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什么样的理由要考语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20 01:11: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什么样的理由要考语文? 
胡晓明


都二十一世纪了,原本几千年不变的东西竟也会拿出来讨论讨论:母语的考试要不要废掉?

上海有好几所高校自主招生,决定不用再考语文,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他们随后解释说:一是英语可以方便找资料,有利于学生将来学科上的发展;二是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考试的负担。然而减负难道就只减中文么?而“考语文”与“找资料”分明不矛盾嘛,何况谷歌的研究部主任诺维格都说了,不出十年之内,网络搜索会自动将所有检索到的不同文种的文献译为中文。看来,这两个理由不仅能表明教育管理者的语文水平,而且也反映了他们缺乏科学前沿感觉。

但是问题并不那么简单。网上民意汹汹,大部分网上意见反对弃考语文,然而言辞激烈,刀光剑影,譬如说上海因此这就成了“新的租界”、不考语文即是民族文化精神的“挥刀自宫”、甚至其后果“超过三聚氰胺,将损害下一代婴儿大脑。”属于典型的网络语文秀,无益于理性冷静地探讨问题。我们要注意反面的主张不是没有道理。譬如主张废考语文考试的人,说语文学科的区分度不高,不像理科那样对错分明,是一门不太能彰显“公平”的科目,因此考试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但也有同样主张废考的人,却又反过来认为语文考试的方法像理科一样有很多死的东西,语法呀修辞呀,过于僵硬呆板,真正语文素养好的人反而考试选拔不出来,因而不妨废了考试,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后一种意见是因为洗澡水不干净而连孩子也干脆一起倒掉;而前一种意见重视考试的“区分度”貌似合理,但如果进一步深究,却只是将程序的公正视为目的,认为语文考试不过只是一种体现“公平”的手段,“公平”地追求分数的一种活动,这就不仅是过于天真地看待考试,也完全有昧于语文教育的真谛了。更有某种假借着“公平”的旗号,骨子里重理轻文、歧视语文,跟自主招生考试中挥舞着“改革创新”的旗号一样,旨在企图取消语文考试,其实背后都是同一只看不见的手: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教育观。而那些因为考试有待改进而干脆废了考试的议论,更混淆了焦点,加深了中文教育的危机。因此,有必要从根本上先说说究竟出于什么样的理由我们需要语文考试,然后再来讨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考试。

首先,我们要知道,母语考试不是某个机构、某个集团或某个地区的选择,而是民族利益最大化、长远化的选择,是发自民族生命内部的指令。人生在世,有一些与生俱来的“首要的美好事物”,母语即其一。德国哲学家和文化历史学之父赫尔德(Herder, Johann Gottfrid1744-1803)也早就说过:“语言表达了群体的集体经验”;“诗人是一个民族的创造者”,“我们生活在我们自己语言所创造的世界里”。我们要不要生活在我们自己的民族主体性所打造的文化精神世界里,这已经成为我们迈向现代不可否认的重大选择。广义的中文(而不是“汉语”)融汇了民族思想价值,是民族精神典型的载体。正如陈寅恪先生早就说:“吾民族所承受之文化,为一种人文主义之教育,虽有贤者,势不能不以文学创作为旨归。”可以说母语就是民族本身,因而母语尊严是发自民族共同体生命内部的神圣命令,是不容轻视、抹杀、变相贬损的。因而,通过考试等制度来强化母语地位,就是一种绝对命令,取消了母语考试,就会减损其地位。母语是超学科、超知识、超时代的,因而语文考试的政治性不是一种学科、地域、时代的政治性,而是一种神圣的政治性;透过有效的制度手段来达到加强母语地位的目的,其理由具有不容讨论的至高的正当性。

其次,母语考试是用制度的力量来保障每个公民的母语能力得到充分的生长。母语能力是公民创造世界最有力的工具之一,是公民确立其自我尊严、实现其自我价值、回报民族国家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无容置疑,在一个开放的国家,外来语能力当然也能很好地实现自我价值,然而道理是很简单的:只有外来语能力,而没有母语能力,却无论如何不可能最充分实现自我价值,以及最大限度地报效民族国家。众所周知,母语虽然与生俱来,却并非来之即优,来之永优,并非不需要强化与发展的。任何语言能力都是后天学习进步的,所以,母语还需要制度来保护么?回答是肯定的。只有殖民主义者才深知如何通过毁灭被统治民族的语文来从根本上消灭其反抗力,只有愚蠢短视的民族才会放任外来语圧垮本民族的母语。我们只要想想十八世纪的法国殖民者如何消灭越南的汉喃文字,强改为拼音文字,我们只要看看当代的法国社会,如何保护自己的母语,就可以得到启示。我在巴黎生活的时候发现,连日常生活中的常用文字,譬如医院的挂号室、地铁的出入口、公厕的位置、街道的名称、交通的标志、火警的提示、公共电话的使用以及教堂的开放时间等,都几乎是没有任何英文标识的!更无论卢浮宫每一幅画墙上的说明文字,以及密特朗国家图书馆的卡片目录。通过耳濡目染的语言环境来加强母语、保护母语,这确实是很有战略眼光之举。母语需要保护,是不是母语今天成为弱势了呢?回答也是肯定的。我们只要看看遍地开花的英语学校与培训机构,从小到大的英语教育历程(而语文教育大学里就没有了),无处不在的外语考试规定、用人标准的英语霸权以及崇洋媚外的社会陋习与潜规则,我们就知道母语仍处于弱势;我们只要看看科学主义的崇拜、功利主义的盛行,以及市场一元化主义的霸道,就可以想见主张素质优先、并不带来直接实惠的中文教育,在今天的中国,从官员领导到千家万户,其实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因而,通过考试制度来强化中文的社会认同,保护其教学、研究与推广普及的资源,增加其社会关注度与社会投入量,可以一劳永逸地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助于增强公民的母语能力的充分生长,是一件有利于文明国家千秋万代持续进步的大事。我们可以从反面试想一下,如果从此弃考中文,教师也大幅流失了、学生也逐渐轻视了、社会也越来越不关注了,久而久之,一些精英逐渐都变成了所谓“香蕉人”,更多的百姓则只不过沦为洋人及香蕉人的奴隶,就像一些濒死的语言民族那样,那么我们还称得上是一个悠久广大的文明国家么?我们有文明与文化的尊严么?

第三,用制度的力量来确立人文教育的尊严,保证人文素养的价值导向。前面说了中文其实是弱势地位,不要看孔子学院有多么风光,国学讲坛有多么火热,其实并不能改变骨子里的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不然,就不会发生如此高分低质的事情:一个高分考上美国著名大学的数奥学生,理直气壮地回答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赚大钱,他竟然完全不知道西方的大学也是要用制度来保证它的学生是志于奉献社会回报国家的人才。有人说,大熊猫就是因为弱势,所以受保护,呵呵,你们是大熊猫么?这个说法暗含着嘲讽:你们不就是风花雪月么?不就是大熊猫那样的观赏之物么?其实这正是长期以来社会上某种占主流的中文观,除了实用就是娱乐,除了八股就是八卦,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语文的素养与人文的内涵,完全是可有可无、自娱自乐、不能来钱的花花草草点缀升平而已。更可悲的是,今天,人文精神的重要,人文价值的尊严,已经成了社会习惯性的陈词滥调,当官的知道为政的要诀是什么,老百姓也更深谙实惠主义,但是我不能不说的是,这次自主招生中弃考语文事件,恰恰反映了中文潜在的危机。而一些好心的教育工作者以为这只是自主招生中某种探索的过程,是可以争议商榷之事;一些过激的网络批评将其过度阐释为民族文化与外来影响之争,其实在我看来,这都不足以洞其里、号其脉,事情的实质,正是如王元化先生生前所忧思的那样:是这个时代人文素质进一步往下滑动的新征兆!我们看到北方的国学讨论越来越流于高校利益集团争学科设制的利害之争,我们看到《孔子》电影将儒学变得进一步口水化娱乐化,我们看到曹操墓争论中地方以文化争利益的真相,我们看到中国足球原来成了老话中所说的“万恶赌为先”的牺牲品,我们看到“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将“中国”这一符号虚脱地放大,我们看到教育的讨论中将钱学森命题的重要性,扭曲为落后就是要挨打的所谓新GDP主义,最好笑的是,我们看到山东已经将《论语》的格言印上了彩票,命名为“孔子彩票”,将“孔夫子”变成了“孔方兄”。我们越是看到这些,就越是能体会到王元化先生的为中国文化的命运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

最后,用制度的力量来加强厚植语文存在的生命。语言存在的生命在于,鲜活地存在于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交往实践活动之中。正如皮亚杰认为代数存在于人与自然交往的精神结构中,语文也同样不仅是客观的知识、博物馆的古董、与语法题中的规则,真正的语文是一种生命方式,真正的语文考试要让语文的生命活转过来、流动起来、站立起来、成为考生生命中的一个部分。好的考试制度,注重理解力,注重创造性,注重灵性与感觉,注重平时的语文素养,恰恰可以促使这样的语文生长,而不是压抑它。中国古老的教育思想中,诗书礼乐往往是为了人的教化,直而温、宽而栗,温柔敦厚,背后是活生生的人的生命。中国的诗文写作,不讲究机械的语法与修辞,而是抑扬顿挫、一唱三叹,手舞足蹈,是生命的神采飞扬!而现在的网络写作,是不假思索的搜索与巧妙或粗糙的复制与粘贴,是抄袭与偷懒,是论文造假的产业横行,同时有体制里的官僚们用数字的管理、形式主义的目标、以及亮闪闪的勋章来鼓励这样的虚假的繁荣。不要小看语文考试,考试本身当然不能保证促成一种活的语文能力与语文生态,但是考试是一个集结号,是一个动员令,是一个社会的风向标。没有了它,难免不会军心涣散,队伍不整,甚至丢盔卸甲,溃不成军。某种意义上说,抽掉了考试的语文教育与中文社会,就好比是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里拿走了定海神针。我们决不能自乱语文生态的基本秩序,我们只是需要将考试变得更好,使良好的语文成为生命一体同在,金针度人,可久可大,使定海神针变成每个人生命中的舒卷自如的绣花针!说到底,解决与渡过危机的密钥,仍然在语文工作者的手中!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2:47 , Processed in 0.06811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