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活动”替代不了“语文学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11 10:52: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活动”替代不了“语文学习”

杨生栋

语文很大,甚至等于了生活;语文上法很多,甚至超乎人们的想象。最近听了一些课,有点想法,那就是“语文学习”等于“语文活动”吗?“语文活动”能代替“语文学习”吗?如果“语文学习”等同于“语文活动”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语文学习变成一种活动,甚至是有趣的活动,那样学生不是就有了学习的冲动和欲望了吗?
活动是由共同目的联合起来并完成一定社会职能的动作的总和。活动由目的、动机和动作构成,具有完整的结构系统。学习是透过教授或体验而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从而导致可量度的稳定的行为变化,更准确一点来说是建立新的精神结构或审视过去的精神结构。从活动和学习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活动强调动作性,而学习是一种过程,强调行为的变化。学习的范围大于活动的范围,二者应该是一种包含关系。
语文活动,又称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好语文不可忽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这一界定告诉我们,语文活动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方式,是语文学习中可供执行有些学习内容的有效途径,但这并不等于除了活动这一形式就没有其他方式可以进行教学了。语文活动,凸显的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和方式,而语文学习的内涵远远大于这种形式。余映潮老师曾指出,“课中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与安排下,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占有时间、进行有形式也有内容的学习语言、发展智能、培养情操的操作演练;就是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目标,充分地想办法让学生起来、起来。余老师的这一表述传递给我们就是活动不是为形式,而是为目的,目的就是人的发展。再看看我们活动,有多少是为了这个目的呢,我们只是为活动而活动。正是因为这太多的活动,导致课堂语文知识的缺失,导致人的发展的缺失,导致课堂低效。
课改后,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但由于误解或是理解上的偏差,我们在教学中没能将“自主、合作、探究”当成语文学习的方式,而当成了语文活动的形式。
我们的教师,无论在备课,还是在教学中,都会设计一些教学活动,有的课堂甚至以活动贯穿始终。活动,的确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体现课改的要求和理念,但是,我们不是为了把一束花呈现给别人,我们要的是一朵美丽的花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试问下那些看起来很热闹、很花哨的课堂,学生收获了什么,下课合上书后,学生还知道些什么。我们说什么样的课是好课,难道体现课改精神的课就是好课吗?有时并不见的,好课因地区而已,好课因人而已。过多的语文活动,可能导致语文课堂徒有形式而没有了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18:06 , Processed in 0.05798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