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泠掌门人 幽兰满庭香西泠印社六任社长印象
2011年07月14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王佩智
赵朴初——情系印社拳拳心
1979年在西泠印社成立75周年大会上,经社长沙孟海提议,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应邀担任名誉社长。赵朴初先生十分关心西泠印社的建设和发展,对西泠印社无论大事小事总是有求必应。1993年,在西泠印社成立90周年庆典大会上,赵朴初被选举为第五任社长。
赵朴初(1907—2000),字荣续,别署开翁,安徽太湖人。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勤于文史哲研究,古典词赋造诣极深。曾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民政部副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政法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等职。
在西泠印社90周年庆典大会上当选为社长的赵朴初,因公务繁忙难以分身前来,特赋诗一首:“长我三岁西泠社,我未及见诸长者。每到孤山意怆然,不思缶翁思秋白。秋白不为浙皖拘,心观无常行菩萨。迈古腾今思不群,游刃恢恢念天下。应知印人有异才,当因其小观其大。风流儒雅有传人,九十年来印学兴。毕竟丁吴功业在,护持文艺重西泠。”(瞿秋白,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无产阶级革命家,曾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赵朴初的表兄,印章刻得很好)他以博大的胸襟,提出篆刻艺术应有的时代内涵和创作方向。
1996年,赵朴初得知因故停刊的《西泠艺丛》即将复刊,欣然应允担任顾问,修书致贺,并“寄来5000元,以助复刊之费”。1997年,西泠印社筹建中国印学博物馆时,他亲自上书力荐,印学博物馆兴建落成后,他欣然题写了馆名。中国印学博物馆开馆之日,他专门发来贺电,语重心长地指出,印学博物馆的建成,“对弘扬我悠久深厚传统文化、促进我金石篆刻学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意义”。站在中国印学博物馆的大门前,睹物思人,可以说没有赵朴初的鼎力相助,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印学博物馆。
1998年金秋,西泠印社成立95周年时,再次当选为社长的赵朴初因病不能前来,特撰长联与同人共贺:“百千万里风举云腾石鼓堪歌喜凭印学心相印;九十五年灯传踵接斯文未坠结集孤山德不孤。”表达了他心系印社的拳拳之心,对西泠印社的未来寄予殷切厚望。
在赵朴初社长的关怀下,西泠印社的事业蒸蒸日上,社会影响力又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启功——再续百年新辉煌
1979年秋,应社长沙孟海之邀,启功前来杭州参加西泠印社建社75周年纪念大会,并被理事会选举为副社长。2002年10月,在西泠印社六届五次理事会上,启功被选举为社长。2003年金秋,西泠印社百年大庆,众望所归,他再次当选为社长。启功从与西泠印社结缘,到2005年驾鹤西去,前后27年,他与西泠印社的关系从未间断。
启功(1912—2005),姓爱新觉罗,字元白、元伯,满族正黄旗人。早年受业于著名史学家陈垣,长期从事中国美术史、中国文学史、中国历代散文、历代诗选和唐宋词的教学与研究,对红学、佛学等亦有精深研究,学识渊博,涉猎宽广。他的书法、绘画、旧体诗词亦享誉国内外,有诗、书、画“三绝”之称。他还是我国著名的文物鉴赏家和鉴定专家,对古代书画、碑帖的鉴定尤为专精,可谓独具慧眼,识见非凡。他曾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等。
启功多次来印社视察和指导工作,有关的人文掌故,他娴熟于心,凡社中所求,他皆尽力为之。他与印社同人交往密切,待人和蔼可亲,乐观豁达。凡有请他挥毫或题署、作序,亦尽量满足。他提携后辈,不遗余力,受其泽润者无数。1986年,他来印社视察社报《西泠艺报》,对办报方针表示赞赏,并赋诗勉励:“湖山胜慨首西泠,石好金佳备艺能。岂独越中增纸价,寰区同与播芳馨。”后来,他多次提及《西泠艺报》,说“每一期我都看”。1987年3月,由启功领队的全国文物鉴定委员会来杭鉴定古书画作品近3个月,其中对印社所珍藏的古书画、历代古玺印与明清流派印章进行全面审核、鉴定。启功对印社参与的重大社会活动比较关注,如迎接香港回归、西泠印社百年华诞等,他都认真听取汇报,并参与谋划。
启功认为“书法、篆刻都是中国传统艺术,要尊重传统,懂得规矩,同时也要培养独立见解”。西泠印社应当以“印学是本”,进一步巩固国际印学研究中心的地位。正是基于这一思想和理念,西泠印社继往开来,提出了新百年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发挥和整合学术资源优势,保持和提高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水准,凝聚“高精尖”人才队伍,全力建设“名家之社”、“天下之社”、“博雅之社”的中长期发展蓝图,从而全面带动西泠印社多方位的发展,扩大在海内外的影响。
如今,由启功社长题写的“百年名社,千秋印学”巨石碑刻置放在印社石坊前,如一盏明灯,指引后人不断攀登印学的高峰。
(作者系西泠印社理事、社务委员会文物管理处处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