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东华教授第十九课:打倒“三从”解放“四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7 15:53: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东华教授第十九课:打倒“三从”解放“四德” 


 为什么世界历史上对女性行为的要求总比男性严格──中国古代的母亲教育极有可取之处──“四德”是中国女性教育崐的精华──宋明之后“三从”替代了“四德”,母亲教育变成了媳妇教育──习与教的分离让女子无才从而“愚从”──剔崐除“三从”恶俗,发扬“四德”光荣

  在中国历史上,不仅极重视家族背景,家族的社会遗传,而且也极重视对母亲的教育

,重视母亲对孩子的影响,这方面崐最典型的做法便是胎教。从周朝起胎教就已成为中国母亲注意的事项,就已经认为妊娠妇女的视立气动都关乎胎儿的清浊善崐恶、智愚贤否,因此“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邪视。耳不听淫声,夜则令瞽崐目诵诗,道正事。”

  不仅怀孕时如此,出生后对乳母的选择等也是如此,《礼记·内则》中说“凡生子,择于诸母与可者,必求其宽裕慈 ,崐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为子师。”清罗泽南语:“古人妊子,胎教有则,不听淫声,不视恶色。坐立不倚,邪味不尝,崐如此生子,端正异常。欲求乳母,须择淑慎,所饲之子,类其性行。更择诸母,恭敬而慈,出入教导,为子之师。子能食食,崐教以右手,子能言语,唯俞不苟。子稍有知,常示毋诳,孟母买肉,言期不妄……”

  针对女性在教育孩子时的特殊性,我们的先人极有见地地对男女进行不同的教育。“子能食食,教以右手”,在这一点崐上男女是相同的,但从能说话时,就开始男女有别了,“能言,男唯女俞。男 革,女 丝。”到了7 岁,就要“男女不同崐席,不共食了。”到了10岁,男子出就外傅,女子则要深处闺房,以受姆教,姆教的内容是:“执麻 ,治丝茧,织 组 ,崐学女事以供衣服”,还要“观于祭祀,纳酒浆笾豆菹醢,礼相助奠。十有五而 ,二十而嫁。”

  男女教育的最大差别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而且在内容上也有绝然的区别。对于男子而言,是读书习礼寻求做官治国的道崐理,对于女子则重于伦理规范,接受的是如何为人母的训练。由于父亲对孩子早期行为的影响远没有母亲大,因此对母亲的崐行为要求远比父亲严格。对女子的行为要求远比男子严格,这应该说是极有道理的,直至今天我们社会对女子的行为要求仍崐比男子严格,在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代女性行为要求都比男性严格是有其道理的,我们不能认为这对于女性是绳索。纵观自崐然界里所有育子的雌性动物,其性格同雄性都有明显的差异,这是由于哺育后代所规定的。

  对于中国女性教育的的精华,我以为是“四德”,四德将母亲对孩子影响的几个方面都重点地概括出来了。在两千多年崐前的《礼记》中就概括出这四条是极不容易的,这是中国女学理应引为骄傲的。在《礼记·婚义》篇就有“妇德、妇容、妇崐言、妇工”,在《礼记·曲礼》中就有“听于无声,视于无形;不登高,不临深,不苟 ,不苟笑;立必正方,不倾听,毋崐嗷应,毋淫视,毋怠荒”,到东汉班昭时,更是将这四德具体化:“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崐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辨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清闲贞静,守节整崐齐,行已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言。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织,不好戏笑,洁齐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此四者,女人之大德,而不可乏之者也。”

  在四德中,中国历代女诫非常强调“妇言”。明仁孝文皇后的《内则》说:“妇教有四,言居其一。心应万事,匪言曷崐宣?言而中节,可以免悔。发不当理,祸必随之。谚曰: ,匪石可转, ,烈火燎原。又曰:口如扃,言有崐恒;口如注,言无据。甚矣,言之不可不慎也。”

  在清陆圻的《新妇谱》中:“妇人贤不贤,全在声音高低,语言多寡中分。声低即是贤,多即是不贤。言寡即是贤,所崐即不贤。就令训责已身婢仆,响尚不雅。说得有道理话,多亦取厌,况其他耶?”

  在清贺瑞麟的《女儿经》中对言更是强调:“谨女言,要从容,时常说话莫高声。磨牙斗嘴非为好,口快舌尖不算能。崐莫要半响说闲话,莫要无故冒骚风。父母使唤休强嘴,姊妹言语要和平……”

  为什么中国女学非常强调妇言呢?这是因为声音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胎儿对声音就能产生反崐应,如果一个母亲对孩子说起话来声撕力竭,孩子不仅习育到语调,而且习育到同样的态度,这样孩子将来走上社会必然会崐有阻碍,因为语言是沟通人际关系最主要的途径,我们现在谈人的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便是言谈,而言谈的最基本的声调便崐是在襁褓中定下的。因此班昭才说:“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妇言,不必辨口利辞也。”崐中国女学对“妇言”并不强调“辨口利辞”,并不强调“能言善辩”,而只强调温言悦语,这一点正是来自对孩子教育的实崐际。

  对于妇容,中国女学也极强调,清陆圻的《新妇谱》中说:“容止端庄,非云粉白黛绿也。固不可随俗艳妆,亦不宜乱崐头垢秽。在家布衣整洁,出外栉沐清鲜。立必拥面,行必屏人。此不易之程也。”

  清贺瑞麟的《女儿经》中说:“修女容,要正经,一身打扮甚非轻。搽胭抹粉犹小事,持体端庄有重情。莫要轻薄闲嘲崐笑,莫要恼怒好相争。身歪体斜伤体面,抛头露面坏声名。光梳头发净洗脸,整洁自是好仪容。衣服不必绫罗缎,梭绵衣服崐要干净。油水柴面容易染,做时须要小心行。箱柜桌炕勤打扫,自无半点尘土生。有时出外看亲戚,先须腹内要安宁。吃喝崐宁著不尽量,莫贪饭碗与酒钟。”

  为什么中国女学非常强调妇容呢?中国女学对妇容的要求非常严格,其所以如此,是将母亲完全地塑造成一位圣母,塑崐造成一个白壁无暇的圣母,中国对女性的要求其实是对一个大国总统的行为举止的要求,妇容是孩子环境中最重要的环境,崐妇言与妇容可以说是孩子成长的一种静态的环境。

  同妇言、妇容相比,妇工是一种深度的习育环境,之所以要求女性心灵手巧,就在于孩子很多动作的基础要靠母亲去教,崐凡母亲勤快会做者,孩子大多也是如此,而那些母亲不会做者,孩子也常笨手笨脚,妇工对孩子来说其实是给孩子传授生存崐经验,让孩子掌握最基本的动作要领,孩子长大后才能由此深入进行更复杂的动作,因此清陆世仪才说:“《诗》云‘无非崐无仪,惟酒食是议’,二语真教女子良法。少读《内则》,怪其多载酒浆笾豆之事,由今思之,知古人良有深意。人家儿女崐教坏,多由乳母婢仆,此主人主母之所不及觉也,故古人于乳母,必曰择于诸母与可者,至于婢仆,尤当时时切戒。”

  纵观世界历史,各个民族对女性的行为要求都较严格。如果我们放眼生物界,雌性动物在抚育幼仔时行为都较规范,中崐国古代对女性行为的严格要求应该说是极有道理的,但却都朴素地认为如此,而不知这种规定是为后代所要求的,陆世仪说:崐“人家教子弟,固是要是,教女子尤为至要。盖子弟失教,至长大读书知世事,犹有变化气质之时。若女子失教,终身无可崐挽回,大则得罪姑丈,败坏风俗,小则堕坏家事,贻讥亲党,岂细故哉?”其实更重要的是对孩子有着不可逆转影响。

  但是能否说中国古代的女教就不存在问题了呢?其实到唐代以后,中国女学的前提就开始出现错误。在唐前女学是基于崐做母亲考虑的,而唐后则是以做媳妇考虑的,也就是四德中的“女德”出现了异位。

  在西汉刘向的《列女传》中,他将其时人们对女性的要求归结为六个方面,即母仪,仁智、贞顺、节义,辨通,母仪为崐第一,其他几个方面为母亲综合的素质提供了保证。在他看来,母仪是“惟若母仪,贤圣有智。行为仪表,言则中义。胎养崐子孙,以渐教化。既成以德,致其功业。”贤明是“惟若贤明,廉正以方。动作有节,言成文章。咸晓事理,知世纪纲。循崐法兴居,终日无殃。”仁智是“惟若仁智,豫识难易。原度天道,祸福所移。旧义从安,危险必避。专专小心,永惧匪懈。”崐贞顺是“惟若贞顺,修道正进。避嫌远别,为必可信。终不更二,天下之俊。勤正洁行,精专谨慎。”节义是“惟若节义,崐必死无避,好善慕节,终不背义。诚信勇敢,何有险 ?义之所在,赴之不疑。”辨通是“惟若辨通,文辞可以,连类引譬,崐以投祸凶。摧摧一切,后不重复。终能一心,开意甚公。”

  对于刘向的《列女传》,其实完全可以说是《列母传》,母仪篇自不必说,即使是贞顺传和节义传里也莫不如此,是为崐“理”为“道”为“义”的贞顺与节义,而绝非是后世为夫的贞顺与节义。

  如贞顺传里的“召南申女”,说申国的一个女子,已经许嫁给丰地一个男子,但男家没有准备好礼仪就想把她接去,而崐她认为结婚是件大事,你如此漠视礼仪,违反制度是极不合适的,因此坚决不去,最后诉之公堂,她仍坚持己见,言“虽速崐我狱,实家不足”,也就是说虽然吃了官司,你也别想娶到我。

  再如“宋恭伯姬”,宫内起火,王后被火烧死,其原因是宫内有规矩,保母傅母没在身边,夜里不能走出堂屋。失火时崐人们要救她,而她以不能破坏规矩拒不逃生。后来人们找到了保母,她仍因傅母不在拒绝而葬身火海。她是殉道而非殉夫,崐相反,就是这位王后始终不肯听命于丈夫,原因是宋恭公没有行亲迎之礼。

  在《列女传》里我们看到中国古时候的女性非常善于辩理辩道。在“晋 怀赢”里,晋太子 为人质,秦让怀赢为为妻,崐 想带她逃晋,怀赢却坚决不同意,她的理由是这样的:“你是秦国的太子,在秦国遭受了屈辱,你想回晋国很正常。但我崐却不同,父王让我侍奉你是为了让你安心,我没能做到这一点是我的过错,如果跟你回去,是抛弃国君;如果说出你的计谋,崐这背弃为妻的正理,让你留下来,或跟你回去,或不跟你回去,去报告你的打算,都不是我能做的,唯一可以做的便是你一崐个走,我留下来,但不把这件事说出去。”太子 逃回晋国后,人们都称赞她会处理夫妻关系。

  在刘向的眼里,夫妻关系是比较平等的,妻子完全没有必要去为丈夫死,在“鲁秋洁妇”中,鲁人秋胡子在结婚五天就崐离家谋官,五年回乡,在路上调戏一采桑女子,后来这女子发现这个歹人竟是自己的丈夫,在气愤中愤而自杀。“盖将之妻”崐也是如此,丈夫贪生怕死,而其妻却不齿其行为自杀殉国。

  在这两传中,有不少是极好的母亲,如贞顺传里的“鲁寡陶婴”“梁寡高行”“陈寡孝妇”都含辛茹苦抚养孤儿,节义崐传里的“鲁孝义保”“鲁义姑姊”“齐义继母”“魏节乳母”“梁节姑姊”等都是因为牺牲自己孩子是而保护他人孩子而成崐为名母的。

  但是宋明理学之后,中国女子生存状态急转直下,由在这之前的服从道与理,退化成“三从”之中,从而由母仪,变成崐了媳行。这方面最典型的是到了清代出现了一大批《新妇谱》之类的教女做媳妇的书,并且宣扬一种“女人家,节为先,除崐了节字不值钱。有节字,根本全,不枉人生在世间”之类的“愚从”,中国古代女学由塑造母亲滑至培养媳妇是其最终堕落崐的缘由。

  中国古代女学的第二个大弊端是到后来将习与教分离,只强调“四德”而不强调女子的智识,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便是明崐以后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了”。

  在汉代以前是决无“女子无才是德”说的,刘向的《列女传》是贤女传,是才女传,班昭的《女诫》还谴责了“教男不崐教女”的做法,唐宋若华的《女论语》有“训诲之权,亦在于母”,直到宋司马光仍无女子无才是德的观念:“女子六岁始崐习女工之小者,七岁始诵《孝经》《论语》,九岁为之讲解《论语》、《孝经》及《列女传》、《女诫》之类,略晓大义。崐古之贤女,无不观图史以自鉴。如曹大家之徒,皆通经术,议论明正。今人或教女子以作歌诗,执俗乐,殊非所宜也。”

  但到明代,“女子无才便是德”便逐渐流行开了,王相母的《女范》便有:“男子有才便是德,斯言犹可;女子无才便崐是德,此语殊非,盖不知才德之经,与邪正之辩也。夫德以达才,才以成德。故女子之有德者固不必有才,而有才者必贵乎崐有德。德本而才末,固理之宜然,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由是观之则女子之知书识字,达理通经,名誉著乎当时,才崐美扬乎后世, 其然哉?”尚还为之辨争。

  到了清代,这种论点似乎成了铁律,陆世仪说:“教女子只可使之识字,不可使之书义。盖识字则可理家政,治贤财,崐代夫之劳,若书义则无所用之。古今以来,女子知书义,而有闲礼法,如曹大家者有几,不然,徒以导淫而已。李易安、朱崐淑真,使不知书义,未必为好女子也。”至此习与教完全分离,德与才完全分离,李清照,朱淑真这些著名女性成了反面教崐员!由于女子越来越没有知识,女性读物越来越浅显,最后成了《女儿经》、《妇女一说晓》、《醒闺编》这类唱本似的读崐物。

  随着“三从”的咒符越念越紧,“无才是德”的深入人心,中国文化中的母性土壤逐渐流失,名母在近代近乎绝迹,反崐思中国历代女学,尽管后来出现重大失误,但是却给我们今天留下了丰富的经验与教训,而习育应该说是中国古代女学保留崐下的精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6:32 , Processed in 0.06690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