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楼主 |
发表于 2011-10-15 10:43:54
|
只看该作者
教育:向大自然寻找力量
(《天纵之教---生本教育随笔集》自序)
郭思乐
生本教育实验12年,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无数事实叙说着生命的神奇,描绘着教育的美景,打开了人们的眼界,展现了最普通而又为人忽视的认识---教育可以凭借大自然的力量,把人培养到极致,就像大自然让千花万树展现无以言说的亮丽。在学生进取的欢乐中,在校长教师如释重负的赞叹中,你会感到教育原来这样美好!许多进行生本教育老师和校长说,做了“生本”,回不去了----那是一种在巫山看到了云的感觉。
湖南株洲市生本教育实验校景炎中学的老师们,在集体创作的诗歌《与生本同行》中写道:
生本不是一个神话
教育却因它闪耀清新的光芒
生本,是一种希望
生本,是一种力量
我时时为此而感动。这是一群非常有思想的中学教师,他们步履匆匆,他们对一切都要进行知识分子方式的审视,但是今天,他们从心底里赞美生本,用如此厚重的言辞,来强调这种对他们还刚接触不久的思想!我想,他们其实是在品味着生本教育所依托的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赞美大自然赋予教育的强大力量。
我们所说的教育要向大自然寻找力量,显然不是简单地说要在学校里种树,要优化学校的自然环境,而是说,教育所接触的最大的自然,就是人的生命自然,人的生命就是教育面临的最深刻的、最重要的自然,假如我们依托生命自然,就能得到自然赋予生命的一切可能性,并达成之。生本教育之所以得到人的发展的极致,就是因为,生本教育高度信任和尊重学生,以全面依靠学生的方式,促使生命舒张,促使人之生命要素充分发扬,实现马克思说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只有这个时候,人之天性,大自然给以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凭借,才可以尽其所用。
例如,如果我们“生本”地进行语文学习,把过去所醉心的“语文分析”转化为“语文实践”,让人在语文之海中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其语文素养就会在语文本能和学习天性的涵育下充分而美好地生长,这种生长是最丰富的,最和谐的,最卓越的,极其灿烂的,只有“自然”才能完全概括它的,这时,完全不同的“语文人”出现了。一年级,他们就可以(借助电脑)作文,三年级可以读《陋室铭》,在一所农村学校广州花都育才学校的三年级,小学生普遍地字正腔圆地读着“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而在当时刚刚从城中村小学转变为城市学校的华阳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还可以把中考的作文做得头头是道,四年级学生的阅读量可以比高中生的规定阅读量多出一倍,并且有的学生可以做高考作文,到了六年级,那就更是可以出一批小文章家,如同本书里所列的另一所城中村学校深圳南山区沙河小学孩子即席写的“风”-----古人所谓“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如今我们的孩子,也是这样。除了看“风”之外,还请你看看当有人对孩子们的作文这样那样评说的时候,他们的回应文章的卓然大气:本书的“飞吧,吴伊甸和你们班的同学们!”。
除了语文学习,我们还可以看到更多更多。在浙江的一所生本教育实验学校里,某个高三普通班8位学生,在“二模”考试之后,他们跟老师主动说,我们自己学吧。学校给他们一个小教室,他们自己学,自己讨论,短短几个月高考下来,8个人中有5个进了重点大学,而过去,这个学校的普通班学生是与重点大学无缘的。自主学习给了他们力量。而江苏丹阳六中的一个班级,科任教师荆志强老师把学生充分组织起来,“个人做好,小组做透,班级做优”,63人的一个普通班高二数学的考试平均成绩居然超出当地重点学校34分,而且“一科把人带上去,各个学科站起来”,在全校96个班中,这个班级的各个学科都是最好的。这位老师的教学不仅着眼于数学成绩,而是“把人带上去”----使人得到充分的发展,是整个事情的关键。
这一切说明,人的全面充分自由的发展,既是目标,又是措施。作为目标的时候,我们把它叫做“极致”,而作为措施的时候,我们把它叫做“天纵之教”。极致来源于天纵之教。
所谓天纵之教,是指在教者的帮助下,最大限度地依靠学生自己的学的那样一种“教”,这已经不是过去的教了,那是另一种含义,指的是教者在帮着学生学起来,学得好,因而自动地喜欢学,进入良性循环。学习者纵横捭阖而不逾矩,原因是教者帮他扩张自己的空间和时间,来获得更充分的自由,把自己生命内在的规范发挥出来----生命是有自己的内在规范的,但只有生命得以自然地活动的时候,才能展现,如同陀螺,只有它高速运转的时候,它才表现了那种正直不倒的内在特性一样。你最好去看看生本教育的课堂,那里有思想碰撞,有答辩,有争先恐后的提升,最后的总的结果是,人的天性得以发挥,生命得以激扬,并且走向正确和正义的境界,走向天天向上的极致,教育由此得到最充分的诠释。天纵之教寻求并得到生命自然之伟力的帮助,它是生本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出路在于真正实行以生为本的教育,而学校中的以人为本,归根到底就是以生为本。生本教育取得成绩的原理是,就像邓小平同志的改革把土地分给农民一样,我们把真正的学习权还给了学生。
我们进行了为期12年的,有思想理论和深入到课程教材教法实践的生本教育体系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学生学得快乐、素质普遍提升和成绩优秀,教师幸福的成果,可以说,这是一项在国家教育科学规划下,自发的、自下而上的从理念、课程、教材、教法、评价方式、教学管理、课堂教学与德育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整体的改革与实验研究,特别是从教材的编写理念、框架、内容、结构方面改革,其力度和彻底性前所未有(比新课程改革还早),它对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方法提供了强有力的策略和依据。特别感谢人民教育出版社给我们出版了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的相关的实验教材,使得我们有机会验证着一个珍贵的事实:生本教育对人的培养和终身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整个教育改革,它具有相对完整的、先行先试的意义。我们的体会是:我们对教学的课程、教材和教法、评价和管理进行的根本改革,目标不是别的,而只是在于适应以生为本教育的需求,为全面依靠学生做准备,就像是为了原材料的精加工,我们要做好毛胚一样。
人们总是在课程的研究中强调社会的需求,学科的因素等的重要性,甚至到了与第三个因素,人--学生的重要性鼎足三分的地步。但事实是,正如我在十多年前写的书《教育走向生本》所陈述的,所有的因素最终要归结为以生为本,所有的一切最终都要依靠学生来完成,学生的提升才是教育的目标和过程的依托。我们多年的实践证明,前面的两个因素,必须变为使第三个因素可以发挥的形态,因为人是所有事情的核心因素。
对待人的这样一种因素,大自然别有心机---大自然的心机我们叫做天机,它其实是亿万年演化所形成的某种和谐或规律性:就孵化小鸡而言,大自然使母鸡的体温刚刚好适合孵出小鸡,但是大自然却没有给人类似的规定性来对待人的教育与学习,也就是说,人可以超越地设计儿童学习的方式和条件。
进一步的思考是,人之教育教学设计不一定能像母鸡适应鸡子那样地适应学生,这既是问题同时又是机遇,我们似乎体会到,大自然经过亿万年形成的规律的“本意”,是给我们宽松的设计,可以更高级地适应变化多姿而又遵从规律的学习的生命体,使之有更深刻的广泛的学习的自由,自由得更有质量。
生本教育努力揭示这种设计的秘密,执着地坚持:所有的教育教学改革,都指向一个目标----使儿童可以自为,使我们更可以全面依靠学生,实现天纵之教。2011年12月15日,人民教育出版社60周年社庆,邀请了两位学者做报告,一位是台湾学者欧先生讲“台湾教材”,一位是我讲“走向生本的中小学教材和教学”。欧先生风趣地说,台湾有的人做快乐教育,学生很快乐,很活跃,但成绩很差,被人称作“安乐死”(大笑),我在报告中接过这个话茬,放了6段课堂实录,说明教育和快乐同行,一切皆有可能,生本教育是天天向上的“安乐生”:孩子们快乐学习,素质发展,成绩优异
从既有情况看来,如果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每个地域都将会是十年后的人才仓库,而整个中国将会是人才如海,成为真正的人力资源强国。
在一所生本教育实验学校读到一首诗:“山有文章举世推,滨江桃李遍新栽;此公独有千秋意,造士都成一代才”。“山有”不知何人也,但是他的“执千秋意,造一代才”的放达精神和开阔的眼界,却在召唤人们跟从,或虽不至,心向往之。生本教育所认识的极致的教育价值,和天纵之教的走向,似乎为“千秋意”和“一代才”找到了途径。
结合这些,我把自己一部分博客文章收集成册,命名为“天纵之教”,借以方便与读者交流。《人民教育》杂志总编辑傅国亮先生惠以他的讲话作为“专家的话”列入本书,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会长吕达先生,著名学者林格先生,以及许多实验学校校长、老师读了本书中的许多文章,并提出了宝贵意见,未及一一列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朱文通主任、张海波编辑等,为本书的出版作出了许多努力,还热心地把我为祖居地蕉岭石寨撰写并书的《青云塔赋》及一些书法笔墨置入书中,使我与读者的交流多一种逸致,在此一并致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