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言说背后的沉默——初读郭初阳课堂实录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23 13:47: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言说背后的沉默——初读郭初阳课堂实录有感

作者:欣然自如   2007-03-22

  今天读完了《言说抵抗沉默》,上次开卷还是刚收到郭老师寄书的那天,一口气读完了三个序和《项链》,便深深地被吸引了。之所以放下来,确实是那阵子事情太杂太乱。后来便开始读他的博客,窃以为那里更为散淡,更接近生活中的郭老师。当时便写了一篇博客小记感想,本以为自己会尽快完成他索要的书评的,却在同时期读到了小狐的《郭初阳的反骨》一文,生生地把我刚培植起来的一点自信吓了回去。对语文教学,尤其是在新生代中学语文教师面前说三道四,我以为自己的功力还相当不够。既然没有充分的言说欲望与底气,不如保持沉默。
  上午听完这个星期最后半天课,精神上放松了许多。午后的疲倦中,歪到床上,便拿起了近在咫尺的此书,集中读完了后面的四个案例。有了前面的铺垫,这次的阅读给我的冲击力已经有所减轻,能大致猜测到郭老师的教学预设路数。给我惊喜的倒更多来自课堂实录中学生的一些表现,如《愚公移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不少学生的发言相当精彩,特别是后者,实录中出现了学生的姓名,让我感觉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思想舞蹈,而更多呈现出“与生共舞”的精彩。合起全书时,我感到此书的另一个看点其实是各种评课的声音,无论是比较熟悉的范美忠、干国祥、赖配根,还是第一次读到的几位中学教师的文字,果然配得上这样的课,堪称好课与好评相映生辉。书的副标题及署名中没有提及这很大的一块,仿佛不妥。好在,这些好评都是由于好的课激发出来的,离开了特定的上课人——郭老师,这些人水平再高、交情再深,也不可能闭门造车出这些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这众人的自愿打破沉默、加入言说,才构成了这么一个丰富的文本,郭老师不孤单啊!
  关于郭老师的语文教学到底有哪些个人性的特质,各人的概括都不尽相同,小狐说他有反骨,赖编辑说他叛逆,蔡朝阳说他的课具有革命性,都是强调其超出常规的一面。如果没有了这些个标新立异的东西,就没有了这五节课的“风暴”,当然也就没有了言说、评议郭老师之现实意义的必要。我承认上述种种,却在课堂实录中也读出了郭老师相对妥协的一面:譬如对公开课各种技巧的精确把握,用戴文军老师的评说角度之一——速度看,就是充分照顾了传统公开课的一些要求,在课的前半段或者说起步阶段,给了学生比较足够的预热时间,后半段则娴熟地运用加速度原则,峰回路转也好,起伏跌宕也罢,都是令非新生代的前辈们充分认可的。如果锅子真的是叛逆到底,反骨到无畏、无忌,大概是连公开课这种带着镣铐跳舞的展现形式都要反对的。事实上,他不仅认真地上了,而且以《诗品》中的“绮丽”来描述,以酒之浓烈、爱情之热切来譬喻。用“言说”和“沉默”这一对语汇来比附的话,公开课当是更为重“言说”的,甘于“沉默”的叛逆者,或许会选择其他的平台而非一节节优质课的打磨来证明自己,而彻底的叛逆者,大概是不愿意等待他人的证明的。当然,作为教师,通过公开课获得方方面面的承认,依然是目前而言最具正当性的大道,新生代教师在这个舞台上集体亮相,展示出与“那一代”截然不同的学养与精神追求,亦是迟早之事。郭老师如果能因此成为这当中的标志性人物,叛逆是登台的必要条件之一,妥协则是另一条。
  整本书中最具进一步挖掘意味的,当数王荣生教授的点评与郭老师的回应。小狐在《郭初阳的反骨》中写得相当精彩,“王先生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还说,其实郭老师也很生气。读到这样的文字,不禁莞尔,不愧是“妖言”,啥话都敢说啊,我则想再问小狐,为什么不再说一句“后果也很严重”呢?锅子的回应以“碎片”自谓,不可谓不低调,明眼人应能读出其中观点的不对应,即,话不投机,不以为然。我不认为这仅仅是所谓地位、话语方式等的不对应、不投机,“言说”出来的和还保持着的“沉默”部分,都很值得进一步推敲。王先生从课程论的意义洋洋万言评说锅子的某课例,尽管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肯定(是好课云云)和感谢,我们还是能读出其中的不接纳,不认同。和其他评说者相比,王先生的文字是更为学究式的,读起来也比较费劲,自然是花了不小的研究功夫,郭老师的课能成为他眼中有足够资格的一个“判例”,背后的“沉默”之语可能是:这样的课还太少,大多课根本不值得这样兴师动众,探究文本解读、课程实施等等话题。问题是,郭老师这样的人多起来的时候,中学语文会怎样?王先生好象是担心锅老师、勺老师、铲老师们的教学个性、教师风格会破坏了他心目中那个至高无上的语文课程,影响了他能把握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实现。我不是语文教师,永远不会得到王先生等课程权威的担心,但我真的不怕把孩子送到锅老师这样的班上去,作为一个家长,我关心的恰恰是他能因此学到锅、勺、铲等诸位老师的个人性语文。所谓语文课程中的“语文”,我们学了大半辈子了,真的是不敢恭维,也不抱兴趣。
  我还特别感兴趣干干不经意间用到的一个术语“教学学”,和我过去的专业“教学论”相比,研究如何教学的学问,用“教学学”肯定比“**论”式的表达更为吸引我。郭老师呈现的这五节课,文本解读的能力令人叹为观止,特别期待,而教学过程本身的组织、师生互动的质量等“教学学”问题,可能还值得进一步锤炼。好在,这当中好多不过是公开课特有的麻烦,我相信,回到郭老师自己的班级里,有三到六年(不知道现在锅老师是否初高中通吃)的厮守时间,我们没有必要计较那些类似于在鞋底上都要绣花的精细功夫。我更期待着,郭老师的非课堂实录类的书籍早日问世,毕竟,公开课外的郭老师一定更为立体、更为自由,正如他在代后记中表述的“立体语文”那样。我并不一定赞成他非要效仿时尚也要整个标识性的概念出来,但,代后记中呈现出的日常语文教学形态,确实更让我兴奋。
  床头伸手可及处另有郭老师引用过的《睡莲的方程式》,多年前便喜爱过的鲍尔吉原野的书则静静地躺在另一个房间的文学性书架之上。在锅子的文字和课堂上读到相通的书名与作者,让我感到非常安慰,这至少说明,尽管我对文学理论基本上一窍不通,我们依然有着足够多的共同兴趣,用干干他们的术语是有“共同的密码”。我愿意尽量地走近这样的老师,走近这样的一群人,无论我是尽量保持沉默,还是偶然也忍不住言说言说,我愿意,分享这里的文化品格,我期待,像郭老师这样的“窗子”一天天多起来,敞亮起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1:55 , Processed in 0.08131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