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8|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木匠曹宪谱的“教育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3 14:13: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老木匠曹宪谱的“教育经”   作者:杨占苍 张青峰 刘乃朴  
做了大半辈子木匠,但最令他骄傲的是帮贫困学生圆了读书成才梦
老木匠曹宪谱的“教育经”
给学生写回信 张青峰 摄
  “县城西北一怪翁,本是鲁班一门生。终生业务做椅柜,培育弟子改了经。从来不讲玩斧锯,一心专供圣贤经。几十年辛苦没白费,半百弟子高材生……”
  这是河北省宁晋县西城区曹家庄农民曹宪谱家中悬挂的一幅中堂,也是对曹宪谱大半生的真实写照。
  曹宪谱,69岁,不是大款,不是企业家,靠做木匠活儿维持生计,却在近50年的时间里,戒烟,戒酒,不打麻将,不下馆子,硬是挤出20万元资助了53名贫困学生。同时,他潜心研究学生的成长规律,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教育经”,先后教育出了20个硕士、两个博士、一个博士后,将53个孩子培养成了社会的栋梁之才。
  他对教育的痴迷不仅仅使这53名学生受益,他还总结育人经验,引得众多家长慕名前来咨询;他钻研学生心理,近万名学生向他倾吐心声与困惑;他研究高中历史教学,洋洋洒洒上万字的“顺口溜”囊括了五千年的中国历史。
  这个只念过6年书的木匠,因为对教育的质朴热爱,成了远近闻名的编外“教育专家”。
  ■本报记者 杨占苍 通讯员 张青峰 刘乃朴
  坚强后盾
  在采访中,曹宪谱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常跟孩子们说,有事找你曹伯伯,我来做你们的坚强后盾。”曹宪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时间追溯到49年前,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当时年仅20岁,还是木匠徒弟的曹宪谱去亲戚家串门,见到了两个家境贫寒、求知若渴的孩子。他二话没说,就把自己利用生产队劳动的剩余时间,起早贪黑做小方桌、盆架、纺花车挣来的20元钱分给了他们。此后的岁月里,他遇见了一个又一个类似状况的孩子,开始了漫长的资助之路。
  真正意义上的资助开始于199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曹宪谱在唐邱中学认识了学生刘奇。几天后,曹宪谱收到了刘奇的来信。刘奇在信中提到,因为家境贫寒,上完初三就不上学了。得知此事,曹宪谱骑车找到刘奇在裴家庄村的家。
  刘奇的爹娘说,家里条件不好,房子漏着雨,还得给刘奇的哥哥娶媳妇,不打算让刘奇继续上学了。曹宪谱说:“有俩人搭伙做买卖的,咱们搞个创新,来个‘股份制大学生’,我们一起供刘奇上学,学费我包了!”
  有一次,曹宪谱到学校去看刘奇。曹问:“你一个月伙食费要多少钱?”“曹伯伯,你猜一猜?”刘答。“一般学生一个月花12块钱左右,你10块钱就够了吧?”“用不了那么多,4块钱就够了。每个月我从家里驮一袋麦子到面粉厂换成面,再到学校食堂换成馒头票,一斤面加一毛钱,一个月下来就是4块钱。”“你不吃菜?”曹宪谱疑惑地问。“不用,有它呢!”说话间,刘奇从床头拿出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两罐头瓶咸菜和一个大咸萝卜。老曹当即掏出兜里仅有的50元钱递给了刘奇:“正是长身体的时候,3个月必须花完它,你以后上学的费用我全包了。”刘奇的眼泪一下子涌出来了。
  自此后,曹宪谱经常去学校找班主任了解刘奇的思想状况,找任课老师询问他学习的薄弱环节,星期天还陪着他一起学习。刘奇日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上大学时是班长、校团委副书记,毕业后考上了公务员,成为省直机关的一名处级干部。他的一路成长,始终有曹宪谱的关心和教诲陪伴。
  正式资助了刘奇后,很多孩子主动找上了门。有一回,曹宪谱去宁中看望资助的几名学生,刚出校门就被一个孩子拽住了自行车。孩子说:“我有事想跟你说说。”原来,这个孩子的母亲得了尿毒症,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学校要求交100块钱的书费,父亲得知后迟疑了半天,才从兜里掏出一沓零钱,说:“你娘的药再有两天就吃完了,借了3天才凑了这100多块,你先拿去交了书费吧,我再去借。”孩子接过父亲的钱后,跑到屋里趴在床上哭了老半天,之后,将钱又交还给了父亲。他决定放弃学业,到村里的建筑队当小工挣钱,贴补家用。
  遇到曹宪谱这天,正好这孩子到学校收拾行李。曹宪谱说:“你既然找到我,说明我们有这个缘分。你还小,不要轻易放弃学业。”说着从兜里掏出100块钱,递给了孩子。“上学才能有大出息,先把书费交了,安心上学吧,上学的费用以后你就不用考虑了。”曹宪谱说。如今,这个孩子已是石家庄市某街道办事处的党委书记。
  除了给孩子们付学费、书费,曹宪谱还经常利用闲暇时间,到集市买衣裳送给他资助的孩子们。有大有小,一次就是十几件。
  每年高考,曹宪谱都会准时守候在考点学校门口,等待走出考场的孩子们。为了让他们中午好好休息,他在考点附近租住民房,领着孩子们吃饭后,就启动带来的电扇,让疲惫的孩子们纳凉。赶上停电,他就用大蒲扇给孩子们驱走蚊蝇。
  这样的举动,曹宪谱连续坚持了15年。他对孩子们的点滴关怀,诠释了爱的力量。孩子们感受到了这种力量,从内心迸发出了无穷的动力,取得的进步让曹宪谱感到很是自豪。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4:16:31 | 只看该作者
 曹宪谱说  家里的房子先不盖了,这28000元再资助7个贫困学生,帮他们完成学业。
  收第一个学生我打算一辈子不抽烟,收第二个我打算一辈子不喝酒,收第三个我决定不盖房了,把盖房的钱用在孩子念书上。
  我辅导孩子们的方法也很简单,首先是鼓励他们立志,先让他们有幻想,再把幻想变理想。第二是让他们专心,一个人聪明却成不了大事,就是脑袋里道道太多,我给他们只留一道,就是专心学习,好像给棉花打叉,不能让棉花长疯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要育人才。
  为了孩子们,俺花多少钱也不心疼。
  同学们谁有困难就找我,我叫曹宪谱。
  河北省邯郸市网友文正作诗《善乐》表达对曹宪谱助学事迹的敬意。
  祖上状元宰相郎,
  书香门第桃李人。
  倾心资助少年儿,
  木匠师傅甘清贫。
  学生徒弟几十个,
  立志有为不忘恩。
  爱心扶志传薪火,
  为善最乐耀千春。
  《中国教育报》2012年1月20日第3版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4:16:00 | 只看该作者
  一生的梦
  作为远近闻名的木匠师傅,曹宪谱手艺精湛,但最让他感到欣慰的还是教育出众多优秀人才的成就感。
  “做老师太幸福了。我一辈子当木匠,算是培养了50多名大学生,如果当老师,一辈子该培养多少学生啊!”出生于书香门第的曹宪谱,祖父、父亲都是私塾先生,弟弟、侄子后来也做了老师,一家前前后后出了10个老师。
  “从上学没有考过第二,都是第一。”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从小心怀大志的曹宪谱受家庭成分影响,只读过6年高小。可是从小爱读书的他却从未停止过读书:《二十四史》、《三国演义》、《孙子兵法》……这些书他看了一遍又一遍,其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他都耳熟能详。
  曹宪谱说:“虽然上学时间短,但靠自学读了大半辈子书。”读的这大半辈子书让一个农村的木匠,体会到除了衣食丰足外,还有另一种精神享受和追求。
  “人生一世有蹉跎,不让蹉跎难住我,终生抱定助人乐,才能感受真因果。”69岁的曹宪谱面对记者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尤其是我的那些孩子们都学业有成,事业顺心,我感觉特别满足。今后,我还要把这些年教育孩子的经验整理出来,争取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受益。”
  (文中学生为化名)
学生写给曹宪谱的信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4:15:25 | 只看该作者

  朴素的“教学观”
  曹宪谱不仅研究教育,还有了让他引以为傲的“研究成果”。
  “好少年爱学习,学好知识长出息。为祖国为‘四化’,比比谁的贡献大。为家乡为父母,长大咱要露两手。造卫星坐火箭,咱到月球转一转。这一切是理想,现在不对外人讲,憋足劲钻学习,打好基础是主题。”曹宪谱将深奥的大道理融入“中学生成才启示顺口溜”中,在学生中大受欢迎。
  “礼拜天不回家,整天整夜泡网吧。返校时头脑昏,学习哪能有精神?”曹宪谱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使学生们明白了“远离网吧,从我做起”的道理。
  “一八三九年,广东人人念,总督林则徐,带头抄鸦片,运到虎门口,全部焚烧烂,气死英国佬,国民添笑颜。”曹宪谱将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编成了顺口溜,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记忆。
  曹宪谱还根据自己多年读书的心得体会和育人经验,编成了《劝学歌谣》25篇、《名人成才歌谣》25篇、《历史纪元歌谣》和《近代史歌谣》,并自费出版1000余册,免费赠送给学生们。
  现在,曹宪谱已经完成了高一历史课本顺口溜的编写工作。他说:“做学问跟做木匠有相通的地方,干一行研究一行,肯定能做好。”
  凭着这股子认真劲儿,曹宪谱还总结出了自己的教学方法。
  “每次考试,向老师借前三名的作文认真研究,用不了半年,你的作文就会得高分。”
  “班主任在排座位时要考虑到学科搭配,让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好的学生搭上一个差生,做到优势互补。”
  “看一遍不如想一遍,想一遍不如教一遍。”
  “学生每次考试若能自己与自己比,这次比上次长1分,这次比上次升1名,月月升,季季长,成绩就越来越优秀。”
  “教育学生要多鼓励,少批评,不能挖苦讽刺,更不能对孩子说‘你跟谁谁谁比是缺了根弦儿,还是少了一只眼,怎么那么笨’之类的话。”
  “老师指着鼻子跟学生说话与拍着肩膀和气地说,效果绝对不一样。”
  “幼儿园的孩子们只要学会唱歌、跳舞、做游戏就行了,不能拔苗助长,要不到了小学学习就没兴趣了。”
  ……
  曹宪谱对学生的家庭作业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作业留多了,效果未必好。就像做木匠活一样,师傅不用给徒弟太多模子,给他一个模子仿做,在他看来不合理的地方就去改进,他只会做得更精巧。对于作业,老师也不能只是简单地打个对错号,要掏心窝地鼓励学生,鼓励他们树立信心。”
  曹宪谱用最朴实的话语阐述着他对教育的理解,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4:14:54 | 只看该作者

  编外辅导员
  “曹宪谱是我的忘年交,是我的知心朋友,更是我们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宁晋一中校长这样评价曹宪谱。

  曹宪谱的故事流传开后,很多学校和家长都邀请他给孩子上课,他先后到宁晋一中、宁晋五中、唐邱中学、东汪中学等学校作报告120余次。

  一次,他在城西的一所学校作完报告,收到了一个叫小莉的女生寄来的信。信中说,她对班内的一个男生产生了好感,给他写了一封信。但是信寄出去了,却没有音讯。这时,小莉觉得班里很多同学总是窃窃私语,仿佛所有人都在议论她、回避她,这让她感到无地自容。于是,她萌生了自杀的念头。曹宪谱看完信,立即赶到女生所在的学校,找到那个收信未回的男生。
  “你收到过小莉寄给你的信吗?”
  “收到过。”
  “给她回信了吗?”
  “没有。”
  “这件事你跟别人说过吗?”
  “没有。”
  “那你是怎么想的?”
  “考大学是我的梦想,我根本没想过要早恋。”
  曹宪谱就把小莉想自杀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那个男生,并指导他给小莉写了回信。“早恋是个青苹果,我们这个年龄应该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学习,让我们相约到理想的大学以后再交往吧。”一封信使两个临近高考的孩子都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记者注意到,在曹宪谱的“密室”里珍藏着一千多封孩子们的来信和上万张小纸条。那些信是他与孩子们的心灵之约,那些纸条是他在学校作报告后孩子们分享给他的“小秘密”。
  学生们写给曹宪谱的信件中,一封署名“一个尊敬您的孩子”的来信吸引了记者:“我就叫您伯伯吧,昨天您找刘晓辉谈话时,我就坐在您旁边。当时我就被您的谈话深深吸引了,您说的学习方法有好几处正中要害,您可否教教我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因为这些天我上课总是走神儿,好像陷入了学习的低谷。期待着您的回信!”
  曹宪谱说:“对这样的信,我一般不超过三天就会回。晚上先在脑子里想好,再抄清楚寄过去。”
  曹宪谱这个编外辅导员,还特别注意呵护贫困学生的自尊心。
  1993年的一天,曹宪谱为正在上高中的小菅配了一副近视镜。刚离开学校不远就听见身后两个学生的风凉话:“你知道咱为什么学习不好吗?”“不知道。”“是因为没人关心咱,没人给咱送眼镜啊!”听到这话,曹宪谱的心咯噔了一下,小菅会不会因为送眼镜这件事而受到同学的歧视吧?为此,他再次回到了小菅的班里,调查了所有学生的视力情况,为班里16个近视学生每人配了一副眼镜。
  让孩子有尊严地学习。曹宪谱就是凭着这种想法和做法,让那些受到他资助的家庭贫困的孩子,收获了尊严和自信。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4:14:28 | 只看该作者
 鞋与脚
与“学生徒弟”们合影
  在谈到师生关系时,曹宪谱有个十分贴切的比喻——“老师是鞋,学生是脚”。仔细琢磨,这句话意味深长,颇有哲理。它告诉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必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考虑到学生的感受。
  
  小李曾是一所乡镇中学的语文教师,也是受过曹宪谱帮助的53名学生之一。当年小李上初中时,成绩一直位列全校前两名,到中考时,因为拗不过母亲的“命令”,报考了一所中等师范学校。
  
  在小李心目中,大学才是他放飞梦想、实现理想的地方。到师范学习的半年多,他得过且过,萎靡不振。一个偶然的机会,小李得知曹家庄有个神奇的木匠师傅,经他教导过的学生都成了才,他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拜访了曹宪谱。

  “是金子就不能让黄土埋住!”曹宪谱的一席话打动了这个迷茫中的青年。随后的交往和一封封信件更让小李找到了奋斗的方向,开始像海绵吸取水分一样学习,最后成为学校的优秀毕业生。

  参加工作后,小李被分配到离家只有3里地的中学任教,可年终考试对小李打击不小。小李每天早早地来到学校,很晚才回家,辛苦了一年,学生的成绩却每况愈下。小李带着疑惑又一次找到了曹宪谱。曹宪谱说:“别心急,你刚毕业,经验还少,让我了解一下再给你出主意。”

  刚过完年,曹宪谱就放下手中的活计,来到了小李的学校,冒着凛冽的寒风在教室外“偷听”了小李两节课,又进入教室听了小李一节课。上完课后,小李急忙跑到曹宪谱面前问:“伯伯,您听出我的课有啥毛病了吧?”曹宪谱微笑着说:“别急呀,孩子,你得等我把‘活’干完啊!”随后,曹宪谱就跟小李的学生攀谈了起来:“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语文老师讲的哪节课你们印象最深?你们作文课是怎样上的?”

  学生们的回答让曹宪谱恍然大悟。原来,小李是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老师,生性腼腆,且对教材不熟悉,上课老是低着头,没有关注到学生们懂了多少。

  曹宪谱对小李说:“老师一味地闷着头讲课,而不去关注学生,也就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听懂。听不懂的学生,久而久之,就不愿学习了。当老师的,要有办法让孩子感到学习的乐趣。”一席话让小李如梦初醒。在曹宪谱的帮助和小李自己的努力下,他带的班级成绩稳步上升。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4:13:57 | 只看该作者
一诺千金  1999年5月20日,曹宪谱收到他资助的学生史献忠寄来的一封信。史献忠在信中说,因为要学习编程,需要买一台电脑,高年级同学有台旧电脑正要处理,需要3050元钱,希望能得到曹宪谱的帮助。一个星期后,曹宪谱就将东拼西凑的4000元钱给史献忠汇了过去。
  说到这里,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曹宪谱的钱来得很容易。不然的话,“曹宪谱咋这样傻,人家发财了、有钱了才捐款资助别人,没钱你资助个啥”。事实上,曹宪谱只是一个木匠,一个靠给人打工挣钱的普通农民。
  曹宪谱拿出几封已经泛黄的书信。“你看,这里面写的都是孩子们对我的承诺。同样,他们手里也保存着我对他们的承诺,做人要讲信用。”从接管第一个孩子开始,曹宪谱便开始践行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曹宪谱与孩子各写一封信,分别写出自己的期望,以待若干年后,检查彼此是否实现了目标。
  他对资助的孩子提出三个“不许”:初高中时期,不许看武侠、言情小说(后来增加了不能上网吧、玩游戏);初高中时期不许大搞交际,远离不好的朋友;上学期间不许谈恋爱。他给孩子们的承诺则是:“有困难就找你曹伯伯,一切有曹伯伯兜着。”
  曹宪谱有三女一儿,他对三个女儿总是感觉很歉疚。“当时家里条件实在太差了,三个女儿的成绩都不错,可是咱必须要给那些受资助的孩子们兑现承诺啊,只好早早让几个闺女出去工作了。”说到这里,曹宪谱噙在眼里的泪花直打转。
  “近几年,家里经济条件好转了,我才有能力管自己的孩子,儿子没辜负我的期望,考上了河北师大计算机系,现在省电信公司工作,也算是了却了我的一个心愿。”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 14:13:28 | 只看该作者
 替人圆梦  随着与贫困学生的接触越来越多,曹宪谱逐渐意识到要让这些孩子成才仅仅靠物质的资助还远远不够。这些贫困的孩子更需要有人抚慰和关爱他们的心灵,引领他们找到人生方向。
  得到过曹宪谱帮助的学生都知道,曹宪谱是一个善于为孩子点燃梦想和激情的“专家”。
  1998年夏末,受过曹宪谱资助的小赵经过一年的复习考上了当时的邢台师专。当全家人都为他祝贺时,他的脸上没有一丝笑意。因为,在他看来,“教师这个职业意味着终生要和一群孩子在一起,难有轰轰烈烈的大作为”。困惑中的他找到了曹宪谱。“行行出状元”,“条条大路通北京”,“当个出色的‘孩子王’也不容易。”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为迷茫的小赵指明了方向。如今,经过10年的历练,小赵已是宁晋县青年教师队伍里的佼佼者。
  “我要当大款,不想上大学。”受过曹宪谱资助的小云这样说。曹师傅很能体会这个天资聪颖却家境贫寒的孩子的苦处。中专毕业后,小云到一家国内知名化妆品公司从事文案工作,办公室的工作使他的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给曹师傅拜年时,曹师傅问他:“你的理想实现了吗?”这一问让小云陷入了沉思,“是呀,我的理想……”“想当大款你就得研究市场,老坐在办公室里你永远只会是一个打工者。”就这样,在曹宪谱的指引下,小云走出了办公室,他深入到商场的柜台搞市场调研,“步伐”逐渐迈向了全国的各大商场。在曹宪谱的帮助下,小云现在已是拥有两家大型化妆品公司的老板,实现了他的“大款梦”。
  受到曹宪谱帮助的53个学生都清楚地记得,曹宪谱坚持给每个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与53个孩子谈理想、谈人生。他希望让孩子清晰地知道5年后、10年后、20年后自己要做什么。在曹宪谱看来,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只要明确了人生理想,有一个具体目标,再有人经常指点与关心,这个孩子就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所以,当他发现哪位学生遇到坎坷时,总会把那个孩子叫到自己跟前,与他谈心,有时,会谈到夜里两三点。
  每年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是曹宪谱最忙的一段时间,除了他资助的孩子,许多家长都带着孩子慕名前来咨询。而此时,曹宪谱每天满脑子想的都是学生高考的事。即使躺在床上,他也在回忆与一个个学生交谈的内容,根据对学生具体情况的了解出谋划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2:54 , Processed in 0.13807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