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传统木工活儿 网上有市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25 19:55: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传统木工活儿 网上有市场
作者:郭宝平    2011-12-22
  来源 : 辽宁日报


  


  鲁班被木工尊奉为“祖师”,2000多年来广受尊敬和纪念,他在机械、土木、手工工艺等方面有许多发明。传说他发明的木鸟,能乘风力飞上高空,三天不降落;他还改进过车辆的构造,制成机动的木车马。在我国,木工作为一种职业和手艺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数千年来,木工行业形成了体系完备、博大精深的传统工艺。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受到工业化大生产的影响,木工尤其是家具生产也日渐趋向集约化和规模化,真正传统意义上的“木匠活儿”越来越罕见了。然而,记者了解到,在我省城乡各地仍然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职业或许与木工毫不相干,但却痴迷于木工的传统工艺,在木工制作上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他们通过网络互相交流,互称“木友”,经常晒出一些令人惊叹的木工作品,有的还会被人高价买下收藏。

  这是一个有趣的小群体,他们是鲁班的真正“苗裔”,他们好像与潮流相背,拒绝射钉枪,追求的是榫卯技艺,推崇的是传统木工工艺,并且赢得了喝彩声和属于自己的小众市场。请看记者眼中的“木友”群体。

  真正的木工达人

  木头造自行车能正常骑行

  孙力学站在眼前,一位朴实本分的辽北农民,可如果你知道他的网名是“老木头”,就要重新打量一下了,这就是木工爱好者们推崇的“木工达人”吗?

  记者来到铁岭市清河门区货郎村孙力学的家中采访。在不久前举办的中国(沈阳)自行车展览会上,他把自己制作的3辆精美木制自行车带到会场展出,其中一辆的标价竟然高达20万元。

  其实孙力学在木工爱好者圈里早就有名气了,在 “木工爱好者”网站上,他的木工制品总能引起全国各地木工爱好者的关注和评论,很多人称他为“木工达人”。

  他最拿手的是造木制自行车,而且一连气造了4辆。 4辆车的结构和外型各不相同,但每辆车都能骑行上路。

  第一辆的外形跟普通自行车差不多,他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制造成功,后来被上海的一家公司以几万元的价格买去收藏;第二辆是他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而作,车体造型呈现“60”字样,外表以红木粘拼而成,凡见此车者,无不认为是一件木工精品。还有一辆是仿人形自行车,外形酷似人体,一对车灯就是眼睛,看起来很奇特。

  最后一辆就是在自行车展上标价20万元的座椅式自行车。它在构造上有很多创新:用两只可摇动的手柄来控制方向,车的前叉部位设计成单臂结构,后备箱上还安装了密码防盗装置,更巧的是这个装置也是用木头制成的,而且上面连一根铁钉都没有。

  去年夏天,孙力学骑着这辆木制自行车去开原办事,一路上吸引了很多人围观,都赞叹说看到了一件稀奇物件。

  孙力学说,在展览会上打出20万元的标价,本来就是信手标价,没想真卖,可却还真有一位在沈阳开奢侈品店的老板见到车后不断给他打电话,很认真地商量要购买。

  仿人形木制自行车。  


  一艘船模做了7年有5000多根船钉

  做生意之余,做船模是张志友的最大乐趣。可没想到,一艘船模,他一鼓捣就是7年。

  张志友年轻时在工厂里做过钳工,手很巧,上了年纪后忽然迷上了用木料做船模,有时竟因为研究船模而耽误了生意上的事儿。

  他正在做的是一艘英国海军帆船的船模,2004年就开始动工,到现在已经快7年了,他说再有几个月就会大功告成。

  老张说他的船模完工后,如果挂到网上能卖10万元,但是他可不舍得卖,因为那上面凝聚了他整整7年的心血。

  他回忆说,没开工之前,先是四处搜罗这艘帆船的图纸,然后贴到墙上,他一动不动地坐在图前研究构思,硬是琢磨了半年。制作船模有时1天要干10多个小时的活儿,兴奋了连觉都不想睡。船身上有60多根龙骨,切割成型后要用锉刀一点点地打磨,还有5000多根船钉,都是用铜丝做的,每根钉都要经过划线、点窝、钻眼、打磨等工序精工制成。

  张志友说,等这条船完工后,他还计划再做一条3米长的帆船,图纸都已经准备好了。

  英国海军帆船模型。

  木工爱好者有自己的群

  孙磊是位从葫芦岛农村来沈阳打拼的80后小伙,几个月前在浑南买了新房,打算来年春天办喜事。

  在装修和家具环节,他并没有去找家装公司,而是上网找到了沈阳木工俱乐部,要自己动手制作。

  提到木工活,从前又锯又刨又凿的老木匠已经几乎找不到了,现在都是手持射钉枪和现代工具的装修工人。而孙磊是不用射钉枪的,他一板一眼地在实木上打榫凿卯,边设计边打家具。

  记者在孙磊的新房看到了刚完工的阁楼楼梯、床、餐桌和椅子,都是实木的,而且是很少见的榫卯活儿。

  “这都是我自己打的,既可心又省钱,最大的花销就是买木料,也只花了3000多元。”孙磊说,“真要感谢网上"木友"的帮助和指点,尤其感谢"沈阳老谢",不仅来现场指导,还借给我许多木工工具。”

  孙磊嘴里的“木友”,是木工爱好者彼此间的称呼。“沈阳老谢”则是谢智勇的网名,他是沈阳木工俱乐部的创办人之一。俱乐部的成员都是志同道合的木友,平时交流主要靠网络。

  采访谢智勇,他说:“全国各地的木友都爱去"木工爱好者"网站。版主"老李"名叫李振飞,也是咱辽宁人,老家是抚顺的。”

  记者登录了木工爱好者网站,看到登记注册的辽宁木友可真不少,全省各地的都有。大家呼朋引伴,或切磋技艺,或讨论心得,或展示作品,或团购木料。还有 “资深木匠”给新手 “批改作业”,好不热闹。

  把木友们凝聚在一起的,是大家共有的那份对我国传统木工工艺的喜爱。这绝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怀旧情感,大而言之,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认同和坚守。

  很多木友都对记者这样表示:现在传统意义上的木匠活儿几乎绝迹了,取而代之的是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家具生产,木制品越来越趋向简单化,缺乏个性。传统木工中的楔形嵌套对技术要求很高,名匠手里出来的木制品既美观又耐用,可以使用几百年。所以说,传统木工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决不能让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失传。

  网上晒作品亮手艺 引来求购和订单

  耳丫儿上夹着铅笔头,眉毛上还挂着锯末儿,“沈阳老谢”将记者迎进了他的木工房。

  在之前的采访中,很多木友都说特别羡慕老谢在市郊拥有的这处木工房。木工房里有成堆的木料和各种木工工具,甚至还有一台加工机床,这座200左右平方米的木工房看上去就像一座小型家具厂。

  谢智勇说,沈阳的木友常聚在这里互相学习交流,外地来探访的木友干脆就称呼这里为“沈阳木工房”。

  他告诉记者,对大多数住在市里的木友来说,场地是一大问题。做木工需要一定的空间,但城市居住条件还是有限的,如果产生粉尘或噪音,会影响邻居的作息。

  老谢将自己的木工房向其他木友开放,那些没有木工房的木友常常在周末来到这里干活、练手。

  木友张志友在沈北开了一家商铺,一楼经商,二楼的100平方米空间就被他改造成了一间木工房。他说:“我打算再间隔出一间烤漆房,给家具上漆。 ”

  木友做木工,乐在其中,做成一件成品后,有些人会把图片发到网上去晒。于是,那些自己不会做木工但是喜欢木制艺术品的人就通过网络平台联系制作人,商量花钱购买收藏,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小众市场。

  有人装修新房,需要新家具,或者看中什么样的木饰品,就画出简单的图纸或发出照片,在网上定制,木友们就“揭榜”,做出与图纸和照片一模一样的木制品。

  木友说,他们把这看作是一种有趣的挑战,完成后会很有满足感,而且还能得到一定的经济回报,何乐不为。

  “沈阳老谢”就常常接到订单,现在他正在给某单位制作一架飞机模型。

  木友群男女老少都有

  在我国古代,社会把木工视为下等职业,上层社会不屑为之。但是,无论是民间还是宫廷,却又一时一刻都离不开木工。古代有些“木工爱好者”也出自文人雅士,据记载,宋徽宗赵佶和明熹宗朱由校,皇帝做得不成功,但木工活做得却是超一流水准。

  传统木工里面蕴含着深厚的文化。 “木工爱好者”网站有这样一句口号:“人一生中必须有一样不以此谋生的工作”,说的就是木工这份爱好。不分男女、无论老幼,如果你喜欢的话,在自己动手做木工的过程中,都能体验到快乐和满足。这就是爱好的魅力。

  据木工爱好者网站站长李振飞介绍,北京经常参加活动的木友中,女性能占到1/3;而沈阳木工俱乐部负责人谢智勇说,沈阳也有女木友,她们喜爱木工并能从中体验到乐趣,自己设计、制作家具,这本身就是热爱生活的一种表现。木友群体的年龄段也非常宽,最小的木友才五六岁,上年纪的六七十岁都有。

  “老木头”不服:射钉枪怎能取代传统工艺

  前些日子,记者和沈阳木友谢智勇、张志友一起驱车到铁岭看望木友孙力学。

  孙力学家在铁岭市清河门区货郎村。他家的门楣很有特点:一块大大的匾额,上面的图案、文字全是用木头做的,还嵌有“木圣坊”3个字。

  孙力学今年55岁了,网名叫“老木头”,在全国的木友中是很有名气的一位,还有木友从外地赶到铁岭来拜访他。

  他可是一位真正的老木匠。货郎村人多地少,小时候家里穷,还没念完小学,爹妈就送他跟着师傅学木匠活,后来自己也当上了木匠师傅,还收过20多个徒弟。

  改革开放前的农村副业很少,木匠那时还很吃香,当时有句话,“嫁个木匠郎,穿衣吃饭不用忙”,可行里还有种说法,“宁给千元钱,不把手艺传”,一般情况,木匠师傅是不会轻易收徒弟的。

  “我的徒弟都是亲戚朋友介绍来的,有的就是老邻居,年龄和我差不多大也来认我当师傅。 ”孙力学说,“可那都是过去的事了,这20来年,没人再愿意学木匠了,就连我那些徒弟也差不多都改行干别的了。 ”

  如今装修做木工,工人们用的都是射钉枪,没人再用传统的榫卯结构,嫌太费工,而且有些所谓的木工对传统木工技术早就一窍不通了。木工传统工艺会被射钉枪“杀死”吗?孙力学说他坚决不信。

  今年上半年,孙力学已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成为了一名个体工商户,主要承接与木工有关的项目。

  这半年来,他的经营状况还不错,客户源有个人也有机关单位,给新住宅小区打过木艺景观,给旅游度假山庄做过仿古建筑,给个人家搞过装修,按照订单给外地客户制作过刀具收藏箱,给一位老先生做过图案精美的旱烟盒……

  每个活儿他干得都很细致,可以说是精益求精,把自己所有的木工技巧都发挥出来。广州的一位客户收到他的木工活儿后,在讲好的手工费之外又加钱来表示那份赞赏和感谢。

  一有空闲,孙力学总是琢磨着做点啥“有意思的东西”。他家墙上添了一块木制的挂表,给参加文艺表演的村民做了一个道具烟袋锅,给自己做了一顶木头礼帽,又做了4辆木头自行车。

  现在他正在做茶几,记者看到了半成品,是一只巨大的昆虫,昆虫的后脑勺和背上合拢的双翅就是茶几面,6条腿就是茶几腿。孙力学很有想象力:“前边还要安装上须子,头下、腹部下方安上可拉开的小抽屉,里边放茶叶和茶具。 ”

  孙力学说,自从学会上网后,他发现了一片新天地,原来还有这么多人喜欢老木工手艺。

  “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本事,可千万不能在咱手里断根儿啊。 ”“老木头”说自己虽然不再收徒弟了,但却结交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木友。

  在制作复杂木器之前,一般都要先画好图纸。本文图片均由本报记者徐丹伟摄

  木友多是“工具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要是木友,就没有不喜欢木工工具的,好多人还在网上撰文介绍淘工具的经验,以此为乐事。

  在沈阳市的木友里,谢智勇的工具算是“大全”级别的了。 3年多的时间里,他买工具花销超过了10万元,工具种类超过20大类,其中有台进口电锯花了近1万元。

  制作船模的张志友,这几年在购置工具上也花费近6万元。他说最近在网上又看中了一件工具,等有条件了一定要买下来,“在我眼里,那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 ”

  当然,木友在购买之外,还经常自己制作和改造工具。铁岭木友孙力学在制造木制自行车的过程中,就自己设计、组装了专用的镟床。

  有资深木友表示,做木工不到不得已最好别用那些复杂的电动工具,其实很多精致漂亮的木工作品都是用手锯、木工锉、甚至是小刀这样简单的工具制作出来的。

  谢智勇也说,尽管使用电动工具会带来更多方便,但作为木工爱好者,还是应该从手工工艺起打基础,使用工具要以实用为度,不要盲目迷信什么新型工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5:29 , Processed in 0.07058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