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贵在“不拘一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3 12:58: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贵在“不拘一格”
------读史金霞《不拘一格教语文》

刘恩樵
   
早在1831年,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就写过一首诗题目叫《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是一首政治诗。龚自珍辞官返乡,但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情况,于是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然而,如果我们以此诗来观照且聚焦当下的语文教育的话,我觉得也是极为妥当的。难道不是吗?中小学的语文教学状况早已是一片半死不活的局面了。语文教育的重振必须要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这个力量来自哪里?来自不拘一格地鼓励语文教育的人才,来自于让语文教育的人才不拘一格地教语文。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有希望与出路。史金霞的新著《不拘一格教语文》其核心意义、可贵之处都在于“不拘一格”。
不拘“分数”之格:语文课要给学生精神的引领。
众所周知,时下,语文课的目标已经基本异化为对语文成绩的追求了。语文课是工具是手段,语文分数是目标是追求。因此,这样的语文课已经不再有灵气,不再有生机。一节节课堂成为教师宣讲的阵地,一篇篇美文被肢解后贴上标签,一个个词语成为僵化记忆的对象,一次次作文变成八股训练的抓手。本来如鲜花一样水灵的语文终于成为干瘪萎枯的败叶了。
其实,语文课不是不要分数,分数只是语文课目标的其中“一格”而已,唯分数之“一格”就是一种错,甚至是大错。语文课在分数之外还应该有更为广泛与重要的目标。“分数”之格已经严重地拘囿着语文课。史金霞的《不拘一格教语文》首先要破的就着这分数之“格”。史老师在本书的扉页上赫然地写着:“让语文课,成为一门有意义的课,成为学生梦想和快乐的期盼,成为学生思考开始的地方,成为智慧与人性流露的港湾,成为我的心与他们的心融会交流的家园。”因此,史老师是这样定义好的语文课的:“让学生毕业多年后仍念念不忘、引领学生思想和精神成长并对学生的一生都产生重要影响的课,一定是好的语文课。”
我们从书中史老师所引用的许多学生的课堂学习所得便知道,史老师的课堂真的是不拘分数之格,而是“引领学生思想和精神的成长”。
学生这样评价史老师的语文课:
老师的课堂不仅把文化传播给我,更让我能够主动寻找文化。

----
黄宇澄
老师这样评价与引领学生的课堂学习(原文题目《历史的印迹(谭晶晶)》:
你的文章“角度新颖,匠心独具,能够将“余(余光中)朱(朱自清)”联接起来,体现了你思维角度的扩张,且见解独到。
不用我多举例,文章中类似这样的教与学还有很多。窥一斑而见全豹。我们不难看出,史金霞老师的语文课在立意上已经不是指向学生的语文分数,而是指向语文素养,而这正是我说史金霞老师“贵在‘不拘一格’”的理由之一。
不拘“讲练”之格:语文课应有更多更好的上法。
许多的语文教师,因为分数之“格”的拘囿,因而在语文课的方式方法上,又被另一“格”所“拘”,即“讲练”之格.。于是,语文课也就成了教师翻来覆去地讲,学生翻来覆去地练(做习题)。
然而,史金霞老师的语文课不是这样,她完全不拘“讲练”之格,在大处重构语文教学的新格局,在小处改变语文课的旧思维。
先说大处。本书分为五个单元,分别是“打破课堂的樊篱——我这样教阅读”“唤醒沉睡的心魂——我这样叫写作”“弹奏这隽永与活泼——我这样开展实践活动”“放飞青春的纸鸢——我这样教诗歌”与“和谐旋律光与影”。这五个单元构成了史金霞老师的语文课的基本框架,它打破语文教学常规中只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格”,把“实践活动”“诗歌”“电影”进到语文课上来。这种语文教学格局改变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语文教学的效能。在当下唯“分数”是瞻,唯“讲练”是瞻的格局下,史老师敢破其“格”,这是需要勇气与智慧的。这样做下去,不仅不会减低学生的语文分数,相反,在获得分数的同时,还获得了文化的滋养、精神的提升与思想的累积。
再说小处。所谓“小处”,是指每一种课型的操作,也就是史老师在标题中明示的“我这样”。史老师在大处改变了语文教与学的格局,在小处也是不拘一格的。我们不妨以阅读课与写作课为例。
一般情况的语文阅读课是怎么样的呢?通常情况下是教师死守教参,课堂滔滔不绝,学生课堂死记硬背,课后反复做题。然而史老师不是如此。她着力“打破课堂的樊篱”,提出了阅读课的四种方法:尊重历史,还原文本;打通内外,丰富文本;纵深多维,重构文本;精心设问,把玩文本。这四种方法,既紧扣文本,又不惟文本,既着力课堂,又不惟课堂,既注重教师预设,更注重学生生成。在较为高远的立意与广阔的视野下,激活学生,学活文本,教活课堂。在这部分里,史老师围绕着这四种方法,援引了自己教学中的许多精彩课例,有理念有实践。在写作课里,史老师明确提出“唤醒沉睡的心魂”的写作教学出发点与“把写作的权力归还给学生”的积极主张。在具体的指导方法上,史老师总结了五个策略:从“作文”到“写作”,从“无话可说”到“不吐不快”,从“为别人而作文”到“为自己而写作”,从“我的写作”到“我们的写作”,从“感性化写作”到“理想化写作”。这些策略与方法,一方面尊重写作的常识,另一方面又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语文课本应该有更多更好的上法。史老师就是努力打破常规,不拘一格,让语文课自由、个性且睿智起来。
不拘“语文”之格:语文课必须扎根人文的沃土。
认识史金霞老师很久了,有几件事有必要说一说。一次是在2008年夏天,我在《中国教师报》读到他的《 <奥林匹克精神>课堂实录》(本文已收入《不拘一格教语文》),我很惊叹,原来语文还可以这样上。这节课纵横捭阖,充分体现了她的“打通内外,丰富文本;纵深多维,重构文本”的阅读教学主张,更让我知道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有怎样的学识素养。还有一次,是在2010年的秋天,我想买几本书,便请史老师做个推荐,结果她推荐的都不是语文方面的书,都是关于历史、政治等方面的。我这才知道,史老师读的书与我读的书不一样。最近一次是2011年的12月份,《教师博览》首届教学观摩活动及重点作者会议。在苏州星海学校举行,史金霞执教了《滑稽列传》,我身在课堂,充分感受到史老师的课堂的大气与大度,整个课堂,基本上都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在思想观念上的碰撞,从而把学生的思想认识推向高处。
我之所以列举这几件事,是想说明史金霞老师《不拘一格教语文》这本书的背后是以她丰富的阅读做根基与支撑的。作为语文教师不能拘“语文”之格,要有语文之外的广泛阅读,要跳出语文看语文,要让语文的根扎在人文的沃土里,只有这样,语文课之花才会开得鲜艳,结合史金霞老师的这本书来说,一个语文教师要想不拘一格教语文,就必须有广阔而深刻的阅读、积累与思考,否则,是绝对无法做到“不拘一格”的。
不拘一格教语文,这是要有境界的,就是要淡化单一的分数,这是要有方法的,就是要摒弃低级的讲练,这是要有底气的,就是要有丰厚的积累。史金霞老师的《不拘一格教语文》给了我如是启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1 18:46 , Processed in 0.09876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