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名物理老师和他的 “失败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4 19:53: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名物理老师和他的 “失败学”
作者:赵 俊    文章来源:湖州日报   
2009-9-24   
  有别于以往传统的文学社、诗社等,像“失败学学会”这样注重挫折教育的个性学生社团如今正成为德清县中学校园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针对现在的独生子女面对各种挫折难适应的现状,有关人士认为个性学生社团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挫折教育的新的有效平台。
  “我们成功登顶喽!”5月3日,莫干山顶传来一阵阵欢呼,40多名学生拍手相庆。他们大多是德清县高级中学“失败学学会”会员,还有7个是专程从杭州赶来的大学生。“骑车、登山,既锻炼身体,又磨练意志”,他们兴奋地说,这是他们过“五一”的最佳选择。
  “失败学学会”是德清县高级中学一个学生社团,立志于“研究失败、学习失败、超越失败”,有专门的学刊,并定期组织励志人生讲座。有别于以往传统的文学社、诗社等,像“失败学学会”这样注重挫折教育的个性学生社团如今正成为德清县中学校园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仅“失败学学会”会员就已达270多名。更有意思的是,浙江教育学院等一些高校也先后成立了相应学会,杭州有家生产经营电脑震动膜的企业甚至将“失败学”纳入对员工的管理和教育中……
  说到“失败学”,得从一名不怎么“循规蹈矩”的物理老师——须雪忠讲起。
  从物理课题到“失败学”
  德高“失败学”的发轫,源于一次偶然。
  2006年初,当时的校党委书记王延光交给须雪忠一份材料,这是一篇报纸上的简讯,标题是《日本成立失败学学会研究失败》。王延光的一句话让他很兴奋:“现在省里正在搞一个物理课题,就是在物理学中结合失败学,研究如何实现成功。”“是啊,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哪一个不是经历了成千上万次失败才取得辉煌成就呢?如果让学生们在平时多发现错误、多面对错误,不是在通过另一种途径促进他们获得成功吗?”他的脑海中灵光闪动。
  说干就干。和学生们谈“失败学”,许多人没明白“失败学”为何物,但对“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认同感使首批爱好“失败学”的十余名学生走到了须雪忠身边。
  数月后,《失败学学刊》问世,“失败学学会”也应运而生。“这本刊物没有‘成功’的题目,只有‘失败’的题目,只有一些失败的习题和范例。这些都是实际学习过程中的失败,暴露在大家面前,却使大家懂得了要勇于面对。”一名高一学生看了这本刊物后,马上加入了学会。学校领导也进一步意识到,以前的教育过于忽视“失败”,应该更多地帮助学生面对“失败”。
  须雪忠认为应该让“失败学”扩展到更多领域,于是又和学生把《失败学学刊》分成了“人文”和“科学”两个分刊,并邀请曾多次体验失败的社会知名人士到学校来开设讲座,他们中有特级教师,有成功企业家,有大学教授,有著名文人,他们向学生讲述着同样的主题——怎样从失败走向成功。
  “失败学”究竟为何物
  随着对“失败学”研究的深入,须雪忠发现:现在几乎每个强国都在研究“失败学”;在发源地日本,很多人研究科技史上重大失败的案例,由此创造了诸多科技成果,“失败学”在那里已成了一门显学;在军事强国美国和俄罗斯,都有类似于“失败军事事件和产品”的陈列馆。他由此认为,“失败学”正在成为一门世界性学科。
  更让须雪忠震惊的是,曾数年高居《福布斯》杂志品牌价值中国第一名的海尔集团简直把“失败学”做“绝”了——很多核心产品都是对别的公司的失败产品进行小改动后变成的成功产品,还不会侵犯知识产权。
  “失败学”究竟能带来什么?在很多学生的眼中主要是两个字:心态。
  德清高级中学首批参加“失败学学会”的学生显然有更多发言权。姚晓芳说,自己在做题目的时候,再也不会因为失败而怯场了。徐珏以前总是沉默寡言,消极对待学习,现在是一个开朗活泼的高中生。
  第二年加入学会的陆康则对“失败学”充满感恩。他指着一台电脑说:“这台电脑拆了很多次,又装了很多次,期间遇到了很多的失败和挫折,但现在我已经掌握了电脑硬件拆装的基本原理。”他说,以前总是消极逃避,正是“失败学”使他勇于直面人生。
  一名参加学会的学生在周记中这样写道:“失败学没有像一般的说教那样让我不要崇拜歌星,但我开始明白,其实在他们的光环背后也有过那么多失败。”
  “现在的独生子女被几代人众星捧月般呵护着,生怕他们吃苦或有一点点委屈,不给孩子提供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一旦他们进入社会,面对各种挫折就很难适应。”德清县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认为,个性学生社团已成为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挫折教育的新的有效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23:14 , Processed in 0.09649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