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与“读书人”和“知识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8 12:30: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书》与“读书人”和“知识人”
刘梦溪
   《读书》杂志是特殊的,三十年来没有任何一个思想文化刊物能跟她的影响力相比并。她的成功,使得不喜欢读书的人,也喜欢《读书》杂志,即使不经常看《读书》杂志的人,也不能不称赞这本刊物,否则有可能被目为没有文化,不够时尚。
   《读书》的独擅之处,是在于,她是读书人的家,是知识分子的朋友。各类刊物多得不可计数,但可以称作读书人的家,能够成为知识分子的朋友的,只有《读书》杂志。照说不应该是唯一,可是我想来想去,竟找不到第二个。虽然如此,《读书》杂志本身却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你们的“门庭”可能会变得“冷落”,你们的“朋友”会越来越少。因为如今的社会,真正的读书人是越来越少了。
    中国古代,特别是明清以后,是有一个读书人阶层的,但他们读书的目标很单一,就是为了科举。读书的范围也很狭窄,一切围绕“五经四书”来旋转。这样的读书人其实已经开始“异化”,《儒林外史》描写的那些人物基本上都是史笔。倒是晚清迄于民国百年以来,确实渐渐有了读书人的群体。但近年来这个群体正在分解和弱化。为了专业研究而读书的人多了,无特定目的闲适读书的人少了。鲁迅说“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我们自然不必把读书和“无聊”必然地联系起来,但真正的读书人,我以为一定要与功利阅读相区隔。
    同样,具有充实义涵的知识分子现在也越来越少了。九十年代以来,出版物剧增,人文与社会科学的从业人员,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各有所成。但不能不承认,专家多了,思想者少了,学者多了,知识分子少了。知识分子的概念到底如何界定?西方有具体的界定方法,大体是除了专业成就之外,还需要对社会的公共问题发表见解。中国古代的“士”,解释起来颇多歧义,但其中有的解释,和现代知识分子的内涵多少有一些吻合之处。
    孟子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为士为能。”(《梁惠王上》)所谓“恒心”,就是孟子在另一处说的“尚志”。齐国的王子有一次问“士是做什么的?”孟子回答说“尚志”。又问“何谓尚志”?孟子说“仁义而已”(《尽心上》)。可见所“志”者“道”也。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士志于道”(《论语·里仁》)。那么所谓“恒心”,其实就是对“道”的不动摇的坚执。另一对“士”的解释,是司马迁记述齐国的稷下学派,说齐宣王喜欢“文学游说之士”,驺衍、淳于髡等七十多人“不治而议论”。一条是“无恒产而有恒心”,一条是“不治而议论”,这两个条件很符合现代知识分子的职能。
    但中国今天的知识人士,有“恒产”者越来越多,有“恒心”者越来越少。其实“恒产”多了,“恒心”也就难以维持了。而且现成的“官位”也常常摆在知识人士面前,不为之所动的不能说没有,但毕竟太少了。一旦有了“官位”,“不治而议论”便无法成立。所以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只能越来越少。本来《读书》是知识分子的朋友,知识分子少了,就是《读书》的朋友少了,出现门庭冷落的情形,正不足怪。
    然而《读书》依旧还是《读书》。不管读书人如何地减少,她仍然是读书人的家,哪怕是只有一间阁楼大小的家。知识分子的数量虽然锐减,她们接纳朋友的热情却丝毫未遑稍减。这一点,三十年前如此,三十年后还是如此。她门所“尚”之“志”,始终没有改变。《读书》的这种品格十分难得。读书人少了,知识分子少了,讲“学问”的却日见其多了。而且近一个时期,大家蜂拥而上,一起比赛着讲“国学”,不懂“国学”的人也来讲“国学”。我注意到,《读书》杂志没有赶这种时髦。国学的根基,主要是经学和小学,马一浮定义“国学”为“六艺之学”,其苦心孤诣很多人没有注意到。
    余英时先生前些时有一个提法,他认为与其使用知识分子这个概念,不如使用“知识人”的概念。因为知识分子的概念在中国语境下,涵义展开得不是很充分。而“知识人”这个概念,可以有一定的弹性空间。所以关于“读书人”和“知识人”的话题,能否在《读书》杂志上有所讨论?还有,最基本的文本经典,包括古今中外的文本经典,《读书》杂志如能细水长流不间断地有所介绍与诠解,窃以为自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文化长策。
(此文系作者根据在《读书》杂志三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修改而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3 03:14 , Processed in 0.08228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