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墨”之别称小考随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6 14:3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墨”之别称小考随






详见东汉·许慎着《说文解字》释“墨”为“书墨也,从土黑”。在《古今事物考》卷二条中,也写道:墨始于黄帝之时,一云田真造墨。李孝美在《墨谱》中记载:“最早的墨是用漆和石粉所做”。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曾记载着三国魏书法家韦诞制墨的方法:参以真珠、麝香,捣细合烟下铁臼,捣三万杵。终于制成丰肌腻理,光泽如漆落纸如漆,万载存真的好墨。韦诞制作的墨被称为韦诞墨,是古代的珍贵之墨,被赞誉为;百年如石,一点如漆。。偶读徂徕无老松,易水无良工。珍材取乐浪,妙手惟潘翁。鱼胞熟万杵,犀角盘双龙。墨成不敢用,进入蓬莱宫。从宋代苏轼在《孙莘老寄墨》诗中写的赞美墨的诗句中倍受感悟。诗中的潘翁即北宋制墨名家潘谷,据说他所制造的潘谷墨被誉为墨中神品,有香彻肌骨,磨研至尽,而香不衰之魅力。
自古故墨之别称繁多:陶宗仅在《辍耕录》卷二十九中云:上古无墨,竹挺点漆而书。中古方以石磨汁,或云是延安石液。李廷为唐末。易州墨工奚超之子,于歙州制墨,因品质俱佳,被主李煜封为墨务官,并赐姓李,时有千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说。
圭:“急磨玄圭染霜纸,撼落花须浮砚水。”(宋·杨万里《春兴》)
玉:“玄玉初成敢轻用,万里豹囊曾入贡。”(明·高启《赠卖墨陶叟》)
珠:“万灶玄珠一唾轻,客卿新以玉泉名。”(金·元好问《赋南中杨生玉泉墨》)
玄:“赖石陈玄典籍传,肯教边腹擅便便。”(宋·庄季裕《鸡肋篇》)古时绛州在今天山西省新绛县,所产之墨较为有名,为朝廷贡品,而墨又以陈年、浓黑者为上品,故称之为绛人陈玄。又韩愈在《毛颖传》称它为降人陈玄。北宋大学士苏易简在《文房四宝谱》中写道:松滋侯易玄光,墨也。丸:“秦郎百好居第一,乌丸如漆姿如石。”(宋·陈师道《古墨行》)亦有乌金为墨之别称也。
乌玉“近者唐夫子,速致乌玉。”(宋·苏轼《孙莘老寄墨》)唐李廷《藏墨诀》中称墨是“乌玉块”。
烟:“往逢醉许在长安,蛮溪大砚磨松烟。”(宋·黄庭坚《答王道济寺正观许道宁山水图》又南唐时燕人李廷圭以松烟造墨,光泽可鉴最负盛名,后渡易水而居江南,故也有人称墨为燕人易玄光。墨,多以松烟制成,品质上乘的还要添加香料,故被古人封之为松滋侯、黑松使者、玄香太守、亳州楮郡平章事从文献记载中可知,中国古代的墨所采用的主要原料共分为松烟、石墨、漆烟和桐烟四种,其中主要以松烟和桐烟为主。
液:“要与陶泓作佳传,老磨松液写《黄庭》”(元·宋无《端石砚》)
煤:“山中老僧忧石泐,印之以纸磨松煤”(宋·欧阳修《石篆》)
腴:“苍鼠奋须饮松腴,剡藤玉版开雪肌。”(宋·苏轼《六观堂老人草书》)
煤:“蜀纸麝煤添笔媚,越瓯犀液发茶香。”(唐·《横塘》)如,新版《辞源》:“麝煤:制墨原料,因以为墨的别名。”《汉语大词典》:“麝煤:即麝墨。”台湾《中文大辞典》:“麝煤:墨之别称。”笔者认为,这些辞书将“麝煤”只释为麝墨的别称
煤:“贵价市珍煤,风前试寒泓。”(宋·文同《谢杨侍读惠端溪紫石砚》)
煤:“瓦池研灶煤,苇管书柿叶。”(宋·苏轼《孙莘老寄墨》)
煤:“引书煤而黯黯,入文亩而休休。.唐·薛涛《四友赞》)
蛟:“绿蚁滟樽芳酝热,黑蛟落纸草书颠。”(宋·陆游《醉书山亭壁》)
饼:“何以墨潘穿破褐,琅琅翠饼敲云笏。”(宋·苏轼《赠潘谷》
宾:“龙宾十二吾何用,不意龙文入吾手。”(元·泰不华《桐花烟为吴国良赋》)典出《云仙杂记》:一天,玄宗见御案墨上一小道如蝇而行,叱之,小道呼“万岁”,自称是墨精“龙宾”。
唐墨用龙香剂制成,故又称“龙香剂”。墨以黑而光者为贵,“玄光”亦是墨名。松使者。传说唐玄宗用的墨土,有一道士是墨精,号松使者墨的别称有:麋丸、漆妃、麋古时墨的官爵有松滋侯、黑松使者、玄香太守、毫州楮郡平章事等。
古代制墨不光是一种工艺,其中凝聚着设计者的无限巧思,而御墨的内容更是与清宫文化等诸多方面相关,已不局限于墨之本体。清代制墨以御墨为最,但不仅仅只有御墨,民间百姓特别是文人等亦离不开用墨,因此当时已形成了一门独有行业,其中也是派别林立,各有所长,最著名的还要属“徽墨”。安徽省制墨著名于古今中外,其历史悠久,流派纷呈,其中又主要以歙县和休宁两派最为著名。
给人的印象似稍嫌单一,但却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用品。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墨的世界并不乏味,而是内涵丰富。作为一种易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现于今者,当为十分珍贵。且文人骚客多有:喜墨,爱墨,玩墨,收墨,鬻墨,易墨,藏墨,观墨,品墨,选墨,用墨,试墨,论墨,聊墨,说墨,乐墨,迷墨,痴墨的怪僻,一些古墨得以流存于世,可供今人收藏、把玩、研究。于此舞文弄中了解古代制墨工艺与用墨文化,进而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实属幸事中国的墨,堪称瑰宝也。作为“文房四宝”的墨不仅仅是一种书写用品,它更是举世无双的文化艺术品,是中华民族的又一骄傲也。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7 12:28:29 | 只看该作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14:37:23 | 只看该作者
==公益服务网站《教师之友网》管季超告白




     以上三篇原创帖文系广西网友从邮箱发来。

     请作者以实名注册登陆本站,自己补上作者姓名。

    本站不再代传大作!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14:32:49 | 只看该作者
也谈搜括之词当何解



在古汉语中,搜括是一个常用词。请看两个例子: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读通鉴论唐懿宗》:于是搜括无余,州郡皆如悬罄。清代戏曲家李玉《一捧雪· 婪贿》:休想,纵然搜括尽脂膏,怎肯把大盈支放。这里的搜括都当尽量搜索掠夺财物讲。恕我学识短浅,在我涉猎过的古籍中,当尽量搜索掠夺财物讲的词汇,未见有搜刮一词。亦作搜刮1搜求;搜索;搜集。《梁书·武帝纪中》:凡诸郡国旧族,邦内无在朝者,选官搜括,使郡有一人。明·沉榜 《宛署杂记契税》:两县除将库积银两并节年存留通融支尽外,搜刮先年库贮黑漆铜钱,申允搭支,少救燃眉。茅盾 《子夜》八:他只好把所有的现款都搜括拢来,全家搬到 上海 2谓用各种方法掠夺财物。 宋·司马光 《言蓄积札子》:官吏往往更行收糴,所给官钱既少,百姓不肯自来;中糴则遣人编拦搜括,无异於寇盗之钞劫。明·周岐 《官兵行》:倾仓倒瓮恣搜括,排墻堕壁掘餘藏。《老残游记》第一回:谁知道除那管船的人搜括众人外,又有一种人在那里高谈濶论的演説。李大钊 《现在与将来》:试看那强盗军阀,那个不是忙着搜括地皮,扣侵军饷……预备他那子孙下辈万世之业?
《辞源》和《辞海》是我国近代学者发起编纂的两部较大规模的、相当权威的辞书。它们都收有搜括一词,却没有搜刮。特别是《辞源》,它在出版说明中告诉我们:该书结合书证,重在溯源。由此可见,用作尽量搜索掠夺财物,原本是搜括,而不是搜刮。《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三章第八节:清政府加紧搜括人民,有学生认为字是个错别字,应改为。其实,字不错。搜括读音“sōukuò”,括,是括囊的意思。清政府派贪官污吏到百姓家搜查,把搜到的值钱的东西装入袋囊运走。这个词很形象地反映了清政府残酷盘剥百姓的历史事实。200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1298页,同时收有搜刮搜括两个词,它们意思相近,但读音不同。搜刮读音“sōuguā”
搜括怎么读呢?商务印书馆出版2000年北京第6次印刷的《辞源》修订本上册第1256页,字下注音“kuò”,只此一音。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辞海》普及本上册第2002页,字的注音与《辞海》一样。两部辞书有收有搜括,其中字没有其他注音。据此,搜括应该读为“sōukuò”。我们注意到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编1947年出版的《国语辞典》,在1957年和1962年经删节重印,易名《汉语词典》第1046页有搜括一词,标有注音字母,译为拼音“sōuguā”;其后解释有两项:“1搜索,如夜分求衣,未遑搜括,见梁书。“2亦作搜刮,谓徵掠财物。但该书并没有给搜刮另立一个条目。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词典》2001年修订版第935936页,字下罗列的词汇只有搜刮,没有搜括

搜括sōukuò)改读“sōuguā”,再改写为搜刮,这里存在一个积非成是的过程。要弄清这个过程,先听我讲一个民间故事。传说某地有个县官,贪婪成性,整天光想着怎么盘剥百姓。老百姓恨透了他。转眼这位县官上任快三年啦。为了捞个好名声,能升官,他强迫百姓给他献颂德匾。百姓们打心眼里不愿意,可害怕县官耍淫威,不得不献颂德匾。本来缺德,却让人颂德,这匾上写什么呀?愁坏了大家。偏巧有个秀才,挺聪明,他在匾上写了四个大字──“天高一尺。这块金匾抬到县衙的大堂上,县官一看,心花怒放。他琢磨:老百姓称包公是包青天,我比天还高一尺,这不是说我超过包黑子了。传到皇帝那里,我准能高升。他赶快叫衙役收下金匾。可是他万也没料到,这块金匾要了他的命。原来,金匾的内容传到京城,进了皇帝的耳朵里。这位皇帝是个明君。他想天怎么能高一尺呢,分明盘剥百姓,地皮被刮下一尺深,这样的贪官怎能留!他微服私访,查明真相,将这个贪官处于极刑。
     
这个故事反映了老百姓对搜刮的理解。,从刀,削地皮。搜括(sōukuò的本义:,搜求;,容盛;合起来,就像1948年版的《辞海》第572页解释的那样──“搜求财物曰搜括,即搜求而以器容盛之意。这两者相去甚远,但是老百姓的理解使用的最广泛。从众随俗,积非成是,这也是语言发展史上常有的现象。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14:31:45 | 只看该作者
咬文嚼字税、赋小考随笔



税赋乃泛指(税、税收、赋税、税赋、税捐、捐税、租税),指政府依照法律规定,对个人或组织无偿征收实物或货币的总称。各国各地区税法不同,税收制度也不同,分类也不同,概念不尽一样。税的中文称呼,在中国各个朝代、各个中文地区对税的称呼也有差异。税制即指税收制度,由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计税依据、减免税和违章处理等要素构成;税种指税的种类,差异表现为纳税人和课税对象的不同,税种总合构成税赋。可见税赋重了不是好事,轻徭薄税才是正道“税赋”。
在当下人们看到“税”字通常想到国家税收这层意思。考证起来有好几种意思!1)国税收:《说文》税租也。《急就篇》“敛财曰赋,敛谷曰税,田税曰租”。《汉书·刑法志》“有税有赋,税以足食,赋以足兵”。《汉书·食货志》“税谓公田什一及工商衡虞之入也”。《说文通训定声》“后世有关税、牙税、契税及芦课、茶课、矿课之类,亦税也”。(2)租赁:唐·白行简《李娃传》:“生跪拜,前致词曰:‘闻兹地隙院,愿税以居,信乎?’”又如:税居(租赁房屋)税米(即租米)税屋(租借房屋)税寓(租房居住)税第(税屋)税舍(驻宿的馆舍)3)释放,解脱:也作“说”,又读为“脱”。《左传·成公九年》“‘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陈须无以(景)公归,税服而如内宫”《墨子·三辩》“此譬之犹马驾而不税,弓张而不弛”。《孟子·告子下》“不税冤而行”。《史记·李斯列传》“吾未知所税驾也”。《吕氏春秋·慎大》“乃税马于华山,说收于桃林”。又如:税马(放马)税说(以言语游说他人)税调(放置调度)。(4以财物赠入:《宋史·食货志》“秘书监杨万里。奏输帛于官,谓之税”。
税邑,《礼记·檀弓上》:“未仕者不敢税人,如税人则以父兄之命。”也专指以财物助人办理丧事。通“禭”。原指向死者赠送衣被,后泛指赠人财物;亦通“”。税衣指黑色衣服,是古代妇人六服之一。亦有和悦的意思《史记·礼书》:“凡礼始乎脱,成乎文,终乎税”《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公丧之如税服,终身”。《史记·生·陆贾传》“及平原君(朱建)母死,辟阳侯(审食其)乃奉百金往税”。5)姓氏:明朝陈士元《姓觿七》盛弘州荆州云:“建平信陵有氏”。还有如《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赵简主出税者,吏请轻重”。明·顾炎武《复庵记》“太华之山,悬崖之嵌,有松可荫,有地可蔬,有泉可汲,不税于官,不隶于宫观之籍”。
“赋”也有多种意思。赋贝,武声。从“贝”表示与财物有关征收或交纳赋税,旧指田地税,实为国家按田地征收的税收。(1)田赋税。《周礼·太宰》“以九赋敛财贿”。汉·
晁错《论贵粟疏》“薄赋敛,广畜积”。2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3)又赋银(征收税银)赋粟(征收田赋)赋里(征收商业税)赋币(征收财物)赋算(赋税)赋徭(赋税与徭役)赋钱(税钱)赋禄(赋税与禄赏)赋租(赋税,租税) 4特指民唐·
柳宗元《送薛存义序》“讼者平,赋者均”。《汉书·刑法志》“即征收的兵车、武器、衣甲或银钱税以足食,赋以足兵”。《论语·公治长》“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乘白马而过关,则顾白马之赋”。《左传·成公二年》“不腆敝赋”。5兵役。《左传·隐公四年》敞邑以赋。注:“兵也。以田赋出兵,故谓之赋。”《国语》中有:“自伯子男有大夫无卿,帅赋以从诸侯。”6)禀受、授予。《吕氏春秋》:“出高库之兵以赋民唐·
柳宗元《送薛存义序》“为百姓困乏献其田宅者二百三十人,以口赋贫民”。又贡赋(贡品和徭役)。(7生成的资质。赋分(资质)赋质(天赋资质)禀赋(自然具有的资质)赋情(天性)赋才(赋、才能)赋命(天所授予的命运、给予生命)赋给(分配发给)赋食(布散饮食)赋政(颁布政令)赋灵(天赋的灵性、生性)赋就(天生的)赋禀(天生具有的智能、性情)赋职(授与职事)8,军队《论语·公冶长》“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9赋舆(指兵泛指军事)王赋(王军)10中国古代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文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篇幅抒情说理的。《周礼·官·大宰》“以八则治都鄙,五曰赋贡,以驭其用”。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之一,铺叙其事曰赋。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汉·司马迁《屈原贾生列传》乃作《怀沙》之赋。又赋客(善于作辞赋的人)赋韵(指分韵作诗)赋论(辞赋和议论文)赋铭(辞赋和铭文)赋歌(辞赋和歌曲)赋颂(赋和颂。两种文体)。如文体名:唐·
王勃《滕王阁序》“一言均赋,四韵俱成”。晋·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衔觞赋诗,以乐其志”。《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诗”。《汉书·艺文志》“不歌而诵谓之赋”。宋·
姜夔《扬州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汉朝班固在《两都赋序》中曰:“赋者,古诗之流也。”晋代潘岳辞官家居,作《闲居》。后来就把没有职业在家闲住叫闲,吾只在省侯补,是个闲的人,有这闲功夫等他。——《官场现形记》。最早以“”名篇是战国荀卿的《篇》。到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质,讲究文采、韵节,兼具诗歌与散文的性质,在当时颇为流行。又有颁布之意思《诗·大雅》:“天子有若,明命使赋”。
征税所得的收入,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中国大陆自1994年开始对税制进行了全面的、结构性改革,根据这次税制改革,形成共计23个税种。各国各地区税法不同,税收制度也不同,分类也不同,概念不尽一样。税的中文称呼也有差异如:税制即指税收制度,由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计税依据、减免税和违章处理等要素构成;税种:指税的种类,差异表现为纳税人和课税对象的不同,税种总合构成则称“税制”。笔者经考证认为清·
洪亮吉《治平篇》说的最好:“税之繁重
者,酌今昔而减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20:50 , Processed in 0.07985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