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33|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之友网》欢迎著名吟诵家劳再鸣教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16 11:47: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之友网》欢迎著名吟诵家劳再鸣教授


http://xnjyw.5d6d.com/thread-40395-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40395-1-1.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6 12:06: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6 12:05: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6 12:04: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6 12:03: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6 12:02: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6 12:01: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6 11:59: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6 11:57:56 | 只看该作者
一问、为什么诗词要吟诵?

答:以唐诗宋词为主的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全人类文化遗产中的极品。它博大精深,意境高远,音律优美,韵味无穷。《诗经·大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诗词独特的美的魅力,尤其是音乐性的魅力,不但要诉诸视觉(文字),而且必须用吟诵的方式诉诸听觉,才能充分表现出来,以达到欣赏、吟味的目的。古人做诗、赏诗必吟诗,就是这个道理。当代人创作、欣赏诗词,也因该吟诵才好。



二问、吟诵与朗诵、歌唱有什么区别?

答:吟诵是介于朗诵和歌唱之间的、用于诗词的声音表现形式。既可自娱,又可娱人(表演)。朗诵对于以白话为载体担心是而言,是合适的;对于以文言为载体、极度凝练含蓄的传统诗词而言,就显得平淡寡味。歌曲当然可以表现诗词之美,但是他是一首诗词配一首曲子,人们要欣赏多少首诗词就要唱多少首歌曲,难学难记,难以普及推广。传统吟诵调则是既可以充分表现诗词的韵味,又比较简便宜行,一种曲调可适用于一大类诗词,以一当千,易学易记,便于推广,可以说是恰到好处。对于诗词的作者和欣赏者而言,都是这样。古代盛行吟诗,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吟诗”已经成为“做诗”的代用语了。



三问、吟诵调与一般的歌曲相比,有什么特点?

答:吟诵调与一般的歌曲相比,更则重语言性和文学性更注重诗词的声调(平仄)和韵脚,更注意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唐代以前的“古体诗”,只讲韵字的平仄,不讲句中的平仄。初唐以后的“近体诗”(律诗、绝句)和宋词、元曲,不但讲押韵,而且全面讲平仄,在诗词的“节奏点”(音步)上让平仄声交替出现,以充分重现汉字的声调之美,这是诗词格律的精华所在。吟诵调一般根据“平长仄短”的原则,凡遇平声宜拖长,仄声宜适时收住,尤其是句尾押韵之处。如遇仄声押韵而旋律又需拖腔,则在韵字之后加上休止符略施顿歇,然后拖腔(或加上“衬字”来拖腔)。总之必须把平仄声调的对比表现得非常分明,取得急徐相间、抑扬有致的效果。吟诵之所以能够表现诗词的音乐美,就是这个缘故。此外,由于历史上吟诵大多是“自娱”,自吟自乐,自由发挥,所以吟诵调的节奏多为散板,旋律上常用装饰音。



四问、诗词的押韵和平仄,是根据普通话还是古音来定?

答:押韵方面,金、元以来使用的“平水韵”距今已有700多年,其间变化很大,“平水韵”已不能适应现代。所以现在诗词界公认可以按照普通话押韵(即新韵),但考虑到不少人已经习惯于用“平水韵”(即旧韵),因此新旧韵并行,但同一首诗词中不能二者混用。平仄方面,普通话的阴平、阳平属平声上声、去声属仄声。古音中还有入声,属于仄声,发音“短促急收藏”,它在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分别归入上述四声,但在古音中却是形成声调美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南方的方言,如福州方言,还保存了古音,包括保存了入声。古人使用古音写诗词的,所以我们今天欣赏古诗词也应以古音的平仄为标准。吟诵中遇到古音的入声字,发音要比上声、去声更加短促,出音即断。至于今人写传统诗词,多数人以古音的平仄为准,也有少数人以普通话的平仄为准,二者并行,但同一首中不能混用。后者即“新声新韵”,不但按照普通话来押韵,而且按照普通话来定平仄。

五问、传统吟诵调是全国统一还是因地而异的?

答:是因地而异的。我国大的方言区域,都各有本地区祖传的吟诵调。不但各省不同,有的省内还有几种吟诵调,如福州语区和闽南语区就各不相同。一地的吟诵调中,也还有不同的风格、流派,福州就是这样。尤有甚者,由于历史上吟诵主要是自娱,一种吟诵调北每一个诗词作者即兴自由发挥之后,就更“因人而异”了。多少诗词作者虽有“文学细胞”却缺乏“音乐细胞”,因此所吟的腔调并不动听;只有兼具文学细胞和音乐细胞的诗词家传下来的吟诵调,才是真正优美的。



六问、你所掌握的吟诵调,具体来源如何?

答:我是经过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从福州的各种传统吟诵调中精心选择了旋律最为优美的。词,是选择民国时期福州著名诗词家何振岱(梅生)所传的吟诵调加以整理而成;何氏是我的母亲、“福州八才女”之一薛念娟的老师,也是我的“太老师”,其诗词在全国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七言诗,是选择民国时期福州诗家史镐(肖质)传下来的吟诵调加以整理而成;史氏是我的肝胆挚友、留美博士、美籍华人史济增的父亲。五言诗的传统吟诗调,我觉得不够优美,于是以何振岱“词”的吟诵调为基础加以压缩变化,改变成了五言诗的吟诵调。四言诗的吟诵调,也是我从“词”的吟诵调改编而成的。就是说,这里所介绍的五言诗和四言诗的吟诵调都是自我而始的,是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的产物。就我所知,我所介绍的诗词吟诵调,在全国各地的吟诵调中是最美者之一。



七问、你是用普通话还是方言来吟诵?

答:按照传统的老习惯,福州的吟诵调使用福州方言来吟诵的。但时代发展到今天,地球变小了,何况一国之内!如今一城之中,居民来自五湖四海,南腔北调杂然并存。如果推广吟诵时死守一种方言,势必把本地籍贯的人排除在外,这是不明智也不现实的。因此,我在这里的吟诵,一律使用普通话而不用方言。但传统吟诵调与方言的“调值”(即声调的实际读音)结合得很紧密,与普通话则有距离,所以我吟唱时对调值矛盾较大的地方是当地调整其旋律。这样变通处理之后,照样可以表现诗词的韵味、美感。各地学习者吟诵者如果要把普通话改成自己熟悉的方言来吟唱,也可以对旋律作局部的“微调”。在这个问题上,百花齐放可也。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6 11:56:01 | 只看该作者
诵读诗词的N个理由
http://hb.QQ.com  2009年08月13日16:24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常有同学问我:如果撇开考试,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诵读诗词呢?
1、“不学诗,无以言”。1981年夏,美国前总统卡特访华,下机伊始,即口吟两句中国古诗:“今世褦襶(nàidài,意为“不晓事”,不通人情世故)子,触热到人家。”接待人员一头雾水,外交部紧急咨询中国社科院专家,查出乃晋人程晓所作,意为大热天登门拜访,给主人添了麻烦,有些不好意思。卡特以此表达对主人的尊重和自谦,也略带自嘲,立言非常得体。我们在重要的记者招待会上,不是常能见到温家宝总理言语间古代诗词脱口而出吗?大国总理的儒雅博学,给中外记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都是孔子“不学诗,无以言”在当今的生动例证。


教育职场家长校园
高一女生校内遭围殴软件算分填志愿不靠谱
·包住宿或将成职场新趋势
·本科弟工资远不如民工姐
·无工作经验者如何求职
·春季高效求职六“秘笈”
高薪单身大盘点
·想让宝贝长高 勿忘5大要
·应届生面试谨防五大硬伤
·今年高考恢复使用AB卷
·20万养伢 这事你咋看?
专业硕士复试注重点
·养育男孩和女孩的差异
·宝宝变得聪明有12招
·最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
·测试你现在的工作状态
IT富翁第一份工作


2、在这个电脑和互联网的时代,数理化老师引导着我们的目光追逐科学的前沿,而语文老师呢,却常常让我们“向后看”,老是往故纸堆里钻。现代科技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取代性”(新的淘汰旧的)是它的发展规律,这便是科学的“进步”观。然而人类在人文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前行的历程,却表现为一种“积淀性”(一代代的积累),很难用“进步”的概念描绘它。例如我们可以说彩电较黑白电视进步,奔腾较286进步,却无法说宋词较唐诗进步,当代小说较《红楼梦》进步。
3、“诗言志,歌永言”。科学与艺术,是人类前行的双脚,在高技术时代,人类对高情感的诉求必然越来越强烈。当科学与技术无孔不入地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全面改写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时,当一个理科班学生终日面对数、理、化、生的课本与习题时,人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感知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钝化,人的情感世界会在不知不觉中沙化,成为只有一技之长的冷冰冰的工具性存在。语文课对此承诺的疗救药方是审美教育情感教育。“诗言志,歌永言”,古代诗词浓缩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史、情感史,是滋润我们干涸心田的汩汩清泉。
4、在全球化、一体化日甚一日的今天,如何对西方强势文化咄咄逼人的态势保持足够的警惕,如何确立下一代的文化身份,不做黄皮白心的“香蕉人”,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古代诗词是我们的老祖宗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遗产,华夏五千年文化的精华,结晶其中,是我们民族的血缘根脉。
5、汉字奥妙无穷,汉诗博大精深。其平仄对偶,顾盼呼应,抑扬顿挫,仅默读难会其妙,非反复吟诵无法体会;而言外之意、像外之境、韵外之旨,常只可意会难以言传,非反复吟诵无法领略。(吴平安 武汉市洪山高中语文特级教师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7 22:33 , Processed in 0.74350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