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逢“王后”
孙明霞
“王后”是朱永新老师给王丽琴老师的昵称,意为姓王的博士后。
初识王老师是在07年运城新教育年会上。当时是否参加那个会议是矛盾的,有朋友劝我别去了,因那里“黑砖窑”事件正沸沸扬扬的,别出危险。但一心想感受一下新教育气氛的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去了。结果是很辛苦的,来回路上因没买上车票,只有站票。会议期间,一个晚间跟随朋友一起交流,巧遇了王老师。那会儿我只是听众,坐在后面听,而交流的热火朝天的是王老师、铁皮鼓老师等教育在线的名人,还有因记录一个学生由顽皮捣蛋到毕业时成为当地中考状元的成长故事的老师(忘记她的名字)等。听他们交流,真的是只有敬佩的份儿——侃侃而谈不说,时而唇枪舌战,时而峰回路转,时而春风化雨,所谈论的当然都是教育的事,一些具体的案例,一些具体的教育方法,语言的深刻与表达的畅快淋漓,让我自惭形秽不敢多言,但我从此记住了那个年轻靓丽的“王后”——王丽琴,无法想象那么年轻的她怎么能读到博士后!敬佩之情那简直可以用“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来形容。
我以为她不会记得我,没想到她会在教育在线跟我打招呼,很真诚地称呼我“明霞姐”,这让我受宠若惊。虽然交流不多,但会经常去看看她写的一些文字,她阅读老师随笔所做的“批注”,依然是敬佩她对待学问认真、严谨的态度。后来王老师从网上看到我的《用生命润泽生命》出版,竟然主动留言希望阅读,我赶紧给她寄了一本,其实内心是踹揣不安的,因为自己所记录的只是课堂的琐事,没什么理论高度,她可是理论研究的专家呀!但王老师一直那么平和真诚的说要好好学习,并把她的专著《教学秩序初探》寄送给我。
去年在南通的生命化教育课题研讨会上,欣喜见到依然那么美好的王老师,并把我刚刚出版的《心与心的约会》赠送与她请她指导。因为她特别忙碌,只是在会议的次日赶到会场,参加完活动就匆匆离开了,也就没有更多的交流,但彼此的真诚却写在心中。
虽然时常也会在1+1上相遇,但基本上各自忙自己的,也少有交流。前几天很欣喜的收到王老师信息,说她将于17日下午在常州讲课,我是18日下午,问我能否早一天也就是在17日到达,晚间我们可以好好交流一下了。这让我太惊喜了——没想到,常州的“名师大讲堂”能邀请到“王后”来讲课,并且和我只相差一天,这可是个绝好的学习机会,我怎么能错过!干脆就定了16日的高铁票,17日就可以听听她的讲座了。听我说定了16日的票,她也把原定的17日上午到达改成16日晚间到达,我们就可以从从容容的聊天了。
教育局组长处的王建强老师开车到车站接我,并跟我说,邀请两个非常有思想、很优秀的老师一起就餐交流,这是我求之不得的。晚餐吃到一半时,我提出可以饭后到车站接王老师,坐在我身边的梁老师冒出一句“王丽琴是我中师的同学,我们23年没见面了”,并说他提前知道王老师要来常州讲课。问清他名字——梁增红,这让我很惊讶,“你就是大名鼎鼎的梁增红?教育在线曾经当过版主?”没想到身边坐着如此才子,惊喜万分(后来还荣幸得到了梁老师赠送的专著)。
我们一起到常州站等王老师,根据她的信息,9点零5分到达,但车站出口的电子显示屏上却是9点35分到!我们就一边聊天一边等待,梁老师还开玩笑说肯定王丽琴不认识他了。但王老师出站时,远远就看到我们并高举手臂打招呼,出来后直接对着梁老师喊了老同学名字。
那晚我们一起聊了一会儿天,告别梁老师他们几人,整个房间就成了我和丽琴老师的天下,我们就像多年没见面的亲姐妹一般,无所不谈,天南地北地,谈我们共同的朋友,谈共同的教育,谈这些年走过的路,谈生命化教育,尤其是谈到如何走进生命化教育,我们有太多的共鸣——为什么会走进生命化教育?经历了那么多的“教育”,但只有生命化教育团队中,少有唇枪舌剑和剑走偏锋,更没有残酷无情,而是这么温和、温情,是文质先生让很多老师找到了归宿感,知道教育该怎么做。在文质先生的感召下,不知不觉中,“王后”成为了生命化教育团队的一员,成为“优培小组”的指导老师。而工作的原因,她又和黄建初老师成为同事,并且她主动加入黄老师名师工作室成为黄老师的弟子,这让我更加敬佩她的学习精神——难怪她会成为“王后”了,就这样始终保持着学习的姿态、研究的姿态,不进步才怪呢!
不知不觉,我们的夜谈竟然到了三点多,因为她是下午的讲座,也就安心地聊天,直到倦意袭来。我们相约睡到自然醒,早晨一直到8点多才起床,她比我起的还早。洗刷之后去餐厅吃饭,餐厅服务员却正在收摊,只剩下稀饭、腐乳、小粽子,那就这样吧,一小筐小粽子丽琴吃的不多,基本上是被我席卷一空,然后梁老师赶过来陪同我们游览红梅公园。
她一直说“别去听我讲了”,不是她紧张,而是她太谦虚了,我自然不会错过学习机会的。她从“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教育协作”和“专业批注”四个关键词入手进行了一个下午的讲座,让我耳目一新,从专业的视角谈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谈教师的专业发展,谈教育写作的价值与方式,谈她以“批注”的方式阅读指导青年教师的写作,给了我很多启发,其中引用了大量生动精彩的案例,也是耐人寻味的。
这是我第一次听王老师讲座,很专业,但也很生动易懂,并且王老师说话的语言非常好听,朗诵也是一流的,不知不觉就到了结束的时间。
讲座结束,王老师没有吃饭就匆匆告别去看望高龄的姑妈并要当晚赶回上海,因为她次日还有会议。挥手再见了,我却忍不住想:过去说到硕士就觉得很了不起;说到博士,更是油然而生敬意;而这博士后,还是女士,那简直太不可思议了。但近距离的接触了王老师,才发现王老师那么认真好学,又特别真诚谦虚,笑起来那么天真纯净,让我明白了,她之所以能成为博士后,除了她的人品之外,还因为她的执着,她的纯粹……
2011年7月2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