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场作文夺高分有绝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1 10:12: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考场作文夺高分有绝招2010年11月18日  作者:夏永祥  来源:新闻晚报
  □语文高级教师 夏永祥
  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头戏”,如何夺取中考作文高分呢?我们不妨先解读一下《上海语文中考考纲》。 《考纲》中,对“写作能力”提出了以下六点要求:能记叙生活中的人、事、物;能说明生活中的事物或事理;能对生活现象或社会现象表达自己的感受、认识和见解;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600字左右的文章;文章应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表达通顺、连贯;字迹清楚,书写规范,文面整洁。学生要写出优秀的考场作文,需要掌握一些窍门。
  题意要审清
  审题,就是指动笔写文章前准确地理解题目的含义,仔细揣摩命题意图,分析、判断和把握题目的特定要求,努力使自己写作的内容和表达的中心切合题目的要求。审清题意,是写作时十分重要的起始环节,务必十分重视这个过程。需要指出的是,上海市近年来中考作文的命题,除了作文题目外,大多配上一段言简意赅的 “提示”,为考生准确理解题意、拓宽思路提供了帮助。例如,2002年《为自己竖起大拇指》这道作文题目下面的 “提示”为“‘竖起大拇指’常用来表示鼓励、夸奖、赞美、自豪;也可以用来表示有决心,有信心,有志气。”根据题目和提示,这道作文题显然要求考生捕捉住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去表达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写自己的事,抒自己的情。再如2004年的作文考题是《我们是初升的太阳》,题目是一个比喻句,看到题目首先要想一想“初升的太阳”具有哪些特点?然后找出“我们”与“初升的太阳”之间的相似点,通过典型事例来展示“我们”的性格特点、精神风貌。有的考生抓住“我们”与“初升的太阳”共同具有的 “生机勃勃”、“坚不可摧”和“热情奔放”等方面特征,联系“我们”的具体表现以及典型事例加以叙写,因此获得了高分。
  历年中考中,有的考生由于忽略审题这一环节,看到题目就写,结果造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结局。这方面的失误,应该引以为鉴。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0:13:26 | 只看该作者
考场作文的应对技巧  2011年07月19日  作者:吴玉玲  来源:语文报
  写文章,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不但需要有一定的读写知识作基础,有具体的写作方法作指导,还需要有正确的思想观点,需要掌握丰富的事实材料,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规律”。在此,笔者想谈谈学生在拿到作文题目后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周密审题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中考时由于审题不清而造成文不对题的情况屡见不鲜。
  那么如何审清题意呢?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揣摩命题意图,分辨表达体裁。
  每道优秀的命题都包含命题者的意图。揣摩命题意图,就是分析命题者“为什么命这个文题”,探究命题的依据和出发点,善于揣摩命题意图,写作时才能深谙“行情”,投命题者“所好”。而近年来,作文命题多为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面对此类文题,学生应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联系当前的社会背景去审视题目。
  如果命题已对文体有明确要求,就务必要按照要求作文,如无明确要求,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辨明其隐形要求。
  (1)注意文题中表明文体的标志性词语。如题目中含“记”“忆”“访”“见闻”“赞”“颂”“抒怀”“畅想”等词语,即需写记叙文或抒情散文;题目中含“议”“说”“谈”“辩”“驳”“评”“析”“看法”“启示”等词语,即需写议论文;题中含“用途”“功能”“介绍”“说明”“解说”“制作”“方法”等词语,即需写说明文。
  (2)遇到没有标志词的文题,可通过试加标志词的方法辨明,也可从文题的含义辨明。一般说来,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来命题,应写记叙文;要阐发某种主张,论述某个道理的题目,应写议论文;要求介绍、解说宏观事物、事理等知识的,应写说明文。
  (3)近年来,中考命题改革,降低了审题难度,有的采用“一题多体,一材多用”的形式,放宽了对文体的限制,增加了学生作文的自由度。面对此类文题,要充分分析可以运用的体裁,然后根据自己的长处,选用一种合适的文体,绝不能写成“非驴非马”的文章。
  2.明确选材范围,把握题意重点。
  命题对选材的范围都有一定限制,审题时要分析文题的各个限制条件,避免出现跑题、偏题的现象,文题一般从时间、处所、数量、关系、对象等方面限制选材的范围。
  明确选材的范围后,还要把握题意的重点。
  (1)捕捉、推敲题眼。题眼,即文题的关键词,如《我终于学会了  》的“终于”,表明文章内容应写“经过了不止一次或经过曲折后才达到某种目的” 。
  (2)把握内在关系。如《我的班集体》,要求写“我”和“班集体”的关系,“我”怎样为“班集体”争光,“班集体”怎样关心和帮助“我”。
  (3)吃透文题的隐含义。隐含义即题目的深层含义,如《我的脚印》,决不是描写真实的脚印,而应当写成长道路上、进步过程中的有意义的事件。
  二、妥善立意
  审题完毕,就要根据题目要求妥善立意了,即确定文章的中心、主题,这是作文成功的关键。
  立意的要求可概括为“四要”。
  一要正确。即立意必须有积极的意义,思想感情要健康,观点要正确,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二要集中。文章是用来交流思想、观点、主张的,因此必须有一个中心意思,若有多个中心,文章必然会显得混乱,令读者摸不着头脑。
  三要新颖。即要从“新”的角度立意,“意高而文胜”,立意好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四要深刻。要从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出发,选择最有体会的角度立意,挖掘生活的底蕴。
  三、编写提纲
  在文章的中心确定下来后,就要考虑选用哪些材料,怎样组织材料,怎样结构全文了。这个思考过程可以物化为编写提纲。有如盖房子前要画好图纸一样,写作之前要先给文章搭个架子,把审题、立意、构思中落实下来的东西用文字列出来。
  提纲要反映自己的写作思路,要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简明扼要。至于文章细节的安排,可以在写作过程中进一步完善。编写提纲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文体不同,提纲的写法也有所不同。记叙文可按时间、空间的顺序或事件的发展过程来编写;议论文可按照引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搭架子;说明文则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按空间、时间或逻辑顺序编写。
  四、沉着行文
  1.注意语言的表达。
  一篇文章有了明确的中心和合理的思路之后,最终的成败取决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通顺,没有病句,这是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对于语言的基本要求。
  2.准确使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文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标点使用不准确,可能会导致文字的歧义,会影响全篇文章的表达效果,因此,行文中应予以重视。
  3.书写工整规范。
  考试作文的书写情况,直接影响阅卷老师的总体印象。
  4.掌握时间,限制字数。
  一般来说,整个作文过程中应注意三个时间,一次是在开始作文前,看一看可利用的时间有多少,以决定行文的速度;一次是在提纲编写完成时,看可用于正式作文的时间有多少;第三次是在正文写下一半时,看还有多少时间,从而决定是按计划进行,还是进行一定的调整。
  (作者单位:江西南康三中 吴玉玲)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0:12:46 | 只看该作者
选材要新颖  《上海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列出的第一项就是 “中心与材料”,占25分。其中A类卷的标准是:题意理解正确,中心明确;选材恰当,有新意;对生活的认识正确,且有自己的见解;感情真挚,想象力丰富。其中,“选材有新意”这一条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做到选材新颖呢?
  第一,要选取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做到“人无我有”。例如,《为自己竖起大拇指》,有一名考生写自己为实现“文学梦”所做的种种努力,另有一名考生写自己请缨代父看管书店并尝试当店主,获得成功的事例,还有一名考生写自己在夏令营活动中战胜胆怯,自我介绍取得成功的事例。这些素材均来源于考生们一段独特的生活经历,读后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
  第二,要写出自己对生活独到的发现和独特的感悟。例如,《生活中的发现》,有一名考生从“爸爸”呵护铁树这件“不经意的小事”中,感悟出一个生活的哲理:“过分的爱反而会把所爱的给害了”,并由“育树”推及到“育人”,发出“父母也不能过多地呵护子女”的呼吁,语言发人深省,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又如,如何对待武侠小说?中学生能不能接触武侠小说?教师和家长对此曾经有过忧虑,其主要原因是:担忧武侠小说会给中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2009年《在学海中游泳》,有一名考生以全新的视角去观赏武侠、品味武侠,高雅的审美情趣、独特的阅读品质,已经给读者以焕然一新的感觉。读完这篇中考佳作,不禁为作者深得武侠之精髓而欣喜。不仅如此,作者还能创作武侠,这就更加难能可贵了。可见作者在武侠这片学海中游泳的技术已经相当娴熟了。全新的阅读视角、独特的审美情趣以及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艺术,这些都是本文的特色。再如2008年《我眼中的色彩》,有一名考生避开众多热门的色彩,另辟蹊径,欣赏的角度是“独享黑暗”,确实与众不同。作者的体验与感悟也别具特色:黑色具有独特的美:厚实与质朴;黑暗中可以独享宁静、延续思考、纵情欢笑、放声痛哭、获得享受、获得力量等。
  第三,视角要新颖独特。 2007年的中考作文题是《记住这一天》,有一名考生所叙写的“这一天”,是极其平凡的一天——五一期间,在家中品尝小姨带来的龙井茶。作者从龙井茶的苦中带甜的滋味以及爸爸的话中,深受启迪,感悟出人生的真谛:“人生如茶。”人的一生就是由许多困难挫折和平安幸福所铺就的。要有静下心来,慢慢地品,慢慢地赏,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另有一名考生,写 《记住这一天》,抓住夏天肥硕的黄瓜被青藤紧紧勒住却能茁壮地生长这一现象引发思考,由物及人,由物及理,联想到人的成长过程中的许多如青藤一样的规矩、原则,作者认为,这些规矩、原则的束缚与制约,“绝非晦暗的痛苦记录,而是你光辉的青春舞步”,“善待自己,不是抛弃原则,而是恪守原则,让自己被‘青藤’紧紧缠住”;“善待自己,就要勒着‘青藤’成长,让我们制约于条条准则”。作者能从植物生长的现象中顿悟出人生的真谛,认识到人的成长与生活中的无数规矩和准则之间的辩证关系,使得“这一天”变得意义非凡。
  2005年的中考作文题是《充满活力的岁月》,有一名考生叙写了一群外地来沪的打工仔在车厢里,他们被黄浦江两岸新建的高楼大厦、繁荣的商业区和热闹非凡的大卖场所吸引,“一次又一次地探出窗外,展现笑容,感悟着上海的活力。”作者将打工仔快乐和活力的源泉归结为受到上海的感染。作者紧扣题目,善于捕捉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展示了独特的视角。
  以上三例,说明寻常事也能写出新颖独特的视角。另外,超凡脱俗,展示新人新事新面貌,也可列为“视角新颖”。例如写《母爱》,如果写母亲舍不得吃苹果,省给“我”吃等,会显得“俗”;反之,如果选取母亲教诲“我”做人的道理或母亲激励“我”战胜挫折等方面的素材,则显得“新”。
  ◎相关提醒
  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纵观上海市27年的中考作文题,从命题形式上看,大致可分为全命题和半命题这两种。近几年来更趋于全命题了,半命题形式较为少见。但万变不离其宗,中考作文侧重于考查写作记叙文的能力,而写好记叙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积累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从哪里来?素材从生活中来,而不是靠胡编乱造。任何一道作文题都与“生活中的记忆”有关,作文是生活积累的反馈,考场作文更是现实生活中积累的相关素材的快速调动。因此,要写好考场作文,夺取高分,平时尤其要关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仔细观察,悉心体验,认真思考,真心品味,并把它们留存在自己“记忆”的仓库里,考试时才能快速地调动出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18:43 , Processed in 0.06289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