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窗看雀》教学实录
江苏省吴江市庙港实验小学
班级:六年级(1)班
执教:张学青
整理:杨志强
一、谈话导入,铺垫揭题。
师生问好。
师:(板书“小”字)这个字,念——
生:“小”
师:(擦去“小”的钩,用红色粉笔,在“小”字底下,添写“隹”):用红粉笔写的这个字,读什么?
生念不出。师注音:zhuī
师:这个“隹”字,指的是“短尾巴的鸟”。“小”和“隹”俩字合起来,念——
生:雀。
师:雀字,从“小”,从“隹”,可见,雀是一种怎样的鸟?
生:小鸟。
生:一种短尾巴的小鸟。
师:对。这个“雀”,我们一般指的就是“麻雀”。麻雀,我们大家都看到过吧。在你的印象里,麻雀是一种怎样的鸟?(师在黑板上添“看”字)
生:它嘴巴很馋,要偷吃粮食的。稻田里有很多麻雀的。
师:所以,农民就在稻田里扎个稻草人,让它摇个扇子,或者扯个塑料袋,悉悉唆唆弄出点声响来赶它们。
生:它们很傻的,连个稻草人也怕的。
生:麻雀胆小。
师:小到什么程度?
生:一见到人,就飞了。
师:一有风吹草动,就吓得四处飞散。我们这里也称胆小的人“麻雀心”。
生:它,它……(语塞),它很热闹,叫起来。它喜欢在地上找食,我们弄开来的食物,它就要飞过来吃。
师:恩,我们家的空调洞里,住着几只麻雀,每天早上起得很早,叫着,像我的闹钟。麻雀的叫声,我们经常用什么词来描摹的?
生:唧唧喳喳。
师:呵,唧唧喳喳,热闹。
生:冬天的时候,我和爸爸曾经用一个东西,罩过麻雀,麻雀很多。我们那里的麻雀,死多死多的。
众笑。
师:哦。冬天来了,其他鸟儿我们很少见到了,而麻雀,好像总在我们身旁的。寒冷的冬天里,它们出来觅食,呵,就被你们逮住了。
师:刚才大家交流对麻雀这种鸟的印象,谈得很好。有一个人,他也看雀,还为麻雀写了篇文章,题目叫“隔窗看雀”(师板书:隔窗),麻雀在他的眼里,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
生齐读:隔窗看雀。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师:下面请组长将文章发下来。(注:《隔窗看雀》是苏教版国标本11册教材,目前尚未大面推广使用。)
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划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指名分节读课文,疏通文字,随课文正字,理解“俯瞰” “育雏”等词语。
师:(板书“瞰”),什么叫“瞰”?
生:就是看见的“看”。
师:添加“俯”字,从“俯”这个字,你再想想,“俯瞰”的“瞰”是什么意思?
生:向下看。
师:从高处向下看,叫“俯瞰”,也叫“鸟瞰”。那往高处看,叫什么?
生:仰望。
师:“雏”,幼小的鸟,刚出生不久的鸟。所以,刚出生不久的鹰,叫——
生:雏鹰。
师:再考考大家:刚出生不久的马,就什么?
一生喊:雏马。
众生笑。
师:雏,只指鸟。刚出生不久的马,叫——(边板书,学生边读——马驹儿)
刚出生不久的牛呢?(边板书,学生边读——牛犊儿)刚出生不久的羊呢?(边板书,学生边读——羊羔儿)
师:所以说,中国的汉字,是很有趣的。
师:刚才我们请同学分节读通了课文,这次请你再把课文小声地读一遍,边读边想:作者笔下的麻雀,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师:交流一下,你初读课文的想法或者疑问。初读的感受,原生态的,是非常宝贵的。
生:我觉得课文写得很美,有些句子读上去感觉很好。
师:告诉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诗人,所以这篇《隔窗看雀》写得也有诗意。
生:为什么题目叫“隔窗看雀”,而课文中一次也没出现作者在窗子里呢?
师:聪明。为什么要隔窗才能看雀?你说课文中没有出现作者在窗子里,其实,作者的原文中,有一小节的文字,说得是麻雀的胆小,但被编者修改时删掉了,但题目还保留着“隔窗”的意思。如果你有兴趣,课后可以来我这里看原文。
生:这篇文章不写“麻雀”,而一直写“它”。
师:不简单。你已经注意到了文章的写作特点了。 同学们发现没有,文章前七个小节,每一小节都是用“它”来开头的,把“它”换成“麻雀”,是否可以呢?
生:不可以。因为,课文最后说“人们给它们起的名字是麻雀”,如果前面写了“麻雀”,后面再这样写,就显得罗嗦了。
师:明白你的意思了,如果前面“它”都改成了“麻雀”,最后一节就是多余了。但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们“麻雀”,而用“它”呢?咱们来比较一下:
“麻雀不知道累”
“它不知道累”
什么感觉?(师朗读有暗示)
生:用它,感觉很亲切。
师:用它,感觉麻雀就像多年的老朋友,很亲切。
生:我不明白,作者为什么把麻雀写得那么好。
师:是啊,麻雀有什么好呢,又偷食又胆小,为什么写得那么好呢?好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