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海小学语文教材恶意篡改安徒生童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8 10:49: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海小学语文教材恶意篡改安徒生童话  












叶开



国庆前,读五年级的女儿回家,谈到老师讲课文《一颗小豌豆》。我很疑惑,因为我不记得安徒生写过这篇童话了,我只记得有《豌豆公主》。我太太本科时专门写过安徒生童话的论文,她也没有印象。我家里有一套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四卷本的叶君健先生译本《安徒生童话》,翻了之后发现,原来这篇课文改编自《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课本29页里,这篇《一颗小豌豆》页脚注:“本文作者为丹麦的安徒生”。表面上,教材编写者似乎注明了作者,尊重了作者的著作权,而且给学生造成一个非常恶劣的错觉,让学生以为这篇课文就是安徒生童话的原文。实际上,这篇课文却是经过编者恶意窜改过的,脚注如果有基本的诚实态度,只能说是:“本文改编自安徒生童话《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我从亦凡书库里下载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原文,原页面注里说此文源自林桦先生翻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安徒生童话全集》,但我拿家里原藏有的叶君健先生翻译的《安徒生童话全集》第二册,翻到308页的《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字一词地对比,发现我从“亦凡书库”下载的这篇安徒生童话,实际上应该是叶君健先生翻译的,因为一字不差。我手头没有林桦先生翻译的中少社《安徒生童话全集》,一时无法对比。如果有哪位朋友藏有林译版,请不吝正谬。

仔细阅读叶君健先生的译文里的安徒生童话,再一个字一个字地对比上海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九册)里经过肆意的低级篡改之后的课文,我再一次遭到了沉重的打击,感到沮丧无比,而且悲愤莫名。从去年到现在,近两年时间,我写了二十多篇文章,对小学语文教材里的课文涉嫌肆意剽窃、抄袭、窜改、作假等等恶劣行径,进行了具体的比较和批判。我自知人微言轻,也许分毫不能改变小学语文的这种恶劣现状,只能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小学语文课文中大量出现的造假和剽窃行为,伤害的绝不仅仅是我们的孩子,而且危害了我们整个民族的未来。我此前写过:小学语文教材里大量出现的剽窃和篡改的劣质课文,比三聚氰胺奶粉还要危害深远。
阅读原文,可以看到,从叶君健先生的译文里,也可以感受到安徒生文字里蕴涵着的审慎力量。“有一个豆荚,里面有五粒豌豆。它们都是绿的,因此它们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的。”这句话放在我们现在的现实生活中,也一样准确有力。原文的第一段,简单有力,清新有趣。篡改过的开头,很低级地把豆荚联想成了“房子”。整段话都加上了夸张的词汇,例如“绿莹莹的”,等等。文字花哨幼稚,是小学语文教材编写者一贯装嫩的作风。令人绝倒的是,教师在讲授这篇课文时,还得意洋洋地在教学设计里,先拿出一个豆荚,请学生各自表达一下对豆荚的看法,然后说:“你们的想象很丰富,让我们来读读大作家安徒生是怎样描述的。……齐读课文第一小节。体会普通的豌豆荚在作者笔下是那么富有情趣。”然而,这位教案的设计者大概根本没有想到,《一颗小豌豆》的“第一小节”根本不是安徒生写的,而是教材编写者自己写的。

可怜的孩子啊,你们被骗了!你们朗诵的《一颗小豌豆》第一小节不是大作家安徒生的描写,而是教材编写者的改写。千万别搞错了!!!安徒生不会这样赤裸裸地搞道德主义宣教的,他也不是赤色世界的宣传部长。你们一定也不知道,安徒生童话里的上帝,也不能被允许出现在你们的身边。在原文里,小女孩的母亲在感谢上帝。在课文里,她只感谢那颗小豌豆。安徒生这样写道:

“我幸福的孩子,上帝亲自种下这颗豌豆,叫它长得枝叶茂盛,成为你我的希望和快乐!”高兴的母亲说。她对这花儿微笑,好像它就是上帝送下来的一位善良的安琪儿。

我在这里没有办法一段一段地对比原文和篡改文,因为每一段都遭到了篡改。有心人可以自己对比着看。

现在,我们来对比安徒生童话和教材编写者童话的两个不同的开头:

安徒生:有一个豆荚,里面有五粒豌豆。它们都是绿的,因此它们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的。事实也正是这样!豆荚在生长,豆粒也在生长。它们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坐成一排。太阳在外边照着,把豆荚晒得暖洋洋的;雨把它洗得透明。这儿是既温暖,又舒适;白天有亮,晚间黑暗,这本是必然的规律。豌豆粒坐在那儿越长越大,同时也越变得沉思起来,因为它们多少得做点事情呀。

编写者:有一个豌豆荚,绿莹莹的,好像一间绿色的小房子,里面住着五颗豌豆,也是绿莹莹的。它们一排儿坐着,谁也不跑来跑去。时间一天天过去,豌豆荚慢慢地变黄了,豌豆也慢慢地变黄了,它们长大了,长得结实了。



根据我的经验,虽然编写者的篡改是显而易见的低级无趣且无聊无耻,但还是有人会说这个改编不错,很符合小孩子的水平。这样一种事先设定小孩子的智商和理解力比较低级,先打击他们,把他们敲昏,然后给他们喂三聚氰胺奶粉的做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规定动作。我已经懒得跟这些无耻的做法争辩了。我只能再次在这里继续指出:低智商的是你们,不是小孩子。你们已经没有了未来,但是你们却在剥夺小孩子的未来。你们不仅无知无畏,而且鲜廉寡耻。

安徒生童话篇幅短小,用词精准平实,即使在叶君健先生的译本中,也能感受到这种心灵宽厚的美。例如五颗豌豆,原作中安徒生已经把他们不同的生活经历写出来了,虽然有不同的看法和情感倾向,但原文并不特别谴责、嘲笑、贬低其他豌豆的一生。把一生奉献给做好人好事的小豌豆很可敬,但其他追求自己不同的“豆生”的豌豆,也需要我们的宽容。世界那么宽广,那么博大,人的精神世界那么微妙,呈现出来的色彩那么缤纷,怎么能用一种极其狭隘的好人好事道德作为砖头来砸碎其他豌豆呢?

为了给女儿的语文教材消毒,我跟她好好聊了这个童话。我们温习这个童话,并且对其他几颗小豌豆的未来展开自己的联想,但是必须符合逻辑,想象也有逻辑,这种逻辑,建立在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逻辑上。例如,旅行有几种,一种是乘飞机,一种是乘火车,一种是徒步,一种是乘船,还有一种是像豌豆那样乘鸟旅行。这样的故事,在瑞典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拉格洛孚的巨著《骑鹅历险记》里就有啦。如果一只鸟足够大,如果一个小孩足够小,那么骑鹅旅行是合理的。但我女儿一开始说,那个小男孩发射了手枪,把第一颗豌豆射到了一只鸟的背上,旅行到了罗马。我觉得,去罗马确实不错,但是一颗豌豆在鸟背上旅行,从丹麦到罗马两千公里,有点不太容易,逻辑上不合理。或许小男孩把手枪对准从门前走过的一个小女孩,把这颗豌豆射进了她的衣兜里?马马虎虎吧。小女孩正牵着妈妈的手,要乘车去机场,到罗马去度假呢?到了罗马,来到了旅馆,小女孩看到漂亮的床,一个小小的飞跃,扑到柔软的床上。她唉呀地叫了一声,被什么硌着了。她是豌豆公主嘛,一颗小豌豆就能把她硌得皮肤发青。小女孩找出了一颗小豌豆,她和妈妈都很惊讶,“也许,这是上帝的礼物吧?”小女孩决定把豌豆种在院子里的树下……

这样联想下去,每个小孩子都有自己的情感倾向,并不是像教案设计里写的那样,似乎一旦离开自己的豆荚到很远的地方,不是“枯死”了,就会被“烤焦”。

女儿在暑假期间,已经把上海译文出版社四卷本的叶君健先生译本《安徒生童话全集》的前三本看完了。我自己很惭愧,虽然也曾翻完过,但除了二十几篇极其经典的作品,安徒生文集里面大部分的内容都淡忘了。不知道为什么,我对《影子》一篇记忆极其深刻——这是影子怎样控制和统治主人的故事,但影子一直伪装成影子,假装自己是公仆,而被影子控制和压榨着的前主人也一直被迫扮演者主人的角色。

感受一名优秀作家作品的最好方法,第一是阅读原文,第二是阅读译文,第三是了解作家的生活与经历,第四是反复阅读作品。

下面是我找来的安徒生童话原文和上海教材篡改过的课文。如果您没有读过安徒生的原著,希望认真地学习安徒生的童话,如果您此前读过,建议对比着课文再细读一下,就明白我们古代先贤说的“货比货”的金言了。

   **********************************************************************************************************************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安徒生著,叶君健译   

有一个豆荚,里面有五粒豌豆。它们都是绿的,因此它们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的。事实也正是这样!豆荚在生长,豆粒也在生长。它们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坐成一排。太阳在外边照着,把豆荚晒得暖洋洋的;雨把它洗得透明。这儿是既温暖,又舒适;白天有亮,晚间黑暗,这本是必然的规律。豌豆粒坐在那儿越长越大,同时也越变得沉思起来,因为它们多少得做点事情呀。

“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么?”它们问。“我只愿老这样坐下去,不要变得僵硬起来。我似乎觉得外面发生了一些事情——我有这种预感!”

许多星期过去了。这几粒豌豆变黄了,豆荚也变黄了。

“整个世界都在变黄啦!”它们说。它们也可以这样说。

忽然它们觉得豆荚震动了一下。它被摘下来了,落到人的手上,跟许多别的丰满的豆荚在一起,溜到一件马甲的口袋里去。

“我们不久就要被打开了!”它们说。于是它们就等待这件事情的到来。

“我倒想要知道,我们之中谁会走得最远!”最小的一粒豆说。“是的,事情马上就要揭晓了。”

“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最大的那一粒说。

“啪!”豆荚裂开来了。那五粒豆子全都滚到太阳光里来了。它们躺在一个孩子的手中。这个孩子紧紧地捏着它们,说它们正好可以当作豆枪的子弹用。他马上安一粒进去,把它射出来。

“现在我要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了!如果你能捉住我,那么就请你来吧!”于是它就飞走了。

“我,”第二粒说,“我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这才像一个豆荚呢,而且与我的身份非常相称!”

于是它就飞走了。

“我们到了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睡,”其余的两粒说。

“不过我们仍得向前滚。”因此它们在没有到达豆枪以前,就先在地上滚起来。但是它们终于被装进去了。“我们才会射得最远呢!”

“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最后的那一粒说。它射到空中去了。它射到顶楼窗子下面一块旧板子上,正好钻进一个长满了青苔的霉菌的裂缝里去。青苔把它裹起来。它躺在那儿不见了,可是我们的上帝并没忘记它。

“应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它说。

在这个小小的顶楼里住着一个穷苦的女人。她白天到外面去擦炉子,锯木材,并且做许多类似的粗活,因为她很强壮,而且也很勤俭,不过她仍然是很穷。她有一个发育不全的独生女儿,躺在这顶楼上的家里。她的身体非常虚弱。她在床上躺了一整年;看样子既活不下去,也死不了。

“她快要到她亲爱的姐姐那儿去了!”女人说。“我只有两个孩子,但是养活她们两个人是够困难的。善良的上帝分担我的愁苦,已经接走一个了。我现在把留下的这一个养着。不过我想他不会让她们分开的;她也会到她天上的姐姐那儿去的。”

可是这个病孩子并没有离开。她安静地、耐心地整天在家里躺着,她的母亲到外面去挣点生活的费用。这正是春天。一大早,当母亲正要出去工作的时候,太阳温和地、愉快地从那个小窗子射进来,一直射到地上。这个病孩子望着最低的那块窗玻璃。

“从窗玻璃旁边探出头来的那个绿东西是什么呢?它在风里摆动!”

母亲走到窗子那儿去,把窗打开一半。“啊”她说,“我的天,这原来是一粒小豌豆。它还长出小叶子来了。它怎样钻进这个隙缝里去的?你现在可有一个小花园来供你欣赏了!”

病孩子的床搬得更挨近窗子,好让她看到这粒正在生长着的豌豆。于是母亲便出去做她的工作了。

“妈妈,我觉得我好了一些!”这个小姑娘在晚间说。“太阳今天在我身上照得怪温暖的。这粒豆子长得好极了,我也会长得好的;我将爬起床来,走到温暖的太阳光中去。”

“愿上帝准我们这样!”母亲说,但是她不相信事情就会这样。不过她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这植物支起来,好使它不致被风吹断,因为它使她的女儿对生命起了愉快的想象。她从窗台上牵了一根线到窗框的上端去,使这粒豆可以盘绕着它向上长,它的确在向上长——人们每天可以看到它在生长。

“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女人有一天早晨说。她现在开始希望和相信,她的病孩子会好起来。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自己也能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高兴的眼光望着这一颗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一星期以后,这个病孩子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她快乐地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窗子打开了,它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粉红色的豌豆花。小姑娘低下头来,把它柔嫩的叶子轻轻地吻了一下。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我幸福的孩子,上帝亲自种下这颗豌豆,叫它长得枝叶茂盛,成为你我的希望和快乐!”高兴的母亲说。她对这花儿微笑,好像它就是上帝送下来的一位善良的安琪儿。

但是其余的几粒豌豆呢?嗯,那一粒曾经飞到广大的世界上去,并且还说过“如果你能捉住我,那末就请你来吧!”

它落到屋顶的水笕里去了,在一个鸽子的嗉囊里躺下来,正如约拿躺在鲸鱼肚中一样(注:据希伯莱人的神话,希伯莱的预言家约拿因为不听上帝的话,乘船逃遁,上帝因此吹起大风。船上的人把约拿抛到海里以求免于翻船之祸。约拿被大鱼所吞,在鱼腹中待了三天三夜。事见《圣经·旧约全书·约拿书》)。那两粒懒惰的豆子也不过只走了这么远,因为它们也被鸽子吃掉了。总之,它们总还算有些实际的用途。可是那第四粒,它本来想飞进太阳里去,但是却落到水沟里去了,在脏水里躺了好几个星期,而且涨大得相当可观。

“我胖得够美了!”这粒豌豆说。“我胖得要爆裂开来。我想,任何豆子从来不曾、也永远不会达到这种地步的。我是豆荚里五粒豆子中最了不起的一粒。”

水沟说它讲得很有道理。

可是顶楼窗子旁那个年轻的女孩子——她脸上射出健康的光彩,她的眼睛发着亮光——正在豌豆花上面交叉着一双小手,感谢上帝。

水沟说:“我支持我的那粒豆子。”
      *******

这个小故事,首先发表在1853年的《丹麦历书》上。成熟了的豆荚裂开了,里面的五个豆粒飞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各奔前程,对各自的经历都很满意。但是那粒飞进窗子“一个长满了青苔和霉菌的裂缝里去”的豆粒的经历,却是最值得称赞,因为它发芽、开花,给窗子里的躺着的一个小病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关于这个小故事,安徒生在手记中写道:“这个故事来自我儿时的回忆,那时我有一个小木盒,里面盛了一点土,我种了一根葱和一粒豆。这就是我的开满了花的花园。”

************************************************************************************************************************

上海版小学课文·一颗小豌豆

无作者

有一个豌豆荚,绿莹莹的,好像一间绿色的小房子,里面住着五颗豌豆,也是绿莹莹的。它们一排儿坐着,谁也不跑来跑去。

时间一天天过去,豌豆荚慢慢地变黄了,豌豆也慢慢地变黄了,它们长大了,长得结实了。

有一天,豌豆荚震动了一下,啊,它被别人摘下来了。

豌豆们一齐叫了起来:“啊,我们的小房子快要打开了!”

最大的一颗说,它要跑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谁也追不上它。

第二颗说,它要飞到太阳里去,那才神气呢!

还有两颗懒洋洋地说,他们滚到哪儿,就在哪儿睡一觉。

最小的一颗呢?它想了想说:“我可不想飞到太阳里去,也不想跑得很远很远。不过,也不能光想着睡觉哇。我要是能给人家做件好事,就高兴了。”

不一会儿,小房子给打开了,五颗豌豆滴溜溜一齐滚了出来,落到一个小男孩的手心里。这男孩有一支玩具手枪,他说:“正好,我拿这些豌豆当子弹。”一边就把最大的一颗装到枪筒里去,“砰”的一声打了出去,接着他挨个儿把第二颗、第三颗、第四颗、第五颗打了出去。

第五颗,就是那最小的一颗豌豆,飞到了一座小楼的窗台上,骨碌一滚,滚到一条裂缝里,那裂缝里有点儿泥巴,上面还长着青苔。这颗小豌豆就在这儿住下了。

这座小楼里,住着一个小姑娘,她已经在楼上的一个小黑屋里躺了一年了,下不了床,连坐也坐不起来。她病得很厉害呢。多可怜的小姑娘!小脸儿瘦瘦的,黄黄的,全身一点力气也没有。妈妈以为她快要死了。

春天到啦,树枝该吐出小芽儿来了,小草儿也该从土里钻出小脑袋来了,那嫩绿的颜色该有多美呀!小姑娘真想出去瞧瞧,可是不行。她躺着一动也不能动,只好睁大眼睛,呆呆地望着窗外的天空。

忽然,她看见窗台上有一点绿颜色的东西在晃动,就叫了起来:“妈妈,您快来瞧瞧,窗台上那绿的是什么?”

妈妈打开窗子一看:“啊,是一颗小豌豆,长出小叶子来了。”

小姑娘看见绿颜色了,心里真高兴。她请妈妈把她的小床移到窗子旁边,这样,她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了,看着小豌豆一天天地长大。她还请妈妈在窗台上插上根小棍儿,把小豌豆的芽给支起来,又在窗台上拉了一根线到窗顶,好让小豌豆的藤,沿着线儿往上爬。

小姑娘看着小豌豆猛劲儿长,笑吟吟地说:“小豌豆啊小豌豆,你长得真快,我也会跟你一样,长得又快又好。”

可不是嘛,小姑娘的脸色好多了,她还能自己坐起来,坐上整整一个钟点呢。

一天,小姑娘清早醒来,朝窗外一看,乐得叫了起来:“呀!小豌豆开花了!”

真的,小豌豆开出了一朵嫩黄色的小花。这一天,小姑娘真是高兴极了,她扶着窗台,慢慢地,慢慢地,竟站了起来!就这样,小豌豆长大了,小姑娘也慢慢地长好了。

小姑娘对着小豌豆微笑,从心底里感谢他。

小豌豆呢,轻轻地点着头,好像在说:“我就想着给人家做一件好事嘛。我让你看到绿色的叶子,让你看到嫩黄色的花,你跟我一样,长呀,长呀,长得好起来,我就非常高兴了。”

******************************************************************************************************************

网上下载的《一颗小豌豆》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安徒生的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颗小豌豆在一座小楼的窗台裂缝里发芽、长叶、开花;房间里住着一位病得很厉害的小姑娘,小豌豆顽强的生命力,使小姑娘鼓起勇气,战胜病魔,小豌豆从中得到了快乐。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即将毕业,但从他们平时的学习相处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很自私,对别人的困难很冷漠。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们能从小豌豆助人为乐的故事中受到教育,学会关心,学会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小豌豆长大了,小姑娘也慢慢地长好了”这句话的内涵。

方法与过程:继续学会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边读边思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生长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愉快和生机,赞赏小豌豆有理想,热情,乐于助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小豌豆长大了,小姑娘也慢慢地长好了”这句话的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小豌豆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豌豆荚,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生:豌豆荚像翡翠,碧绿碧绿的。

生;豌豆荚弯弯的,像绿色的小船。

生:豌豆荚箱小豌豆的摇篮。

说明:出示学生们熟悉的豌豆,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师导入语:你们的想象很丰富,让我们来读读大作家安徒生是怎样描述的。

2、齐读课文第一小节。体会普通的豌豆荚在作者笔下是那么富有情趣。

3、导读第二小节,出示课文3——8节。

4、学生自由读,说说豌豆们各自的打算,并用几个字归纳它们的愿望。

5、引读第9、10节。

师:同学们,要是你来写其中的一颗小豌豆,你会写哪一颗?

说明: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来构思一篇童话。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构思来学习大作家安徒生笔下的童话,学生更感兴趣。

6、揭示课题《一颗小豌豆》

过渡:这颗小豌豆有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拿出课文,标上小节号。

2、学生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A、这颗小豌豆的愿望是什么?这颗小豌豆做了一件什么好事?

B、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把这些句子划下来?

说明:让学生能带者问题去读课文,并从课文中去找到有关语句。

三、边读边思,体会情感。

1、联系课文,完成填空:

A、小姑娘对小豌豆微笑,从心底里感谢它,感谢它。

(感谢它让她看到绿色;感谢它让她看到嫩黄色的花朵;感谢它使她战胜了病魔;感谢它使她慢慢地站起来……)

B、小姑娘对小豌豆微笑,从心底里感谢它,因为当小姑娘看到小豌豆。时,小姑娘。 (小豌豆长出了小叶子,小姑娘心里真高兴;小豌豆沿着线猛劲儿长,小姑娘的脸色好多了,还能自己坐上一个钟头呢;小豌豆开出一朵嫩黄色的小花,小姑娘真实高兴极了,慢慢地,竟站了起来……)

(体会小豌豆以它充满生机的活力,唤起了小姑娘对生命的渴望,从而使小姑娘逐渐恢复了健康。)

说明:多媒体出示的填空练习,“小姑娘对小豌豆微笑,从心底里感谢它,感谢它,”让学生联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学生进一步熟悉了课文,也突破了难点和难点。

2、师小结语:当小豌豆开出嫩黄色的小花时,小姑娘的生命之花也随之绽放了。小豌豆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也从小姑娘的感谢中获得了快乐。

在我班也有像小豌豆一样助人为乐的同学,你们知道她是谁?在此大大地表扬陶佳莹每天帮助陈豪亮抄写备忘录。

四、拓展练习。

这颗小豌豆实现了自己的愿望,那么其他四颗小豌豆有没有实现各自的愿望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颗小豌豆,展开想象,续编一个童话故事。

说明:在学完课文后,再让学生仿照课文,展开想象,续编一个童话故事,与第一环节的构思既有联系,又有不同,更有提高。在这里,学生的想象的童话故事比第一环节更有深度。进一步理解了课文重点: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获得快乐。

生:第一颗想要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小豌豆,它飞啊飞啊,飞啊飞啊,来到了大沙漠,茫茫一片,没有它扎根的地方,不久,它渐渐地枯死了。

生:第二颗想要飞往太阳上去的小豌豆,它飞啊飞啊,飞啊飞啊,感到越来越热,它后悔了,想要回到地上,可是,它却被烤熟了。

师结束语: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而且,你们都达成了共识,只有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你的生命才更有意义!

(附注:博文里引用的图片是画家张晓刚先生的作品。)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10:50:37 | 只看该作者
小学语文教材窜改巴金名作  




















      国庆期间,我曾发表过两篇新博文,用对比的方式,来批评上海小学语文教材对安徒生童话的篡改和对王安忆文章的剽窃,并指出,在这些教材里,大量的课文涉嫌剽窃和窜改。对此,《羊城晚报》和《新闻晨报》近期都做了相应的专题报道。但是,这两篇报道,都局限于探讨这些课文的署名问题,而把教材里危害更大的剽窃和窜改问题掩盖了。
       我看到的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来源很广,大多数都没有署作者名,并且很多都遭到了编撰者肆无忌惮的低级窜改。这些毛坯文章中,有相当大的部分原文就是很糟糕的,修改之后也不会变得更好。这类作品的入选,只是作为一种明显的道德说教用具。小学教材编撰者在编教材时的最主要思想,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不是教阅读和写字。在我看到的小学语文教材里,这些编撰者完全把语文政治化,出发点是政治道德教化。他们把每本教材按照不同的主题门类,分成若干个单元,然后为这个政治概念先行的框框去寻找文章。例如谈论亲情和友情,则取寻找类似的选本范文或者报刊文章,很多文章都停留在很粗糙的说教层面。找不到,就改写古代故事,从报章里搜寻好人好事。

       语文的教学目标,在这种编辑思想下,完全变成了机械的意识形态教育,语文课本,也退化成了思品课本。这样的语文教材事实上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为小学生原本每学期都会发下来一本思品课教材。既然语文教材的编写思想跟思品课一样,选入和窜改过的课文也大多低劣不堪,那这样的一门语文课,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去年,上海七所高校取消语文考试的消息,相信很多读者都还记得。
       语文教育的核心,不是意识形态的道德教化,不是思想改造,语文的教育核心价值,一是认写文字,二是阅读经典。学会书写,懂得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语文教育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对经典作品的熟读和背诵,则是这种学习的主要的、切实有效的手段。
       中国传统的国文教育中,为什么会有一些经典的选本一直沿用下来,经久不衰?因为这些选本以优秀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为挑选对象,是优中选优。我们都熟悉的《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等,都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璀璨的珍珠。除了极个别作品因长期抄传出现版本讹误的问题而出现轻微的字句不同外,这些选本都没有敢于对原作进行窜改。语言文字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最重要的手段和载体,没有语言文字,就不会有人类文明。而语言文字实际上是极其精妙细微的知识,并不是小学语文教育思想所贬抑的那样,仅仅是一种思想道德教育的赤裸裸的工具。语言文学的功能,一是进行交流,二是学会思考。而现在的小学语文教育模式,一是阻断了学生的自由交流,二是打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尝试。并且,用垃圾课文当饲料,败坏学生们的胃口。在小学语文的具体教育中,每天孩子们都会带回家一大堆作业,抄词被名言名句做理解填空,这样的后果,不仅让小孩子完全失去了对优秀作品的阅读兴趣,而且使得他们丧失了鉴赏和理解优秀作品的能力。就像快餐垃圾食品吃多了的孩子,吃了炸鸡翅和炸薯条,他们对其他健康的食品已经提不起兴趣,并且还无知地认为,全世界最好吃最有营养的东西就是快餐。前些年的三聚氰胺牛奶的恶性事件爆发之后,有些人还说,牛奶的味道不好了,口感不好了。先行的僵化语文教育也一样,彻底败坏了学生的胃口。经过十年的小学和中学语文教育,毕业生们除了一些假大空的无病呻吟的作文之外,连一篇简单的说明文字都写不通顺。上海七所大学不考语文,很多人以为是这些大学不重视语文教育了,并且为之哀叹。实际上,这正是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直接否定。十年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成果,给我们留下的本来应该是起码有两个成果。第一是能工整地书写文字,第二是准确流利地表达意见。可是,现在我们看一些基本的说明材料,包括家用电器的说明书,都会发现越看越糊涂。这些技术人员连基本的表达都说不清楚,用户看说明书常常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在专业研究领域,文科学者不用说了,语言文字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而理工科的学者,如果在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上缺乏训练,则连一篇论文都写不好,说不清楚。中国很多科学家都有这样难言之隐。从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曾专门谈到过在西南联大学习时对文学作品的爱好,而一直至今,他都热爱阅读作品,还喜欢写作。
       作为学生,因为年纪小,理解力欠缺,很多经典作品只能熟记背诵,不会一下子就全都能理解。但是,经典的作品是每个人一生中都有用的精神营养,而且会随着你的成长、随着你的理解力都增强,给你带来不同的感悟。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都是作家经过长期的积累,是千锤百炼磨练好自己的技艺之后才写出来的。小学生学过的贾岛的“推敲”故事和王安石斟酌“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故事,都说到了很重要都一点:对语言文字的精心揣摩、斟酌和推敲,是好作品的重要基础之一。古代的文学杰作,尤其是篇幅短小的诗,都是千锤百炼,千古吟诵的神品。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国人背诵了一千五百年,还要继续背诵下去。但我们教材的编写者可不可以对李白那些“过时”的词语进行修改呢?可不可以改成小孩子戏说的“床前明月光,李白打开窗”呢?王安石的句子可不可以改成“春风溜达江南岸”呢?这样说,我相信大部分读者都会反对这种修改。但是,我们的教材编撰者,确实胆大妄为地为自己拟定的各单元所需课文,而对著名作家的作品进行了肆无忌惮的、大多数都是很低级的删改。
       国庆期间,我曾写了两篇文章来揭露小学语文教材窜改安徒生童话和王安忆散文。对比原文和窜改过的课文,大多数人都能发现,这些被窜改过的课文,已经是真正的鸡肋了。     
       能被教材编撰者的道德说教单元的框框套进来的名家名作,本来就寥寥无几,而这些数量稀少的作品,又在编入课本时,被编撰者以削足适靴的手法,加以低劣的窜改。这样一来,小学生学到的课文,基本上可以说已经毫无营养,甚至是有害的了。他们学习到的课文,已经是被掺假了的作品,原文的精髓已经被抛弃,原文的准确优美的语言文字也遭到了肆意的歪曲。我曾在此前的文章里,把这种掺过沙子的课文比作三聚氰胺。牛奶的三聚氰胺伤害孩子的身体,垃圾课文则败坏他们的智力和精神。
       下面附加的这篇文章,是巴金的名作《鸟的天堂》原文。这篇文章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被广泛选用,但是我所看到的好几个省的版本,都是遭到过窜改的鸡肋文。第一代的刽子手已经找不到了,我所能剩下的只是对这些刽子手的好奇。也许,上海小学语文教材教材的编纂者不过是讨巧地采用了已经被窜改过的课文,再加以重复的窜改而已。
       在下面这篇原文里,我加上的红字标明这些事被删掉的段落和句子,括弧里的蓝色字体,是教材编写者添加的文字和句子。请读者们自己认认真真对比,看这篇被窜改过的《鸟的天堂》还算不算是巴金的作品?
       我自己归纳了一下,《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对巴金原作的窜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抹去作者的具体行踪。例如“陈的小学校”所指出的有人“陈”和“叶”,以及巴金当时到南方旅游时所住过的小学校,都因为这段话以及下文中类似的段落的被删除,而丧失了。给人的感觉是巴金不知道去了一个什么地方,没有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只剩下他一个人漫游仙境。
       第二,删除了原文里对周围环境的描写,例如“远远地一座塔耸立在山坡上”和“在河边田畔的小径里有几棵荔枝树”,这样让这个鸟类的天堂变成了一个不真实的世界,似乎除了那棵大榕树,什么也没有了。这不是一个活生生的自然的世界,而是一个幽灵的世界。
       第三,用抽象无趣的描述性名词来替换原作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例如“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树上已经结了小小的果子,而且有许多落下来了。)”这段,被编者改成了“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抽空了课文的生动内容。
    第四,胡乱窜改作家原文的句子。例如:“有着数不清的桠枝”被改成“(树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被改成“(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很快地这个树林变得很热闹了”被改成“树上就变得热闹了”——要注意的是,课文把“树林”一改成“树上”,就模糊了作者当时在大榕树下的具体混音感受。在这样一个大树林里,听到的“热闹”不是“树上”的,而是整个“树林”的感受。巴金的原文描述非常准确、具体、生动,编撰者一字之差的窜改,让这句话失去了准确性,也丧失了音乐性的感受。
    第五,替换作家原有的用词。例如:A,“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间()流(去。”这里船“流”去和“移”去的具体感觉是不一样的,课文编撰者对着里面细腻的区别自然是不得而知的了。B,“看清楚()这只,又看漏错过)了那只。”“看漏”和“错过”也是不一样的词,前者见得出作者的主体,而且是具体行为的词汇,有动感。“错过”是普通的陈述,跟主体关系不密切。这里具体而微的精妙区别,编撰者又哪里明白?C,“又飞进树林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着,它的歌声那声音)真好听。”这里用“叶丛”代替“树林”也是不准确的,因为这是一棵参天大树,作者正在树林里,他看不到“叶丛”。把“唱”改成“叫”,还说“那声音”真好听,这是编撰者在不尊重作者巴金和他的原文的态度上,窜改别人的作品改出了毛病之后的乱改。
    以上是一些小小的举例。我花了两个晚上,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地对比小学语文教材和巴金的原文,把被删改的用红字标出来,而编者后加的用绿色字体放在()里。
     有孩子的读者们,建议你们把这篇原文打下来,或者拷贝粘贴成文本,在有机会时给你们的孩子好好读几遍。
       我碰到孩子学习那些被窜改过的课文时,在能找到原文的情况下,都会找机会跟她一起重新学习原作者的原文。例如,当女儿学过《一颗小豌豆》这篇窜改得面目全非的课文之后,我找出著名翻译家叶君健先生翻译的安徒生的童话《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起朗读,品味,清空她脑袋里的课文垃圾。
*********************************************************************************************
我写好这篇文章后,听到消息说,一位编委认为,“随笔”就是随便写写的,一定错误很多的。所以,对巴金的这篇“随笔”的《鸟的天堂》,随便窜改就很正常了。为此,我无言以对。)
鸟的天堂
巴金
我们在陈的小学校里了(晚饭。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
“我们划船去!”陈提议说。我们正站在学校门前池子旁边看山景。
“好,”别的朋友高兴地接口说。
我们走过一段(石子路,很快到了河边。那里有—个茅草搭的水阁。穿过水阁,在河边两棵大树下我们找到(发现了几只小船。
我们陆续跳)一只船。一个朋友解开绳子,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间()流(去。
三个朋友划着船,我和叶坐在船中望四周的景致。
远远地一座塔耸立在山坡上,许多绿树拥抱着它。在这附近很少有那样的塔,那里就是朋友叶的家乡。
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流(动。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拨动((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的绿叶伸到水面来。树叶绿得可爱。这(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但是我看不出树(干在什么地方。
我说许多棵(榕树的时候,我的错误马上就给朋友们纠正了(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棵(榕树,另一个朋友说那里的榕树是两棵(株)。我见过不少的大榕树,但是像这样大的榕树我却(是第一次看见。
我们的船渐渐地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见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桠枝,(树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躺(在水上一样
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树上已经结了小小的果子,而且有许多落下来了。)(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览(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船在树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农民不许人捉它们。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但是的眼睛注意)看那里时不见一只鸟的影)。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地是湿的,大概涨潮()时()河水常常)冲上岸去。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于是)船开了。一个朋友拨着),()缓缓地流到移向)河中间去)。
在河边田畔的小径里有几棵荔枝树。绿叶丛中垂着累累的红色果子。我们的船就往那里流去。一个朋友拿起桨把船拨进一条小沟。在小径旁边,船停住了,我们都跳上了岸。
两个朋友很快地爬到树上去,从树上抛下几枝带叶的荔枝,我同陈和叶三个人站在树下接。等到他们下地以后,我们大家一面吃荔枝,一面走回船上去。
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就是那个那是一个)有山有塔的地方。从陈的小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也照在树梢。(一切都显得非常明亮更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四周非常清静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朋友陈我们)把手一拍,我们便看见一只大鸟飞()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很快地这个树林变得很热闹了。,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我的眼睛真是应接不暇,看清楚()这只,又看漏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第三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给我们的拍掌声一),又飞进树林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着,它的歌声那声音)真好听。
“走吧,”叶催我道。
)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流()去的时候,我看(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有一点的留恋的心情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9336月在广州
选自《旅途随笔》
++++++++++++++++++++++++++++++++++++
上海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一学期课文
鸟的天堂
巴金
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我们走过一条石子路,很快就到了河边。在河边大树下,我们发现了几只小船。
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去。
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来,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小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船在树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土地是湿的,大概涨潮的时候河水会冲上岸去。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于是船开了,一个朋友拨着桨,船缓缓地移向河中心。
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那是一个有山有塔的地方。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叫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一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21:14 , Processed in 0.14805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