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月14日,二甲中学的生物钟 文/季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16 10:01: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5月14日,二甲中学的生物钟

                                一

凌晨3:38应该属于早晨了吧,二甲中学凌宗伟校长从头疼中醒来。“该死的头”他心里嘀咕着。

尽管是老毛病,但这次已经连续疼了近一个月了,天天靠吃去痛片来缓解,他担心这像吃鸦片一样上瘾!

凌晨4:48,他准时睁开眼睛,这生物钟真是厉害,你不想睁眼,它还真是睁开了。呵,轻轻的起床, 驱车离家。

凌晨5:30他准时进入校门,校园内一片寂静,迎面看到的是晨光中的“今天第二”四个隶字,心里想着我们二甲中学永远“第二”吗?



清晨5点20左右,生物钟准时把丁汉荣老师叫醒,伸伸懒腰,开始一天中第一门功课——润眼、叩齿、揉腹,十分钟之后快速起床。

5点40分,从四楼小跑下来,骑着支支吾吾的电瓶车来到校门口。我们可敬的保安已经站立多时了,丁汉荣老师连忙向他们问了一声好,也收获了今天的第一份祝福。

来到学校篮球场,场地上已有七八个学生。他们班三个小孩看到他来了之后相视而笑,从这笑意里他读出“老师,你今天终于赶在我们跑操之前到了”。

学生们陆陆续续到了,看到他们睡意尚未退却的脸,丁老师向可爱的孩子们眨了眨眼睛,撇了撇嘴,队伍一下子活跃起来。

                               二

晨读课前,吕红霞到办公室,把今天准备与学生一起复习的15个文言实词再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遗漏书本上的例句。

可一个“节”字,翻了六册语文书的文言文,还是只找到一个例句——“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晕!想上网查查,但办公室无法上网,等等问问曹丽芳和陈雪连吧。

接着在办公桌肚里找曹文轩的小说《青铜葵花》,准备奖励给初三(5)班的李丁钰。

李丁钰的作文在第十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获得二等奖,这是学校初三年级的最高奖项。她要好好儿鼓励鼓励她,给她加油,也给全班同学打气,只有一个月就中考了,士气很重要。



晨读课,吕斌老师一般提前3至5分钟到教室,看看学生又没有迟到的,顺便到高二各个班级转转。

每天6:40是班级宣誓的时间,可今天到了6:43教室里还没动静,一看班长因生病没来,语文老师在教室辅导。看样子他今后工作要做细点,喊口号也要找个替补。



张涌泉老师6:30已进入初二(3)班教室,检查卫生,明确晨读目标。

他在黑板上写着:6:30-6:40学生背地理;6:40--7:20背语文学教案《名著推荐与阅读--水浒传》中“人物—典型情节—性格特征”。

布置完毕,一面督促学生晨读,一面温习学教案准备上课。

                             三

预备铃声响起,丁汉荣老师带着微笑踱进教室。这一节是新授课,学习录音新闻。这种常用的信息传播方式对这帮喜欢电视、网络的孩子来说比较陌生。

由于采用学教案,学生课前对字词知识、课外内容了解的比较透彻。课上主要围绕欣赏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对课文内容及结构的质疑。

丁老师把重点放在分角色朗读体会新闻报道时的语气、语调、语速。学生的兴奋点也在分角色朗读上。特别是为了区分记者的声音和现场被采访人员的声音,他采用现场被采访人员用本地的方言来朗读的形式,学生们欢声笑语不断。



吕斌老师上课在运用学教案后,习惯了这样的教学模式:对照预习提纲学生自己预习、学生课堂展示、教师归纳、典型例题巩固。

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反映效果也不错。尤其课多的时候,有了学教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多让学生来归纳总结,自己的嗓子舒服多了。



此时,凌校长在校园里到处转了一下,总体感觉比较干净,秩序也不错。

就是发现高一(1)班有8个学生伏在桌上睡觉,可语文教师正自己讲得有滋有味,站在窗外看了3分钟,老师很是投入,依然没有发现,到是几个灵巧的孩子推了推熟睡的同学,可还是有一两个孩子睡着。

我走到教室门前,大家这才都发现了,我笑了笑,问了一声:“昨晚班上组织你们干什么了?一大早这么好睡。”大家一笑了之。

上课学生睡觉的问题,到是个问题。回到办公室,给他们班主任打电话,通的,无人接听,后来也打过两次,也是这样。下午4:00再打通了,掐了。给她发了短信,希望给我回个电话。

下午4:10分,高一(1)班主任回电了,说刚才在上课,所以掐了,上午没发现我的电话。

原来如此!她告诉我,学生已经告诉她上午第一课的情况了,她已经处理。并告诉我这几个学生是同一宿舍的,昨晚11:30起来洗澡的,原因是散了晚自修来不及洗澡。

凌校长建议她最近下宿舍看看,究竟是来不及,还是其他原因。

下午的班子会上他向政教部门提出来,班主任的工作还是要细一点,实一点。以后夜里是不是不定期的查查,寄宿生在熄灯以后,值日老师离开了究竟在干什么。

                           四

上午,没有课。曹权在1+1教育博客上昨发的两篇小博文,有了回帖,有凌校的,还有张文质老师的,很是高兴。

“人生本是一堂课,只有开始没有终点……”凌校回了“欠学!呵呵~~”,学无止境,终生学习。

在课堂总结三部曲中,把张老师的“公共知识、个人知识、未知知识”打成了“公知识、个人知识、未知识”,张老师给予了指正。连忙回帖向张老师道歉,感谢指导,把博文纠正了过来。

邱磊老师笑道:你看,你写这么短,张老师就回帖了,我的都没有。

我道:要想张老师回帖吗?那就写错别字吧!哈哈!荒唐的想法,荒唐的想法!看来以后要注意输入的正确啊。

随后与邱老师又交流了一下博客的建设问题。

后来曹铁军老师来了,我们又一起讨论了二甲中学张文质之友读书会的群和校园网的建设。



邱磊正端坐于电脑旁,关注于学校的“教育行者”博客圈和“1﹢1”教育博客圈,细读了凌校长的“每天一个励志小故事”之《他把金块扔了》不由得感言:“由此想到,当今社会之贤达固有其过人之处,但默默无闻者也未必尽是庸人;正是他们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才造就了今天的精彩。遗憾的是,他们的价值是目光短浅者永远看不到的。”

没想到过了一会,凌校长就回复:““有所为,有所不为”就会精彩。”呵呵,真是殊途同归啊!
    有时候想想,凌校长的“励志故事”虽是在响应张文质老师的号召,是为了在最后的几十天中再给高三加把油,鼓把劲;其实,又何尝不是对我们教师甚至是对所有“生命在场”人的激励呢?
                                五

上午11:05凌校长与葛校长商量报告厅增加空调和教师办公室添置空调的设想,今年如果经费不允许,明年,明年一定要到位!

   上午11:20凌校长到学生饭堂看了看,学生午餐的花样还不少,问了问学生,价格还可以美中不足的是发现两位师傅没带一次性口罩,还有就是吃快餐的学生没得汤。

来到教工食堂,吃饭的人也不少,打了一份很快的吃好。

徒弟季勇老师向他建议:发个信息,请同志们将今天的经历写成电子文稿,挂到博客上,他一并整理。好主意!回到办公室就发。

离开食堂时,遇到分管后勤的葛校长和分管食堂的王主任,他建议要严格要求,工作人员操作食品,出售饭菜一定要戴口罩;“规定性动作”一定要做到位;“自选动作”要动脑筋,比如是不是考虑给学生提供一点免费的菜汤。

路上看到两张纸屑习惯性弯下腰去捡。对面跑来两位学生,迅速捡了起来。看来,身教确实重于言教。



11:30,葛校长去食堂查看伙食供应情况,遇到凌校,凌校提出学生快餐应供应免费汤,叫王主任马上实施。近期的伙食情况总体还算可以。



11:20,吴校长的M8U2-Grammar学教案总算基本备完。回家,被老婆骂了一顿,洗衣、做饭、烧菜、打扫一点都不帮忙,不脸红啊?

一家子两个教师,为了一顿午饭,有时实在是力不从心,如果两个人都第四课,午饭更是没着落。

夫人胃不大好,孩子又正当长身体时,不宜在食堂吃。所以,为午餐争执甚至吵一架也不是稀罕事。呵,这场面多了,逐渐脸皮也厚了,不跟小女子一般见识,他笑了两声,恬着脸吃完拉倒。



                                六

中午,耳边徜徉是心智家园的几位老师上周录制的纪念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特别节目。

曹乐旻听说6点10分左右,班级有“亲密”事件发生。惊讶于如此“亲密”,但心下还是了然大概是谁大概是怎么回事。班上分别召开过男女生会议,特别是班上的女生,她坚持相信她们,因为作为一个女孩子,她们能感同身受。

中午一了解,果然是“硕果仅存”的那一对墙外开花墙外香的“革命伉俪”。 家校双方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

只是等到有什么事发生了,家长才出现,多多少少都让我们的教育工作开展的有些力不从心。

不知道张文质先生的家庭教育论什么时候能真正进驻广大家长内心,不知道有多少家庭面对自己的孩子有过用心体味过孩子到底需要家长给与什么。



吕斌老师中午找了一个最近语文、数学作业不能按时交的学生聊天。了解下来,该同学最近一直感冒发低烧,吃药一直不好,上课整天昏昏沉沉,为了怕影响学习,又不敢请假。

听了他的描述,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感觉到自己对学生关心还不够,看样子,学生有时犯错误,一定要让孩子把话说完。



潘小航老师教室“陪”学生午休——前段时间的“午练”搞得师生一个个形容枯槁,疲于奔命——这下可好,终于算是废除了。

于是,学生就在底下睡。他呢,则看书、备课,偷得个怡然自乐。不下5分钟教室里静得就剩下他的笔在纸面不停舞蹈的声音了。



文康楼二楼会议室,季校长组织初二班主任、地理、生物老师开会。

会议主要商量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如何抓好地理、生物的会考。

会上达成共识:首先班主任、学生、家长要高度重视,认识到会考的重要性。其次制订了具体的措施,周一至周五的下午第五课背地理、生物。

班主任的任务更重了。

   

                          七

张玉宾老师一个下午在办公室,开始整理庄跃国会计昨天给他的4月份的食堂现金单据等账单。

昨天晚上在食堂教职工管理委员会会议上,大家提出了:安全意识、规范程序、服务师生、民主管理。自己也应认真规范做好每一笔账。

对账、记账、结账。

尽管在做帐时有时会差几分钱,而账目不平衡需要从头到尾检查每笔帐,但他也乐在其中。特别是一旦查到原因,帐据无误,做到分毫不差时,心里就有一种成就感……经过一下午的努力,终于把4月份的帐据核实无误,心里有一种踏实感。

在5:30分左右离开办公室,刚好学校领导班子例会结束,碰到凌校长,他关心地问道:“你到现在才回家?”我连忙答道:“难得的,今天正好把4月份的帐对好,明天才好做账。”他心想:一切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人心。12:25—13:00,曹权在心理咨询室值班。



张慎帧老师此时心里在安慰自己,“做老师是要有耐心的啊!”

中午就强调过:自习课要检查默写订正。哎!强调过n遍的,默写过n遍的还是会默错!(“杳不知其所之也”的“之”部分学生还是写成了“知”),她还是要不厌其烦地强调:“之”在这里解释为“去”,“往”,而不是“知道”,背诵一定要弄懂课文意思再背,一定要看课文注释。

看着那几个屡默屡错的孩子,虽然也想发火,可最终还是忍住了。关键时刻,怎能发火?

让他们一一到讲台上来找自己的“错误”,用“没有比这再温柔”的声音跟他们说:“错了不要紧,但下次一定要默对啊!你知道为什么要写成“之”呢?”几个孩子一一回答了我的“提问”,下去订正了。





18:30,曹了旻到教室看了一遍。回来后,就与师兄郁琛讨论制订初二会考考前一个月复习安排计划。

随后,备学教案《分子的性质》第一课时。上上下下的分子式,恨不能手写。下次,就不会那么累了。嗯嗯,万事开头难,以后好乘凉。

终于搞定奇形怪状的分子图了。21:30去教室看看吧。

很安静,都在认真看书,巡视了一圈,没有什么大问题。

  有个女生生理期很难受,告诫了一些注意事项后,让她回寝室休息了。下次的女生会议,应该要再补充一些青春期生理常识。这些离家的小孩,其实,什么都不懂。想想这些喜欢幻想的小女生,也满可怜的。唉,班主任,还要当妈妈……

找上语文课睡觉的小孩谈话。言语上很配合,不知道行动上怎么样。先这样吧。

22:00,接到学生的电话,预约心理咨询时间。大致地了解了一下问题,学业压力和亲子矛盾。最近这两方面出问题的小孩子好像比较多,希望即将开展的临考心理辅导能帮到更多的人。

从心智家园恢复以来,到我这里来说心里话的小孩子渐渐多了起来,看着这些挤出时间来和你分享悲喜的孩子,我无奈。要是我只是个咨询老师多好。呵呵。

22:30,下寝室巡视。今天纪律还不错,都乖乖上床了。

22:40,改晚自修做的练习,明早的第一课,拖不到明天改咯。学教案让学生预习第二天的内容,课堂效率提高了,老师的工作量一下子也加重了好多。熟能生巧,以后这个东西也会提速么?

23:30。写一下明天的工作计划。

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只是,桌上尘封的字似乎越来越多了。



18:30体育新闻结束,曹海平赶紧去学校上晚自习。

18:40在初二6班陪伴学生上晚自习。

  19:00姜同学的爸爸妈妈来学校。谈了半个多小时。接着到教室备课。

  20:20—21:05在初二(5)班,稍一定神就打瞌睡,努力控制好自己,站起来在教室里转转。

  21:05下课,回办公室歇一会儿。

  21:20去男生宿舍,督促他们洗澡动作快一点,抓紧时间休息,自己坐在床上,靠着床柱休息一会儿,等待初三学下课。

21:55初三学生笑着、叫着回来了,我马上到场地中间要求他们声音小一点,督促他们赶紧洗澡休息。看着他们繁忙的样子,想想自己的学生时代也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胸中有无限感慨。有几个初三班主任来宿舍看看走了。

22:15生活指导老师来督促宿舍熄灯,熄灯后宿舍逐渐安静下来。

22:30季校长来西平房,看到我,关切地对我说:“我在这里,你辛苦了,先回去休息吧。”我再到宿舍门口听一下,没有声音,回家!

22:40到家,先到女儿房间看看女儿,见女儿正在背外语,就叫她抓紧点,早点睡。回房间边吃东西,边靠在沙发上看看电视。吃完后洗澡。

23:10女儿睡觉。他也准备睡觉。



18:40—19:10,蔡华军副校长检查学生生晚自习情况。在高三(5)班教室门口碰到高三年级组长沈玉明老师,谈到高三的后期管理,他们共同的想法就是,高三的后期管理,关键在理而不在管,要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要给学生多一点微笑,多一点鼓励。

  19:20—20:00,他和分管高三的陈正浪主任一起讨论高三的后期管理注意事项。

   20:10—20:20,晚自习课间他特意到学校后面的操场转了转,见到几个初二的小朋友在散步,见到我,他们喊了一声:“老师好”,赶紧就溜,我喊住了一个同学,他告诉我:“教室里流感,大伙出来透透气。”

“应该的,课间可以走走,只要不大声喊叫打闹,上课不能迟到就行了”。在操场的东南角,一个男生趟在地上,使劲的用拳头打地,看见我,他有点惶恐。

   “怎么,这样不好,来,和老师说说。”

“蔡校长,我实在学不下去了,我以点都不懂,我都快疯了。”男生带着哭音和我说道,我们交流了很久。现在学生大多心理压力都比较大,看样子我们心智家园有必要多搞一些相关的讲座。

    21:00—21:30,召开高三班主任会议,传达下午学校行政工作会议精神,给高三班主任吹风打气,会上他和各位班主任交流高三后期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看法,落实优生盯人战术,布置了高考住宿等相关事宜。

   21:50—22:20,到学生寝室转了转,发现男生有几个宿舍卫生很差,个别宿舍学生喜欢大喊大叫,批评教育后交待生活老师要特别关注。

   22:20—23:00,正准备回家,想起办公室灯没关,回到办公室,看了看“1+1”教育博客,不知不觉11点了,打道回府,该睡觉了。

                     十

普通的文字,普通的一天,普通的二甲中学,就这样孕育着不平凡的明天!有这样的领导,有这样的老师,二甲中学的明天还是第二吗?
6#
发表于 2011-7-21 14:14:36 | 只看该作者
难得中庸

文/陈大伟

19日晚回到宾馆,翻看宗伟兄的《语文教师的使命——点燃生命的激情》。以人为镜,我读到了自己勤奋和积淀的不足。

20日早,宗伟兄陪我早餐,我的饕餮和他的秀气相映成趣。

驾车到学校的途中,听他讲自己工作的经历、成长和挫折,小个子身上有“舍我其谁”的大气概。这种个性和我极为契合,但我知道,这样的个性在中国的文化背景和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未必有好的结局。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没有个性和特色,你办不成什么事情;个性鲜明,大多临近的同僚和上级会认为这是一种威胁,他们可能打压你的个性,并在你前进的路上设绊,是你感到生存的艰难。另一方面,张扬个性是可以让自己神采飞扬;但当了校长,得为教师承担责任,有时又不得不压抑自己的个性,这就需要压抑自己的个性,在各种压力面前妥协乃至委曲求全,这是你的压抑自己的个性。人生也是选择和平衡的艺术,取定中道,至为难矣!我自己当校长是不愿意太委屈自己的,总体的风格是个性张扬比较彻底,2000年,我在进修学校校长的任上,曾经对分管的副县长和局长说过这样的话:“四十岁以前,只要我还能看到《中国教育报》每天有招聘教师的信息,我就要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一些事,请你们原谅我不那么听话。”现在反思,这样的说法和做法在为教师承担责任这一方面妥协、委屈不够。我曾经两辞校长,也是认定了自己不妥协的性格可能办好事情(领导还是要你做事的),但可能不能给一起奋斗的同事带来应得的利益。

宗伟兄有个性,个性成就了他在短时间对二甲中学的改造。难得的是,个性张扬的主格调下,他把教师的利益看得比较重,知道妥协。尽管如此,我也知道,宗伟这样的校长要比四平八稳的校长多一些烦恼和艰难。

到宗伟办公室,书法传递出了主人的品味。我想,习字养性,或许,有个性的校长更需要。我没有这样的爱好,所以我选择了从校长岗位上逃离。接下来是宗伟的茶道,这也修养心性,实事求是的说,不够熟练,终究,校长有不能心如止水。

我进洗手间,“窥道在天在屎溺”,文化无处不在。

我讲课,这里又有选择和平衡。最早说,可以讲一讲青年教师的研究和成长,接下来说可以讲课堂教学。我选定的题目是“观课议课与理想课堂建设”,先讲观课议课,主要的考虑是,没有教研的有效性,教师成长的有效性就打了折扣,没有教师的成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了无源之水。但在道与技、理与例、系统与重点的选择和平衡上,两个小时也觉得不很好办,改了两次课件。讲的方法,情与理、沉稳与张扬都够成了矛盾。难在中庸,难在做到恰到好处。

讲课下来,自己反思,有效果但效果并不理想。另外是上了讲台,看见两只固定的话筒,当时就想有话筒就行,没有再问是否有无线话筒。这使自己的讲座少了一种选择,也就少了一份张扬,少了一份能够站起来从空间上的优势占有和控制。

下来。宗伟兄约定11月再见。我建议听一听老师们的意见,如果老师们已经失望,就此作罢。

午饭,司机送我到上海虹桥机场,在上海到济南的飞机上,我翻看文质兄的《回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化教育——张文质二甲中学教育行动录》。

向宗伟兄挥手!

2010年8月21日晨匆匆
5#
发表于 2011-7-21 14:13:05 | 只看该作者
见到了宗伟兄

文/陈大伟

凌宗伟校长在1+1上留言,说希望我到他们学校和老师们交流课堂教学的有关问题,尽管我近年来对高中教学涉猎有限,对高中学校的讲学邀请大多敬而远之,但凌校长本人的魅力吸引了我。这种魅力不仅来源于1+1上的热诚、关怀,也来自他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教师月刊》、《校长》、《教育时报》等报刊上发出的声音。这是一场我自己极为期盼的约会,于是不再做出其他高中学校邀请时的忸怩情态,约定8月20日。盼望着。

很早的时候,四川渠县筹备全县的班主任培训,要我在四川帮助物色专家讲学,并要我也过去,预定好了,7月18日到22日。没有想到暴雨,7月17日晚渠县的朋友说县城进水了,需要延期。我有时间在家休整。7月19日上午,突然接到凌校长电话,问我下午什么时候到?他记成7月20日了。看来他也期盼。

8月18日下午在江苏的另外一所学校交流。晚上,凌校长打来电话,问19号什么时候接我,我希望早一点见到。凌校长以为我上午有课,就说19号的一点。我知道凌校长年龄大过我,校长事情又比较多,希望他不要亲自辛苦。凌校长说一定要来。

不到十二点,凌校长就到了,我匆匆收拾行李,走下来,远远的,凌校长伸出了手,我们握在了一起。兄长的感觉!

我送《我的教育道路》给凌兄,题目狂妄,但我觉得这是一本最容易理解我的书。凌兄送我《回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化教育——张文质二甲中学教育行动录》,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出的。

中午吃饭,我有了一种想喝酒的感觉,宗伟兄因为身体原因,已经四月没有喝白酒了,陪我喝了一些。大概有“人逢知己千杯少”的心情,我在桌上喝酒表现豪放。说到了谢云,我说能比谢云多喝一点。凌校长说谢云不能喝,我想凌校长大概是能喝的,期盼他身体康健,我们早日同醉。

吃饭时,我发现凌校长随手掏出了录音笔,对我们的谈话进行录音,我知道了《回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化教育——张文质二甲中学教育行动录》从何处来,也知道了凌校长为何让别人感到亲切。

车上,喝了一点酒,又正是该午睡的时间,居然都没有。我们谈教师专业发展,谈教学改革,谈学校管理,谈人生经历和志向,也谈孙明霞老师在二甲中学的课,谈这次生命化会议。录音笔一直开着……

两点到宾馆,我住下。凌兄去打理其他的事务,让我休息。我把预备给《教育时报》回顾课改十年的约稿整理出来。四点,凌兄敲门,我请他批评我预备的投稿。

接下来,从晤谈一车之内变成了晤谈一室之内……
4#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10:26:31 | 只看该作者
减负增效,并不艰难的选择

凌宗伟



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更影响着人的一生,如果当一种教育体制或者实际运作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不符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时候,这种教育应该说是失败的,甚至是会扭曲下一代的身心,贻误国家的发展,过重的课业负担就是这样的“教育”运作方式,虽然它对下一代、对国家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不会立竿见影,也正因为这种负面效应的滞后性,更应该引起教育者的警惕。

可喜的是,随着科学发展观的学教活动的开展,从上到下,从学校到社会,从学生到家长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过重的课业负担对我们的下一代,对我们的国家,对我们民族的未来带来的威胁了,于是减负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减负的措施一个接着一个,大有“不可阻挡”之势。可这“不可阻挡”之下,担心又来了:减负了,中考、高考还是要考的呀,考不好,怎么向社会交代,怎么向上级交代,怎么向家长和学生交代?

关于“负”与“效”的思辨

要减负增效,首先要弄清楚“负”从何来,是什么样的“负”,“效”在哪里,又是什么样的“效”?

我以为这里的“负”是应试教育的“负”,是因为人们无限的追求应试教育的分数带来的负。

一个非常私人的看法,虽然中、高考作为一种人才选拔的机制曾经并将继续承受很多人的指责甚至咒骂,但,在当今社会背景之下,我们对选拔性考试还是得顺应。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校长,我是见证了那么多农家子弟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在考试中脱颖而出的,要不是高考承担了历史罪人的骂名,又怎会有“公平”的体现,哪里还能有那些无权无势的孩子的未来!当然,这话也有点片面,也确有很多权二代、富二代出类拔萃的。话说回来,高考的指挥棒,让更多的人们唯分是命,这,又引发了应试教育的悲剧。

细看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基础教育,也正是我们这些教育管理者,为了应付日趋激烈的竞争,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幌子下不断的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一时间旨在提高考分的“精细化管理”、“精致化管理”似乎成了教育管理的时髦用语,更成了我们这些管理者的追求乃至有意无意增加学生负担的借口,殊不知,正是这令人追捧不已的“精细”与“精致”,摧残了我们学生多少天真浪漫的青春。因为对应试能力的极端追求,无形中忽视,甚至抑制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全面的、均衡的发展。所以,这负,是追求应试教育的负!

如今,众人热议的“效”,又是什么呢?

我以为当下众人热议的这个“效”,更多的还是“应试教育”的效!当校长难呀,实在是难!难在何处?减负了,效益还是要要的,更确切地说,减负了,应试的效益甚至还要比过重课业负担下的状况下好。这,难在固有的观念难以改变,难在固有的评价体系难以突破,难在教材改革、考试制度改革的滞后。一句话,要在现时的“减负”操作与长期以来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考试机制、配套教材、评价体系,乃至社会、家长包括教师和学生本身的观念相脱节的情况下减应试教育的负,增应试教育的效,如何是好?你减了你学生、你孩子的负,别人不减,那你应试教育的效就无法增加了。因为这个“效”,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是在比较中才能得以显现的结果。

诚如许锡良先生所说:“在目前的体制下你怎么可能要求上级主管部门不追求政绩?自上而下都在被一种叫‘政绩’的东西死死地驱赶着。那么多的权力部门要总结自己的政绩,那么多的公务人员要靠这些‘政绩’往上爬。什么都有人管,什么都被管得死死的,而且动辄要从娃娃抓起”,“主管部门不要为了政绩,学校不要为了担心生存不下去,家长不要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这样的追求政绩的情况下,学校上要面对有政绩的要求,下要面对众多的来自社会的压力,也实属不易”。正是因为这样的“政绩”观导致了我们一边在喊“减负”,一边又在变着花头增负,还冠以一些冠冕堂皇的术语和词汇。

2009年江苏高考,好一个“品味时尚”的作文题,曾我的心也跟着激动了一把!我似乎看到掌握着高考命脉的人们在一步步地修正高考的导向。这样一个作文的题目,想必不是单纯的应试教育者所能够想象的,如果一味关上教室的门,把孩子“精细”或“精致”的“圈养”起来,就很难“时尚”了吧!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理会到了其中的奥秘,但我看到了高考指挥棒本身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指向人们期望已久的素质教育了,因为有了眼界,才能够理解时尚,有了积淀,才能够品味时尚,有了思辨,才能够时尚得起来!这,不正是素质教育所需要的培养孩子的审美、情感、研究的能力吗!当然,这考题也不是没瑕疵,因为它忽视了教育的现实,步子太大了,为难了农村中学的孩子,不过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看来,对当下追求的“效”确实要换一个理解了,还要在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为学生未来的生存的角度来理解,也许我们的眼界就会高一点了。

正确的理解“精英教育”

高考的扩招似乎有精英向大众转向的趋势。扩招之前,能够考上大学的人,只能是参加考试的人的很小的一部分,而这些人,在经历高等教育之后进入社会的“精英阶层”,承担起“社会栋梁”的职责,所以为人们所向往和追捧。扩招,给更多的人以上大学的机会,今天大学的概念和十年乃至二十年前,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其实,站在今天的角度,是不是上了大学就是精英了呢?显然不是。和上面谈“效”的思维模式一样,“精英”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能把上大学的等同于精英。更何况,就业的岗位是由社会的需要决定的,而不是由上大学的人数决定的,所以,上了大学找不到工作,就成了本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

有论者说,“要想在中小学大面积地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减轻学生的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看来,并不能寄太大的希望在扩招上面。”因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每每谈到教育观念,总会让人感觉高深,其实,教育观念说的就是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这样的人。这么多年来,我们在这两个问题的关系处理上是有问题的,说的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可实际上干的是想要让更多的人都成为所谓“精英”的那一套。社会的发展需要“精英”,但可以成为“精英”的毕竟是少数,即便大家都成了“精英”,没有支撑这些“精英”的基础--普通劳动者,“精英”们又哪来用武之地呢?

要减负增效,作为校长,一定要改变他原有的一套追求“精英”教育的观念,将教育的观念转移到为社会培养有文化,高素养公民的教育上来。要为未来社会培养有文化,有素养的公民,首先考虑的就是学生将来能为国家、为家庭、为自己做些什么,尽怎样的责任,而不只是分数、中考、高考。同时要引导教师将教学的注意力更多地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方法上来,要采取措施让教师通过提高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朱熹说:“圣人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意思是说施行教育,必须依据各人的不同资质和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资质和才能小的就培养成低一级的人才,资质和才能大的就培养成高一级的人才,不会有不堪造就而要遗弃的人。可惜的是我们这些受过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的校长们开口闭口杜威等,却数典忘宗,忘记了老祖宗因材施教的古训。减负增效,其实就是要我们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所以,我们将二甲中学的办学理念调整为“办有灵气的教育,育有个性的人才”。这就是一种态度,一种思考,一种追求。

并不艰难的“选择”

今天那些孩子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就交在我辈的手上了,高考应试的客观存在,内心对素质教育强烈的渴求,两者都让我们难以舍弃!接受无法改变的,改变能够改变的,这是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积极的治校态度。教育行政实行的减负令,在客观上已经为我们的孩子减了负,但可能不按行政指令减负的人也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能够做的,大概还就是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在增一增应试教育的效的同时,把课外应该还给学生的时间用于增素质教育的效了,笑谈一个,应试能力可也是学生素质的一个方面啊!

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负担,就是在没有兴趣、没有需要的前提下要求去做的任何事情都是负担。所以,发现成功、引领成功、利用成功,以期提高学生做事的兴趣,关注学生的内需,时时刻刻引领学生、提醒学生为自己的将来负责,善于转换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学生,激励成功,当学生的学成为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时,学才有主动,学才有兴趣,再加上教师的科学的教育教学设计,减负才能落到实处。

打造课堂教学的有力抓手,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益。二甲中学通过“学教案”试验,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将“‘课感’与‘动态生成’”研究推向实质性实验阶段,有效地解决个人钻研教材,研究学生,通过充分预设,实现有效生成,不断习练我们的课感,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益。更重要的是,“学教案”的设计能够有效地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又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个人特长(生成性指导就是我们个性化的思考和实践),还能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当然要设计好一个方案是很费时间,因为它要根据我们个人的积累和认知、学生的具体情况、学科的特点、具体的教材来确定。

二甲中学的“学教案”确立了一种新的课堂观,即充分预设加动态生成的课堂观。课堂教学不只是由教师和学生执行预设的教学计划的活动,更是师生在真实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双方和多方的互动,主动创造和生成教学的过程,它要求教师因势利导,用生成的动态资源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把师生生命的即时状态舒展到最佳!

《吕氏春秋》有语云:“视徒如已,反已以教,则得教之情也。” 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一样,把自己放在学生的地位上来教育学生,这就掌握到教育的实情了。生命化的课堂,就是要在教育中充分发挥教师智能中的人文情感和文本内容的人文因素,去唤醒沉睡的学生,唤醒他们的求知欲望,将文本与生活、文本与现实、文本与自我有机地结合成一体,让课堂成为关注生命、放飞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园地,让课堂奏响生命的乐章!

明•王守仁说,“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归于善。”因人而施教,这才是教育,各人能尽其所长而成材,同样都达到善之目的。高度决定视野,我们一定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到,学生的成才除了考试,还有更多的其他方面,在减负的大背景下,如果应试的效没被减下去,素质教育的其他方面也有了舒展的空间,那么实践层面的素质教育增效也就具备了前提。
3#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10:12:31 | 只看该作者
一年来走进二甲中学的专家学者及名师、一线优秀教师


转载

2008年9月25日下午,我校邀请省特级教师张淳、省特级教师陈颖,还有包春华三位教育专家来二甲中学作报告。

2008年10月8日晚,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陈有明主任为二甲中学近两百名教师带来了一场精彩而又富有人生哲理的报告会——《读书与个人的发展》。

2008年10月21日,南通中学教科室主任、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陈杰来我校讲学。全体语教师、高三学生聆听了陈主任的讲座。

2008年12月22日,著名教育专家金辉先生以“教师优良行为的內源——教师的软实力”为主题作了一场精彩的讲座,与全校教师一起交流教师的优良行为。

2009年2月15日,二甲中学邀请南通大学教科院王灿明院长、蒋永杰教授来校作《中小学创造教育的理念》、《良好的教育理念——开启成功教育的密码》讲座。它拉开了本学期二甲中学班主任培训工作的序幕,全体班主任和35周岁以下年轻教师接受了培训。同时邀请了通州高级中学的从晓老师、金沙中学的葛淑芬老师向青年教师介绍了她们的班主任工作经验。

2009年3月15日,通州市“名师之路”教育科研沙龙活动暨“生命化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研讨活动在二甲中学举行。诗人、著名教育学者、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与实践者张文质先生作了《回到“每个人”的生命化教育》的报告。

2009年4月17、18日,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张文质教授再次做客二甲中学,从“提升师生生命质量”的视角,参与了二甲中学“行为文化建设”的主题研讨,这是他继3月下旬参加在二甲中学举行的通州市“名师沙龙”活动后第二次来到二甲中学。

2009年5月8日,南通教研室副主任、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陈杰主任来到通州市二甲中学,与全校680余名高三学生就高考冲刺阶段的语文复习展开深入交流和指导。

2009年5月12日下午,北京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曹文轩先生走进二甲中学,给同学们作文学讲座。

2009年5月17日上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严石女士来二甲中学给高三学生作考前心理辅导报告。

2009年5月18日,中国素质教育大讲堂首席讲师、国国家教育信息网总编辑,北京清华园商学会教育委员会主任,享誉全国的著名青年学者型演讲家、学习方法研究专家,被誉为“中国中学生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的第一实践者”的郑子岳先生应邀来到二甲中学为全校师生作专场报告。

2009年6月9—10日张文质先生再度走进二甲中学与“张文质之友读书会”成员对话,与领导班子成员交流,作了题为《让我们成为思想者》等专题报告。

2009年8月22日,《中国教师报》“教师教育”和“新课程·课堂”栏目主编茅卫东先生如约带给二甲中学教师们一场《关于教师职业幸福的一些思考》的讲座。

    2009年8月22日,教育学者陈开玖女士带给二甲中学教师们一场《生命的表达》的讲座。



2009年10月16日下午,著名散文家、诗人赵丽宏老师来到二甲中学,给我校学生作了一场主题为“文学点亮人生”的报告会。他以自己的成长为例,漫谈读书、写作对生命成长的意义。



2009年10月23—24日,在全国和江苏省语文评优课中获一等奖的16位中青年优秀中学语文教师和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黄厚江先生,张文质先生,江苏省特级教师陈有明先生齐聚二甲中学,举行第二届“简约语文·精致课堂”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六位教师执教了六堂公开课,我也凑热闹指教了一堂公开课,黄厚江先生作了《有本事打碎,还要有本事复原》、《应该让学生更自由一点、更快活一点》的专题发言;张文质作了《由衷地希望江苏的语文教师都成为“文学派”》的专题发言。



2009年11月25日,时代之声演讲团《让生命充满爱》首席演讲家邹越教授来我校为全校师生、家长围绕“学会感谢,学会感恩”作主题演讲。



2009年11月28日上午,广州教育学院许锡良教授应邀,给二甲中学全校教职员工作了题为《做最好的自己》讲座。
2#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10:02:40 | 只看该作者
二甲中学:被南通教育博客重点推荐
--------------------------------------------------------------------------------
发稿时间:2010-11-23



  


近日,南通教育博客完成升级改版任务,功能、页面焕然一新。在首页上,二甲中学被重点推荐(http://blog.ntjy.net/people/ntjxbk)。

二甲中学认为“教育现代化,关键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关键在理念的现代化。”学校大力推行的“生命化教育”理念下的“学校行为文化建设”已在全国取得一定影响,跻身“草根名校”行列。2010年10月24日,《中国教育报》以一万二千字一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了陶继新采写的《“今天第二”的精神品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学校行为文化建设”解读》。

为积极推行学校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在“行为文化建设”框架下,学校大力鼓励教师开通个人博客。在“1+1”教育社区,活跃着二甲中学100多名教师的博客,凌宗伟、朱建、吕斌、季勇、邱磊都是其中的“名博”。“1+1”教育社区就是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张文质先生发起和创办的网络交流平台,自二甲中学加入全国生命化教育总课题组以来,为了更好地与课题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凌宗伟校长率先在“1+1”开博,许多青年教师纷纷效仿。他们的博文写得好,他们以博客的方式参与课题研究交流的方式更好!在博客之外,二甲中学还建立了“教育行者”校内办公群。在《中国教育报》2010年11月16日第8版的《“凌扒皮”的悠悠网事》一文中,凌宗伟校长这样说,“与博客不同的是,QQ群则是一个即时的多人交流平台。二甲中学的‘教育行者’QQ群,不仅将校内教师吸纳进来,还把那些名校长、名教师,名记者,大编辑请过来作为专家组成员。从建立学校QQ群以来,我们的QQ群俨然成了一个‘集智慧、谈教育、改行为、善品质’的公共交流平台。我和我的老师们总是在群里发起一些讨论,参与讨论的除了学校的老师,还有邀请来的专家组成员。”

二甲中学的博客和QQ群已经成为二甲中学教师交流碰撞的有力抓手,在博客和QQ群的推动下,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有三位教师在2009年的南通市首届“成长杯”教育博客大赛中分获一、二等奖,有四位教师被选入生命化教育团队“1+1”教育社区的“教育优培计划”,在通州区第五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评比中,共有5位青年教师成功入选。

(二甲中学  朱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12:29 , Processed in 0.09073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