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3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析民歌演唱中的方法与技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21 16:12: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析民歌演唱中的方法与技巧




本文作者(颜雄心)

【摘要】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在我国民族艺术文化宝库中,民歌以一种独特的形式绽放光芒。它对演唱者在多个方面都提出了严格要求。如:气息的运用、唱词中的咬字,还有民歌表演中的主客位表现手法。本文以各个民族或地区为依据,举例介绍各民族或地区民歌的风格特点和演唱时要特别注意的民族地区歌曲的风格,结合演唱者个人独特的演唱风格,以期较好地完成一首民族声乐作品。

【关键词】民族歌曲歌唱语言气息咬字表演


一、气息的练习及运用

呼吸是声音的源泉,正确的呼吸可以为自由的发声活动铺平道路,是民族歌曲歌唱的基础。呼吸做好了,歌唱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大半。许多声乐前辈都对呼吸极为重视,因为不正确的呼吸往往造成不良的后果,影响歌曲演唱。所以声乐学习者都要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我国民族声乐传统中运用“丹田”之气的呼吸方法,也是声乐界公认的最好呼吸方法,称为“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就本人对气息运用的理解,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吸气、呼气、换气。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对气息的练习及运用问题进行阐述。

1.吸 气

歌唱中的吸气要自然,吸的恰当,吸的深,并直接把气息推到后腰,动作要轻松,自然,不牵强,不僵硬,两肩自然下垂,胸部放松,不能抬起。吸气方式很多,如叹气式吸气、闻花式吸气、惊讶式吸气等。

(1)叹气式吸气。众所周知,叹气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普通的现象,它是放松的,也是向下的。它有利于吸气肌肉群的放松,以便更好的吸入气息。叹到哪里就吸到哪里,不要人为地做强制性的动作。唱的过程中要保持叹气的感觉,每个乐句都是如此,形成良好的呼吸循环。现结合歌曲的演唱来练习一下叹气式吸气:准备唱之前尽量把气叹(吐)完,当气被自然吸入后就开始唱。

(2)惊讶式吸气。就是利用人在惊讶时,生理作出的快速反应,达到快速吸气的目的。这种吸气既吸得快又吸得深,它能使呼吸肌肉群在瞬间完成收缩与放松的循环,能锻炼呼吸器官的快速灵活性。这种吸气也称为“喘气”。表现悲愤和激昂情绪效果较好。

(3)闻花式吸气是民族歌唱里比较常用的方法。闻花式吸气方法容易使气吸得深,而且没有吸气时的抽气声和多余的动作,也较容易体会和掌握。闻花时,因花香使人的心情特别愉悦,辨别花香时又需要特别认真和用心,是一种既放松又兴奋的感觉。具体吸气的做法是:上身完全放松,腰围很舒服地向四周松开,随即胸部也有舒张感,体内空间增大,使气息很自然地流进去。这样的吸气既松畅又适度,吸气后人很兴奋,胸有宽敞感。用这种吸气的感觉来歌唱,气息通畅,声音圆润。

2.呼 气

呼气是相对于吸气而言的。呼气时应当平稳、均匀、有控制。歌唱时腰部力量要突出。特别是高音时,后腰力量更是不可忽视。根据演唱需要,调节腰部力量,呼气之中保持相应吸气的感觉。

发声、歌唱必须用气(实即呼气),从这个意义上说,呼气好坏直接影响到歌唱的好坏,足见呼气的重要性。在呼吸系统中,肺是一个被动的器官,它本身并不能活动,呼吸时肺的伸展是由于胸壁和横膈膜扩张的结果,胸壁和横膈膜扩张产生一种在肺内的降压作用,具有弹性的肺部组织对这种扩张便立即作出反应。吸气的循环是由胸壁和横膈膜的收缩使肺排出气体,在歌唱训练中采用强而有意识的腹部压力,使吐出的气流得到更好的调节,这也叫做横膈膜对气息的控制。威尔考克斯认为,歌唱呼吸主要是采用联合式的呼吸,即由胸腔与横膈膜同时起到重要的作用,而纯粹腹部的或单独肋骨的呼吸是没有的。

歌唱呼吸时,各呼吸器官机能的协调与平衡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协调是横膈膜与腹部肌肉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横膈膜的收缩顶着腹部向上或向内所形成的压力,直到前者获得完整平衡为止。很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吐出的气息,要比单纯运用横膈膜更能对气息有效地加以控制。

3.换 气

换气,顾名思义,就是在歌唱中补充气息,以保证歌曲的完整性和旋律性,主要表现在乐句之间,歌唱时值自由延长时等等。这也是歌唱呼吸的重要环节,决定了歌曲开始以后句间能否保持好的状态,以保证歌曲的完整性和旋律性。换气的要求高,难度大,需要重点训练。

歌唱者要有意识地去吸气,并保持把所吸入的气息分配在要发出的一定数量的声音上,而每个音都有它特定的高度、长度、强度,在演唱歌曲时,歌唱者只能在乐句休止的时候和歌词、乐句等表情允许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换气。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慢吸慢呼。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很多的声乐练习曲先从这种方法入手。很多的简单的带词练声曲也是这样。大多初级的声乐曲也属于这一类型。要练好这种呼气的方法,先要有好的吸气,气满丹田,胸骨软肋向里慢推,逐渐把气压出胸腔,再由气管送到喉部供发声用。这个过程又要与歌曲节拍相适,一般前二拍呼气,前一拍从容吸气,正拍送气变声,要细水长流地呼四到八拍(视乐句需要),才算完成。

(2)快吸快呼。这种方法常用在唱快速的练习曲和声乐曲中。属练习中较难的一种。我在日常积累中发现,虽然女声的花腔最多用此法,但初级时,大多女声不如男声,我认为是体力不同的原故。此呼法要在放松的基础上,借横膈的力量上下反弹,有弹性地控制气息,使每一次呼气都很准确,时值强弱恰到好处,练习时可多用“狗喘气”来熟练之。

本文来源于 www.14edu.com(论文网) 原文链接:http://www.14edu.com/jiaoxue/jia ... /0526426412010.html


(3)快吸慢呼。这种方法也很常用,在歌曲结尾处有时只有很少的地方可偷气,练好了快吸慢呼,你就可游刃有余地完成它。有各别曲子有机会让你一口气拖出十几拍,来展示你的呼气功底,练好此类呼法,就可以使你的歌声锦上添花。此法属较高级的练习,放在稍后再仔细琢磨。

总之,歌唱是一种气息、声带、喉咙、口鼻及心理、心智等各方面都要协调配合好的活动,各方面之间的协调平衡要求得到一种自如的状态。气息支持不好,喉咙就不能正确恰当地打开,声带也就不能极积自如地振动,也难有良好的声音共鸣,也就不可能得到正确的声音位置,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歌唱也就无从而得。

二、歌唱的语言与咬字

歌唱艺术是语言与音乐两者紧密结合,综合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语言是基础,歌唱对语言有美化装饰的作用。歌唱的过程既是语言浸化着音乐的过程,也是音乐溶解语言的过程。所以,我们在歌唱实践中要摆正语言与歌唱的关系,遵循我国唱论中“声中有字,字中有声”的标准,使语言与歌唱两者能相互促进,协调统一。

1.歌唱中的语言

声乐——由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

明代魏良辅在《曲律》中说:“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由此可见咬字、吐字对歌唱的重要性。在声乐演唱中,首先咬住字头,字头要清晰、简练、准确、有力。有的可根据作品的需要,强调语气和字头的夸张;其次延长字腹,字腹必须有明确的支点与稳定的状态,它是歌唱整体的支柱。再次收清字尾,字尾要收得明确、清晰、干净、短暂。在这三者中字腹是核心,字头和字尾是依附在稳定的字腹上来体现它本身特点的。在歌唱中每个字在转换时要灵活,动作小而简单,要达到“咬而不紧,自然放松,开启自如”,并在共同的气息,共鸣位置中去发挥每一个字的特点。声乐是一种综合的表现艺术形式,包括声音、语言、情感等等,特别是语言,它最能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风格及文化。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大国,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各民族相互吸收,逐步发展形成了我国具有浓郁生活气息、情感真实、风格魅力多姿的艺术特点。

歌唱中语言的处理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要深入挖掘歌词的内涵,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体验感情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感而发,以情动人。其次要重视歌词中的重音及语气处理。在训练中,如何具体处理语言与歌唱的关系:对初学者一般不要强调每个字的个性,应更多要求注意歌唱的整体性与统一性,否则会破坏歌唱的流畅性和平衡性。在歌唱中要把每个字都放在同一共鸣处,使a,e,i,o,u都能在正确唱法的共性基础上统一起来,以同为主,求同存异。在训练中还要注意字与字的转换要灵活、简单、动作小,以求达到个性存于共性之中,而共性的名字又必须体现出其个性。

认真处理歌词,有感情地、标准地朗诵歌词,进行不同调门的诵读,并分析语气,韵味,加深理解词义,朗诵中认真设计歌词的轻声与重读,安排语气,找出逻辑重音,在歌唱中予以强调,另外,在歌唱中要词乐并重,力求二者完美统一。

总之,歌唱中的语言是歌唱艺术的精髓,在歌唱中要做到声音美与语言美的统一。声乐表演既要表现声音的魅力,又要表现语言的魅力。

2.咬 字

(1)字头咬准要有力

歌唱的咬字与讲话的咬字有所区别,在歌唱时字头是能表现演唱情绪的,声母发音的清晰、准确、有力能有效地帮助歌曲的情感表达和发展延伸。歌唱的咬字应该加强声母训练,也就是要比讲话更集中、更夸张一些。例如:歌剧《白毛女》中《我要报仇!我要活!》其中一句是,“娘生我,爹养我,生我养我我要活,我要活!”整个这一段唱腔表现喜儿丧父卖身的悲愤心情和反抗出逃的决心。每个字音都要根据强烈、激愤的情绪“咬”得很紧,出口短促而有力。上面的这一句唱词,第一个字“娘”字可以运用“喷口”的发声唱法有力夸张的喷出来。演唱中,可以把“娘”字的字头“ni”放在前倚音上发,把响亮的韵腹“a”放在旋律上发。在归韵收声到“ng”音上。包括后面有前倚音的两个“我”字和结尾的“活”字,都可以用这样的咬字、吐词方法处理表现,这样能较好地表现喜儿满腔仇恨的愤怒情绪和求生反抗精神。

(2)字腹延长不变形

字腹就是韵母中的韵腹,通常是由发音最响亮的母音来充当,字腹的延长就是指这个母音。如果字头的发音是“咬字”,那么字腹的发音延长(包括字尾收音)则是“吐字”,吐字主要是由声带振动口腔,依据“四呼”的状态打开和运用共鸣腔体,使歌唱的声音得到扩大、美化。如,新疆民歌《曲蔓地》中有一句自成音节的单韵母“啊”的唱腔,演唱时,口形按照发“a”母音的状态打开,在气息的支托下,一口气唱完。虽然旋律起伏变化,但口形一直保持不变到全句结束,一气呵成。再有歌剧《党的女儿》中女主角玉梅演唱的《万里春色满家园》第一段结尾句,这一句结尾“还”字的韵头在演唱的咬准字头的基础上,要短促有力。韵腹在演唱时要把声音放出来,在气息有力的支托下一直把口形保持到最后一个音尾,最后收韵归声。其中旋律中部唱高音时,可以在加强小腹收力的同时把口腔在原有基础上再张开一些,这样便于旋律的上行和高音的稳定,使唱腔更趋于完整统一。

(3)字尾收声归韵到位

字尾的收声又叫收字或归韵,是韵母的收尾部分,也是一个字音最后完整的归宿;这也体现了咬字、吐词整个过程的连贯性、完整性。民族唱法的收声归韵一般是以“十三辙”来进行的。按现代汉语的发声来分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无韵尾类型,有发花辙、梭坡辙、乜斜辙等,另一类是有韵尾类型,有怀来辙、遥条辙、油求辙、人辰辙、江阳辙、中东辙等。我们要求民族歌曲演唱最后一定要归韵,而且要归到位。由于中国地域宽广,民族众多,因而语言也相当复杂,要演唱好中国民族声乐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是唱什么歌就要有什么“味”,这个“味”就是民族语言的字正腔圆。

我国不同的民族由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以及情感的不同,形成的风格也是不同的。有的方言歌曲由于它发音的特殊性,容易破坏歌唱时声音通道的完整性。唱时保留其具有地域特点的方言,以及语言习惯也是未尝不可的,只要在正确的发声方法基础上,根据不同的风格、作品所写的内容来完成它即可。这样既能保证吐字的清晰、准确,又能使个性服从于共性。即字服从于声,又可以保证声音的通畅,音色的明,表达内容的完整和清晰。

三、民歌演唱中的表演艺术

每个音乐作品都会有自己的内涵,它主要是指作品内在的含义和思想感情。每首歌曲都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精神,由于作者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的不同,在处理题材、表现手法和技巧运用方面各有不同的特色,从而形成了作曲家特有的风格特征。所以我们在演唱每首民族歌曲时都必须全面的了解歌曲的内容和产生的背景,以便准确抓住歌曲的主题思想,从而再进一步的演唱过程中合理的运用肢体语言的辅助,达到表演的目的。

1.把握歌曲感情和内容

通常情况下,我们拿到一个作品时,会反复朗读,了解歌词,了解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背景、特定环境和思想感情,理解和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其中每句话甚至每个符号,都可能凝聚着作曲家的强烈情感。对作品的理解越深,感受就越深,在演唱时的表达则越纯真,越完美。把握住作品内涵之后,就可根据其内容有感情的演唱。

比如演唱《我的祖国》这首歌曲,演唱者要先知道这是电影《上甘岭》当中的插曲,歌曲感情起伏较大,表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及抗美援朝时战士们对敌人的仇恨和对祖国的热爱,表现了战士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前部分是女高音抒情而婉转的演唱,表达了战士们的思乡之情,“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仿佛使人看到了祖国壮丽的河山。高潮部分采用合唱形式,感情升华,与前段形成鲜明对比,通过歌词和优美的旋律来深化主题。

2.感情的投入

作为一个民族唱法学习者,要学会用情唱歌,将感情融入歌曲当中。音乐是情感艺术,每个好的作品都是作者的情感产物,里面包含着作者的深厚感情。声与情,从来都是歌曲演绎中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好的演唱者不仅要有好的技巧,更重要得是将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出色的呈现给观众,因为声乐不仅仅是听觉艺术,更是视觉与感观的综合艺术。情感表达到位,才能激发观众强烈的共鸣。如民族歌曲《孟姜女》,这是一首婉转而又凄惨的歌曲,演唱者必须全身心投入。歌曲刚开始要用凄凉的语调演唱,而且要注意感情的连贯性,当唱到“哭倒长城八百里”高潮部分时,要将感情完全释放,带有哭腔的演唱。很多歌手唱到这里时激动的落泪,这说明歌手的感情已到极致,这样才会引起观众的共鸣,做到与观众交流的目的,这才算得上一次成功的表演。同样是这首歌,演唱者如果从头至尾只注重声音与技巧,而缺乏感情和表演,那就显得枯燥无味,只能说是顺利的完成作品,而不是完美的表现作品。

3.演唱中的形体表演

如同刚才所说,歌唱不仅是听觉艺术也是视觉艺术,形体表演对一个演唱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是歌曲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另外,它可以拉近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做到演唱者与观众心灵的沟通,从而达到感情传递和升华的作用。这样的例子有很多,特别是我国少数民族人民能歌善舞,如新疆的民歌,大多都是载歌载舞。如果只有“唱”而没有“演”,只作用于观众的听觉器官就会缺少艺术韵味,缺少真实感,显得非常单调。从舞台演唱技巧来讲,适当的形体动作可以帮助演唱者找到演唱的感情,做到情感与力量的完美交融,必要时还可以起到放松身体的作用。比如,高潮是歌曲中表达感情最强烈的部分,它一般表现在旋律的音较高和力度较强的地方,当歌曲进行到高潮时,演唱者要根据自己的体力和能力,巧妙地进行设计和安排形体动作,以求更好地进行表现。

声乐演员站在舞台上,一定要使人感觉这个演员落落大方、精气十足,毫无拘谨。当然,形体表演再带上“戏”,就更有艺术魅力了。声乐演员绝不能把生活中那种懒懒散散、随随便便的作风带到舞台上,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体动作表演和感情表达、塑造人物形象的密切关系,努力使自己的舞台艺术表演达到“神形兼备”的境界。声乐演员一出场首先要“抖擞精神”。人有了“精、气、神”,一上场的“台步”和“身段”就透着一种振奋的感觉。有了“精、气、神”,神经系统就能协调全身松与紧的控制力和“台步”的节奏,使观众马上产生这样的想法:“这个男演员真潇洒、英俊!”“这个女演员真漂亮!”声乐演员就是艺术的表现者,举手投足间都要体现艺术的风度,就应该让观众感觉到艺术的美!

人类社会是由各行各业不同职务、不同地位的人组成。不同的职业、职务,不同的学识、修养,不同的经历、遭遇,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身份特征。声乐演员需要经常注意仔细观察,去积累创造人物形象的模特素材。只有这样,才能将角色人物表演得惟妙惟肖,达到忘我的境界,这才是表演艺术的最高境界。声乐演员只要在生活中留心对人进行细致的观察,随时都能得到观察的结果。歌唱艺术的核心是情感,艺术的魅力就在于表现情感。例如当演唱《英雄赞歌》时,要被战斗英雄所感动;当演唱《牧歌》时,要被美丽的草原的景色所陶醉;当演唱《十里风雪》时,首先要激起对黄世仁残暴行为的愤怒等。演唱者要使人受感动,首先自己先受感动;要使别人陶醉,首先自己先陶醉。要想获得预想的艺术效果,演唱者必须采用想象来塑造艺术形象。

总之,声乐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必须具备神形兼备的舞台艺术表演,使表演更加形象化。声乐演员的高超表演技艺,必须以生活为依据,从芸芸众生中寻找创作的灵感。扮演的角色不同,就要有不同的性格,成为个性很强的性格演员。这是声乐演员在表演上应该努力下功夫的。声乐演员上场演出,首先对观众要有一种热情服务的正确态度,同时注意上场的动作要潇洒、自然、有适度感。因为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要想给观众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声乐演员从一上场就要注意努力表现出良好的台。让自己的演出有一个美好的开端。在演出的全过程中,从头到尾都应严格要求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歌唱艺术的创造之中,去歌颂美、表现美,把美妙的歌唱艺术献给祖国和人民。

参考文献

1 徐希茅.音乐美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122~130

2 周青青.中国民歌.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3):55~71

3 张鹿樵.声乐入门.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2):56~63

4 吴天球.让你的歌声更美妙.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12):10~36

5 李元庆.民族音乐问题的探索.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10):66~96

6 韩 勋.歌唱教程.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11):20~53

7 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7:32~50

8 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10):21~32

9 龙军华.科学歌唱方法.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9):23~30

10 张 婉.高师声乐教学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33~52

11 汤雪耕.怎样练习歌唱.北京:北京音乐出版社,1994(4):12~20

12 林俊卿.歌唱发音的歌唱基础.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5):45~60

13 李 萍.跟我学唱歌——民族唱法卷.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10):55~70

14 甄立夫.科学练声.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23~50

15 薛 良.歌唱的艺术.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10):89~120

16 [苏]N #8226;K #8226;那查连科.歌唱艺术.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6):212~220

17 [美]维克托 #8226;亚历山大 #8226;菲尔兹.训练歌声.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本文来源于 www.14edu.com(论文网) 原文链接:http://www.14edu.com/jiaoxue/jia ... 526426412010_4.html
2#
 楼主| 发表于 2011-8-21 16:13:12 | 只看该作者
民歌演唱的技巧探微





司荣朵 (廊坊市大厂县评剧歌舞团)



    摘要: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由于各民族的风俗人情、文

化传统、语言特点的不同,因此便形成了不同风格和特点的地方民

歌。有的民歌纯朴、优美、委婉、动听;有的民歌则高亢、豪放、热

情、明快。这些不同风格和特点的民歌,孕育了不同风格和特点的唱

法。唱好民歌要掌握哪些技巧?这个问题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其中

掌握好民歌演唱的的呼吸和语言技巧是比较关键的两个方面。

    关键词:民歌;演唱技巧;呼吸;语言

    民歌是以民族语言为基础,它继承和吸收了传统戏曲、曲

艺、民歌的演唱精华,借鉴并吸取了美声唱法的科学内容,而形

成一种具有民族性、科学性的唱法。嗓音甜脆定亮为特征,行腔

韵味为特色,情、声、字、腔融为一体,并伴以形体表演的一种

演唱方法。它是中国人民劳动的结晶,在世界舞台上有着举足轻

重的地位.随着时间历史的不断变迁,它也在展示着每段时期的

民族风情,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贡献。而纯音乐学术的研究

不仅将推动全人类音乐事业的发展,也会创造极大的社会财富。

下面笔者就谈一谈民歌演唱的技巧。

    一、民歌歌唱的呼吸

    呼吸是人体发声的动力,也是歌唱艺术的基础!民歌演唱也

要有正确的呼吸,我国民族唱法十分重视呼吸对歌唱的作用,

所谓“气为声之本,气乃声之帅”!更具体地指出“气沉丹田,

头顶虚空,全凭腰转,两肩轻松” 并强调“气催声发,声靠气

传,无气不发声,发声必用气!”而将小腹收缩成硬石头样,使

气息僵硬等错误的呼吸方法不但影响歌声的美感也对声带有很大

损害.

    (一)要有正确呼气、吸气和支点

    在正确歌唱紫石的前提下,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气。要感觉

将气息吸到下胸部、两肋和后腰部,让气息在腰部肋骨两侧为支

点。吸气时注意不要过量造成耸肩和声音僵硬,但是也不要过浅

造成声音单薄无力和喉头紧张!归纳为一句话“气沉于底,声灌

于顶”。横膈膜在呼气的时候也要保持吸气时下沉的状态,不要

一下子放松,要逐步放松。同时要注意气息和声音是同时发出,

避免先呼气再发声,浪费气息影响歌唱。除了控制呼吸还要有气

息的支持点即支点:以横膈膜两侧做支点,配合小腹腹肌的收

缩,让气息在这个支点支持的控制下慢慢呼出。气息了支点,

便会感觉歌声仿佛落在我们所控制的气息上,这就产生了有支点

的声音.所唱的每二个字、每一个音,就像光泽相同、大小相等

的珠子,穿在一根线上,形成歌唱的“线条”,达到词美的享

受。要找到这个支点需要慢慢体会,可以在演唱时老师用语言进

行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想象法找:。也可让学生体会提重物时腰

部、腹部用劲的感觉!还有就是老师做出正确的发声和错误的发

声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如果有支点声音会饱满有力,歌唱者也

非常轻松,但如果没有这个支点,歌唱时气息就会沉不下去,声

音就会“吊”起来.

    (二)呼吸的控制

    呼吸是要有控制但还是要保持自然状态!只常生活中说话是

不必去考虑呼吸方法的,这是因为我们从生下来讲话就是这样自

然的呼吸,没有想着要掌握什么技巧,系统本能地调整呼吸。歌

唱就不同了,歌唱不是人本能反应!它的呼吸需要根据音的高、

低、强、弱以及连音、断音等不同需要进行人为的控制和调节,

但这种人为的控制和调节也必须要求自然。受生理条件限制:唱

低音时,吸气适中,两肋下部扩张强度也小一些,呼吸的压力也

相应小;唱中音时,吸气比唱低音时多,两肋下部扩张的强度也



比较大,气息的压力也较大:唱高音和强音时,两肋下部扩张程

度较大,用的气息相对比较多所以要吸的量更多。这些不是固定

不变的,歌唱中会因为歌曲的情感和特殊效果做一些调整!这些

在歌唱实践中会因为经验的积累慢慢形成一种自然反应!

    二、民歌歌唱的语言

    歌唱艺术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音乐与语言相结合。著名的

声乐教育家喻宜萱说:“任何歌曲的表现都必须通过语言、文字

来描述内心的情感活动,许多细致的、生动的表演都有赖于对文

字的了解和对语言的掌握,那深刻巧妙的一刹那,常常产生于字

里行间的会心的感受.”优美动人的歌曲一般都是以语言为依据

而产生的,其中的意境、人物、思想感情也要通过语言去描绘和

表现!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是一个民族风格、习惯表达方式.

    (一)做到“字正腔圆”

    做到“字正腔圆”要注意唱好每个字的字头、字腹、字尾.

汉语的字头即声母,是字的起音,它是气息流出时,受到口腔内

某种障碍而形成的音响,即“五音”字之所生也。在歌唱时,字

头要咬的敏捷利索,着力点准。气息要有一种爆发力,而且这种

力量一触即发,不能咬死,弹力是很重要的,这样字头读出字音

才能准确.因此,唱字头音时要灵活、利索,时问宜短不宜长,

嘴部动作要小。字腹即韵母,它和声音的关系最为密切。它要

发的饱满圆润丰满,音韵准确,要使母音口型不变气息不断,否

则字就会含糊不清民歌教唱声乐训练时要留心这种区别,灵活加

以运用,使它产生良好的共鸣作用,字与音妥善结合,有音又有

字.字尾是一个字收尾时的尾音,要收的准确轻巧.除了咬字,

还应该处理好字与字的关系如:开口音和闭口音虽然字点的高度

不一样但是声音必须在同一点上发出,在不统一中保持统一。否

则即使字头、字腹处理得再好,也会造成字音含混不清。不能过

分强调每一个音,过分强调了也会把字咬死.总之,咬字上要求

把字咬到高部位共鸣处,字头清楚而不咬死,行腔延长字身,收

尾用气托在音韵上。

    (二)字音要饱满   

    唱歌和说话有所不同,所以唱歌时-字要和声音的共鸣很好

的结合起来,而不能像说话似的仅仅把字念出来,而是要优美动

听。民歌教唱中要调整好共鸣腔。音的高低不同,共鸣作用的侧

点部位也有所不同。

    (三)吐字和气息的运用其为密切

    用气息把字送出去,结合唇、齿、牙、舌、喉的配合,咬

字、吐字要清楚、准确而有弹性,如:棒、胖、办字,两唇由闭

合到开放,要带有喷吐之力,才显得嘴上有劲。此外,吐字不但

要清新而且要有歌词文字本身想表达的含义.这就要求歌唱者进

一步结合歌词的内容,在语气、语势、语情、语态方面多下功

夫,把情、声、意、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做到这一步,才可

以说进入到歌唱艺术的境界。

    民歌是活跃于我国文艺舞台的一颗明珠,它的发展有着数千

年的历史,并在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每

一阶段的政治、文化、经济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而繁荣.

中国的民歌与欧洲的传统声乐在唱法方面有一些共同规律,同

时也各自存在着很多不同的、鲜明的风格特征,演唱方式真实自

然,使人感到亲切。个别地方的民歌运用了假嗓演唱很具特色。

这种原始的演唱方法声音与语言结合紧密,具有很强的地方风

格,普遍带有说唱性,其声音音质明亮,声音位置靠前。这种声

音由于呼吸较浅,共鸣较少,因而显得不够柔美圆润,其不足之

处也比较明显。所以民歌的特殊存在为歌唱注入新的血液同时也

给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带来几分压力.怎样能将这种民族的内容

带进世界的舞台并得到认可,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当然歌

唱除了讲究技巧和方法,更重要是应该是为人类生活带来乐趣和

享受。因此,让民歌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个文艺工作者的责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8:28 , Processed in 0.08470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