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日多元化与风俗文化建设
发表时间:2011-04-27 来源:光明日报
“五一”将至,如何过节,不同年龄的人们有不同的选择。近年来,围绕节日的“土”、“洋”之争,节日多元化问题越来越突出,风俗文化建设成为我们回避不了的话题。
我们面对现代文明,几乎不约而同地把现代文明的标志与西方文明简单等同起来。手机、电脑、高速公路、高铁、快递,以及相关的电子元素形成全新的文化生态,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文化发展中,创造力的基础在于记忆力与想象力的保持,而记忆力与传统节日的联系分外紧密。所以,不同民族极力保持自己的传统节日,作以保护自己的文化权利。
三个节日系统所带来的文化冲突
我们的社会在事实上存在并施行着三个节日系统,一个是西方文明影响下的现代国家节日体系,诸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以“一”字开头,强调了新的人民政权建立之后对于民族解放事业的记忆。无疑,这是必须的。同时,也有国内外并行的多种节日,诸如护士节、教师节以及爱牙日、无车日等,使得我们的公共生活充注越来越多的现代元素。
第二个系统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即四时八节与二十四节气以及众多的民间信仰,它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在今天仍然成为乡村社会的基本时间单位,甚至保持着深厚的信仰。
第三个系统主要流行于城市人群的青年群体之中,他们借西方文化生活中的节日表达狂欢的情绪。这些狂欢的文化内容被商家借用,无限扩大其商机,通过娱乐实现商业利益为条件的节日时间再分配;或许可以说,这是新的迷信,是对西方文明的迷信。
三种形态构成风俗文化的三种基本节日系统,在给我们的文化带来生机的同时,也形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商业利益群体的咄咄逼人势态直接影响着民族记忆力与文化尊严的保持,从而形成新的文化发展与文化安全问题。年轻人醉心于欧美大片,醉心于今日有酒今日醉,自私、冷漠、极端的社会情绪日益促成社会道德与情操水准的全面堕落。许多人非常怀念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义务劳动、做好事不留名、互帮互助、见义勇为、拾金不昧那些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人们极其痛心于街头摔倒的老人不能被人扶起,见义勇为者受到嘲笑与误解等不公平遭遇。节日越来越多,文化生活却越来越不能很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文化发展需要;风俗文化建设的严重性与紧迫性越来越突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