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师需要校长提供啥样“电瓶” 编者按:
每年,都会有一些大学毕业生走上教师岗位,给学校的发展注入一股新鲜血液。可是,如何用各种形式的“电瓶”给这些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充电,帮助他们尽快提高教学能力,也是让很多校长感到头疼的事。为此,本期特编发了一组有关“如何帮助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稿件,以期给广大校长以启发。
从王老师受挫看新教师培养
江苏省昆山市周庄中学/顾伟清
案例
王老师师范毕业后,招聘到某农村中学任教。开学前一天,她被请到教导处,朱主任塞给她一张课程表。王老师瞧了一下,打了个寒噤。学校安排她担任初二(1)班的班主任,并上两个班的语文课。那个班是“后进班”,谁也不愿意接,学校就把这只“烫手山芋”给了新来的教师。
尽管忘我地工作,但由于仓促“上马”,缺乏培训的王老师无法应对课堂中出现的棘手问题,课堂纪律越来越恶化。只要王老师上课,课堂就变得一团糟。校领导多次找她谈话,责令她维护好课堂纪律,但收效甚微。
一年下来,王老师所任班的语文成绩在所有平行班中垫底。第二学年,学校就撤销了她的班主任职务,并安排她改上地理课。从此,王老师自暴自弃,学校也对她失去了信心。
透视
像王老师这样的新教师大有人在。由于没能跨好“第一步”,影响了他们的终身专业成长。王老师确实存在自身的不足,但从培养新教师的角度看,该校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安排课务简单化。为了方便操作,在安排课务时,有些学校习惯于实行“计划经济”,几个主要领导商量后,就把课务摊派到各位老师。这种单向性的操作,由于没有双方的有效沟通,往往带有主观性,容易“乱点鸳鸯谱”。这种摊派式的课务安排,产生的弊端在新教师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学校对他们的实际能力知之甚少,很难做到量才安排。案例中,开学的前一天,学校塞给王老师一张课程表,就是典型的摊派式课务安排。这就给王老师以后工作的受挫埋下了祸根。
缺乏培训机制。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既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作支撑,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来调控。新教师大都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实际教学经验几乎是空白。面对错综复杂的教学现象,必然会遇到各种困扰,障碍他们的专业成长。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学校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机制,为他们快速成长保驾护航。案例中的学校,既没有岗前培训,更没有跟踪指导,基本上是放任自流,自生自灭。缺乏培训机制是王老师受挫的重要外部因素。
处理问题随意性。新教师初出茅庐,面对复杂的教育,难免出现磕磕碰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校的雪中送炭而不是吹毛求疵。学校要用宽容之心,耐心地等待他们的“大器晚成”。当新教师成熟时,也就是学校“后浪推前浪”大发展的时候。如果学校目光短浅,看不到“晚熟”教师的潜在能量,随意地丢弃他们,那么不但断送了他们的前程,而且也影响了学校的整体发展。案例中的学校,面对王老师的初战失利,随意地把她打入“冷宫”,就相当于贴上了不称职的标签,堵塞了她的发展之路。
启示
教学工作具有连续性。新教师迈好了第一步,就相当于拿到了打开教学殿堂的钥匙。为此,学校一定要千方百计呵护他们。
首先,在课务安排上要人性化。学校要主动弯下腰来,与新教师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尽量减少他们的课务负担,以便让他们腾出精力摸索教育规律。学校人性化的管理,必然使新教师感到情意浓浓。当新教师羽翼丰满时,必然也会挑起大梁,回报学校。
其次,建立全程呵护机制。新教师就像新栽的树苗,经不起风雨的吹打,更需要学校的全方位呵护。学校要对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增强他们的抗风浪能力。还要配备骨干教师“结对子”,进行实质性的全程指导。
再其次,学校要尊重每一位新教师,哪怕存在许多瑕疵,也不能随意丢弃,要尽量采用补救的办法,让他们重新崛起。譬如,案例中,当学校发现王老师受挫而力不从心时,如果采取补救措施,给她减掉一个班的课务量,并配备一位骨干教师跟踪指导,那她就会渡过难关,迎来柳暗花明的曙光。
高起点模仿是条捷径
湖南省临澧县实验小学/刘昌稳
一般而言,新教师文化水平都较高,知识储备方面甚至还略有优势,欠缺的是教育教学经验。他们对怎样备好课,如何上好一堂课,往往心里没底。笔者听过不少新教师的“见面课”,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听评课来给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把脉问诊”。笔者认为,这只是一种蜻蜓点水式的指导,收效甚微。引领新教师高起点模仿(即全方位模仿名师),才是提高他们教学能力的一条有效捷径。
一是模仿名师的成长史。名师是教师成长的最重要资源,尤其是新教师。窦桂梅、于永正、孙双金、周益民等名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教师成长路上没有捷径可走,读书、实践、反思是他们走向成功的三件法宝。笔者认为,只要按照名师的成长路径走,哪怕是模仿,哪怕见面课上得有多糟,不久的将来,就会被塑造得有板有眼。引导新教师模仿名师,就能使他们走出懵懂,走向深刻。
二是模仿名师的代表课。教学中,新教师因为担心不能把握教材,备课也不像“教学老手”那样有熟练的套路,所以最容易养成教参、备课资料“依赖症”。这种“病症”一旦形成便很难根治。他们的日后,离“普通”也就不远了。当然,笔者之意并非否定“参考”,反而认为参考很有必要。引导新教师参考名师,模仿名师的代表课,才是参考正道。与知名作家一样,每个名师都有自己的经典课例,譬如,靳家严老师的《跳水》,窦老师的《秋天的怀念》等。我想,名师的经典课例一定蕴含着经典理念,对名师课例品尝多了,自然会有“举一反三”之功效。随着“摹功”提升,诸如窦老师的“抓课眼”理论、孙双金老师的“教师要巧妙隐藏自己”艺术、于永正老师的“教学艺术来自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就会自然而然地走进自己的课堂。只要新教师模仿得法,且能持之以恒,就一定会由成熟走向成功!
三是模仿名师的反思录。“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反思是一把手术刀,反思才有提高。如何反思?笔者还是认为,只有模仿名师的反思录,才能一针见血、语语中的。譬如,武凤霞老师的“一课重教”反思、窦老师的《课堂捉虫手记》等。名师的成长总是一路与反思相伴,名师的反思翔实记录了他们自我提升的“轨迹”。读名师反思,虽无缘聆听名师教诲,但感觉自己就在名师身边。有名师相伴,提高新教师教学能力自然会有保障。
新教师成长应有制度保障
安徽省明光市张八岭中学/阮华君
尽管新教师在大学时代经过了严格的专业训练,具备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素质,但无可争议的是,他们距离一个成熟优秀教师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如何让他们尽快走完这一段路程,提升教学能力,迅速成长为优秀的教师,笔者认为应该有一套制度保障。
先让我们来看看目前一般都是通过怎样的途径来提高新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据笔者本人从教成长经历以及从教20年的耳闻目睹,我们通常的做法就是教研组内听听课,或者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前提是教研活动必须正常开展,否则此路不通),其余的就全靠新教师自己摸索、自己领悟了。
教育主管部门好像也有要求指导培训青年教师一说(中高级职称评聘申报中即要求有培训指导青年教师的材料----注意,仅仅是材料而已,是可以临时拼凑的),但实际操作中,因为缺乏制度保障,很难落实执行。因为叫谁来指导、如何指导都有问题。有人可能会脱口而出:“当然是叫老教师来指导。”可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首先,是多大年龄才为老?很模糊。其次,老教师与优秀教师并不是一回事。有的人爱岗敬业,刻苦钻研,30岁左右就可能是一位优秀教师了。有的人工作马马虎虎,不求上进,50岁了,也只是一个教书匠。说不定这50多岁的教书匠还曾是那30岁左右优秀教师的老师,同处一校,这时让校长来安排一人指导新教师,你觉得校长能不为难吗?再其次是怎么指导,并无一定的规章制度。就算安排了指导教师,指导过程往往主观随意,大而化之,效果也不能令人满意。
正是由于以上种种问题存在,新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主要靠自己摸索领悟,来自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的指导往往少之又少。更多的时候,是他们自己暗地里观察模仿老教师的一举一动,向他们学习。
这样做的害处显而易见:一是弯路多,见效慢;二是新教师们因为年轻,普遍缺乏批判鉴别能力,万一他们选择的学习对象(通常都是本年级同科任教师)就是一个老教书匠,恐怕不仅学不到什么,提高不了教学能力,还极有可能被老教书匠带到歪路上,成为小教书匠。
所以,如何帮助新教师迅速提高教学能力必须有一套制度保障。这套制度必须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把指导培训新教师工作作为校长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一环,促进校长重视这项工作;什么人可以指导新教师,要有一套标准,以便校长可以按图索骥,确定人选,让真正优秀的教师承担此项工作,培养出更优秀的新教师来;如何培训指导要有一套条条框框管着,而不能由着指导者的性子来,太主观随意;指导培训新教师既是指导者的工作,也是指导者的光荣,更是指导者的额外劳动(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在做),当然应当获得工作酬劳,或者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中,从而多劳多得。
带领新教师“入博”
广东省东莞市教师进修学校/郭鲲鹏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对教育思想观念、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等均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校长不妨带领教师走进博客,把博客作为提高新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平台。
博客对新教师具有较强吸引力
博客是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所以也称为“网络日志”。概括来说,博客就是个性化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利用互联网以文字、数字、文本和多媒体等方式,把日常所想、所闻和所思的各种思想精华迅速及时地积累保存起来,超越传统时空局限,并让全社会可以共享。博客形式活泼多样,使用简单,对新教师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博客是新教师成长的有效平台
1.博客为新教师的专业引领提供了有效平台。
专业引领是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阶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优秀教师建立了个人博客,这给广大的新教师提供了零距离、零成本的专业引领。新教师可利用博客进行网络学习活动,促进自身专业更快发展。通过博客,新教师不仅可以浏览名师的文章,还可以和名师交流、对话。一方面,我们可以在名师博客上评论、留言;另一方面,不少名师博客上还留有联系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发送电子邮件获得名师指导,通过QQ与名师进行即时交流。这些途径很好地实现了教育专家对新教师的专业引领。
2.博客为新教师的同伴互助提供了有效平台。
同伴是教师专业成长中最基本的支持力量。当遇到教育教学问题时,寻求同事的帮助是新教师最常用的方式。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把教师个人的聪明才智进行加工凝结在一起,最后综合成远远大于单个教师研究的简单相加效果。利用博客建立网络互助,教师群体可以实现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区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教师的共同成长。
3.博客为新教师的行动反思提供了有效平台。
行动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博客是新教师行动反思的有效平台,利用博客不但可以随时记下教学得失,而且可以跨越时空形成网上头脑风暴,成为支持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重要途径。新教师通过博客从教学理念、教材内容、教学常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反思,促使新教师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中不断调整教育教学思路和方法,从而促进了新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博客引领不能脱离教学实践
1.博客要以实践为根本。
博客使用简单、功能强大,对新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博客只是一种技术手段,离开了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新教师要充分利用博客平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一方面,新教师要善于利用博客上专家的已有研究成果,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新教师要勇于通过个人的教学实践,不断创造新的研究成果,丰富、更新自己的博客。新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实践,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2.博客的撰写贵在坚持。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尽管博客为新教师的反思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但不少新教师却没能坚持在博客上撰写反思。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老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引导新教师在博客上勤写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随笔、教研论文等,在边写边思考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使自己早日成为名师。
三个刘老师的“教学共同体”
河南省项城市贾岭镇一中/麻风安
教化学的刘老师因咽喉炎做手术,需要请假一段时间。刘老师是我们学校唯一的化学老师,并且深受学生爱戴。开学在即,一时间,急得我如热锅上的蚂蚁。恰巧上级今年给我们学校分配来两位新教师,一位学生物、一位学化学,也都姓刘,我如获至宝,连连感慨天无绝人之路。于是,我就把刘老师所带的三个班交给了两位新来的刘老师。为了区分,我把她们分别叫做:老刘老师、大刘老师、小刘老师。
课程安排好,我长舒了一口气,可是这口气还没有出均匀,新的烦恼又涌上了我的心头:大刘、小刘两位老师才毕业,没有经验,一下子交给她们毕业班的课,能胜任吗?她们有足够的勇气坦然面对比她们小不了几岁的学生吗?
想了又想,反复掂量,决定我还是要请老刘老师再度出山。不过,不是要她去上课。老刘老师为学校立下汗马功劳,刚因职业病做完手术,我怎么忍心让她立刻走上讲台?我想请她跟着两位新教师听听课,哪些地方需要加强、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课后让三位刘老师一起讨论。这样,既满足了老刘老师不愿意离开学生的愿望,又能让她以带徒弟的方式指点两位接班人。告诉三位刘老师我的想法之后,她们都很高兴。就这样,我们的化学教学共同体就算组成了。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我相信,三位刘老师一定能把九年级化学这台戏唱好的。
老刘老师非常敬业。刚接受任务走出校长室,她就小跑回家找出了自己去年写得详详细细的两本教案,郑重地交给大刘、小刘两位老师,说是让她们备课时参考参考。然后,她们三位又商定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无论备课、上课,还是听课、评课,三个人都要一起参加,一人讲,两人听,三人评。不仅如此,老刘老师还利用以前和我镇兄弟学校化学老师之间的联系,经常带两位新老师出去听课,让他们博采众长。每天,三个人一起进进出出、有说有笑,惹得许多同事羡慕:“要好成这样,就是亲姐妹也不见得有这么亲。”
有一天,我路过九年级集体办公室,见三位刘老师又在一起讨论如何与学生斗智斗勇的战略战术。听到老刘老师对大刘、小刘老师说:“每节课的引言和过渡很重要,初上课要有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开头,知识点之间的转换必须有恰当的语言来衔接。另外,我们上课最好语言轻松幽默,不妨学学《武林外传》,温柔和幽默并不相悖……”
我没有打扰她们,悄悄走下楼去,心里却无比快乐。看来组建教师共同体,确实是一种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行之有效的方法。三位刘老师,真的很不错。
校长要为新教师成长护航
河北省武安市午汲镇中学/赵文娟
作为校长,应为新教师保驾护航,促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
首先,提高师德修养。对于一位刚刚迈入教坛的教师来说,他的角色由受教者变成了施教者,必须要让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身份的转变,从而适应角色的转变,提高师德修养。要提高他们的师德修养,一方面要组织他们加强政治学习,不断向先进人物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职业道德水平;另一方面,组织他们加强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的学习,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班主任职责》等,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从而依法执教,提高师德修养,做好学生的表率。
其次,担子压得要适当。为了促使新教师能够尽快成长,校长都有“压担子”的做法,即把校内的差班、乱班压给新教师,让他们“踢响头三脚”。这种想法是好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人精力旺盛,多干点工作就多积累点经验。但应防止走极端,贻误了年轻教师的成长。在“压担子”的时候,一定要适当。过轻则起不到促进的作用,过重则会事与愿违。所以,学校要注意加强对他们的引领与指导,防止步入极端。
再其次,专业引领促发展。新教师虽有深厚的理论知识,但他们的实践经验是很少的,而教育是一门艺术,必须要具有很强的驾驭能力。要让他们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需要老教师的专业引领,使他们少走弯路,避免“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发生。借助老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传、帮、带,可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超有动力。我校每年都要为此举行一次“拜师会”,并提出具体要求:帮扶期限内,实行帮扶对子考评捆绑制,若期末考评徒弟为不合格,则师傅三年内不得评先晋职;若师徒二人考评平均分为全校前列,则师傅优先评先晋职。通过这一制度,激发了新老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了新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生机。
最后,在教研中提升。促使新教师专业成长,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组织他们参加教研,让他们在研究中提升,使他们的水平在研究中体现。不管是新教师,还是骨干教师,都有工作体会,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和教研的第一手资料,应该要求他们记录下来,并予以反思提升。通过以教带研、以研促教的方法,可以促使新教师快速成长。
一句话讨论:
甘肃省通渭县职教中心/阎风
近年来,一些地方选拔了一部分非师范类毕业生充实到农村教师队伍中来,短期内大大缓解了教师缺乏的困难,但是这些非师范类毕业生普遍存在着缺陷和不足。为了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应大力加强非师范类毕业生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使其尽快适应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重庆市万州区百安移民小学/李世轩
现实中,很多学校在安排新教师的岗位时,并没有真正考虑新教师的专业以及他们的爱好。因此,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学校可针对他们的特点及特长抛出几个可供他们选择的岗位。这样的自主择岗,不但让他们选择到了自己喜欢的岗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感到了被尊重。这对他们积极而创造性地投入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河南省正阳县皮店乡幸寨小学/张恩情:
在实际工作中,新教师原来储存的那些知识,要么停留在理论的层面,缺乏实践性和操作性;要么找不到恰当的切入口,出现“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尴尬局面。所以,学校要在会诊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向新教师推荐一些阅读书目。这些书单,理论性不必太高,但要通俗易懂、便于操作,对新教师成长能起到立竿见影的帮助。
湖北省江陵县资市中学/王立文:
传统的教研活动受组织形式、财力、专家的缺乏等因素的影响,效果不是很好。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教研作为一种新型的教研方式深受广大教师的喜欢。现在,通过QQ群、论坛、博客等进行教研的形式,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的欢迎,这应该是新教师迅速成长的一种新型方式,校长们一定不能小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