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本错了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3 16:35: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本错了吗?

      
——关于保卫细胞与气孔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学院附中
孙明霞(271000)


   这是今年五一期间对教材质疑写的一篇文字,由于没有经过确切的论证,不知道我的质疑知否有道理,就暂时搁下了。前段时间,我将这些疑惑发给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学教材的主编朱正威先生,没想到很快收到了他的回信,解开了困扰我数月的问题。

  五一休假,为了准备一下节后的教学内容,就拿出新课标、课本、教参等资料开始翻阅,因为节后的第一堂课就是关于气孔开闭的调节与蒸腾作用的有关知识,就对照课本和教参仔细阅读有关的文字,结果却发现对于保卫细胞结构和气孔开闭原理难以理解,似乎与我头脑中的印象不符,这不得不引起我的重视,继而查找大量的资料来论证究竟孰是孰非。
  在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5/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初中一年级下册课本上59页(山东版教材内容基本上与人教版相同,该内容在人教版七年级上115页)描述“保卫细胞与其它细胞不同:它们的细胞壁厚薄不均匀,靠气孔腔的外壁厚,不宜伸展;背气孔腔的内壁薄,较易伸展。细胞吸水膨胀时,内壁伸展拉长,牵动外壁向内凹陷,使气孔张开;但细胞失水收缩时,内外壁都拉直,使气孔闭合”。
    这段话让我越看越糊涂,在我的印象中,保卫细胞应该是靠近气孔的一侧细胞壁厚而外侧薄啊,如此才能在吸水或者失水时控制气孔的开闭,可课本上这段话好像不是这意思?我又翻开教师用书,则是这样描述“由于保卫细胞两侧细胞壁的厚度不同,靠近气孔的细胞壁厚、而远离气孔的细胞壁薄,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较薄的一侧细胞壁易于伸长,细胞向外弯曲,于是气孔展开;当保卫细胞失水而体积缩小时,细胞壁拉直,气孔即关闭。保卫细胞中间部分的细胞壁厚、两头薄,吸水时两头膨大而使中间彼此分开,气孔也张开;失水时两头体积缩小而使中间部分合拢,气孔就关闭”。
  看来我的理解与教师用书上是一致的,那课本上的语言是怎么回事?“靠气孔腔的外壁厚;背气孔腔的内壁薄,”究竟哪里是外、哪里是内?再看肯课本上的插图(如图示)更让我迷糊了,明明是靠近气孔一侧的细胞壁应该是内壁,却标的是外壁;而远离气孔一侧的细胞壁标的是内壁,我该告诉学生是内壁厚还是外壁厚?这个内外是以什么为参照物?为什么在课本上面的描述中要写成“气孔腔的外壁厚,背气孔腔的内壁薄”,是不是描述中多了一个“腔”之内外的方向就反了?我开始怀疑我的理解能力了,说不定学生能够理解?我不敢断定,就上网搜索,也找出大学相关的《植物生理学》等课本查阅,有的书籍中描述“靠着气孔的内壁厚,背着气孔的外壁薄”,有的描述为“双子叶植物的保卫细胞为肾形。保卫细胞背向气孔一侧的细胞壁比面向气孔一侧的细胞壁弹性大,伸长幅度也大。”所以,“当保卫细胞膨压升高时,细胞膨胀,背向气孔侧的胞壁伸长幅度加大,气孔开放。相反时,气孔则关闭。”很明显,是课本的描述有问题。那么多的资料中都是直接描述,为什么课本中却要增加个“腔”字?假如说我对课本的理解有误的话,学生会怎样理解?为什么不用通俗、简单的话语把这个现对复杂的问题说明白?实际上这本身也不是太难懂的问题,却把我搞糊涂了。后来,我又把课本和教学用书上的不同描述拿到“中国生物教学网”教师群的QQ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是课本出了错误了。
  究竟课本是对是错,是课本描述的问题还是理解的问题,或者说课本真的错了?我把上面的困惑和思考发给人教社生物教材的主编朱正威老先生,他看后很认真地给我写了回信解释:
  “关于你提的问题,解释如下:作为主编,读稿时跟你的感觉一样,因此问了作者(执笔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原来是这样的:保卫细胞与表皮细胞相接的壁实为内(与表皮细胞连接),保卫细胞向气孔处实为外(与外界相接处),其壁厚一些,除气流(包括水气)通畅外,应与外界接触,厚一点也有其保护作用。同理,如小肠上皮细胞,则向肠腔一面为外,与肠壁其他细胞相接处为内。”
  至此,我才真正明白了,课本没有错,教学用书也没有错,但教学用书的描述相对较容易理解,它没有直接用“内壁”、“外壁”,而是用“远离气孔”和“靠近气孔”来描述。由此比较,错误的倒是大学的《植物生理学》中“靠着气孔的内壁厚,背着气孔的外壁薄”的描述了。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倒不如在课本的描述上使用教学用书的语言“靠近气孔”“远离气孔”更恰当,不至于引起理解上的混乱了。


明霞老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



一、发现问题:课本和教参有关的文字,……与我头脑中的印象不符,孰是孰非?

这是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而且是在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备课阶段发现问题。

二、研究问题

1、查找资料。首先查找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5/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初中一年级下册课本上59页。

查找结果:山东版教材内容基本上与人教版相同。(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2、继续查找资料  又翻开教师用书。

查找结果:我的理解与教师用书上是一致的。那课本上的语言是怎么回事?(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3、上网搜索,也找出大学相关的《植物生理学》等课本查阅。

对照得出结论:很明显,是课本的描述有问题。那么多的资料中都是直接描述,为什么课本中却要增加个“腔”字?(有了初步结论,仍然不把握)

4、到“中国生物教学网”教师群的QQ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是课本出了错误了。(基本有了结论,为了确保结论正确而不冤枉怀疑的对方)

5、请教人教社生物教材的主编朱正威老先生。

三、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1、课本没有错,但是描述不好。

2、教学用书也没有错。但教学用书的描述相对较容易理解,是人们接受这个知识内容的最佳描述。

3、错误的是大学的《植物生理学》中“靠着气孔的内壁厚,背着气孔的外壁薄”的描述。

4、做出了教学这个内容的最佳选择:使用教学用书的语言“靠近气孔”“远离气孔”更恰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23:58 , Processed in 0.06059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