吾心,一跃而起,再携书,奋勇出门。沿途花柳飘摇,泥泞满路,四望无人,独自前行,衣履尽湿,及到校后,乃更衣而坐,未几,钟遂鸣矣。窃思:吾人不为荣誉则已,若求荣誉,必坚忍耐劳,以战胜艰难辛苦,方有出人头地!不然,则畏风怕雨,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矣,乃记之以自勉。


  【读后感】读文章,可以想见小作者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初见狂风大雨而大惧急退,后观“讷尔逊冒雪返校”又奋勇出门,一个顶风冒雨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春江垂钓记

  四川郫县县立第四小学  刘在镕

  某星期日,学校放假。吾谓友曰:“时当春日,江水清澈,而江边之景又可玩赏。吾友可往江边垂钓否?”友曰:“可!”乃持竿而行。沿途纵观春景,时则桃红柳碧,草长莺飞,顾而乐之。

  不觉已至江边矣,余与友乃于垂阳下,选钓鱼矶而坐。则见浪花四散,水天一色,真奇观也。友乃以手持竿,垂于江中。未几,钓线一动,手举竿,遂得一鱼,鱼屡跃而不得脱。余见友得鱼甚喜,余又持竿钓之,终日不获一鱼。友笑谓余曰:“事必学而后能,垂钓亦犹是也!”余曰:“然!当静心以学之。”余遂归,乃留友于吾家宿,遂将鱼烹而食之,味甚鲜美。吾因谓友曰:“今日得鱼之时,鱼跃亦可怜否?”友曰:“彼贪饵而来,是自取也!然贪饵而致死者,岂独一鱼也哉?”




  【读后感】笔法果然老练!借友人之言道出己之胸臆,“彼贪饵而来,是自取也!然贪饵而致死者,岂独一鱼也哉?”堪称警句,一小学生竟有此等见识!方今之世,不知多少“贪饵”之辈自取沦落,何时醒悟?读此文深感前贤可畏。
3#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14:20:37 | 只看该作者
《中秋赏月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黄自强

  银河泻影,丹桂流香。此何时乎?盖秋时也。晚膳后,入小园中,作散步之举。既至,举头四顾,但见万家灯火,辉映天空,如星罗棋布。余愕然曰:“今夕何夕,胡庆闹若是也?”友曰:“此中秋之节也,汝不知乎?”仰视天空,则云浮天半,隐现生光,红日藏于西山,倦鸟息于平林,将届夜矣。既而月上梢头,园林渐朗,俄顷团团从东山起矣,余等乃鼓掌欢呼,狂歌而迎之。斯时也,清风阵阵,丹桂吐香,树影参横,山色光亮,诚大观也!且碧天如海,一望无垠,点点疏星,亦争相朝贺,花随风舞,有似伏首而贺之者,余等乐而尤甚,登石山而望,则见处处灯火辉煌,家家笙歌响亮,冈陵起伏,楼阁横斜。余乃有感焉。

  (《中学生文选》1946年再版 )

  原评:笔气蓬勃。

  丁慈矿点评:近读《汪曾祺文集》,发现汪先生主张在文章适当地用一点四字句。理由是:一、可以使文章有点中国味儿。二、经过锤炼的四字句往往比自然状态的口语更为简洁,更能传神。试观这篇作文,四字句的运用恰到好处,读来音节铿锵,韵味悠长。这正是纯正汉语的味道,朗声而读,方能品味。




  《观飞机记》

  广东东莞女子高小学生 杨觉明

  癸亥之春(1923年春),三月既望,珊洲演放飞机。余欲往观,深以独行踽踽为虑。既而二三知己,过访余家,遂结伴往观。

  见夫游人如鲫,不绝于道。遥见一物,似舟非舟,似车非车,浮于水中,不知者,以为汽船焉。友人告余曰:此所谓飞机也。

  姊亦知其构造乎,飞机内分四部,一为螺旋推进机,二为平帆,三为前后帆,四为轮。其所以能操纵自如者,非此四部不能也。少焉,推进螺旋,干青云而直上凭虚御风,或往或来,如蜻蜓之点水,如鹰隼之摩空,如风筝之入耳。见所未见,喜可,知也。彼演毕而余亦观止矣。与友同归,遂濡笔而为之记。

  (《全国小学国文成绩文海》上海崇新书局1926年再版)

  罗纬臣原评:洋洋洒洒,畅所欲言,有得意疾书之乐。刘铁冷原评:机字一层,飞字一层,观字一层。首尾衔接处,尤为一丝不乱,是文以节制胜者。





  《初夏新晴》(诗)

  广东蕉岭高小学生 丘佩珠

  一雨经三月,困人无限情。不图初入夏,乍喜得新晴。残滴千红落,浮烟众绿生。

  湿云遮树淡,烘日照窗明。阶砌苔痕重,田畴麦浪平。风光正佳绝,芳野乐间行。

  (《全国小学国文成绩文海》上海崇新书局1926年再版)

  刘铁冷原评:写景有致。
2#
 楼主| 发表于 2011-5-31 14:19:38 | 只看该作者
 《鹅》

  陈家麟(三年级)

  鹅是最清洁最好玩的一种动物,它的形状像一只鸭,可比鸭大得多。头上有一块高高的红红的冠,身上的羽毛,洁白鲜明,非常美丽。

  我们校里前天买了一只鹅,听说是雄的,它叫起来,声音非常宏大,有时我们给它东西吃,它把头颈伸得很长,十分有趣。晋朝时有一个书法大家,叫王右军,他很喜欢鹅,因为他的字写得很好,人家请他写字,先要送鹅给他,否则就不高兴写了。这故事可说是与鹅有关的趣味故事,我知道这些趣味故事,都是从儿童故事书《鹅妈妈》上读得的。鹅倒是一件清高的动物哩!

  (《小学模范作文》上海大方书局1947年4月再版)

  丁慈矿点评:学校竟然买了一只鹅,让小朋友来喂养,这是多么好的一所小学啊!放鹤、观鹅都是雅事,能让学生感受这种优雅的校长是了不起的。好的小学不单单是有着漂亮的大楼、先进的设备、塑胶的球场,其实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生意盎然:大树、鲜花、小草,当然若能开一片小小菜园,养一只鹅或一只羊,那就更加的美妙了!有了这些,小朋友的作文练笔就有了源头活水。




  《为学校拍卖展览品拟广告》

  广东梅县丙镇公学学生 谢进云

  诸君,日前丙镇各学校,在丙镇公学校里,开成绩展览会,你们曾去看过吗?那成绩品的种类很多,制造又很精良,并且五光十色,式样新奇,图画呀,手工呀,无美不备,罗列在一校里头,真是好看极了。其中本校的成绩更为出色,那天看的人,见了这些成绩品,都十分欣赏。我曾看见很多人要想向他购买的,但是没有机会购得,我看了都代他可惜呢。

  本部体各方欢迎的热诚,应社会要求的需要,特向本校教职员及各校的校长,筹商妥当办法,现在已经就绪,将那又美丽又精好的成绩品,通通都交给本部代为拍卖了,不但物品精美,并且价格从廉,真是从来没有的好机会呢。诸君要买的,快快来罢。现在所存无多,就要卖完了,若是慢点子,就买不到了,请诸君不要失了这个好机会呵。

  (《全国小学国文成绩文海》上海崇新书局1926年再版)

  温造英原评:明白透快,广告文具此手笔,允推佳作。刘铁冷原评:言明且清。




  《假如我生了两只翅膀》

  钱理群(九岁)

  假如我生了两只翅膀,一定要飞到喜马拉雅山的最高峰上,去眺望全中国的美景!那带子般的河流,世界上最长的长城,北平各种的古迹,和古代的建筑,繁嚣的上海,风景幽雅的青岛,那时我是多么快乐啊!

  假如我生了两只翅膀,一定要飞到空中去和小鸟、蝴蝶舞蹈,和白云赛跑,数一数天空中亮晶晶的星儿,去拜访月宫中寂寞的嫦娥,和白雪般的玉兔玩耍。可惜我没有翅膀,假如有了翅膀,是多么有趣啊!

  (刊于1948年9月25日《中央日报》“儿童副刊”)

  丁慈矿点评:这是著名人文学者钱理群先生公开发表的第一篇作文,它承载了钱先生九岁时的“梦”,这个童年的“梦”被岁月尘封几十年后又重新开启,可以想见钱先生当时的心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7:52 , Processed in 0.10517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