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说不尽的同学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25 18:03: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不尽的同学会
文/王木春



国庆已过,高温依然,大厅里两把电风扇呼呼呼猛吹。老同学H突然造访,告知明年正月某日召开同学会。转眼已毕业20多年,当年任教我们语文、数学的两位老师刚驾鹤西去,给人一种“时不我待”之感。况且,散失的老同学也有必要聚聚,虽然有些人早已“道不同,不相为谋”。我这样想。

老同学H是厚道的热心人。国庆节前,他,以及若干同学,已先期和老班主任碰头过,商定聚会方案。“这次聚会是退休多年的老班主任提出来的,我们这班,是他教学生涯中的首届毕业生,他寄予很深的感情。”老同学的话,让我有说不出的感慨。作为学生,我对老班主任当年的一些为人处世,的确心存芥蒂。比如,高考那年,我和几位同学被无端剥夺报考大专的权利,据说,为了确保学校大专升学率,必须强制一部分总分低的学生“自动”放弃报考大专,单报中专。英语是我的强项,而中专又无需考英语,这等于宣判我高考的死刑。更糟糕的是,我发现有人总分比我低,却照样报考大专,颇觉迷惑和不平。那天一大早,我斗胆敲开班主任的门。面对我的质问,他满脸笑容,无奈道:“这是年段和学校集体决定的……”我却笑不出,当然也没哭。回家我哭了。哭后,灌下近一斤高粱酒,又笑了。

不知道,老班主任是否记得那个寒冷的早晨我敲开他大门的旧事。但这件事,我大概一辈子都忘不了,连同那些笑,和哭。为此,我对班主任始终觉得隔膜,尽管多年后又成了同事。长久以来,在我心中,他是我班主任,他教过我。仅此而已。

不过,班主任对我们这一届,可谓竭尽全力。他老人家坦言的“有感情”,全是肺腑之言。犹记我大学毕业后,他还托人给我传话:“什么时候结婚,应该讲一声,不要像某某和某某人,一个招呼也不打,就‘偷偷’结了,连班主任都不知道。”我听了,一则以为这不过说说客套话而已,二则自己成亲也不搞宴请,确实近乎偷偷摸摸,于是不曾相告。我无法推测他事后是否失落——在这个班级,毕业后就产生两对夫妻,我和老婆是一对,而他提及的某某和某某,是另一对儿。

我勾起这段往事,并非意在“控诉”班主任。相反,我责备自己的无知与偏狭。如今,我也近20年教龄,年纪和班主任当年教我们时差不多。我的教师生涯恰好过半,回首往事,总有一些理不清的情感,像长毛绒一样紧缠住自己。其实,早在多年前,我就理解并宽容了老班主任的所为,包括他小小的势利、老于世故等等。教师,不是神,要饮食男女,要在烟熏火燎中过庸常琐碎的日子。况且,学校中的许多事,尤其关乎大局或利害攸关的大小事,不是卑微的班主任所能决定的。他,我的老班主任,当年不过棋盘上一枚任人移动的卒子。而十几年来,我站在讲台上,不也一次次步其后尘,成为别人乃至整个体制的卒子,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种种摧残学生心灵的勾当中,以至于也变得世故、势利?……

聊到最后,老同学特地交代:“聚会时,每人要上交×百元,作为同学会基金。”我想起国庆期间好友Z的抱怨。豪爽的Z因留级多年,同学会自然也多(有些同学会并非毕业班的)。Z不无夸张说:“现在一听到同学会,我就控制不住浑身发抖。”好友Z在好单位上班,中上水平的收入,尚且压力如此,其他人何以堪?于是,我直截了当地提建议:“钱的数目太大,唯恐那些经济状况欠佳的同学望而却步。成立基金会是好的,可以帮助贫困或有难的老同学,但与其捐了一大笔钱大吃喝掉或存在银行里,不如随发生随捐助。”

我是个害怕热闹的人,对各种名目的聚会向来避之唯恐不及,不管交钱不交钱。唯一一次参加的是几年前的初中同学会。好在班里几个慷慨的老板大笔花钱,大家都省却不少银子。遗憾的是,我一心想见面的几位农村老同学,却始终没出现。后来我明白了:即便完全免费,他们也未必会来。人是有面子的。可现实中的所谓同学会,热热闹闹中,吆喝最大声的,总是那些有权有势者。大家所众星拱月的,也是他们。而另一些“没出息”的同学,缩在角落,怯怯然,时而也做出笑容。我看着,难受。我懂得,社会存在什么样的价值尺度,纯情的同学会里也存在,只是轻重之别而已。我深深地体谅我那些不曾露面的初中伙伴。我想,倘若我真的怀念他们,会自找时间,去村里找寻他们。

又记起三年前,我担任班主任的第一届高中毕业班聚会。43位学生,来了30几。据说,这已经不错了。我同样没看到我一直想见的几位学生,Z,Q和Y。大概,他们是故意不来的。他们是摩的司机,或者农民。“区区”一两百元的费用,顶得上他们几天的劳动。而灯红酒绿的场合,离他们的生活大概又有些遥远。

我最惦记的学生Z,多年前偶尔在歌舞厅门口见过,他在开摩的。沧桑写满他的脸。那张脸,不适合出现在豪华的酒桌上、狂歌痛饮的包厢里。是的,他们是我的学生,和那些腰缠万股的其他学生一样,10多年前平等地坐在教室里,听我讲课,甚至,他们中有的成绩并不比另一些人低。可是,造化就是如此作弄人。每念兹,一种人生无常的幻灭感便汩汩然涌动。

为什么各种“同学会”好像愈演愈盛起来?我问。老同学H说:“借同学会,大家聚一聚、见个面,将来一旦有事,找人也方便些,免得到处碰壁。”我深有同感。这社会很现实、很浑浊,就算去某部门办点正经事,没个熟人,还真不易。这方面,我吃过亏,也得过好处。

可无论如何,我还是对同学会提振不起热情,哪怕是自己学生的同学会。若干人,闲时小聚,淡酒几杯,薄茶三巡,话话家常,聊点陈年往事——这才是我向往的“同学会”场景。

我总相信,有情人就能重相逢。即使永不相逢,只要心之一隅存着当年的一丝旧情,夜阑人寂时偶尔捡起来细细思量,在此荒寒而速朽的人世间,亦足矣。

                    2010-11-10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4 23:26 , Processed in 0.06311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