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弘扬个性,构建高素养作文教学模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5 15:29: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弘扬个性,构建高素养作文教学模式》
浙江谢辉根
一、课题构想
发扬科学精神,加强理论研究,结合教学实际,有效开展本课题研究工作,不断打造我校作文教学的特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张扬个性,使作文教学迈向新的台阶
本课题研究将在集体交流,分工协作中进行,在全面提升作文素养,培育作文内容、语言、结构个性化的大目标下,确立四个子课题,四个子课题研究整合成一套系列的个性化、高素养的作文教学模式。
在关注作文教学全过程的前提下,推进子课题研究,提高作文教学的直接效益。
子课题1:中学生作文兴趣性的个性化研究
研究设想: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是构建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源动力,建立在自身兴趣特长基础上的写作,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去观察生活,去发现问题,去思考问题,使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特长。深入观察中学生的写作现状,会发现不少学生获取写作必需的基础素材渠道狭窄,迫使这些学生写作时胡编乱造,同时,这种“被迫”状态下的写作,压制了学生的写作激情,使学生享受不到主动写作的兴趣,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写作兴趣的丧失。也形成了目前中学生作文个性缺失的局面。
个性化研究突破口:
(1)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丰富其人生经历和体验;
(2)构建生活本色化内容的作文模式;
(3)正确处理好理念与生活的关系,而不是简单地将它们对立起来。
子课题2:中学生作文认识性的个性化研究
研究设想:传统作文教学片面强调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忽视培养人与发展人的作文教学宗旨,其结果会导致“文”与“道”的分离甚至对立,铸成学生人格的缺失。因而,端正作文的认识性,完善作文的价值观,确立做人与作文的内在合一势在必行。
研究切入点:
(1)突出“为做人而作文,以做人促作文”的作文教学理想目标;
(2)“文品即人品”,学生作文和说话必须以率真为主,以真诚为主,必须以学生所具有的精神感悟为基本底线;
(3)正确处理政治化标准和学生作文价值的关系;
(4)作文能力的培养融入做人的生存和发展等主体需求之中。
子课题3:学生健全人格的生成与个性化作文教学关系的研究
研究设想:人格在心理学中也称个性,一般理解为受一定心理倾向制约的各种必量品质的总和,包括性格、气质和能力等心理特征。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科之间的密切关系,作文教学应发挥其他学科教学的促进作用。在个性化作文教学的主题研究中,如何真正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作为语文教师,除了让学生懂得如何“作文”,还应和思品课、社会课、科学课教师一道担当起让学生懂得如何“做人”的重任,从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生成这一层面去夯实学生“真、善、美”的心灵,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作文教学,才有可能真正意义上的凸现“个性”,才必然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凸现学生“个性”。
本课题研究的关键写作主题为:
(1) 以“自我”为中心,体验成长;
(2) 以“他人”为伙伴,沟通心灵;
(3) 以“生活”为轴心,感受美好;
(4) 以“信念”为旗帜,承担责任;
(5) 以“学习”为桥梁,放飞理想;
(6) 以“自然”为老师,尊重生命;
(7) 以“事物”为由头,引发联想;
(8) 以“问题”为层面,探究哲理;
(9) 以“个性”为基石,完善人格。
(写作主题还可以进一步完善)
子课题4:中学生作文语言个性化的研究
研究设想:作文语言需要规范,诸如语句通顺,吻合语境,连贯得体,简明扼要等等,但这是基础性、共性化的要求,超越于此的则是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多彩、赏心悦目的语言,即个性化语言。
研究切入点:
(1)只要属于自己、属于个性生命的鲜活的语言,就是个性化语言;
(2)个性化语言应富于文采和生活形象;
(3)建立个性化语言档案袋(全体学生)。
二、课题实施
1、本课题研究遵循“教学→问题→课题→研究→成果→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科研流程。
2、子课题组每月上交一篇经验总结或论文,经验总结或论文是本课题研究的物化形式之一,要集思广益,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到自己的实践。
3、结合研究重点上一堂课题研究研讨课,力争开设1~2节观摩课。
4、写好一份案例分析,内容包括:课堂实录、效果、听课教师点评。
5、收集优秀个性化作文。
6、利用校文学社刊物,把《太阳雨》作为展示个性作文的重要媒体。
7、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作文竞赛。
8、每学期进行“作文能手经验交流”一次,参加交流的同学以书面形式在校宣传栏展出,及时展出各级获奖文章。
9、开设课题研究讲座。
10、本课题研究应设有专门组织机构,建成学习型组织(研讨活动时间另定),促进交流切磋,共同分享实践和反思的成果,形成学术探索的氛围和环境气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30 18:24 , Processed in 0.08224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