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摄影史大事年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0 20:5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世界摄影史大事年表
Since1789
2010年11月16日
 来源: 迪派





  在有关摄影史的资料中,都把达盖尔作为摄影的发明人,但在达盖尔之前,人们对摄影术的探索史相当漫长,也更为艰苦卓绝。
  1789年:尼普斯兄弟——约瑟夫尼塞尔尼普斯和克洛德尼普斯首次用暗箱尝试化学固定图像。
  1802年:托马斯韦奇伍德在伦敦发表了关于玻璃上复印绘画的方法和通过光在硝酸银上制作剪影的报道。
  1816年:尼普斯用自制的相机装在他工作室窗户上拍摄了首批纸照片。
  1819年:英国科学家约翰F.W.汉克尔发现了硫酸钠可以溶解银盐。
  1822年:尼普斯使用涂了柏油的玻璃板制作出第一张不褪色的平面凹版照相图片。
  1826年:尼普斯通过眼镜制造商文森特查瓦里(Vincent Chevalier)结识了制作了辉煌的巴黎实景模型的路易雅克达盖尔。
  1827年:尼普斯制作了第一张幸存下来的不褪色照片(直接的正片),使用一块涂了感光沥青的薄板,在他的工作室窗户上曝光了8小时。 1829年:尼普斯和达盖尔为摄影技术发明的商业应用签订了和合同。
  1834年:英国学者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开始在感光纸上实验摄影。
  1835年:塔尔博特从里面拍摄了实验室窗户,由此生产了第一张负片。他用自己的小相机拍摄了许多自家场景的负片。除早期的成功外,塔尔博特没有把自己的实验公之于众,到1839年,达盖尔的摄影法变得众所周知。
  1837年:达盖尔在对塔尔博特的研究不知情的情况下,经过了漫长的实验后,发现了食盐可以做定影剂。
  1839年:物理学家和国会议员弗朗西斯阿拉哥向巴黎法国国家科学院报告了达盖尔的发明。伊伯里贝亚德在纸上的直接正片摄影机械实验成功,他随即在拍卖大厅举办了面向公众的30张照片的展览会。卡尔奥古斯特 凡史蒂希尔和弗兰兹凡卡博尔开始在慕尼黑实验。法国ZF决定购买达盖尔的发明。阿拉哥在巴黎参加艺术和科学院会议时详细介绍了尼普斯和达盖尔的发明。
  1840年:达尔博特发明了碘化银纸照相法(使用纸负片的正片印相法),这种方法对照片的印制不在有限制。亚历山大S.瓦尔科特(Alexander S.Walcott)在美国开办了第一家肖像摄影工作室。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0 20:56:03 | 只看该作者
在摄影史的每一个重要阶段,都有一些里程碑式的作品,重温这些作品,有助于我们理解摄影的真谛。

第一张照片 约瑟夫.尼埃普斯:《窗外》   法国人约瑟夫.尼埃普斯是世界上第一幅永久性照片的成功拍摄者。从1793年起,尼埃普斯就已从事用感光材料做永久性的保存影像的试验。1826年的一天,尼埃普斯在房子顶楼的工作室里,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永久保存的照片。他当时的制作工艺是在白蜡板上敷上一层薄沥青,然后利用阳光和原始镜头,拍摄下窗外的景色,曝光时间长达八小时,再经过熏衣草油的冲洗,才获得了人类拍摄的第一张照片。

  在这张正像上,左边是鸽子笼,中间是仓库屋顶,右边是另一物的一角。由于受到长时间的日照,左边和右边都有阳光照射的痕迹。尼埃普斯把他这种用日光将影像永久的记录在玻璃和金属板上的摄影方法,称作“日光蚀刻法”,又称阳光摄影法。他的摄影方法,比达盖尔早了十几年,实际上应被称为摄影术的发明者,只是由于尼埃普斯为保密而一直拒绝公开,也就未被予以公认。美国盖蒂研究保护所的科学家最近对这张世界上最古老的照片进行全方位分析后认为,这张照片至今保护完好。科学家正在设计一个内含惰性气体的密封盒,以求使这张照片能够再保存数百年。这幅照片最后一次公开展览的时间为1898年,此后一度销声匿迹,直至1952年才重新面世。科学家杜森.斯图里克说:“如果你想一想照片的整个历史,还有胶片和电视的发展,就会发现,它们都是从这第一张照片开始的。这张照片是所有这些技术的老祖宗,是源头。也正因如此,它才那么令人激动。”

摄影术的诞生 路易斯.达盖尔:《巴黎寺院街》   法国人路易斯.达盖尔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摄影术的发明人。达盖尔青年时从事舞台美术,达盖尔最初就是用查恩式暗箱进行精心绘画的,当他得知尼埃普斯的阳光摄影法之后,与尼埃普斯通信,并与他合作共同探讨新的摄影方法。但尼埃普斯没有同意达盖尔用银盐做进一步实验的主张,所以直到尼埃普斯去世,阳光摄影法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直到1837年,达盖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新的实验方法来彻底改进摄影的技术。他用感光过的镀银铜板,浸泡在加热的盐水中获得定影而完成了自己的“达盖尔法”。他的作品世存很少,《巴黎寺院街》是他在1838年摄制的。由于曝光时间要长达数分钟之久,因此很难留下人的行迹和身影。

  达盖尔因银版法成为举世公认的摄影术发明人。银版法作为一种实用可行的摄影方法,虽然价格昂贵,但影像质量极为精细,自公布于世,便迅速在欧美应用,直到19世纪50年代的胶棉湿版工艺出现之前,一直是最主要的摄影技法。在达盖尔将他的方法公诸于众后的两年时间内,其他人对这一方法提出了一些小的改进:在用作光敏材料的碘化银中加入溴化银。这一微小的变化对于大大减少必需的曝光时间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而使得用摄影术产生图像变得实用。银版法在摄影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正是银版法的发明和问世,才使摄影得以成为人类在绘画之外保存视觉图像的新方式,由此开创了人类视觉信息传递的新纪元。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照相方法虽然相当不同于达盖尔的方法;但是即使后来的这些方法没有被发明出来,达盖尔的方法仍然可以向我们提供一种实用的照相技术,而达盖尔本人也入选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   摄影取代了绘画主要功能——记录影像,摄影的诞生是向绘画的挑战,它迫使绘画向不同定位的视觉形态转换。摄影的诞生从而引起了摄影是否为艺术的争论,摄影与绘画最终经历了:绘画视摄影为其附庸——摄影以绘画为范本——绘画向摄影学习——绘画和摄影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的过程。

古老的文明 杜冈.马克西姆《阿布.辛拜勒神庙》   这幅照片拍摄于1850年,表现的是阿布.辛拜勒神庙。杜冈在埃及和近东地区执行一项特别的记录拍摄任务。阿布.辛拜勒神庙是埃及著名的古迹,它建于3000多年前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神庙塑造了拉美西斯二世和古代埃及众神的形象,神庙正面守护在两侧的四座拉美西斯二世及王后的雕像雄伟壮观,堪称古埃及艺术中最绚丽的瑰宝。

  从画面上看,一个蒙面的埃及向导正坐在拉美西斯二世巨大的石像上,而石像尚未完全出土。出土后的石像高达二十米,极其雄伟壮观。杜冈当时拍摄这幅画面可能只是出于记录,并以人做对比显示石像的高大,但这张照片却被后人在摄影史上常常引用,并产生无尽遐想。蒙面的埃及向导在石像上停留是短暂的,却高高在上,石像伫立在神庙前是永恒的,却木然地任凭向导端坐其上。有人说这或许可被视为摄影术辉煌成功的象征,因为摄影是瞬间的艺术,而传统艺术总与永久相伴随,但笔者相信杜冈当时拍摄时恐怕没有想这么多。不过从照片产生的历史背景上,我们的确可以感觉到现代文明对古老文明的冲击。拿破仑远征埃及最终以失败告终,但这次远征却促进了埃及在政治上的觉醒,同时也拉开了国际性的多学科考察埃及的序幕。这种考察和研究从那时一直持续至今。   阿布.辛拜勒神庙是古埃及建筑艺术的颠峰之作,它在设计与建筑上,巧妙地吸收和运用当时最先进的天文、地理、数学等知识,使阳光在每年的2月21日和10月21日两次穿过60多米长的甬道,直接照射在寺庙最内部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上,创造了举世无双的“日出奇观”。以现代的评判标准讲,埃及向导或任何游人坐在神庙石像上都是对历史文物的不尊重和破坏,但百年后在神庙却演出了人类历史上首次联合起来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一幕。1959年,埃及与苏丹两国商定,在阿斯旺修建一座规模宏大的水坝。但让他们没有料到的是,修建水坝将直接威胁到努比亚遗址和阿布.辛拜勒神庙的存亡。为保存这两处文化遗产,埃及和苏丹政府向联合国求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呼吁,得到50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人们把这次拯救阿布辛拜勒神庙事件称为“阿布辛拜勒运动”。这次拯救行动不仅仅保住了神庙,而且使全世界第一次看到了国际间联合救援人类文化的伟大力量。   1965年,在华盛顿的白宫举行了一个国际保护组织的会议,通过了一项旨在保护人类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决议,这就是建立“世界遗产信托基金”;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一个影响人类文化与自然遗产未来命运的世界性公约由此诞生了。公约明确指出,世界遗产不仅属于个别国家,而且属于整个人类。 新艺术的诞生 奥斯卡.雷兰德《两种人生》 《两种人生》是奥斯卡.雷兰德的代表之作,拍摄于1857年。雷兰德的摄影是一种合成艺术品,它将戏剧、版画、绘画与摄影混合起来。他重视画面的具体情景气氛和人物的内心冲突,带有强烈的寓意性和宣泄性,同时完全保持画面的结构稳定、均衡和带有明显古典意味的和谐。这幅作品是19世纪最引人注目的高雅艺术照片,它以戏剧性的场景传达了关于人生的说教。在摄制上,他调用16个以上的模特,按预先设计好的位置去摆好姿势,用了30多张底片,在两张相纸上叠印,耗时六周,方才成功。在这幅照片中,雷兰德构想出一个寓意性的场面:一位先哲引领两个青年走入人生之路。其中一个青年崇尚宗教、勤劳向善,具有可敬的美德。而另一个青年一离开先哲就奔向享乐世界,染上赌博、酗酒、淫欲等恶习,以致失去理智,危害自己,走向死亡。

这幅作品为31×16英寸,在“曼彻斯特艺术珍品博览会”展出,得到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赏识,被称为是“最壮观的场面,最出色的照片”。女王用高价买下了这幅照片,作为英国王室的艺术珍品收藏。这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引起了人们的极大震动。雷兰德通过自己的创作向世人证明,摄影也可以象画家作画一样,依照自己的构想,任意操控画面,而非大家所想,摄影只能机械性的精密记录现实。这张照片的重要意义,在于以能在艺术殿堂与其它艺术品鼎足而立,来表明摄影是艺术的创作手段。雷兰德的成就,使他被誉为“艺术摄影之父”。 回归自然 彼得.埃默森:《收获》《采睡莲》《拉纤》 19世纪80年代,伴随着高艺术摄影的衰落,写实风格的画意摄影——自然主义摄影开始出现。 自然主义摄影随艺术上的自然主义思潮出现,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彼得.埃默森,1889年著有《自然主义摄影》,代表作《收获》。


《收获》 在其著作中,彼得.埃默森阐述了自然主义摄影的理论体系:摄影应是一门独立的艺术,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摄影艺术可以由自然环境中的自然题材,通过取景、构图、用光和选择调焦的直接记录来实现;焦点视觉理论,即人眼视场的中间部分是清晰的,而边缘部分是模糊的,为达到人眼的视觉再现,则焦点不必完全准确。在不破坏拍摄对象的结构和形象的前提下,对焦可以有适当的模糊和变化。 埃默森一改当时聚焦于达官贵人的时尚,把手中的镜头对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对向了大自然。他以自然、单纯、质朴的拍摄方式,向“画意摄影”的观念、风格以及方式提出了公开挑战。


《采睡莲》 以埃默森的《自然主义摄影》一书为标志,自然主义摄影流派提出了“回归自然”的口号,突破高艺术摄影创作的模式,追求以自然环境,自然情趣和自然手法表现摄影。埃默森最著名的作品《采睡莲》,就是以不干预的手法,拍摄了真实环境中的人物和背景,使摄影的纪实能力和审美特性得到了较好的结合。这幅作品不仅奠定了自然主义摄影地位,同时在制作上独辟蹊径,而是采取简洁的白金相纸制作,以其对自然场景的直接、真实还原,获得了更为令人信服的力量。


《拉纤》 埃默森的摄影理论和实践激起一大批追随者的热情,这些摄影者深入到英国的风景区和乡村,拍摄了很多影响深远的自然主义摄影作品。其中尤以英国摄影家里德尔.沙耶、弗兰克.梅多.萨克利夫的成就最为突出。 埃默森是一位有着重要地位的摄影艺术家,也是第一位完全意识到摄影这一媒介的局限性的摄影家。他的摄影艺术是简单、朴实的艺术,表现的都是与自然接近的人。他不动感情地进行描述,拍摄对象则在环境中来体现,并希望通过专心于户外工作来达到一种真实、自然的生活方式,以对抗都市中遍布的人工痕迹。

影视的鼻祖 穆布里奇.埃德沃德《奔马》 穆布里奇是第一个把照相术用于活动摄影的人。

这组照片的产生源于一次偶然的打赌。法国画家借里柯笔下的骏马在奔跑时是四蹄腾空的,而当时人们也对他的画面感觉身如其境,相信马的确是这样奔跑的。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两个人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斯坦福认为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是腾空的;科恩却认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争执的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取了美国人惯用的方式:打赌来解决。 他们请来一位驯马师来做裁决,然而,这位裁判员也难以断定谁是谁非。马奔跑时速度的确太快,单凭人眼确实难以看清马蹄是如何运动的。驯马师的好友穆布里奇得知这件事后,表示可由他来试一试。他在跑道的一边安置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相机镜头都对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边,他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这些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对面每架照相机的快门上。这样,当跑马经过这一区域时,依次把24根引线绊断,24架照相机的快门也就依次被拉动而拍下了24张照片。穆布里奇把这些照片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它们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裁判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总有一蹄着地,不会四蹄腾空,从而判定科恩赢了。 可故事并未到此就结束了,这场打赌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穆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出示那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带。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它竟然“活”起来了! 后来生物学家马莱从这里得到启迪。终于在1888年制造出一种轻便的 “固定底片连续摄影机”,这就是现代摄影机的鼻祖了。虽说19世纪末电影的诞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但穆布里奇的奔马照片却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成为电影诞生的催化剂,迅速导致了电影综合技术的出现和产生。 叛逆与新生 艾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阳光》 斯蒂格利茨是美国摄影史上的一位巨匠式人物。 斯蒂格利茨在摄影上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组织发起了摄影分离主义,又称作“摄影分离派”。在1902年前后,斯蒂格利茨开始对“画意摄影”的许多艺术观念提出质疑,1902年,他在美国建立了摄影分离派,创办刊物,开设“291”画廊,不遗余力地的提供条件,不计报酬地介绍和扶持欧美的前卫画家、摄影家,如塞尚、毕加索、马蒂斯、卡塞比尔、戴维.希尔、怀特、斯泰肯等。20世纪以来,美国能超过英法成为世界艺术摄影的前卫,与斯蒂格利茨付出的不懈努力不无关系。

关于摄影分离主义,斯蒂格利茨这样解释道:“将那些献身于画意摄影的松散的美国人组织起来,通过努力使人们认识到画意摄影不是艺术的陪衬,而是表达个人的一种独特的手段”。他力图强调摄影不仅在技术手法上,更要在表达个体的个性意义上更多地考虑摄影本身的规律和特点,使摄影变得更纯粹化,独立于绘画之外。斯蒂格利茨提倡“纯摄影”,即发挥摄影自身的特质,照片的影像要真实清晰,影调要丰富而层次分明。 斯蒂格利茨拍摄这幅照片时只有25岁,但他独特的艺术天分却已开始显山露水。斯蒂格利茨大胆地使用了通过格栅射入室内的光线,而使得画面充满韵律和魅力。他的纯摄影理念的倡导其意义当然超过了“怎么拍一张照片”的问题,而是对摄影艺术独立空间的一种拓展,也就是说:摄影就是摄影,而不是其它艺术的附属。斯蒂格利茨在摄影的巨大成就,使他被誉为“当代摄影之父”。 东方的采访 约翰.汤姆森:《中国九江的街头行当》《街头郎中》 英国的约翰.汤姆森可以说是“以整个社会为主题”进行拍摄的先驱。在中国期间,汤姆森行程达 5000英里,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与许多西方旅行家不同,汤姆森不仅迷恋中国的锦绣河山、城市风光,更关注这个文明古国的人民生活、风土人情、地方物产和生活劳动。他将镜头对准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在《中国九江的街头行当》这幅照片,在有限的空间里,将四种正在街头摆摊儿的行当摄入镜头,留下了行将消逝的影像。照片中每个人物的神情和姿态都生动自然,每个人都忙着自己的生意,没有意识到相机的存在,显现出纪实摄影的魅力。

他用了五年的时间,拍摄了大量照片,并于1873年出版了作品集《中国和她的人民》。《中国和她的人民》是部百科全书式的摄影集,共收入200多幅照片,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它第一次用直观形象的图片,把东方古老的中国介绍给西方世界。谈及此书,汤姆森兴奋地说:“尝试用照片给游记作插图是一种新奇的体验……我对这一事业的成功充满信心,我希望能看到我的这种方法为其他旅行家所采用,因为照片中的真实可以让观众靠得更近,好象真的把他们置于所拍的风景面前一样。” 在汤姆森看来,摄影者是最好的见证人,他写到:“照相机一直陪伴着我的旅行,成为唯一准确地描绘我沿途见到的一切有趣之物以及所接触的各种民族的工具。因此,它使我任何时候都能向我的著作的读者提供真实地再现当时情景而无可争议的图片,使他们第一次面对遥远东方大地上的景物和人民,与我一起分享那愉悦的经历。”汤姆森强调照片的真实性,主张用摄影的方法去观察和表现世界。他摆脱了传统绘画的影响,对所摄画面按常规印制而不作任何特意的加工。因此,他镜头中的人物,大都显得生动、真实、自然。有些照片,构图虽不那么完美,象是随意“切割”下来的景物一角,但也往往具有一定的情节性。 汤姆森给我们中国留下了一百多年后最有价值的照片,他以无可置疑的准确度的照片,显示出纪实摄影的成熟意识,揭开了纪实摄影的新篇章。

1872年,约翰"汤姆森回到英国,5年后,他与作家阿道夫.史密斯共同出版了另一部著名摄影集《伦敦街道生活》。这本书中不仅刊载了他拍摄的36幅照片,而且每幅照片都配有一篇小品文章,是摄影史上第一次对城市类型进行考察的摄影专著。从画面上看,这位郎中一脚高一脚低,正在说服两位妇女买他的药,但从妇女冷漠的表情看,他很难达到目的。街头郎中又被称作江湖郎中,被认为跟行骗无异。 汤姆森与史密斯在序言中指出,他们运用“摄影的准确特质为我们的主题做插图,由于照片见证不容置疑的准确性,使我们能够呈现伦敦穷人的真正典型,也能防备外界指责我们刻意缩小或夸大不同外貌上的差异。”这些照片是社会观察上的突破,因为维多利亚时期中叶的摄影家不拍摄社会问题。汤姆森则以同情心客观地记录穷困的工人阶级的生活。 广告摄影的诞生 M.威金斯:《麦片粥广告》


这幅照片是采用干版感光材料制作的广告画面,作者是M.威金斯,发表于1889年。画面上清晰的影像被消费者认同为真实的记录,所以宣传的效果大大增强。 摄影术发明后人们就很快发现其商业价值。早在1840年众多广告主争相运用这种具有强烈视觉表现力的媒体形式,在商业推销上取得了良好的利益。聪明的推销员使用照片,奔忙于批发商和众多零售店之间,可以把公司的最新产品及时地推向市场,免却了携带笨重产品样品之苦。19世纪后半叶消费大众慢慢地接受了这种新兴的形式,这大大增强了摄影广告的市场推销作用,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广告艺术形式。由于摄影具有视觉传达准确、明确的特点,因此它具有绘画或其它形式难以企及的作用。在商业流通中广告摄影以直观的形象沟通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使消费者简便、明确地了解到产品的相关信息,便于作出购买抉择。企业的销售和利润也获得了增长,广告摄影可以同时为买卖双方服务,赢得他们共同的认可。 1856年,美国纽约的《每日论坛报》第一次采用湿版法照片为一家帽子店做广告。从那时起,广告摄影的形式并不仅仅限于靠推销员单纯使用照片,同印刷媒体结合以提高传播效率从而进入真正实用阶段。19世纪末网版印刷技术的出现使照片的印制在经济上和质量上真正为广告客户所接受。 现在,广告摄影已成为摄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广告摄影是一门服务于商业行为的图解性摄影艺术活动,以商业销售目的为宗旨,但它并不仅仅具有其商业上的价值,它在拍摄技术及表现形式都极大推动了现代摄影的发展,并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纪实的力量 路易斯.海因:《纺织女童工》《汽管装配工》 著名纪实摄影家路易斯.海因有着强烈的社会意识,他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摄影不应当仅仅为了美,而应有一个社会目的。要表现那些应予赞美的东西,也要表现那些应予纠正的东西。”海因原是一位教师和社会学者,从1904年拍摄埃利斯岛的难民安置开始了他的纪实摄影生涯,同时代很少有人象他那样,几十年不断的用摄影做主要手段,致力于多个主题的社会改革。他的创作涉及迁移的难民、各地的童工、城镇贫民窟和受灾乡村等。

1906年,海因受国家童工委员会主席阿德勒的委托,以自由摄影师的身份组织工作,调查美国各地童工的生存状况,从而使儿童免受剥削。他不辞劳苦,深入东北、东南和大西洋沿岸各州的煤矿、工厂和纺织车间,拍摄儿童工作时的场景。海因1909年出版了第一部反映童工生活的摄影报道,其中的照片展现了童工们在艰苦和危险条件下的生存状况,并最终导致美国国会颁布《童工法》,废除了童工制度。 美国《ICP摄影百科全书》对此评价到:“海因既不是第一个,也不一定是最后一个用照相机反映社会改革运动的摄影家。但他极为出色的工作质量却很少有人能够相比。更重要的是,海因拍摄的童工照片在实现他为之奋斗的改革方面起了帮助。”这就是纪实摄影的人文价值:它决定着你的照片是否能超越时空进入历史,超越个体打动大众。艾伦.特拉亨伯格对海因赞美:“对于海因而言,‘正直’并不仅意味着拍摄方法的纯洁,它还表明对于亲眼所见的事实担负的责任。”

画面中这个汽管装配工被要求以适当角度握扳手,以便使身形与身后机器的圆形完美组合。人与机器合成一个劳动的概念,这种拍摄模式在现代工业摄影着一直延续下来。海因不但用摄影揭露生活中的黑暗,他更赞美劳动的伟大,他晚期作品所表现的是对工人劳动的尊重和对工业加以肯定的乐观信心。 海因深信摄影具有无可置疑的纪实力量。他说:“如果用语言可以说得清楚,何必再去背起相机。”这幅表现工人与机械的作品,被视为表现劳动者的经典之作,紧握扳手、弓身屈臂,这是力量的表现;聚精会神、一丝不苟,这是精神的表现;强壮的身体、绷紧的筋骨和隆起的肌肉,这个有如雕塑的形象告诉我们,劳动不仅创造了客观世界,而且塑造了主体的健美。强光恰恰照射在主体上。工人,这是工业文明时代的主人。 海因以他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照片,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他成为当代最伟大的社会纪实摄影家之一。1940年,海因去世,他一生的创作向我们展现出摄影作品能够教育大众及教育人们了解生命价值的巨大作用,他给我们太多的启示。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10 20:54:39 | 只看该作者
八、第八台相机:富士F85EXR数码相机
-------------------------------------------------------
-------------------------------------------------------
  去年9月我发了一篇文章:《第八台相机是小DC》,完整介绍了我选小数码的过程,本文引用以下一段完成第八台相机的写作:这几年,小DC的像质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有一点让我意想不到的,就是这两年新出的大部分小DC均没有光学取景器(只有佳能IXUS95100有光学取景器)。虽然旁轴相机取景存在着误差,然而,将这种取景方式应用于小DC上有利于节省电力和方便取景,是一个极好的方法,为什么要舍弃呢?

  另外,只有显示器而迫使的双手离身的摄影取景形式无助摄影的稳定,对拍摄清晰图片百害而无一利,这也是我对小
DC没有信心的重要原因。小DC的光学防抖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要拍出清晰图片,还是靠稳定的手持和脚架,如果利用提高感光度达到防拌的目的话,与拾芝麻丢西瓜相类似,得不偿失,不值推荐。以前,许多小DC的显示屏在强光下基本无法看清取景内容,大白天摄影成了一个瞎搞的玩意。如果不是在一个露天推价富士相机的展览上我验证过F85的显示屏,我断不会下手F85

  从索尼
V1开始,也就是约2003年,我就关注小DC,也曾想过下手V1,之所以没有下手,就是当时正用着CONTAX T3。从理性分析,刚起步的小DC成像不可能让人满意,其次就是胶片冲印还极为方便,没有必要花天价的5300元购入这台500万像素的小DC

  CONTAX TVSD
是当时一台强劲的小DC,蔡司血统让这台小DC卖到7500元,贵,不值,放弃。现在,登入淘宝网,香港商户还有这款已经停产、停保的新品出售,拍价是1800元。尽管有明亮的眼睛,但却怀着一颗衰老的心,加上没有医保,CONTAX TVSD还值这个价么?

  时至今日,买一台小DC的确有些为难。我参阅过尼康、佳能、索尼和富士近百台小DC的资料,能算得上比较好的寥寥无几。这种情况如同我当年入手CONTAX T3的一样,T3是在近四百台便携相机当中,结合性能、价钱、款式精选出来的。小DC除却图片处理核心外,CCD大小直接影响成像,尼康、佳能、索尼和富士小DCCCD(包括CMOS)普遍是1/2.3-1/2.4,与1/1.71/2的面积相差32%-100%。只有佳能S90S95,富士F200F75F85F305Z707CCD1/1.71/2S90S952800元以上,贵,放弃;F3052080元,加上叠加式镜头,不放心,放弃;F200F75是上一代产品、Z707是潜望式镜头,也放弃。F85,十倍变焦,74度广角、1/2CCD,胶片模式,最后被选中。我试玩过索尼TX9C的智能全景,挺新鲜的,考虑到全景模式不能晒出图片的话,那四倍光学变焦于有何用呢?出局吧。

  其间,目光也打在佳能G11身上,及至G12发布,尽管CCD是最大的1/1.7,但是,这台物理焦距最小只有6.1毫米,集合程序、光圈优先、快门优先、手动等多种摄影模式的DC又有什么意义呢?10毫米以下,用F8-F11光圈,光的衍射作用,对成像的破坏就不需要考虑么?一个镜头应用最小光圈大致可用这个经验公式算出:F最小光圈=物理焦距/4,如焦距为35毫米,为防止衍射作用,最小圈最好只应用到35/4=F8-F11。如焦距是6.1,能应用的最少光圈只有F1.5,这个值比所有的小DC相对孔径大得多,只要应用F4以上的,光衍将会对成像产生不容置疑的影响。所以,我认为,在极短物理焦距的小DC上设置可调光圈是画蛇添足的事。为此,我放弃了G11和即将上市的G12
选择F85除了720高清录像外,还有其胶片模式。富士VELVIA反转片以色彩艳丽、反差大著称,拍过这种反转片的人都深有体会。早年,我就是经常用VELVIA/50度反转片拍风景图片作输出使用,对VELVIA反转片很有好感。F85就有VELVIA反转片模式,在不拍反转片时,使用该模式,最大限度地感受其艳丽和反差,聊填胶片过气带来的失落。

结束语

  下一台相机是什么?我不知道。可以考虑全幅,但是,还有必要么?玩过尼康D700,如果全副武装的话,可能在登山的时候会让它们葬身山谷。高清DV如何?前提是要有编辑卡和蓝光刻录。电子产品要用电,在供电、电量余量显示方面可能索尼做得比较好,我的PSP90E可以显示到分钟级,不担心掉电前浪费用电余量。

  摄影,为我带来无数的欢乐,“见证历史,反映大自然和人群生活美好的瞬间”成为摄影过程中的指导思想。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不加入摄影协会,我的回答是没有必要。早年,某区团委协助筹建广州市青年摄影家协会,如果愿意的话,我早已经成为协会的创始会员了。加入协会可以有大量的交流机会和学习机会,但是未必就能参加全部的活动,因此,不加入比较好一些,更且,还可以和而不同。


相机品牌G Mobile 相机型号:KM330
曝光:程序优先 ISO:160 曝光补偿:0 EV 曝光时间:1/61 sec


F85拍的图片:

相机品牌:FUJIFILM 相机型号:FinePix F85EXR
曝光:程序优先 光圈:F16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曝光时间:1/420 sec



相机品牌:FUJIFILM 相机型号:FinePix F85EXR
曝光:程序优先 光圈:F5.5 ISO:100 曝光补偿:-67/100 EV 曝光时间:2/13 sec



相机品牌:FUJIFILM 相机型号:FinePix F85EXR
曝光:Manual control 光圈:F3.7 ISO:200 曝光补偿:0 EV 曝光时间:5/8 sec



相机品牌:FUJIFILM 相机型号:FinePix F85EXR
曝光:程序优先 光圈:F8.9 ISO:200 曝光补偿:0 EV 曝光时间:1/320 sec



相机品牌:FUJIFILM 相机型号:FinePix F85EXR
曝光:程序优先 光圈:F5.5 ISO:100 曝光补偿:-33/100 EV 曝光时间:1/80 sec



相机品牌:FUJIFILM 相机型号:FinePix F85EXR
曝光:Manual control 光圈:F3.2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曝光时间:1 sec



相机品牌:FUJIFILM 相机型号:FinePix F85EXR
曝光:程序优先 光圈:F8.9 ISO:100 曝光补偿:-33/100 EV 曝光时间:1/210 sec



相机品牌:FUJIFILM 相机型号:FinePix F85EXR
曝光:程序优先 光圈:F5.7 ISO:100 曝光补偿:-33/100 EV 曝光时间:0.01 sec



相机品牌:FUJIFILM 相机型号:FinePix F85EXR
曝光:程序优先 光圈:F5.7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曝光时间:1/85 sec



相机品牌:FUJIFILM 相机型号:FinePix F85EXR
曝光:Manual control 光圈:F4.9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曝光时间:1.3 sec



相机品牌G Mobile 相机型号:KM330
曝光:程序优先 ISO:320 曝光补偿:0 EV 曝光时间:1/30 sec



相机品牌:FUJIFILM 相机型号:FinePix F85EXR
曝光:程序优先 光圈:F3.2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曝光时间:1/420 sec



相机品牌:FUJIFILM 相机型号:FinePix F85EXR
曝光:程序优先 光圈:F8.9 ISO:100 曝光补偿:-33/100 EV 曝光时间:1/240 sec



相机品牌:FUJIFILM 相机型号:FinePix F85EXR
曝光:Manual control 光圈:F3.2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曝光时间:0.5 sec



相机品牌:FUJIFILM 相机型号:FinePix F85EXR
曝光:程序优先 光圈:F5.7 ISO:100 曝光补偿:0 EV 曝光时间:1/160 sec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0 20:53:32 | 只看该作者
六、第六台相机:CONTAX 167MT
  两台雅西卡FX-3已经半条命了,第一台的雅西卡FX-3 SUPER2000的反光板也滑了下来,基本没有什么工作能力,维修没有用,不如积钱买新机。在买第二台的FX-3后的七年,买了一台全新的CONTAX 167MT

  雅西卡
FX-3相机不仅便宜,而且还可以上Y/C卡口的蔡司镜头,在没有入手这台全新的CONTAX 167MT之前,我已经买了一支SONNER 135mm/F2.8,一支DISTAGON 35mm/F2.8,一支PLANAR 50 mm/F1.4DISTAGON 28mm/F2.8共四支低价的蔡司镜头。蔡司镜头加FX-3相机,最廉价的高档组合。对二手器材不信任来自一次二手购机的体验。也是长寿路的乐善戏院旧货市场,在一家二手相机店买了一台二手的CONTAX 167MT,八成新。在保用期里,发现该机闪光最高速快门(1/125秒)不同步,于是就退了。退机很顺利,店主也很讲信用。不过,我觉得验机的那个不知什么人水平很低,对着连续光测看快门是否同步,那的话,应该用闪光灯呗。

  店主的信用让我很放心,于是我将退下来的钱买了一支蔡司
SONNER 135mm/F2.8镜头。不容多说,SONNER 135mm/F2.8让我眼前一亮,于是,又在店里买了第二支蔡司镜:DISTAGON 35mm/F2.8。有了这两支蔡司镜头,我已经不想再用威达和雅西卡镜头了。一咬牙,托人到香港买了一支世界最强的正光镜头:蔡司PLANAR 50 mm/F1.4。当时,怕过关征税,特意将威达28 mm广角镜作为替身镜头,随时为这支伟大的镜头过境献身。幸好,携带人聪明,两支镜头安全抵穗。又过了两年,在广州一家相机行订购了蔡司DISTAGON 28mm/F2.8镜头。四支最低价的蔡司镜头已经全部到达集结地,唯独缺一台CONTAX相机。

  CONTAX
相机的型号屈指可数,那时,正在生产的是S2RXRTSIII,库存的还有少量的167MTS2是康泰克斯的FX-3FX-7版,要9400元,比不上尼康FM2普及,RX新推出,也过万,RTSIII就作梦去吧,只有167MT才买得起。再咬一次牙吧。大概CONTAX 167MT多是二手的,许多人对它的口碑都不好,可不,我就碰上一个有问题的。全新的CONTAX 167MT可不是这样,零下10度的长城上照样无误。CONTAX 167MT和四支蔡司镜头见证了许多亲朋戚友重要的事情。

  那年,我们到张家界旅行,集体决定了步行走上天子山,这个既可爱又可恨的决定,让我对深重的摄影器材产生抗拒感。身负四支蔡司镜头、一台
167MT、一台FX-3和一台松下家用DV的我,每登上一步都觉得百上加斤,气喘如牛的感受令我坚定地认为上一台便携机是多么的明智啊。便携机是有了,不过没有带。


相机品牌:CoreLogic 相机型号:SAMSUNG













七、第七台相机:CONTAX T3
  2001年,京瓷推出了CONTAX TCONTAX T2的后继机型:CONTAX T3。其内置全新设计的64组蔡司Sonnar T* 35mm/F2.8镜头,配置7+1项用户自选功能。蔡司、保时捷和京瓷三强联手合作的T3相机的多项技术指标和功能已经成为轻便机新标准,也一跃成为2001年轻便相机的新贵。

  我对
T3的评述如下:“对于一般游览、家庭聚会摄影,用一台单镜反光机及几支镜头过于不便和张扬,添置一台轻便相机的想法由来已久。市面上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135轻便相机数以百计,但是,能够称得上体积细小,功能强大,像质优异的不外乎只有十多种。在镜头焦距的选取上,能配置一枚‘全能’镜头的轻便相机就更加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从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摄影家使用习惯来看,
35mm焦距的镜头可以算得上是‘全能’镜头,因而被称第二标准镜。以前,尼康生产过一款35Ti相机,典雅的外型,35mm的镜头,是不错的机型,可惜停产了。此外,许多人对35Ti相机镜头素质颇有微言。理光的GR系列不是28mm镜头就是21mm镜头,视角过大,用途较为单一。而配置28mm镜头的美能达TC-1却以9000元的高昂售价令人却步。而莱卡各型号的轻便相机体积过大,有违轻便相机的真义。回过头来看,CONTAX T2所配置的38mm镜头不算完美,镜头与机身的比例设计也有点失衡。所以,万千宠爱于一身的CONTAX T3成为不二之选。”

成语小家碧玉出自《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 碧玉歌二》的“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碧玉原为人名。后以“小家碧玉”称小户人家的美貌少女。久而久之,人们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小而精致的物件,与原意相去甚远 。仅此,用“小家碧玉,可攀贵德”来形容日本京瓷公司出品的CONTAX T3相机恰如其分。轻便高质的CONTAX T3记录了无数重要的影像。然而,小家碧玉却有几处死穴:一是电池显示不准确,二是镜头保护盖在低电压下闭合不完全,三是卷片爪容易被胶片削平。

  二十多卷胶片后,
T3的卷片爪被削平,于是,用一颗眼镜上的小锣丝钻入卷片轴上代替卷片爪以履行扣片功能,可好了,还没有出现过挂不着胶片的事。T3是目前为止蔡司公司最后一台的便携胶片相机,功能强大,像质优异,但是,上述所说的三个死穴,足以让蔡司、保时捷和京瓷三大顶级公司汗颜。20101221日,我卸下了装在T3上的、只拍了一半的胶片,因为,这时,我已经买了一台数码相机。


CONTAX T3拍的图片: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0 20:52:11 | 只看该作者



  摄影,应该见证历史,反映大自然和人群生活美好的瞬间。这是我对摄影的定义。高中毕业旅行第一次接触照相机。那时,人人家里都没有相机,于是,我们提出到琳琅照相馆租一台珠江120双镜头照相机记录这次极具纪念意义的旅行。这次操弄照相机我不是主角,但是还是拍了几张,光圈、快门什么的,都是由同学校好后给我按快门的。一头雾水的我,就从这时开始,玩起了相机。

一、第一台相机:珠江F35
  一年后,我有了100元的巨额积蓄,小心掂量着到底买一台120相机好还是135相机好。尽管是主流,珠江120相机太大复杂了,100元不够。我的意思是买了相机后还应该略有盈余,否则胶片无法到位。经过慎重分析,我决定买一台135照相机。第一次的大手批交易,当然要心思熟虑了。这个暑假,买了一台珠江F35相机,花去79元,买了一卷公元黑白胶片,用了8元,买了一瓶咖啡,9元。有了相机,有了胶片,开拍了。

  珠江F35是一台只有一档快门的简易相机,带闪光灯。四档光圈基本满足初学者的日常摄影要求。以现在标准来看,F35LOMO无疑。第一次正式试机在越秀公园,与几位同学在一起。F35相机伴随着我进行了第一次出省旅行,拍过武汉长江大桥,拍过天安门,拍过长城,拍过天下第一关,拍过北戴河、拍过避暑山庄、拍过三潭印月、拍过拙政园、拍过南京长江大桥、拍过中山陵、拍过上海外滩、拍过南京路,当然了,全部都是到此一游的纪念照。这次省外旅行的意义在于拓展了我的视野,而不是加强了我对摄影的理解。

  F35
曾借给几位同学出外旅行,他们回来后对我说,在外面,人家都用高级的相机,用你这台相机很无面,有时还不敢拿出来。没办法啊,谁叫咱们穷啊。那时,我开始打起了海鸥DF-1的主意,但是,那五、六百元的售价难为了我。

二、第二台相机:海鸥KJ-1
  隔了几年,我花148元买了一台海鸥KJ-1相机。相对于海鸥205相机来说,KJ-1功能不差,还体积小、焦距短,便于携带和摄影范围更大。许多年后,我甚至认为,如果KJ-1将对焦基线拉长一些,将镜头焦距变为3530毫米,将加工装配工艺搞精细一些,加入测光功能,就会成为中国一代名机。不过,这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在买KJ-1之前,珠江已经少量推出过P35自动相机了,我的同学还有一部。但是,KJ-1B门、1秒到1/300秒的快门调节范围之宽是P35无法比拟的。KJ-1集齐了摄影初学者需要的所有元素:手动调焦、手动光圈、手动快门,靠经验估算曝光组合。经过两年的使用,我已经熟练掌握快门、光圈的组合应用,现在在没有电子测光的条件下,也能估算出曝光组合拍摄要求高的反转片。KJ-1,让我完成了相机的基本操作进程。

  在KJ-1之后,第一台单镜反光机之前的几年里,看过许多摄影图书。当时,广州图书馆外借的摄影图书全部看过,中山图书馆石景宜图书阅览室的摄影图片全部看过。摄影技术还需要摄影艺术的融会,否则,摄影匠永远成不了摄影师。在学习诸如绘画派、自然派、写实派、纯粹派、新即物派、POP派等摄影流派过程中,认为,只有一个风格的摄影是远远不够,不同的题材,需要不同的风格摄影,单一专长某一流派的摄影风格,会使自己的摄影目光封闭起来,不得施展。尽管完全沾不上成师成派,但是,没有一个指导思想贯穿于整个摄影过程,是不能将摄影玩好的。于是,有了本文开始的一句,自己对摄影的定义,那就是:摄影,应该见证历史,反映大自然和人群生活美好的瞬间。这个定义,适用在任何一个摄影流派,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全部的。

  图书馆的书看完了,就订阅《人民摄影》、《中国摄影报》,邮局里的摄影杂志如:《中国摄影》、《摄影之友》、《照相机》、《光与影》、《摄影与摄像》、《大众摄影》等无一不是我的读物。到现在,还订阅《中国摄影报》。







三、第三台相机:雅西卡FX-3 SUPER2000
  盼不来海鸥DF-1,却上了雅西卡FX-3 SUPER2000。第一台单镜反光机就是配50mm /F1.9标准镜头、江西组装的雅西卡FX-3,花了980元。为什么选雅西卡FX-3,最简单的理由就是钱不够。当时,美名远扬的尼康FM21850元,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在财力不济的条件下,又要上单反,那就只好退而求次,入一台雅西卡FX-3。当然,当时我知道FX-3可以上Y/C卡口的蔡司镜头。这是后话,连上FM2还不够,还奢谈什么蔡司镜头。我是这样想的,雅西卡FX-3最高快门是1/2000秒,绝大多数情况下,足够使用,1/4000秒、1/8000秒有何用呢?难道胶片的倒易率失效在高速快门时不需要曝光补偿吗?补一两级,那就只用到1/2000秒,所以,高速快门失去了实用意义。

  拍第一卷反转片用的相机就是
FX-3。当时,为某编辑部拍画册图片,要求统一使用反转片,而之前我从来没有拍过反转片,重温功课在所难免。当我从图片社拿到第一卷冲好的反转片时,忐忑不安的我已经证实,击败了在这里工作的、拥有高档器材的摄影前辈。在编辑部拍画册,实质上是卖图片的活儿,我靠赚来的钱,买了一支威达(VIVITER2X增倍镜、一支威达28 mm广角镜和一支雅西卡75-200mm/F4.5变焦镜。这几支低档镜头,完全满足工作需要,而实践也证明,高强度的工作,需要一台坚固耐用的相机。

四、第四台相机:雅西卡FX-3
  第四台相机是第三台相机FX-3 SUPER2000的上代产品:雅西卡FX-3,最高快门只有1/1000秒。几年的工作中,我从来未使用过1/2000秒快门,也鲜用1/1000秒,所以,买一台最高快门只有1/1000秒的上代产品基本没有使用上的问题。这台新相机买回来不足一个星期,就借给了一位上西安游玩的同学。没人样我这样的大方吧。

  新旧两台
FX-3相机更多的时候为一家设计中心同时拍反转片和负片。没有人质疑相机出来的图片。有一次,中山一家医疗器械公司说我拍的电脑介面不好,找到广州一家婚纱影楼重拍,当他们布好灯光开拍时,我有事来到了这家影楼,四目相对,颇为尴尬。影楼老板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我认识,用布灯拍电脑介面根本就是扯蛋,影楼收你几百元一张片,不装个架子你不信。当然了,不是老板操刀,不能怪老板。最后,出来的图片不就是这个样子么?只不过由135变成120

五、第五台相机:红梅HM-1相机
  这是一台120相机,只拍过一卷胶片。那年,在长寿路乐善戏院的旧货市场里看见这台红梅HM-1,开价120元,可能都有八、九新,于是还价100元成交。对收藏相机毫无兴趣,只不过那天身痒,买了下来。相机没有收片轴,只有买两卷胶片,让一卷作废而获得另外的一个收片轴。除镜头对焦不准外,相机的一切操作正常。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0 20:51:26 | 只看该作者
 1880 年:斯蒂芬H.哈根(Stephen H.Horgan)在纽约每日画报上发表了网版摄影图片,随后被乔治梅森博(Georg Meisenbach)在1883年的《Leipzig Illustrierte Zeitung》上转载。  1888年:柯达首批使用胶卷的I型相机面市,相机的设计轻便,价格便宜,还装有一个可拍100张的胶卷。
  1889年:彼得亨利爱默生在他的教学课本《写实的摄影》一书中提出了反对浪漫主义摄影的观点。
  1891年:加博尔里普蒙(Gabriel Lippmann)出版了他的著作《通过有效的手段拍摄彩色摄影的方法》。
  1892年:Linked Ring摄影组织成立,这是从英国皇家摄影协会分裂出来的团体。
  1894年:科拉德贝尼特(Conrad Bernitt)为铁版照相法发明了博斯科自动相机,这是自动相机的前身。
  1896年:爱德华S.柯蒂斯开始了他20卷北美印第安部落的拍摄工作。到 1930年,他拍了4万张负片。
  1898年:乔治吉斯蒙本南(George Grantham Bain)成立了蒙特克(Montauk)摄影事务所,这可能是第一家摄影社。
  1902年:阿道夫麦斯和阿斯特洛伯改善了摄影中橙色和红色的感光效果,这是彩色摄影中最重要的技术要求。阿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和爱德华施泰肯在纽约组织了摄影分离派,并创办了他们的机关刊物《摄影作品》。 1904 年:在卡洛安纳(Craig Annan)主持下成立画报摄影师国际协会,首次尝试把世界上的艺术摄影师联合起来。
  1907年:鲁米亚兄弟开始在里昂制作彩色摄影器材,德累斯顿的英里蒙公司展示了一个机械的全景相机,可以拍摄360度。
  1908年:德国爱克发公司生产了硝酸纸的闪光灯,经过改善后,这种灯泡在以后的几十年里一直使用。开始生产醋酸盐纤维的防火安全胶卷。
  1912年:弗兰克约根(Frank Eugene)在欧洲首次承担了德国莱比锡图形艺术皇家学院艺术摄影的教学课程。
  1913年:奥斯卡巴纳德设计了第一台徕卡相机,采用了新规格的 2436厘米胶卷。 1916年:摄影镜头上连接的测焦表使测焦表变得更快更准确。
  1922年:曼雷出版了他名为《Champs Delicieux》的“雷式照片”的折叠册子。
  1924年:Ermanox相机问世,德累斯顿制造,装有功能良好的Renovator镜头,带来了新闻摄影的革命。亚历山大罗德钦科为马雅科夫斯基的诗集《Proeto》拍摄了富有的摄影插图。
  1925年:在一系列的手工制作模型于1923年经过市场检测并被专业人员拒绝后,莱卡相机开始进入市场。保罗沃克特设计了镁闪光灯改善了闪光灯的质量。蒙赫利-纳吉的《绘画、摄影、电影》作为包豪斯系列书之一出版。
  1928年:阿尔伯特兰格-巴奇出版摄影集《世界是美丽的》。美国摄影师并鲁尼斯阿保特从尤金阿特热的财产中购买了许多负片,因此而使这位摄影师在死后为人所知。德夫特(Dephot)摄影社成立。卡尔勃劳斯菲尔德在插图本的系列著作《自然的艺术形式》中发表自己对植物的研究。艾德斯威德和安德尔诺特发明了银卤扩散的方法,成为办公复印和瞬间摄影的基础。
  1929年:弗兰克和赫德克展示了Rolleiflex相机,这是第一台66的双镜头反光相机。世界最现代摄影作品展览“胶卷和摄影”(FIFO)在德国斯图加特的德国工业联盟中展出。 1931年:爱瑞克萨洛姆的插图卷本《著名的当代瞬间》出版:哈罗德艾格顿改善了瞬间电子闪光灯的设计,因此可以拍摄连续的图片。
  1932年:以爱德华韦斯顿威为中心的“F/64”摄影小组成立,最初在旧金山。 1933年:首批爱克发小规格彩色幻灯片胶卷问世,基于光栅线原理。
  1935年:弗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成立了“农庄安全管理处”(FSA),管理处雇佣了许多美国著名的文献记录摄影师。
  1936年:首批彩色幻灯片胶卷在美国(柯达)和德国(爱克发)开发出来。德累斯顿的Ihagee公司设计了首批小型反光相机。格斯勒芙露德用关于摄影社会学的论文结束了她在巴黎 Sorbonne的学习,这后来成立摄影领域里水平参考。第一份《生活》杂志出版。怀特本杰明在巴黎出版《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工作》。
  1942年:柯达公司在美国为业余爱好者生产负片胶卷和彩色相纸。爱克发在德国宣布了彩色相纸的开发,但战争阻止了产品面市。
  1946年:复制工业领域引入摄影方式。
  1947年:经过一系列的改善。兰德的立拍得相机被介绍给世界。爱德华史蒂芬成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摄影收藏主管。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大卫西默尔、乔治罗杰和罗伯特卡帕创办马格南摄影社。
  1948年:丹尼斯盖博发明了全息摄影术,60年代与激光技术一起应用。
  1949年:安德弗勒克斯T(Autoreflex T)通过接物镜介绍测量光的原理。
  1950年:首次摄影展销会在德国克隆举行。
  1955年:爱德华史蒂芬组织了具有影响的“人类的家庭”摄影展。
  1956年:罗伯特弗兰克出版了他的摄影集《美国人》,此书受到了猛烈的批评。
  1959年:Voigtlander公司为相机开发了一种变焦镜头。 1960年:爱德文兰德(Edwin Land)介绍了首批拍立得彩色照片。
  1962年:银染漂白方法在瑞士公布。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0 20:50:58 | 只看该作者
 1841年:理查德比亚德在伦敦开办了欧洲的第一家肖像摄影工作室。诺尔-马内佩默尔兰博斯在法国的第一家商业工作室制作了1500张肖像作品。 1842年:亨内曼比欧乌和弗迪纳德史特尔次纳用相机拍摄记录了德国汉堡的大火灾,因此成为首次摄影报道。  1843年:戴维奥克塔维厄斯希尔和罗伯特亚当姆逊用4年半的时间完成了大约1800张碘化银纸照片。
  1844年:塔尔博特出版《自然之笔》,第一本使用摄影作品作为插图的书。
  1847年:戴维布鲁斯特发明了双镜头立体相机。阿博尔尼普斯德圣维克多在表面涂有蛋清的玻璃平板上制作负片。
  1850年:路易斯迪塞尔布兰考特-伊文德把蛋清涂在纸上。
  1854年:安德阿道夫-迪塞尔为他的肖像名片申请了专利。
  1855年:罗杰芬顿首次通过摄影报道了战争,他拍摄了350张有关德国战争的照片。法国化学家J.M.塔蓬特在9月发布了他的染色法。
  1858年:以纳达名字著名的加斯帕菲利克斯图内肯首次完成了他的空中摄影。 1860年:纳达使用手提式光源拍摄了巴黎的地下墓穴。
  1861年:美国摄影师马太B.不拉第使用一系列流动式摄影器材记录了美国内战。 1862年:法国钢琴家路易斯杜斯德欧伦出版了他对彩色摄影的研究。
  1868年:欧伦提供了首批彩色照片。1871年:巴黎公社社员被允许在他们设置的障碍前拍照,这些照片后来被当局用于辨别和惩罚社员的依据。理查德里奇麦道克斯介绍了他们发明的胶印法。
  1873年:摄影化学教授赫尔曼威廉蒙佛格尔公布了呈现天然浓淡色的感光负片材料。
  1877年:爱德沃德买布里奇完成了他的首批连续运动摄影作品。
  1879年:柏林的约翰萨切斯、德国人弗雷德瑞奇王尔德和卡尔哈克在维也纳制作了几乎可以瞬间报告的溴化银胶盘。卡尔克里在维也纳开发了凹版摄影技术。
  1851年:费雷德里克斯科特阿查出版了介绍湿版法的著作,本书介绍了直到1889年最重要的摄影方法。古斯塔夫雷哥瑞采用水洗的方法改善了纸负片的透明度。
  1852年:英国人罗杰芬顿首次用摄影的方法拍摄了他旅游基辅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见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18:19 , Processed in 0.08470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