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钉子看中日差别 文/王健
日本人在上海开办了一家全资子公司,我弟弟任技术厂长。这家公司生产的全部产品都返销日本,因为中国劳动力成本比较低。有一天,弟弟回家时跟我说:“大哥你看看,这种钉子是次品。”
“这些钉子还不错啊,在我们中国的五金店里是很好的优质品了。”
弟弟说:“日本人要求高啊!一个钉子,一刀、两刀、三刀、四刀,如果这刀稍微大一点点,结实还是蛮结实的,但就是次品。一个钉子帽稍微歪一点也是次品。”
他说,日本的消费者要求很高,简直高到了苛刻的程度。比如说,消费者打那个排钉时夹住了一个。夹住一个有什么关系?像订书针一样,把它拿掉,又可以打了。但消费者不高兴了,打电话给公司说:“我以前一直用你们的产品,从来没问题。但是你看,最近发生了两次这样的问题了,过来给我解释。”车子开过去一看,是我们的产品,赶紧说:“对不起,我们赔偿。”回到公司一打听,原来是中国公司生产的。于是,马上打电话到中国公司,要求全部停产。然后,派两名日本专员过去检测样本。要是在样本检测时发现不合格产品超标了,尽管超标一点点,怎么处理?全部熔化掉。
中方的干部说:“全部熔化掉?你那个出口不行,出口转内销总可以吧。出口转内销不行的话,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四等品、等外品,便宜点,总能卖得掉吧!”日本方面说了:“什么?你们这样解决的?这是我们的产品,这是我们的品牌,一个都不能流到市场上去。”
后来我发现,日本的产品为什么做得好,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优胜劣汰。因为你做得不好,就没办法活下去,所以你必须把每一个都做好,做到最精致。我们中国呢?有些人就不这样想,他可能觉得,我这个企业也没达到那个水平,那我就随便一点,生产出差一点的、低成本的同类产品,反正我的价格也低。为了打开市场,厂家还经常利用回扣等手段。把钉子买回去,可能表面上看起来还不错,但一两个星期以后就变了。但这不要紧,只要能糊弄过去就行了。这样,你不就把高端的打败了嘛!因为我生产的高端的优质品很贵,不好卖,一看不行,我也往低端走。这样一来,我也低成本、你也低成本、他也低成本,大家越做越差,这在某种意义上叫“优汰劣胜”。那么,这个市场怎么做下去,我们的品牌怎么打出来?
我到一个钢厂讲课时,这个钢厂的负责人告诉我:“我们生产的汽车板材,和外国的产品手感是不一样的。”我说:“真的?”他说:“我们地下有些管道,铺的就是日本的钢。”我说:“怎么是日本的钢呢?你们不是自己生产钢吗?”他说:“没办法。不知怎么回事,我们一期、二期很多技术都是从日本过来的,我们每一个接点、每一个流程、每一个参数都和他们一样,但是生产出来的钢就是不一样,没他们生产的好。他们那个钢二十年不锈的,我们这个三五年就锈掉了。锈掉以后,开膛破肚,那又是成本,还不如直接铺日本的钢。”
同样的钢,人家生产的为什么那么好呢?道理非常简单,这是一个操作性的问题、一个技术性的问题,也是一个文化的问题。
为什么中国的产品没有日本的产品做得精致?我总是在想这个问题。我跟我的女儿说:“你要买那个Walkman,或者是MP3等,你怕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有一个办法。你看大的看不出来,就看小的。你看那根很细的耳机线,那么细的一根线,在它的端头都可能打上企业的标志,比如索尼、松下等,而且会打得非常清晰,切割非常准确。那个有可能就是原装的,因为假冒伪劣产品在这么小的细节上做不到那么好。你真做得那么好的话,根本不需要去假冒。”
在这一点上,反映的是你的工业能力,在工业能力背后,反映的却是你的文化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