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作文训练系统》前言:必要的交代
管建刚
这是一本很危险的书。我深深地知道,僵化的作文训练导致的后果是什么。
这是一本很必要的书。我清楚地明白,语文教师多么迫切地需要“作文训练系统”。
一个语文教师想要教好作文,必须具备系统的作文知识。课程标准说,“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不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作文知识的教授,这不等于说,教师可以不具备系统的作文知识。教师恰恰要具备系统的作文知识;课程标准也正是把语文教师看成“具有系统作文知识的人”,才提醒语文教师,写作知识的教学要精要,不能把你肚子里的“系统知识”当成作文教学本身。
遗憾的是,每次说起语文教师要有系统的作文知识,无数的语文老师问,一个语文教师要具备的系统的作文知识有哪些。无数没有作文知识系统的语文老师,拿着语文教师资格证,教着语文。当年我就是这样的语文老师,如今很多年轻人也是这样的语文老师。其中的尴尬与无奈我感同身受。很多的语文老师说,管老师,你写本书,我一定买来读。那刻,我发下愿心,要整理“系统的作文知识”。整理中我发觉,光有作文知识不行,作文知识要转化为作文训练,一个个可以拿来“用”的训练,才能对语文老师产生更直接的帮助。
于是有了这本书。身边的一线语文老师看了初稿,说,有了它,我会教作文了。
这是我所欣慰的,也是我所担忧的。
语文教师按着一个“序列”或一个“系统”来“教”作文,麻烦会有多大,我心知肚明。老师们希望有一个作文训练的序列或系统,是因为他们脑子里的作文知识、作文训练,处于空白或半空白状态。我希望这本小书能对老师们的作文教学产生好的效益,但良好的愿望有时会带来相反的后果。训练的序列化,几乎将无可抵挡地带来训练的机械化。没有序列的日子里,混乱之中,还能冒出几棵“无师自通”的“好苗”;有序的“僵化”训练,会把所有的苗子,都“教”成一棵棵没有任何前景的“老苗”。
学生写作上的技法训练,应如周一贯先生讲的,在“热烈的创作状态的时候,又不知道如何表达的时候”,给学生点一下,拨一下。学生的写作兴趣已熊熊燃烧,他们想写、愿写,有一种迫切写好的愿望,这个时候,技巧训练水到渠成了。凡是读过《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的老师都知道,我的作文教学已经完成了作文兴趣的激活、作文意志的磨练,完成了作文动力系统的构建。《我的作文训练系统》,也就成为我的作文教学研究继续深入的一种必然。
我这样一个“实践研究”的序,与马正平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马正平教授认为,写作能力本身是个概念,是个“虚无”,它需要依附在一些“写作因子”上,才成其为能力。这些“写作因子”按序排列为:写作兴趣,写作意志,写作人格,写作技能。也就是说,写作兴趣本身就是写作能力,而且是第一重要的能力;写作意志本身就是写作能力,而且是第二重要的能力。写作技能,在写作兴趣、写作意志、写作人格之后。
我的担忧正在于此:语文老师还没有让学生对作文充满兴趣和期待,就进行一步步的训练。
要是你的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要是你还没有使学生产生作文技能的“获得性”需要,那么,你可以把这本书放一放,你可以先阅读《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和《我的作文教学主张》。
按照拳法的套路去打架的人,一定是鼻青脸肿的那位。为把“序列化”带来的“僵化”的恶果降低到最低点,我将作文教学的重心,从“作前指导”后移到“作后讲评”。学生写了作文,老师认真研读学生的作文,提出学生作文里的“亮点”,大家一起学;指出学生作文里有“缺点”,大家一起改,一起练。这就是我的“先写后教”、“以写定教”的教学理念。它“先号脉”——研读学生作文,“再下药”——进行相关训练,我以为,这样的训练,能切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能接近乃至达到“绿色无公害”。
你研读学生的作文,发现了一个“亮点”或“缺点”,却不知道怎样训练或指导,那么,你不妨打开这本《我的作文训练系统》,从中寻找匹配的“训练”。如此“用”下来,你会发现,你的实际训练的“序”,和书中表达的“序”,不一样,那我要深深地感谢你,你所做的,正是我所期望的。第二轮带班,你会发现,它和你第一轮使用的“序”,又不一样,那我要恭喜你,你所做的,正是大师格罗培斯的“无序之序”。
当年,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马上就要完工了,然而各景点之间的路径该怎样设计,还没有好的方案。某日,格罗培斯突然要求工作人员:撒上草籽,提前开放。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许多小路,有宽有窄,优雅自然。格罗培斯让人按游人踩出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1971年,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格罗培斯的妙处在于,顺从游人的“实际需求”,走的是“无序之序”。“作后讲评”的作文训练,它的妙处也在于此。以“说话力”来说,你发现学生的作文,缺少丰富的对话,提示语简陋,说话句的形式单一,你从学生的作文中选取病例,再结合书中的知识点、训练点训练,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以“小学生作文常见病”来说,里面例举的各种“病”,只是书中的写作的例子,教学中,你一定要用你所教的学生作文中的病例,学生才有挠痒之快、切肤之痛。
啰嗦一遍,书中的“序”,是为写“书”而设的“序”,它是“死”的,实际的教学是“活”的,哪个内容先教、哪个内容后教,哪几节先教、哪几节后教,都需要老师从学生作文的实际出发,灵活使用。此话实在多余,就此打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