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南文化专题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20 01:0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硕士研究生课程
江南文化专题研究

胡晓明

第一讲  江南文化专题研究导论

小引:背景与性质、课程框架
一、江南文化研究的范围、目的与理想
二、江南文化研究的方法
三、陈寅恪与江南文学研究的学术史
四、江南研究文献书目

一、江南文化研究的范围、目的与理想

(一)江南研究的范围:

1,空间:江南核心区,以环太湖流域为范围,即长江以南的江宁、无锡、镇江、苏州、常州、太仓、松江、嘉兴、杭州、湖州等地;广义江南,包括明(宁波)越、睦(建德)、台、婺(金华)衢、温、括(丽水)、宣等,经济地理上也属于江南,以历代江南的最大区划为范围。清代趋向于核心区。清代前期由于江南省的建立,江南多数特指江南省,指今江苏、安徽两省与上海一市。清代中后期由于江南分省,江南省的概念虽然仍保留,但除了可指江苏、安徽两省,也可单指江苏省。由于太湖流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江南省的核心区,学者多关注这一地区,使得江南成为太湖流域地区的代名词

2,对象:与江南区域史不同,以文化为中心。即人文地理、名胜古迹、生活习俗、宗教、文化艺术、文学语言、教育学术、图书出版、器物建筑、文物考古、文化人物等。不包括科技成就、历史大事、政治军事、社会经济、地理沿革、制度兴废等发生在江南,但与江南无直接关系的研究对象。

(二)目标与理想

1,中国文化有时代差异与地区差异,有必要将一个笼统的中国文化,分析为不同的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研究。参见谭其骧《论中国文化的时代差异与地区差异》。

2,中国文化的地区差异中,又可以有极其丰富的地域文化研究,其中有模糊的地域与清楚的地理的区分。如齐鲁、湘楚、秦晋、中原、巴蜀;以及泰山、嵩山、华山、庐山等。江南也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文化地域。既有一定的边界,也有交错与重叠。模糊的地域文化研究,有深厚的传统,也有现代的发展。尤其是江南研究,已经形成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中最成熟、最有成果、也是最热门、蕴酿着重大突破的研究领域。

3,以地域为对象的研究,是为了更突出、更切近研究对象的内部、细节、过程与特色。这首先因为中国文化的共同特点。钱穆说诗经十五国风,至今可以从地图上一一指出来。中国文化的地域性非常强。这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创造主体,中国读书士人的特点。中国文化的真正创造者往往是科举中失败的读书人,他们对于官场绝望之后,在书中找到了安身立命的寄托,将其全部聪明才智投入其中,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灿烂的人文与艺术文化。或退隐,或乡居,他们为了读好书,为了营造一种良好的生存环境,往往把他们的根深深置于乡里,与当地亲朋友人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一方面主持着乡里的风议与意识,一方面振兴了文化。

4,其次是地域的材料非常丰富。除了正史,还有笔记、野史、文集、方志、谱谍、家传、碑刻等。

5,研究方法可以做到文史研究的结合。研究中国的学问,文史结合是研究方法中最佳的方法。

6,因而这样的研究又有深度与浓度、又能聚集。譬如,我们要研究明代的知识人,如果能聚焦到苏州的吴中四子,不仅知道他们的政治命运,而且充分利用有关地方的材料,知道他们的爱好、生活方式,读什么书,听什么戏,玩什么地方,开销的情况与赚钱的手段,书画交往的方式等,甚至知道他们看什么风景,喝什么茶等,以及更知道他们的精神如何在苏州与东林党、复社、几社有关系,转移政治的评价标准,我们就能真正真切地了解明代知识人的特点了。我们要做到这一层知道,要看的材料太多,不聚集是不可能的。所以,聚集到地点,实际上即聚集到舞台上的主要演员,以及他们的儿孙们的命运。总之,地域文化的研究是对文化研究的一种切割,一种聚集,为了切去一些不相干的支蔓,也为了显示一种内在的意义与显在或潜在的结构。

7,理想的江南研究,首先是有点有面的,就像拼图工作,我们每人都握有小小的一块,但是这一块绝不是孤立的,它潜在地蕴含着它的上下文,暗示着它的更大的图形。我们从人物、事件、文献、制度等具体的“点”出发,最后不忘地域的特色在对象身上打下的隐显烙印,甚至地域、地方特色内化为历史中的思想、结构、事件以至人物的心灵深处的一种内在的力量。正如人文地理学所说的“地方”:“根据海德格尔,正是‘地方’,人们用这样的方式显现他的存有的缘在,同时也泄露了他的自由与本然的深度。”

PLACE  A portion of geographical space occupied by a person or thing. According to Heideger it is ‘that which places man in such a way that it reveals the external bonds of his existence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depths of his freedom and reality’. It is a common formulation in humanistic geography, particularly in the work of Yi-Fu Tuan where it means ‘a centre of felt value’, i.e. a repository of meaning or an object of intentionality.  R.J. Johnston (ed): The Dictionary of Human Geography,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6, p.346

8,江南文化有中国文化的重要特色,包含着解读中国文化的重要信息。研究江南文化,可以作为研究与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譬如中国的女性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山水自然文化,教育文化等,都可以在江南文化中找到非常具有标本意义的研究对象。正如胡适评庐山:东林寺、白鹿洞书院、牯岭三个大趋势。江南可能找到很多具有大趋势意味的“点”:(略)正如宫崎市定说:“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有代表着一国风气和文化那样的城市,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即是如此。而明清时代的中国,我想,苏州可以说是其代表。”(《明代苏松地方的士大夫和民众》,《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六卷,中华书局,1993)仅以苏州为例,可以有很多点:苏州弹词标志着中国叙事文学与音乐文学相结合的一个高峰;昆曲标志着中国戏曲南北之长结合的最高成就;苏州园林标志着中国建筑艺术与绘画艺术、诗词艺术结合的美妙结晶;寒山寺钟声代表了佛教美学的传统;吴门画派笼罩了有清三百年的清代画坛,标志着中国文人山水诗画艺术影响远达东亚南亚的新阶段,伍子胥代表着反抗与复仇的悲剧传统,唐寅代表了风流才子的市民浪漫传统,董其昌的南宗书艺标志着中国南派书法的集大成;顾亭林开创了清代学术,结束了宋学;钱柳因缘代表了抵御异族重新反抗的传统……。以点带面,因小及大,由表入里,我们可以透过江南研究的点点滴滴,映现中国文化的大千面影。可以老龙井为例。

附录:

9,历史学与文学研究都有公共的用途,有政治功能。“谁提供记忆、塑造概念、诠释过去,谁就赢得了未来。”(米切尔·斯金纳,Michael Sturmer)研究江南文化,可以提供当代江南人的历史资源与文化整合,有助于塑造新的地方认同与地方文化意识,具有社会心理政治意义。江南研究提供什么样的大论述,就建构了什么样的未来。譬如,吕思勉在《中国文化东南早于西北说》(1936)、《论南北民气之强弱》(1938),就发展出一套“南方文化优势”说,其背景是现代史南方发源的革命浪潮与三十年代日益严重的北方异族入侵忧患,进而从历史发掘尘封的记忆与想象,发展新的现代国民意识,为中国抗战时代建构国族抵抗认同,有很强的政治性。钱穆的《国史大纲》是一个很好的正面例子。日本近代思想史学者沟口雄三,高度评价王阳明、黄宗羲的意义,认为前者“人人皆可为圣贤”,开创了“民间参与政治的自觉”,标志着从王安石的士官政治主体,到王阳明的民间政治主体的大趋势,而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尤其是其中学校,有强烈的反中央、反专制集权思想,从思想史上开启了“地方乡里自治”的大趋势,而曾国藩的湘军就是阳明学与黄宗羲的开花,而辛亥革命以各省脱离清廷的“地方分权”为政治诉求,正是阳明学与黄宗羲的结出正果。从江南发动的思想文化大趋势,正是江南文化所显露出来的内在结构。这一反我们的教科书主流史家所说的反封建反殖民或受到西方冲击的现代化挑战应战过程,而是具有内在的中国文化生命动力的。这也是非常具有政治性的。

二、江南文化研究的方法

1,传统的文史结合的研究方法。老一辈学者中,陈寅恪的“诗史互证”、“史文蜕嬗”是其中的成功的典范方法。《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柳如是别传》与《论再生缘》,都是江南研究的经典。

2,比较的方法。特别是其他知识与学问的缘助。以王国维《彊村校词图序》为例。

(1),古者卿大夫老则归于乡里。有去国而无去乡。(古代与乡为一体)

(2),后世士大夫乐居平生游宦之地,乐其山川之美也。(变化与自然山川之美为一体)

(3),近世士大夫流寓之地,北方天津,南方上海。入非桑梓之地,出非游宦之所,内则无父老子弟谈讌之乐,外则乏名山大川奇伟之观,惟友朋文字之往复,差便于乡居。盖无所乐于斯土,而不反者,盖风俗人心之变,由都邑而乡聚,居乡者,虑有掣曳,不能安其身与心,故隐忍而出此也。(两层脱落,身心不安)

(4),汪氏,盖以志其故乡之思云尔。山川清美,古之词人张子同、子野、叶少蕴、姜尧章、周公谨之伦,胥卜居于是,千秋万岁后,其魂魄犹若可招而复也。夫有乡而不得归者,今日士大夫之所同也。而为图以见意,自先生始,故略序此旨,且以纪世变也。(想象与记忆中的替代补偿也,从人与乡里的关系,可见世变。)

3,人文地理学的方法。“地方”是晚近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尤其是强调了地方感和地方认同,即包含了地方意义、地方依附与情感、地方意象、乃至于地方是“在世存有”之所在的关切,以及符号学与后结构主义强调“空间”作为文本、符号、象征或论述再现的分析进路。Cresswell,Tim. 2004.Place:A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Blackwell.

Donald,James and David Ley(eds). 1993.Place/Culture/Representation.London:Routlege.

Gottdiener, M.and  Alexandros ph.Lagopoulos(eds).1986. The city and the Sign: An Introduction to Urban Semiotics. New Youk:Columbia Universty Press.

三、陈寅恪与江南文学研究的学术史

(一)江南家族与文学世家研究

陈寅恪的著名命题:门风、家风与学风的关系

(二)江南女性文学研究

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

(三)江南地理空间与文学研究

陈寅恪的《天师道与滨海地域研究》

(四)江南文献与文学研究

陈寅恪的《论再生缘》

(五)江南园林与文学研究

陈寅恪的南园研究

四、江南研究文献书目

壹,《四库全书总目》所收江南史地、江南地方文学总集

一、江南史地

建康实录二十卷,唐许嵩撰。

钱塘遗事十卷,元刘一清撰

京口耆旧传九卷,不著撰人。南宋间人作。记录文化人物有沈括、洪兴祖、米芾父子等。

百越先贤志四卷,明区大任撰。收南越、东越(闽越)、瓯越、西越(广西湖南)、骆越(四川)

吴中往哲记一卷续一卷补遗一卷,明杨循吉、黄省曾撰,记明代苏州府人物。111人。

苏材小纂六卷,明祝允明撰,记天顺以后苏州人物。

吴中人物志十二卷,明张昹撰,成周至明代。

姑苏名贤小记二卷,明文震孟撰,凡五十人。

昆山人物志十卷,明方鹏撰,论次昆山先哲158人。含流寓26人。

金华先民传十卷,明应廷育撰,分类述金华历代人物。

金华征献略二十卷,清王崇炳撰,采金华先贤事迹分十二类记之。

东吴名贤记二卷,明周复俊撰,记吴中名贤五十七人。

义乌人物记二卷,明金江撰,取义乌名人四十七人为之传贊。

昆山人物传十卷名宦传一卷,明张大复撰,记明代洪武到万历三百余人,官是土者取十五人附之。

檇李往哲前编一卷,明戚元佐撰,记明代嘉兴人物十四人。

檇李往哲续编一卷,清项玉笋撰,补元佐。

嘉禾征献录四十六卷,清盛枫撰,明一代嘉兴人物。

吴兴名贤续录六卷,明王道隆撰。

毗陵人品记十卷,明吴亮撰,自商迄明。

晋陵先贤传二卷,常州人物自春秋迄明共六十九人。

两浙名贤录五十四卷外录八卷,明徐象梅撰。

吴越纪余五卷杂吟一卷,明钱贵撰。有吴季札观乐等三十五事。

吴郡图经续记三卷,宋朱长文撰。上卷分封域、城邑、坊市、风俗、物产待十五门,中卷分桥梁、祠庙、宫观、山水、寺院等六门,下卷分治水往迹、园第、冢墓、碑碣等七门。

吴郡志五十卷,范成大撰。

吴地记一卷附后集一卷,唐陆广微撰。

乾道临安志三卷,宋周淙撰。武林掌故者,要必以是书称首焉。

咸淳临安志九十三卷,元潜说友撰。明人作西湖志者,多采用之。朱彞尊谓宋人地志幸存者,独潜氏此志独详。

西湖游览志二十四卷志余二十六卷,明田汝成撰。其体在地志、杂史之间,与明月人游记徒以觞咏登临流连光景等不侔。

西湖志纂十二卷,清梁诗正、沈德潜等撰。

武林梵志十二卷,明吴之鲸撰。凡得寺院四百二十六所。

至元嘉禾志三十二卷,元徐硕撰。碑碣极多。

江南通志二百卷通行本,清赵恩宏等监修。

浙江通志二百八十卷,嵇曾筠等监修。

茅山志十五卷,元道士刘大彬撰。

天台山志一卷,不著撰人名氏。

雁山志四卷,明朱谏撰。

邓尉山志一卷,明沈津撰。

牛首山志二卷,明盛时泰撰。

云门山志略五卷,明张元忭撰。在绍兴城南。

乍浦九山补志十二卷,清李确撰。在嘉兴东南。

径山集三卷,明释宗撰。径山志十四卷,宋奎光撰。

二、地方总集

“地方总集”与“地方志”不一样。《提要》明确认识到,有必要区分此两类不同目的的撰述体例。盖“地方志”属于史部“地理类”,是有关一个地方的方域、山川、风俗、物产的文字记载,以实用、经世为目的。最早的方志,只是“偶涉艺文而已”,即并不以文学为主。而“地方总集”,则乃是在总集中,另划出一部分来收录有关地理空间的文学文献,“网罗放佚,使零章残什并有所归”,以文学为目的,“虽以志名,实总集也。”(提要,第2679页)所以,尽管四库并没有专门从总集中再分出“地方总集“的小类,可是我们完全可以从四库提要中看出,另立一小类为“地方总集”,完全是顺理成章的。而仔细分析,又可以发现,这一小类可再分为:一,江南地域文学总集,网罗某一地域的文学文献。二、江南地理空间总集。收录某一具体景观、胜迹的文学文献。三,江南家族地域文学总集。以家族为中心的地域文学文献。以下是我从四库总目录出的三类书目共五十五种:

(一)江南地域文学总集

会稽掇英总集,宋孔延之,二十卷,绍兴。

吴都文粹,宋郑虎臣,九卷。

月泉吟社,宋吴渭,一卷。浦江。

玉山纪游,元顾瑛,一卷。昆山等。

荆南唱和集,元周砥等。一卷。宜兴。

新安文献志,明程敏政,一百卷,新安。

吴都文粹续集,明钱谷,五十六卷,补遗一卷,苏州。

檇李诗系,清沈季友,四十二卷,嘉兴。

甬上耆旧诗,清胡文学,三十卷,宁波。

(以下存目)

玉峰诗纂,明周复俊,六卷,昆山。

昆山杂咏,明俞允文,二十八卷。昆山。

吴兴绝唱集,明邱吉,四卷,续集二卷,湖州。

吴兴艺文补,明董斯张等,四十八卷。湖州。

天台诗选,明许鸣远,五卷,天台。

古虞文录,明杨仪,二卷,文章表录一卷。常熟。

海虞文苑,明张应遴,二十四卷,常熟。

荆溪外纪,清沈敕,二十五卷,宜兴。

太仓十子诗选,清吴伟业,十卷,太仓。

栁州诗集,清陈增新,十卷,嘉善。

练音集补,清王辅铭,七卷,嘉兴。

国朝练音集,十二卷,同上。

姑苏杨柳枝,清汪琬,一卷。苏州。

金华文统,明赵鹤,十三卷,金华。

金华文略,清王崇炳,二十卷,金华。

洛如诗钞,清朱彝尊,平湖。

于野集,七卷,清王原,青浦。

青溪先正诗集,无卷数,清鲍楹,淳安。

松风余韵,五十一卷,清,姚宏绪,上海。

姚江逸诗,清黄宗羲,十五卷,余姚。

续姚江逸诗,十二卷,清,倪继忠。余姚。

(以上共三十种)

(二)江南地理空间总集,

严陵集,宋董弅。九卷。桐庐。

天台前集,宋李庚等。三卷,别编一卷,续集三卷,续集别编六卷。天台。

玉山名胜集,元顾瑛,十二卷,在昆山。

(以下存目)

静安八咏诗集,一卷,元释寿宁,在上海。

姑苏杂咏,明周希孟等,二卷,在苏州。

金兰集,徐达左,三卷,附录一卷,在苏州光福里之耕渔轩。

虎丘诗集,明王宾,一卷,在苏州。

石洞遗芳,明郭鈇,二卷,在东阳。

青溪诗集,明徐楚,七卷。在淳安。

西湖八社诗帖,祝时泰等。无卷数。在杭州。

荆溪唱和诗,明俞允文,一卷,在宜兴。即阳羡溪。

吴越游稿,明沈明臣等,一卷,从钱塘到扬州。

灵洞山房集,明赵志皋,二卷,在兰溪。

市隐园诗文,明姚淛等,无卷数。在南京。

钓台集,明陈文焕,六卷,在桐庐。

钓台集,明杨束,二卷,在桐庐。

小孤山诗集,明陈恪,一卷,在宿松。

谪仙楼集,明骆骎曾,三卷。在采石。

寒山蔓草,明赵宦光,十卷,在吴。

小瀛洲社诗,明钱孺谷等,六卷,在海盐。

韬光寺纪游集,无卷数,清,释山止,在杭州。

兴善寺历代名贤留题集,二卷,清释净溥,在嘉兴。

七十二峰足征集,一百一卷,清吴定璋,在太湖。

(以上共二十三种)

(三)江南家族地域文学总集

义门郑氏奕叶吟集,七卷,清,郑尔垣。在浦江。

义门郑氏奕叶集,十卷,收文。

贰,江南研究的工具书目录举隅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华书局,1997

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主编: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华书局,1985

清任寿世等修,刘开等纂,中国方志丛书,清道光五年(1825)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85.

唐力行、陈忠平主编:江南区域史论著目录(1900-2000),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江洪等主编,苏州辞典,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

鲍士杰编纂,杭州方言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李荣主编,南京方言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张慧剑:明清江苏文人年表

钱仲联:清诗纪事,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

国学网,中国经济史论坛
2#
 楼主| 发表于 2011-9-20 01:10:04 | 只看该作者
江南意象:秘传与含蓄的古典 
胡晓明



这里讲的是几个著名的“江南辞语”:

江南春、江南客
江南好、忆江南、望江南
江南断肠句
江南黄叶村
江南可采莲
江南好风景

我要说的是,因为有这么多美妙的叙事、典故、诗章、名句、意象以及本事集中浓缩于“江南”一语,使其传承有自,积累深厚,珠光宝气,完全不同于一般地名或地域文化专用名,而成为一个重要的中国精神形象符号。

1,江南春色、江南春信、江南客

梅花因其报春最早,而成为中国最具江南意味的花。《花镜》上说:“古梅多著名于吴下、吴兴、西湖、会稽、四明等处,每多百年老干。”陆凯的折梅寄友的故事发生在南朝的江南(荆州):“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赠范晔》)后来成为诗词中代代相传、约定俗成的隐语:“一枝江南春色”、“江南春信”、“江南客”,无疑都是梅花的含蓄代词;如果是咏梅,有时不出现梅花,只说“江南春”直就是说梅花。如云:

梅梢弄粉香犹嫩,欲寄江南春信。(欧阳修)  
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舒亶)
佳人怨我,不寄江南春一朵。(刘辰翁)
(落梅)江南春信无痕迹。(黄子行)
梦破江南春信,渐入江梅,暗香初发。(无名氏)
忆梅人是江南客。(晏几道)
与卿俱是江南客,剩欲尊前说故乡。(陆游《梅花》)
报与江南春信道,题诗寄处陇梅开。(徐文长《寿吴宣府》)
贻我梅边索句图,江南春思到平芜。(朱彝尊《赠周参政》)
江南与梅花,是一而二的关系。因而,如果要评选一个江南的“地花”,非梅花莫属。如果要评选一个最早、最浓、最美的春色春意春信,非江南莫属。

2,望江南

白居易《望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其实乐天最忆的还是最后提到的吴娃。刘禹锡《报白君》:“报白君,别来几度江南春。江南春色何处好,燕子双飞故宫道。……吴娃多情言语黠,越客有酒巾冠斜。坐中皆言白太守,不负风光向杯酒。酒酣襞笺飞逸韵,至今传在人人口。报白君,相思空望嵩丘云。其奈钱塘苏小小,忆君泪黯石榴裙。(白君有妓,近自洛归钱塘。)”

那个酒酣襞笺、口耳相传的“逸韵”,正是《望江南》词。值得注意的是,《望江南》这个词牌,本来背后就藏着一个女子的故事。《乐府杂录》:“《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李德裕镇浙西,为妾谢秋娘所制。后改为《望江南》。”

有乐天的美妙之词,《望江南》更成为隐含的抒情符号,含蓄而优美地传达着男女相思的主题。陈寅恪《柳如是别传》说:

(柳如是)《戊寅草》有《梦江南》“怀人”词二十阕,卧子《诗馀》有《双调望江南》“感旧”一阕。《梦江南》即《望江南》,“怀人”亦与“感旧”同意。两人所赋之词互相关涉,自无待论。但别有可注意者,即《梦江南》及《双调望江南》两词中之“南”字,实指陈、杨二人於崇祯八年春间同居之徐氏南楼及游宴之陆氏南园而言。

陈柳作品针线相接,情脉内注。

柳如是《梦江南》:

人去也,人去凤城西。细雨湿将红袖意,深芜深与翠眉低,蝴蝶最迷离。(其一)
人何在,人在雨烟湖,篙水月明春雨滑,舵楼风满睡香多,杨柳落微波。(其十七)
陈子龙《望江南》:

思往事,花月正朦胧。玉燕风斜云鬓上,金猊香烬绣屏中。半醉倚轻红。         
何限恨,消息更悠悠。弱柳三眠春梦杳,远山一角晓眉愁。无计问东流。

二人诗词情缘,要眇深情,为古代望江南的隐秘古典,画下了一个美妙的句号。

3. 江南肠断句

更使人惊奇的是另一秘传的有关江南的相思古典:江南断肠句:

断肠犹忆江南句。(卢炳)
但苦忆,江南断肠句。(史浩)
忆得歌翻断肠句。(杨无咎)
白首题将断肠句。(刘辰翁)
断肠句,试重拈彩笔,以赋闲愁。(王沂孙)
断肠句、落梅愁雨。(吴文英)
人生南北如岐路,惆怅方回断肠句。(吴潜)
为什么这么多诗人追忆、想象、不断地提到“断肠句”?这当中有什么隐含的故事?最后一个例子说破了谜底:贺铸《横塘路  青玉案》云: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凌波即神女,目送芳尘、锦瑟年华,表明江南断肠句的背后,藏一女子。宋代一个诗学经典是黄山谷说的:“解得江南肠断句,至今唯有贺方回”,诗话词话,长写不衰。但是为什么“唯有”呢?仔细想一想,这里的“断肠句”是“新题”,那就表明,还有“旧题”,旧题的“断肠句”是什么呢?应追到唐人韦庄的《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为什么“还乡须断肠”?恰是因为有“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不能割舍也。江南的深情而美妙的情爱故事,衬托着江南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成为江南心事的点晴之处,永久地散发着中国文化最深处的芬芳气息。

然而还没有完,江南断肠句的古典,还可以再追到谢灵运,甚至屈原的美人芳草:

采菱调易急,江南歌不缓。
楚人心昔绝,越客肠今断。
断绝虽殊念,俱为归虑款。……

楚人即屈原,《楚辞 招魂》有“魂兮归来兮哀江南”;越客即谢灵运自称。这一肠断,虽与屈子不同,但同为无端的、不可排遣的乡愁。综合上述各条,“江南断肠句”的含义是:

1, 特指江南的美丽。

2, 以及江南美丽背后的佳丽及其情缘。

2,美得令人伤心、无限低徊、要眇的心事。

3,从屈原、谢灵运一直传承而来优美的心灵感应。

黄山谷为什么说“解得江南肠断句,至今唯有贺方回”,至此可以得到一个答案。

4,江南黄叶村

苏东坡的题画诗。题的是画家李世南的《秋景平远》图: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关于这首诗,有一个故事。南宋时杭州城的庆春门内,有一个叫做听潮寺的寺庙,后来改名为归德院。为什么改名呢?因为那里靠近钱塘江,有一次宋高宗在寺庙里过夜,晚上听到潮声,就以为是金兵杀过来了。后来就改名为归德。

这里面有一个宋高宗的题诗石刻,原来高宗住在这里时也读到了这首诗,他喜欢,就题了来赐给大臣刘汉臣,人们刻石于此。后来毁于大火。宋高宗喜欢此诗,而恐惧潮声,这表明,“江南黄叶村”的和平安宁与山明水秀,给了惊魂未定的皇帝一种温暖的感受。其实,那梦中惊扰了宋高宗的金主完颜亮,跟高宗有共同的审美趣味。他也正是垂涎艳羡于江南那“十里荷花,三秋桂子”的甜美风物,才兴起投鞭渡江之意。整个宋代,是中国进一步发现江南的时代。美丽而温暖的江南,分明为来自北中国的统治者,打开了一个新鲜而魅力无穷的世界。于是引得好多诗人画家,都向往着那扁舟一叶的宁静安适所在。所以,像这样的诗句:“投老江南黄叶村,菊花时节雨昏昏”,“家在江南黄叶村,归来重葺栁边门”,以及“渔舟添个溪头缆,便是江南黄叶村”,在在都有情味。“黄叶江南一棹归”,从此成为江南温暖人生的经典意象。

5,江南可采莲

汉乐府古题《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闻一多《说鱼》认为“鱼戏”与男女性隐语有关系。《乐府解题》曰:“江南古辞,盖美芳晨丽景,嬉游得时。若梁简文‘桂楫晚应旋’,唯歌游戏也。”按梁武帝作《江南弄》以代西曲,有《采莲》、《采菱》,盖出於此。

后来的《江南曲》,几乎与鱼红、采莲有关,都隐含男女情事。如梁武帝的《江南思》桂楫晚应旋,历岸扣轻舷。紫荷擎钓鲤,银筐插短莲。人归浦口暗,那得久回船。                                                                        

江南有妙妓,时则应睿枢。月晕芦灰缺,秋还悬炭枯。含丹和九转,芳树荫三株。何辞天后诮,终是到仙都。

沈约的《江南曲》

擢歌发江潭,采莲渡湘南,宜须闲隐处,舟浦予自谙。罗衣织成带,堕马碧玉簪。但令舟楫渡,宁计路嵌嵌。

宋之问、丁仙芝、刘慎虚、于鹄、李益、李贺、李商隐、韩偓、温庭筠、罗隐、张藉等的《江南曲》,背后都有男女情事。陆龟蒙的《江南曲》后两首是:

鱼戏莲叶南,欹危午烟叠,光摇越鸟巢,影乱吴娃楫。
鱼戏莲叶北,澄阳动微涟。回看帝子渚,稍背鄂君船。

     一直到现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隐秘而含蓄的男女之思,依然是一个抒情传统。

6,江南好风景

《明皇杂录》:唐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彭年、鹤年兄弟三人皆有才学盛名。彭年善舞,鹤年、龟年能歌,尤妙制《渭川》。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僭侈之制,逾于公侯。宅在东都通远里,中堂制度,甲于都下。(今裴晋公移于定鼎门南别墅,号绿野堂。)其后龟年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赏,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则杜甫尝赠诗,所谓“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的名篇《江南逢李龟年》写于大历五年(公元775年)春天,是老杜在人间的最后一个春天。“江南”指潭州(今湖南长沙)。虽然安史乱平,然大唐帝国完全没有恢复元气,岐王宅与崔九堂的华章大乐依稀在耳,而乾坤含疮痍,盛唐气象一去不复返,所谓“良辰美景、姹紫嫣红,都付与断垣残壁”。越是江南风景的美好,越是增加人生长恨的不可己的悲情。从此,“江南好风景”成为一个表达江南美景的习见的常语,只是人们已经忘了老杜的悲伤。只有晚明清初的钱谦益,还记得用“江南好风景”这个故事来表达亡国之痛:

  金尊檀板落花天,乐府新翻红豆篇,取次江南好风景,莫教肠断李龟年。

河东君柳如是以红豆来为钱牧斋祝寿,大家写作了咏红豆的诗篇,钱牧斋更写了读后感。红豆,在这里象征着反清复明的心事。“新翻红豆篇”,即暗示对明朝的思念,要化而为新的、积极的行动。“莫教肠断李龟年”,是反用杜甫的旧典。

7,《红楼梦》中的“东南”

“东南”即关于“江南”的另一种表达。连《红楼梦》里都有一个东南方位的诗学奧秘: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第一回)

案,这是写在石头上的《石头记》的第一句话,是有关江南的经济认同。又:

平儿拿出《玉匣记》着彩明来念。彩明翻了一回念道:“八月二十五日,病者在东南方得遇花神。用五色纸钱四十张,向东南方四十步送之,大吉。”(第四十二回)

案,这是刘姥姥讲她的小姐儿身上干净,眼睛又净,在大观园里遇到了花神。东南既与节气上的春天有关,也与地理上的江南意识有关。

宝玉到了学房中,做了自己的工课,忽听得纸窗呼喇喇一派风声。代儒道:“天气又发冷。”把风门推开一看,只见西北上一层层的黑云渐渐往东南扑上来。(第八十九回)

案,这是“人亡物在公子填词,蛇影杯弓颦卿绝粒”,宝二爷为死去的睛雯姐姐酌茗焚诗,而林妹妹因疑心宝玉娶亲而绝粒垂毙。西北黑云正扑往“东南”,恰是人物命运的象征。这不是随便写的,而是前后关连的:

只听见檐外老鸹呱呱的叫了几声,便飞向东南上去,宝玉道:“不知主何吉凶。”黛玉道:“人有吉凶事,不在鸟声中。”(第九十一回)

从头到尾,《红楼梦》都有一种有关“东南”的隐秘知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6:49 , Processed in 0.07865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