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查:江苏淮安部分农村中小学教研组功能弱化
作者:江苏省淮安市教研室 薛祝其 严宝明
发布时间:2011/8/19
教研组是学校内部相同学科教师集合而成的群体。它是教师互助共进的最基层组织,也是承载校本教研的最基本单位。
教研组的健全程度和工作状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和质量。
近期,我们对所在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教研组进行了调查研究:由教研室提供基本问卷样式,各学科教研员结合本学科情况对基本问卷进行调整充实。共发放问卷1712份,收回有效问卷1672份。同时,分头到乡镇学校召开13次小型座谈会,个别访谈38人。
调查结果表明,本地农村中小学的部分教研组处于功能弱化的尴尬境地。
一个需要去除行政化的组织
近年来,为了便于管理,本地的农村中小学校大多实行“分年级管理”体制。代之而来的是,强化了年级组——任教同一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集合而成的偏于行政职能的组织,弱化了教研组——任教不同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集合而成的重在学术研究的组织。一些乡镇中小学校的教研组出现了“被边缘化”的倾向。
调查显示,农村教研组活动的频率、效果随着学段的升高而下降。从教研活动覆盖的人数来看,有83.7%的小学语文教师与72.2%的初中化学教师每周都能参与一次教研活动,而仅有59%的高中数学教师每周能够参与一次教研活动。从教研活动的频率来看,以高中英语教师为例,每周都能参与一次教研活动的占24%,两周参与一次教研活动的占6.9%,三周参与一次教研活动的占20%,一月参与一次教研活动的占24%,更有1/4的教师一个月都参加不了一次教研活动。
部分学校的教研组活动,由以前的“周报”(每周一次)变成“半月谈”(半月一次),有的甚至变为“月刊”(一月一次)、“季刊”(一个季度一次)、“年报”(一年一次)。有的学校的教研组活动次数即便没有减少,但其学术性明显消解,或忙于应付上级的行政检查和完成学校的行政任务,或演变成为婚丧之事“凑份子”的“工会小组”。
为了让教研组有为、有位,许多受访者建言:
一要让教研组回归学术本职。即使在“年级部管理”体制之下,也仍然要加强教务处对教研组的业务管理,让教研组从行政事务中挣脱出来,彰显教研组的自身特质。
二要强化教研组的研究性。教研组活动是同学科教师学习、交流、讨论的业务活动。在这里,没有绝对的定论,只有思维的撞碰。教师要养成教研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别人以及整个教研组在活动中的得失;要养成记录教研反思的习惯,避免教研灵感的火花稍纵即逝;还要养成教研组活动后“行为跟进”的习惯,把教育观念的更新落实到教学行为的改进之中。
三要加强对教研组的指导。市、县(区)教研室要定期评选“先进教研组”、“教研先进个人”,以激励先进、敦促先进。要不定期组织教研组活动的现场观摩,发挥城乡优秀教研组对乡镇薄弱教研组的引领作用和辐射效应。市、县(区)教研员要经常深入到农村学校给予教研组具体指导。
《中国教育报》2011年8月19日第3版
一道需要添加色彩的风景
调查显示,农村中小学有部分教研组活动存在局限性。有11%的小学教研组活动仅限于集体备课和听课评课,有16%的初中教研组活动不是集体备课和听课评课,就是研磨试卷。而“选题、出题、讲题、做题”,则成为一些高中教研组活动的全部内容。
教研组活动的单一化,主要源于一些学校片面应试的倾向和对教研组功能理解的偏颇。
有受访者呼吁:
首先,学校应转变换教研思路。教研组活动可以是“备、听、评”的研课磨课,也可以是主题研讨、教研沙龙、读书报告、学科论坛、专题讲座等。要把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结合起来,把组内活动与邀请组外、校外专家指导结合起来。即使是研课磨课,也应采取多种方式:有同课异构、异课同构,有外出学习的教师回组上汇报课,有骨干教师和首席教师上示范课,也有观看名师特师的录像课,等等。
其次,教师要重视理论学习。教研组活动既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和课堂技术的操练,又要注意教育理论的提升和课程视界的拓展。据统计,仅有12%的教研组经常进行“理论学习和读书报告”活动。比较“听课”与“听讲座”,更倾向于从事前者的教师占69%,更倾向于从事后者的教师占31%。可见一线教师多数亲近实践操作,而疏离理论提升。在访谈中,一些教师认为,教育理论也许不能提供具体的操作技术和“拿来就用”的模式,但它却指明了路线与方向,阐明了行为的准则。缺乏理论指导的模仿,难免要走进“东施效颦”的误区,很难学到教育教学现象背后的实质,更难超越他人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再其次,教研组要拓展活动空间。利用现代多样化的沟通方式,让高校教师、科研人员、教研主管部门的人员均成为教研组的“编外人员”,增强教研的实效。
一项需要探真求实的课题
调查发现,有46%的农村中小学教研组活动收效显著,有40%收效一般,有14%收效甚微。座谈中,受访者列举了教研组活动因敷衍应付而浪费时间的种种现象。大家认为,出现这些现象与“活动前准备不充分”、“活动过程组织不力”和“组员多少不当”有关。
同时,数据显示,本地的农村中小学教研组中,有9%没有年度书面工作计划,有13%活动无固定时间,有11%主题不明确。
针对上述问题,受访者建议:
首先,学校要配备优秀的教研组长。教研组长的胜任情况直接关系到教研组的工作质量。要采取群众推荐与领导考察相结合的办法,挑选有能力且有热情的教师来担任。
其次,教研组必须制订严格的活动计划。对一学期乃至一学年的活动要有整体的规划,对每次活动的时间、地点、中心发言人、主题等应作好预设。
再其次,教研组内部要调控小组活动的人数。人数过多,不利于互动;人数过少,不利于思维碰撞。
最后,学校应适时考核教研组绩效。学校可以研究评价教研组的指标细则,把教师在教研组中的表现纳入年度考评。学校领导干部要分工联系教研组,中层以上干部要分别参与教研组活动。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教研室)
《中国教育报》2011年8月19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