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容游走人生
――读周国平的《智慧和信仰》有感
默刚
近日,读了周国平先生的《智慧和信仰》一书,对人生的问题又有了新的理解和思考。每次读周国平先生的文章都会受益良多,并因此受到启发。在我的心目中,周先生是真正的哲人,他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通过他的文字告诉人们。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的探讨上。我们平日里之所以苦恼、烦忧、不安、浮躁……,是因为我们太狭隘,没有立足于人生的全景看待生活,没有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心灵的需要。也没有真正的懂得读书和学习的重要。
我常常不解于那么多的高级官员容易腐败和反错误,在以前读过的他的书里我终于找到了答案。他说过:一个爱读书和写作的官员是不容易腐败的,也不容易昏庸的。写作是回归心灵的时刻,当一个人写作时,他不再是官员,身份和职务都成了身外之物,他获得了一种自由眼光。立足于人生的全景,他知道了怎样做人,因而也知道了怎样做官。这话说得太精确了,我们确实很难看到一个非常热爱读书的官员腐败。在这本书里我又看到这样的话:素质好的人既能承受大苦难,也能承受大幸运,素质差的人则可能兼毁于两者。看了这句话我就在想那些腐败的官员之所以腐败,就是因为素质不够的原因,尽管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并不少,但缺少对自己灵魂的审视和关注。因为人们有了良好的素质,才能够在人生中真正做到宠辱不惊,才能从容自若。原来读书的另一个妙处,恰恰就在于能使我们反观自己的内心,使我们更彻底地关注自己的灵魂。他还说没有真正信仰的人是很难有真正的智慧的,我赞成他的说法。越是读他的书,越感觉到周先生眼光的独到和深邃。
这本书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生命感悟,他通过生死、旅行、等待、苦难、困惑、幸福等告诉了我们他在哲学层面的思考;第二部分灵魂的守望,他通过勇气、守望、孤独等层面,告诉我们,人要有一个高贵的灵魂和丰富的心灵;第三部分人生境界,他通过自己的感悟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和真谛;第四部分时尚考察,通过深入生活发现生活的哲理和意义。
其实,周先生的文字从总体上始终没有离开对人文精神和人的心灵的丰富的关注。通过关注自己的心灵来从本质上提高人的精神,正如他自己在书的序中所言,对人生的关注就是佛家所说的色与空两大类。色是情感的困惑,包括的爱与孤独、男人与女人、欲与情、爱情与婚姻这一类问题。空代表生命的意义的困惑,包括生与死、幸福与苦难、肉体与灵魂、世俗与神圣这一类问题。其实,何止是作为哲学家的周先生所关注的人生问题啊!每个生活中的人都存在着这些问题,只是每个人认识的深浅不一而已。如果人们能够对这些人生问题有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那么,我们该如何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也就会一清二楚了。看来对哲学的思考,具有相应的哲学思想会从宏观的层面更好的把握我们自己的人生走向,使我们更豁达、更乐观、更自觉地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切。
一定程度的哲学修养,是从容游走人生的基本素质。
《智慧与信仰》摘抄:
●既然只有一个人生,世人心目中值得向往的东西,无论成功还是幸福,今生得不到,就永无得到的希望了,何不以紧迫的心情和执著的努力,把这一切追求到手再说?
●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成败福祸之上的豁达胸怀。
●真实人生就是一种既包容又超越身外遭遇的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体验。
●寻求生命意义有各种途径,归结起来无非一是创造,以实现内在的精神能力和生命价值,二是体验,藉爱情、友谊、沉思、对大自然和艺术的欣赏等美好经理获得心灵的愉悦。
●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由于它来之不易,就绝不会轻易丧失。
●真正的悟者则能够从看破红尘获得一种眼光的睿智,使他身在红尘也不被红尘所惑,入世仍保持着超脱的心境。
●快感和痛感是肉体感觉,快乐和痛苦是心理现象,而幸福和苦难则仅仅属于灵魂。幸福是灵魂的叹息和歌唱,苦难是灵魂的呻吟和抗议,在两者中凸现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或正或负的强烈体验。
●对于沉溺于眼前琐屑享受的人,不足与言真正的欢乐。对于沉溺于眼前琐屑烦恼的人,不足与言真正的痛苦。
●素质好的人既能承受大苦难,也能承受大幸运,素质差的人则可能兼毁于两者。
●知道痛苦的价值的人,不会轻易向别人泄漏和展示自己的痛苦,哪怕是最亲近的人。
●痛苦使人深刻,但是,如果生活中没有欢乐,深刻就容易走向冷酷。未经欢乐滋润得心灵太硬,它缺乏爱和宽容。
●以从容平静的态度忍受人生最悲惨的厄运,这是处事做人的基本功夫。
●一个人不甘心被世俗生活的浪潮推着走,而总是想为自己的生命确定一个具有恒久价值的目标,他便是一个有信仰生活的人。
●真正的智慧中必蕴含着信仰的倾向。
●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有着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
●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
●托尔斯泰说,在交往中,人面对的是部分和人群,而再独处时,人面对的是整体和万物之源。这种面对整体和万物之源的体验,便是一种广义的宗教体验。
●真正的宗教体验把人超拔出俗世琐事,倘若一个人一生中从来没有过类似的体验,他的精神视野就未免狭隘。
●有尊严地正视死亡是人生最后的一项光荣。
●我的理解教育的本义是唤醒灵魂,使之在人生的各种场景中都保持在场。那么,相反,倘若一个人的灵魂总是缺席,不管他多么有学问或多么有身分,我们仍可把他看作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蒙昧人。
●每个人的灵魂教育都只能是自我教育。
●我始终相信,人的灵魂生活比外在的肉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更为本质,每个人的生活质量首先取决于他的灵魂生活的质量。
●在一个精神遭到空前贬值的时代,倘若一个人仍然坚持做“精神贵族”,以精神的富有而坦然于物质的清贫,我相信他就必定不是为了虚荣,而是真正出于精神上的高贵和诚实。
●世间最动人的爱仅是一颗独行的灵魂与另一颗独行的灵魂之间的最深切的呼唤和应答。
●真正的彻悟是在恋生的同时不畏死,始终怀着对亲人的挚爱,而在最后时刻仍能从容面对生死诀别。
●谁追求不止,谁就青春长在。
●一个不能投入的人是一个落伍者,一个无所坚守的人是一个随波逐流者。 前者令人同情,后者令人鄙视。
●世界的丰富的美是依每个人心灵丰富的程度而开放的。
●高尚的生活是受爱激励并由知识导引的生活。――罗素
●凡童心不灭的人,必定对人生有着相当的彻悟。
●人生第一重要的东西,就是做人。
●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惟有自己独自面对苍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与大自然的沟通。
●一切交往的质量都取决于交往者本身的质量。惟有在两个灵魂充实丰富的人之间,才可能有真正动人的爱情和友谊。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给人以生命欢乐的人,必是自己充满着生命欢乐的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既不会是一个可爱的人,也不可能真正爱别人。
●真正的享受必是有心灵参与的,其中必定包含了所谓“灵魂的愉悦和升华”的因素。
●立足于自救的人,他面对外部世界时的心态是平静的。
●生病是一种特别的个人经历,有助于加深一个人对生命、苦难、死亡的体验。
From http://blog.cersp.com/92244/1116100.asp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