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一中“浅草”文学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15 13:52: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一中“浅草”文学社   




四面楚歌
陈  旭
    多少次曾在梦里穿越回眸,多少次曾看见河就想起了漂泊。
    雨纷纷,一把古朴的伞带着我走到了雨季的尽头。雨过初晴,我独自来到江边。纵使一路泥泞也寻不到先人的足迹,我不曾回头。江堤上,阵阵清风拂过历经风雨愈发油绿的小草。我仰望着天空,深邃无瑕的蓝色带走了我的遐想,去了另一个时空,仿佛我也跟着穿越了。
    汩汩不绝的江水。阳光温柔地洒进水波,光鲜而不刺眼。彼岸高楼林立,人潮涌动,数不尽的繁华。一度蒙昧荒蛮的荆楚大地已经在各种文明的交织下脱胎换骨,取而代之的是崛起的风华。这片土地上,一定曾有人在此驻足,播种了文明。
    我想起了余秋雨先生的《山居笔记》中两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流放者的土地》和《天涯故事》。书中说:“东北这块土地为什么总是显得坦坦荡荡而又不遮遮盖盖?为什么没有多少丰厚的历史却又快速地进入到一个开化的状态?至少有一部分,来自流放者心底的这份高贵。”东北与海南虽天各一方,但曾经的流放者们,被贬谪的文人墨客,都曾为荒蛮的土地带来过文明的火种。嫣然一笑,天涯便成家乡。“嫣然一笑,女性的笑,家园的笑,海南的笑,问号便成句号。”想到这里,我肯定,定有一群群人在荆楚大地上来了又走,他们带来了文明,带走的只是回忆。有的甚至将热血洒向了这片土地,就像奔腾不息的江水,风干不了。千百年来,他们的步履一刻也未曾停止。风雨飘摇,他们却义无反顾;游离失所,他们依然视死如归。
    千百年后,我在江边环顾,他们的足迹我已无处寻觅。他们的歌声是否还在风中传响?他们的灵魂是否还在游离飘荡?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洞庭湖畔,兰馥芷韵,渔歌唱晚,屈子在汨罗江上飘泊,突如其来的悲怆让他不能自已。他凝视着远方,满目的怅惘,又有谁能读懂他破碎的心?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区区江边一渔父,又怎能领会屈子历经的沧桑?又怎会知道屈子心中的“公子”是故里秭归,是楚国国君,还是天下苍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其中包含着几多豪迈,却又几多无奈。一路艰辛,他实在无法走下去,无能为力,只好纵身一跃,从此五月成了江边粽叶飘香的季节。
    “虞兮虞兮奈若何?”多么透明的哀伤,多么潦倒的无奈。同样是战乱纷纷,兵荒马乱的年代,同样是走投无路的结局。当年西楚霸王举鼎时的武功盖世,在命运面前却显得那样苍白无力。“落日的响亮,他砍掉自己的头,保全了心。”英雄气短,心高气傲,江山美人曾离他那么近,却还是落得个宝马送人,人头落地,一无所有。曾经的西楚霸王,却无颜见江东父老。千古遗恨,到底是没有运筹帷幄,还是天要亡我?他终究没有怨天尤人。
    四面楚歌,穿透楚河,穿透苍穹,响彻神舟大地。屈子的心,项王的心,原来,他们都不过是过河之卒,不能回头,除非取得胜利,才能满载而归。这是游戏规则,无论如何,我们也无权否定他们,毕竟,他们带来了文明,功不可没。
    流不尽的楚河,我依旧在江边凝望。一道天光划过天际,鼓角声响起,四面楚歌,何等的悲壮,何等的苍凉!




拥抱阳光
   吴慧敏
    西亚的热带森林里,生长着一种高三四米的常绿灌木。它的叶簇生在枝条顶端,叶片呈倒卵形,上面有明显的叶脉,常年接受阳光的浸润。它有一个特殊的功效,果实里含有糖朊等活性物质,能关闭舌部主管酸和苦涩的味蕾,开放主管甜味的味蕾。所以当你先吃它之后,再吃无论多酸的柠檬还是多苦的青果,你唯一的味觉,就只有甜。生活也正是如此,只要你拥抱阳光,敞开心扉,关闭自己的悲观味蕾,开放所有的甜蜜因子,阳光,就是注入生活的兴奋剂。
    拥抱阳光,拥抱希望。阳光总以热烈和生机充斥在人们周围,它带来的枝繁叶茂带来万物复苏,更重要的,是它赋予人们生气与灵动。
    二战期间,纳粹的特别集中营里囚禁了10万多名犹太人,在这个死亡驿站里,不到两年时间,15000名孩子被编上名册,胳膊上烙印着数字符号,那是它们的死亡脚步。一个一个,按顺序被玩弄至死。多年后,人们从板壁底层,阁楼顶部,以及泥土里的铁皮箱中发现了孩子们的4500张画作和散落的诗歌!孩子们在画作一角标注了自己的名字……那是小埃卡的《瓶花》,有宽宽的叶片和大朵大朵的鸢尾,她七岁;那是海伦娜的《夜空》,有斑斑点点的寒星,她11岁……撑起那些光亮的是一群犹太作家,他们让孩子们贴着阁楼窗,淋浴阳光体验蓝天小草、树木,并让孩子们在记忆中再现天地、河流、自由的扁舟。幸存的孩子记下老师的话:“画下大自然的呼吸,用太阳去定义黑暗。”集中营外那轮大大的太阳成了孩子们心头小小的明灯,照亮了一份憧憬,一份希望。孩子们呵护着这盏心灯,心灵没有走向枯竭,精神没有走向残缺,生命没有走向窒息,永远那样充满生机,充满灵动。
    拥护阳光,拥抱爱。阳光是无私的,它将公平洒遍每个角落,它将爱贯穿生命始终并绵延无穷。
    摄影家来到索马里难民营采访,想用相机记录下难民们水深火热的日子来唤醒世界的良知。难民们找出最整洁的衣服争相拍照,这时,一个小姑娘跑来要求拍照,胸前竟还戴了一串金光闪闪的项链,那是她用泥巴搓出的一个个小球然后涂些花粉串成的项链。可摄影家的胶卷早已用完。看着眼前这个面色肌黄、满眼渴望的小女孩,他知道这对她意味着什么,摄影家点了点头。他拿着相机的手在颤抖,他不能让这“笑脸”凋谢,她对着镜头微笑,他也不停按着快门用一个个闪光灯骗过了她的期待。阳光下,那露着光圈的项链格外耀眼。非洲女孩的黑黑的脸和灿烂的微笑,在那一刻摄进了摄影家的心里,那是一群贫苦交加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女孩说:“再没有比阳光更耀眼的光亮,那是上帝来自天堂的爱。”那金黄,成了最温暖的布景。
    拥抱阳光,你就能不懈进取,不放弃追求和希望;拥抱阳光,你就在心底存有一丝温暖怀抱一份温情,生活也就处处“阳光”。





月是故乡明
熊  浩
    是谁,在白露横江的秋夜里,不知桂花的清香,不理美酒的醇厚,硬是那样偏执地吟出一句别有滋味的诗句来——“月是故乡明”,简简单单,清清浅浅,却一语道破天机,解释了我们情感与认知之间那奇妙的天平。
    月光将皎洁的亮色洒向大地,我踏在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上,小路是父亲用鹅卵石铺成的。在月光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路的那头,连着河边的小屋,河的一旁,是些垂柳和一些不知名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今晚却挺好,一轮满月,如流水一般,清澈明亮。
    那是一个凉意正浓的深秋的夜晚,我,却在这个平常的夜晚充分感受到温暖和幸福,原来家乡的月夜竟是这般的令人陶醉,这般的沁人心脾。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加利福尼亚透明的阳光,莱茵河畔圆满的月亮,剑桥小河浪漫的流水都远远及不上家乡日暮时那淡淡的月色,只因这是我们所熟悉而深爱的地方。
    校园的月夜固然热闹非凡,同伴们三五成群,同桌两两成对,在走廊外,在石凳边,在草地上,仰望星空,共赏明月。这也确实令人欢悦,可是我分明感觉到这月还是少了那么一点情感,少了一点光亮,少了一点熟悉的味道。
    自己一个多月没有回家,而放了假,回到家乡,便有一种莫名的兴奋与喜悦。回家的第一个夜晚,就能欣赏到如此迷人的夜景,这让我很是激动。小路边一大块星星点点的光斑吸引了我的眼球,我慢慢地走近,是水洼,是石头……我不断地幻想着,哦!都不是,原来那是我前些日子打碎的玻璃瓶,碎片已被踩进泥土,只有表层还露在地面,在月光的照耀下,反射出微亮的光斑,像洒在地面的银粉,像萤火虫忽闪忽闪的光亮,给这个神秘的夜晚增添了一丝色彩与生气。
    我环顾四周,月光是隔着河边的垂柳照过来的,远处丛生的杂草,落下参差的黑影,垂柳的丰姿,便在这月色中更显迷人,在微风的吹拂下,舞动着优美的身姿。
    山不巍峨也可以是绵绵的,水不秀丽也可以是悠悠的,衣服即使并不崭新明艳可因为有了母亲的抚摸而感觉得到它独特的温暖与芬芳。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这样一份深深的浓浓的扯不断的情感牵系,因为这种牵系,便含着笑,含着泪纵容了自己那份偏执的认知——月是故乡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7:37 , Processed in 0.07311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