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炜:谈《你在高原》的写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27 23:20: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炜:谈《你在高原》的写作




2011年01月21日 作者:张炜   来源:人民日报

渴望更大的劳动——谈《你在高原》的写作



  我从1988年开始了《你在高原》的写作。当时我出版和发表了许多中短篇小说,这些作品一再表达了一条河流:芦青河。这期间,由于1986年《古船》的发表,使这条一向清纯的河变成了青苍色,也较过去的河面更加开阔。第二部长篇《九月寓言》也快要完工。在这个阶段,有两个因素使我变得格外不能安宁,以至于要努力掩饰和一再压抑内心的冲动:一是长久的写作过程中,我在阅读和行走两个方面都有了大量的积累,它们在心中鼓胀着,却没有通过已有的作品全部表达出来,没有淋漓尽致;二是以往的工作激励了自己,再加上正当盛年,开始渴望一场规模空前的更大的劳动。



  这就产生了长达39卷的长河小说的构思,尽管它又在后来一点点完整和充实,但基本的框架就是于1988年铸成的,以后的工作也就主要围绕了它。这需要我做许多功课,补充许多功课。我不得不把原来的行走范围进一步扩大,从山东半岛地区延伸开去,并对这个世界的东西方南北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目击不同的人群与生活;还有知识的准备:我将要对以前熟知的山脉和土地,植物与动物,经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亲昵的呼唤到更加确切的表述这样一个过程。



  我发现,这样做的同时,内心里的情感正在汇成一股洪流,它急于冲决和奔泻。我笔下的一个人物说到自己时,曾经这样概括道:“茂长的思想,浩繁的记录,生猛的身心”。这其实差不多正是我当时对自己的一种真实的印象和描述。自然,这里面也多少包含了一种不知天高地厚的意味。可是我需要它而且依赖它,我要和它一起往前走:逢山翻山,遇河过河。



  我将原稿写在一种稍稍粗糙的方格纸上,当然使用钢笔。金属划下去的细微而清晰的声音,是我最好的音乐。这就像一种刻记,缓慢自信并且让人快乐。我不太去想未来的阅读,只是记录着源源不断的默读。有时我的默读被自语取代,这时就赶紧收声敛息。我好像多少害怕这声音会刺破什么,将蓄得满满的激情于不经意间廉价地放走。



  我在漫长的时间里经历了,看过了,纵横求索;我知道正在进行的一系列记述、判断和鉴别中,不仅要深深地沉浸,还必须一次次作出超越。我要让自己慢下来,再慢下来,以便在无比的芜杂和喧嚣中身心笃定,让声音之镞坚定地朝向一个方位射出,不致摇晃和迷失。



  如果不是因为一场突来的意外事故,我的体力和心力会一直保持一个匀速冲刺下去。可是这样一来,我就不得不在一段时间里缠绵病榻,忍受痛楚。但也就在这种煎熬中,我却对从未体验过的生命的另一种颜色,幽深的颜色,有了察觉和认识。时间的飞快流逝和匆促不存的原形,好像一下在我面前袒露出来。我发现笔下的各色人物都在做着同一件事情:寻找自己最为珍惜的东西,并与时时纠缠他们的迷途展开徒劳的斗争。我也是这其中的一个,值得庆幸的是,我还没有屈服。我明白自己在写一本不愿屈服的书。



  我要刻下的文字实在太多了,因为我来到了,我看到了,我要记录和言说。我在这里对自己发出了最严格的叮嘱,即一切都要恪守两个字:诗与真。百折不回地抵达诗境,不屈不挠地走入真实,让二者紧紧相依不再分离。真实的诗,诗的真实,它们在一起诉说的是:如果人生是一场流浪,那么“高原”才是我们的栖息之地。



  22年好像一晃就过去了。在这不长不短的时间里,全部的隐秘都化为了文字,又分成39份,最后再订成厚厚的十大本。这不过是它的外形而已。我知道它的内核是滚烫的,那儿有炽热的岩浆在旋转:当我第一次看到它时,竟像害怕烙伤似的小心地挨近,然后紧紧地抱住。



  在这样匆忙的时代,把如此长卷突兀地推到某个读者面前,不仅悖时,好像还有些愚蠢和莽撞。因为我们谁都明白,冗长的文字是最令人讨厌的。它也的确太长了,450万字。不过对照我们度过的漫漫长夜,它或许还有些短呢。(张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0:13 , Processed in 0.08926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