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38|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以不同而具有价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5 23:47: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化以不同而具有价值
张魅力  与国画家于愚公的对话

    问:您曾经从事过油画、版画创作,最初在艺术圈露面是搞现代艺术,后来怎么又返回到传统艺术中做了中国画?这等于是两个极端。
    愚公:中国画让艺术和人的连接更紧密。它是比较综合的艺术,能体现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对超自然力的理解、对中国笔墨的理解和创作时心态的把握。从事中国画要有很好的创造力,又要有很好的文化底蕴,包括哲学和文学上的,中国画是要求很综合的一门艺术。
    问:您的这种转变是否痛苦和艰难?是什么原因促使您的转变?
    愚公:现代艺术在当时没有正确的评论,我在苏州又不处在文化中心,跑到中心又感觉特别累。 艺术是人类的精神智力游戏。艺术是有限制的发挥自我,艺术总是要找到一条符合自己的路去走,而现代艺术是要想办法打破陈规。
   1988年黄山会议以后,我写了一篇文章叫《无人愿做的悲剧》,当时《美术》杂志,《江苏画刊》都在约稿,等于是我退出现代艺术的宣言。 退出以后我就决定从事自己喜欢的,不计较什么现代的、古典的,只要能够打动我的,又相信能感动别人。于是选择了中国画,中国人适合于这种文化的学习和延续。
    问:等于是传统文化的延续。
    愚公:现在是。综合地研究传统艺术,当然我就是一个传统画家,可能将来是既不古,又不新,西方好的东西又在我画面中显现出来,有点像巴黎画派的自我绘画。
    问:研究中是否开始创造?
    愚公:没有。
    问:你进入中国画的初衷在当时还只是为了现代艺术?
    愚公:现在等于是改变初衷了。研究的越深,越觉得它可以独立成体系。我就定位做一个中国式的画家了。
    问:您为什么选择以山水为主呢?
    愚公:我大学后来读的是中国画专业,山水、花鸟都学过。山水是中国画中难度最高的,在中国排列是山水、人物、花鸟,况且山水里面还会有人物。
    问:现在能把传统学透的人很少。
    愚公:有许多人认为传统浩如烟海,不敢碰传统。不碰哪来的底蕴?我是下了决心,碰了它,还要钻进去。中国画家应该找到一种文化人的状态。他的范围是很广的,历史上是要求先做一个文化人,然后再做一个艺术家。西方人是从工匠产生的艺术家。
    问:您一直在强调文化以不同而具有价值。
    愚公:象棋和围棋的原则如果变成一样,方法也相同,一定没人下了。非洲的艺术如果像美国的艺术,或者像中国的艺术,我们还看它干吗?它不同,很不同,我们才会很感兴趣,我们的中国艺术就像京剧一样,更能吸引别人,更纯粹。
    问:我们不能只靠取悦而存在。
    愚公:中国古代的梁楷,人物画很精彩,要把那个挖掘出来,中国绘画早期更具人文价值。艺术的样式越来越多,我们应讲究深度。东、西方艺术是有很多相同之处的。
    问:具有很多的一致性。
    愚公:西方艺术是讲究观念上的突破,要么在感觉事物的方式上突破,要么是视觉语言上的突破。没有突破,你的艺术成就会低。
    中国画工具很特殊,他要求你有力量,给你的工具是软的,你能把他的线条画像,你就有厚度了。
    艺术以模仿为最容易。王羲之的书法,为什么从唐朝到现代,都模仿不像呢,按艺术的标准你还没有达到很高水准。作为艺术家是要求你有创造,任何一个成功的艺术家,他终究有一个面目呈现在你面前,包括四王、董其昌、八大……比较之后,才知道中国文化到底是怎么回事。
    问:现在中国画讲究一脉相传,师徒相传,您可能在学古人的精神上下了许多功夫。
    愚公:这就涉及到艺术教育的问题了。我教学生,绝不教我自己的东西,我的东西可以看都不看。西方经典的、东方经典的我都会讲给学生听,这样可以回避作品出来永远“像”的因素。一流大师的代表作及创作意图和创作手法,教给学生,绝不是二、三流的。中国的传统我们绝不能跳出太多,有些西方的元素中国画是不能不学的,特别是笔墨,笔墨就是语言,语言可以表现精神。
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
    问:现在有很多不同的语言?
    愚公:讲中国画,他就有他必备的条件。中国有很多美术史的清理工作是没人做的,我在教学中一直在排除西画在中国画当中的影响。
    问:其实您走那条路是很有优势的。您可能在当代也能探索一条路,会有所影响,但会被历史淹没。
    愚公:学习艺术要具备几方面的条件:一、要有清醒的头脑,要知道道理,为什么要干这件事。二、要知道历史,可以清晰的预测将来。三、要懂方法,这些是学习最基本的条件。你懂历史、你懂理论、懂方法,你不需要老师你就可以学东西了。还要培养素质,素质包含能力,能力包括想象力,思辨力。
    问:您很清晰您自己所走的这条路,不会在路途中产生彷徨,是否坚信您这条路是成功的?
    愚公:成败是另一回事,最起码我走的很自在,永远不会受到干扰,我学习都是很主动的。我是把它作为终生的事情来看的。
    西方的艺术是一种爆发,中国的艺术是一种学养,中国的画家能够长寿,养状态,养笔墨,养心情,养学问。我可能是从“追”艺术而变成“养”艺术。那是从1991年开始的转变,经常回避和太多人的交往,越来越考虑内心的东西,也许跟年龄有关。
    问:更多的应该和做了中国的学问有关。
    愚公:状态会很好。
    问:您从来不画重复的。
    愚公:重复没有了创造,只是在复制。这就好比一个音乐家创作一个有价值的谱子,如他抄几遍去卖同样的价格是不允许的。同时,不好的艺术品我是不见市的。
    问:一旦您的作品出现供不应求的时候呢?
    愚公:我要那么多钱干嘛!
    艺术是我的最爱。我很清醒,很自信。我曾问过我自己,没有钱,没人承认我,我还能干什么?得到的答案只有是画画,做艺术,没人承认我都愿意搞,何况现在呢?人总是要有高出自己现状的想法,去实现他,这个过程是美好的。
    问:您曾经有一个愿望是为博物馆画画。
    愚公:有了这种想法,导致我做每一件作品,都是塌实、认真的。
    许多事让后人来评价吧。
    问:很多人学习艺术很难脱离表面的。
    愚公:他们显示一点能力,其实都是在搞工艺,或者是工艺上的创新,用新材料,没有真正思考艺术。
    问:画画是您一件愉悦的事,获得更多的认可也应是您的追求。
    愚公:那也要看谁说你好,是毕加索来说还是北京郊区的农民来说,这还是有差异的。
    问:都说好呢?像齐白石。
    愚公:那就有一个问题,可能是值钱就好了,有名就好了。
    问:艺术是不能为地位和金钱所弯腰的?
    愚公:对,那就没有资格做好艺术家。我基本上保持一个自由的心态。我把艺术看成是世俗社会的最后一块净土,我绝不会去玷污它。
    (作者为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编辑、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当代美术》丛书副主编。)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2-6 00:11:07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愚公谈话录作者:墨客
    辛卯仲秋,余暑未消,愚公(于少平)与学子畅谈于锦官城内,论丹青之道,授解困之言。与座数人,莫不受益匪浅。
    吾师从愚公二月有余,折服其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得其指点数日,便强胜耕读十年。吾习画数年,求学于国内名校,然对书画之道不得甚解,更不敢妄评名家之优劣。遂东赴苏州求教于愚公,得其指教数日,已略通书画评判之优劣。更欢甚者,吾之书画渐得其法,已然脱俗矣。
    昨接愚公电话言锦城相见,心内甚欢,竟忘乎入眠。时隔两月,今日再睹师容,倍感亲切,只叹余之习作寥寥,实在愧颜。
    席间,愚公爽朗之情溢于言表,感染四座;众人皆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吾直言于西画知之甚少,愚公遂将西画之发展脉络简要梳理,又将东西方艺术作一比较:“西方艺术是一个求真的过程,而东方艺术则是一个修真的过程。”“西方艺术是天才的艺术家,东方艺术是修炼的艺术家。”
    “学习书画要重视文化的底蕴,写诗不懂格律就不成诗,那是打油诗,是顺口溜。”愚公如是嘱咐,望吾辈重内修、提品味。
    谈及品味,愚公以茶喻之:“初学品茶,就泡五杯不同的茶,分别品尝并区分感受,将得到的感受进行比较,再品再比较,品味就会变得细腻……单喝一杯,没有比较是品不出来的。”
    吾以自身感受求教:“当今学校教育重技不重道,学校只教给我们技法,让我们去重复重复直到熟练。”愚公答曰:“书画是一门修炼的学问,可以由技入道,也可以先道后技,不能单纯的论技,也不可单纯的论道,两者不可分割开来单独谈。”愚公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在座皆豁然开朗。
    愚公授业,寄语殷殷;听者释然,下笔有神。愚公又言,将于国内诸城设立盟鸥画会,吾甚待之。
                                                                        公元二〇一一年九月五日记之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2-6 00:07:33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反思教育,从愚公始作者:常非子
反思教育,从愚公始
    于少平送我三张光碟,内容是他教人学绘画。于少平艺名愚公,其效率却让“愚公”汗颜得无地自容,只需七天便可教会普通人画国画、油画,其巧干的结果也免了“子子孙孙”的差事;于少平堪称伯乐,其眼光又让“伯乐”难以望其项背,他不是千里挑一地寻找“千里马”,而是发掘了每一匹普通马的“千里马”潜质。于老师有句名言“惊世骇俗”:语文学得好,就能画好;数学学得好,就能画好;歌唱得好,就能画好。光碟里,既有他教授国画的录像,也有他辅导油画的视频,还有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和“人物”的专访报道,看后让我啧啧赞叹。
    人们钟情美、向往美,天性所致、本能使然。而对于国画、油画这类阳春白雪的艺术,却偏偏让大部分“钟情美、向往美”的普通人嘎然止步。于少平为每一个普通人开辟了通向艺术殿堂的路径,即便从没绘画经验、毫无绘画基础,只要肯学都能入门。他教其年逾古稀的老母亲学习油画,历练4年的油画作品已有大家风范;他教求学无门的乡村女教师提升国画,学习数月的国画作品便能登堂入室。中央电视台节目组满腹狐疑地出了一道“命题作文”:你于老师敢不敢到北京来,学习对象由我们来找,七天时间让普通人学会画画?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于少平接招了。节目组在北京的一个住宅小区里随意找了几位退休大妈,她们毫无绘画基础。结果七天下来,她们的习作,拿给国内顶级专家评审,结论是:已得国画门道!这是专业学生需要花几年时间也未必就能习得的结果呀。
  哎哟喂,于先生这是在挑战现代美术教育体系!
  于少平认为,艺术不是技术,她是有思想、有内涵、有品味的一种语言表达。艺术的高低,关键是绘画者本身的做人品性、文化修为,其次才是技术上的功底。了解了基本的技术要领,而后“工夫在诗外”。以做人的标准——厚实、稳重、强劲、丰富,等等——来作画,修身养性,其画自高。
  现代美术教育体系,基本上承袭了洋人教育模式,或西方,或苏俄。大班教育,批量生产,完全是工业化大生产的产物。忽视了艺术是一种思想的表达、一种个性的张扬,是很难成就大家、造就大师的!
  不仅是美术教育,其他教育也都如此。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门被迫打开,西风东渐,让国人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于是,要求全盘西化者不少,而抱残守缺者也很多。其实,走极端都是错误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像日本那样呢?日本明治维新后,在坚守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吸收了大量的西方东西,走上了一条真正具有日本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窃以为,教育不能完全照搬洋人的东西,尤其是不能只追求外在的“形似”,而忽视内在的“神似”;不能只生搬别人的“一般”,而丢失自身的“个性”。这么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没有让我们学会素质教育、学会创新精神、学会文化自觉!相反,我们自身好的传统,却在不知不觉中渐渐丧失!
  孔夫子一直强调因材施教。同样一件事,他让子路慎行,却叫冉有闻而即行。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要中和他的暴性。同样,于少平也让我们进一步反思中国教育。
  譬如,我国的汉语教育体系。汉语是象形文字,是以字为基本单位的语言体系,它不同于英文等外语是以词为基本单位。中国的汉字掌握1000个,便可基本解决阅读和写作问题。小学生只要认得汉字,读出音来,在母语环境下,就能基本理解由字组合的词语意思。而现在的汉语教育却以西方语言教育的方式进行的,就是以词为基本单位的教学模式,因为由字的组合延伸出的词语真是“海”那去了,这就人为造成了汉语学习的难度。
  又譬如,我国的中医教育体系。中西医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系,但现在的中医药大学却用西医模式在培养学生。对英文的要求毫不放松,却不注重古汉语的教育和学习;要求研究水平硕士达到细胞级、博士达到分子级,却培养不出望闻问切、辩证施治的行家能手;要求大量学习西医课程,培养的学生却看不懂中医经典理论著作。西医模式培养不出中医人才,中医人才的衰落必将导致中医的式微!
  《庄子·应帝王》有一则寓言: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不要勉强西化,即便是好意。否则,中国教育、中国文化便会“七窍生而浑沌死”。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2-5 23:58:27 | 只看该作者
记者:我写字写得并不好,但是我对自己说,我在报道的时候,能够帮助别人,能传递美好的东西?
    于少平:你是个好的媒体人嘛。
    记者:有的时候我也读一些那个书画的文学,我觉得对理解书法也有帮助。现在也可以感觉到,但是我努力也没有太大意思,好像你再怎么努力也不行,因为方法不对。
学生:对,方法不对以后,你一辈子也修炼不出来,能够成为于老师弟子的人,我觉得都是很幸福的人。   
于少平:都能达到,我告诉你为什么会产生奇迹?我讲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世界上二流的书画家、油画家,女性是不存在的,你可以去排。为什么?第一个,传统对女性的要求:女子无才便是德,她的生理特点,生孩子做家务,精力不够集中。还有一个呢是说女人跟男人不一样,男人有哲学头脑,女性呢是感性的。艺术中女性在音乐、舞蹈有一流的,就是画家和书法家没有。但现在应该会有,为什么?哲学让男人去思考,告诉对待艺术应该思考和状态,她们同样可以做得很好。哲学就是告诉人们如何认识宇宙世界和我们人本身的。特别是中国文化,告诉你人活着时的最好的状态,只要女性调到最好的状态时候,可把她们的感性、耐心都变成优势,会出一流或者准一流艺术家。
    记者:我喜欢读《佛经》、《心经》。
    于少平:《心经》我能读懂,但是做不到。
    记者:我不一定做得到,我现在不愁我能做到经文里面所说的,我读了以后有感觉,我一直说一句话,我心中有佛祖,我就已经到了西方,心中充满光明的话,妖魔鬼怪进不了我心的。我就觉得人是这样。
   我在修嘛,但至少我喜欢那些东西,内心也会尽量的去贴近,靠近它。我可能我永远都达不到,但是只要我是朝着这条路上前行不就可以了吗?
    于少平:只要时时做到达到就成圣人的境界了。
    记者:我觉得我只要朝着这条路上走,朝着这个方向走。
    于少平:我要求我所有的弟子必须是努力的,就是10年后要达到我现在的这种对传统理解和画到的水平。包括对她们,看到我的这个画,10年里他们肯定达到。我半年以后就安排他们画最难的画,是黄公望的《富村山居图》,我会让他们画出来,理解画里的状态和笔墨。中国历史上能把这张画画好的人很少,但是我就可以让弟子学画不到一年就画出来。找方向、讲方法,学到精神、气韵和形质。对我的弟子都提出一个学习要求,不要就学一个人古代的大师,包括书法,每个大师都有长处,而所有的大师都是常人,只学他们的优点,一定要学得多。譬如说学画,你学了30个,40个大师的一两个优点,你已经很厉害了。所以师完了八大,师董其昌,师完董其昌师倪云林,师完倪云林师黄公望……,所有的大师弟子都要去碰、去学。而且从他的画里读到什么,应该学什么,我都会告诉你。我走过了弯路,用了30年得到的,你们不走弯路用10年可以做到。要有信心,对自己一定要有信心,说画到跟我一样水平和对传统的理解程度是可以做到的。以后走到什么面目是自己的追求和变化,就像有人成了黄宾虹,有人成了齐白石,这是个人的造化。用学10年的东西作为底蕴,将来才能成就你自己。
    记者:前期的养分积累,后面种什么植物它都会开花结果。
    于少平:就是,一定要是这样做,不要怕画不好,肯定画得好。
    学生:我刚去北京的时候,心里有压力,因为我想学的话,确实没有拿过笔,然后我去的时候,老师叫我画,我…
    记者:我看你的字我就知道你这个人以前没多大功底。
   学生:没有,我一点都没有。
    记者:我看到了,可是我对你们师徒两个我都很敬仰的。一个是高山原址另外一个是什么,你能有如此虔诚的心真的很不错,我觉得我都不如你。
学生:不是,我想了,因为我小的时候也想学画,但是那个时候呢,父母亲特别小心,我不敢奢望,因为以前好像觉得艺术这个殿堂高不可攀,不是说每个人都可以接触,但是我看了这个片子以后,我就觉得真的就是跟人家一样的心态,就是说很好奇,能吗?行吗?我就要试试,但是我去了北京以后呢,刚开始我对这个比例呀很差,一张画,你都不知道这个比例从哪里下手,没有一点基础,我不敢下手。老师说你能行,主要还是做思想、心理工作,然后我想我能行,我行吗?我就慢慢的用他教的方法,然后我就很吃力的一幅画,过了一段时间,我就来了感觉。然后慢慢的,慢慢的,一点点,一点点在进步。   
记者:至少你有一份勇敢的心态去面对?
于少平:我现在讲讲我的教育理念?首先,教育艺术是科学,教育内容和方法是关键,然后教学就是艺术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好,为什么我教别人的时候,会进步快一点?我现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土著社会,突出的是最原始的状态下,生下来一个智力三流的孩子,但是你送到美国社会生活了20年,回到土著社会里他是天才;一个美国社会生下智力一流的孩子,在土著社会生活了20年来后,回到美国社会,他几乎跟无知无智人一样,现代社会的东西都不知道。一切取决于你----老师有没有一个高于当代的体系和方法论,这个原理是科学的。所以我教的弟子的体系跟别人不一样,我不用当代的体系,用的是我研究出的体系,让弟子按照我的体系走。我常对弟子说,你不努力是你的问题,你努力而学不好是我的责任。
     学生:老师他有教育的一个体系,为什么要用10年你才磨一剑,不是说你说一年就成了,不现实不可能。
    于少平:我要求弟子达到的工夫是任何一张古代的画,从精神境界、气韵到它的痕迹,都不能难倒你。我到现在这工夫,古代再难的画,到我面前都很简单,很容易得到。
    记者:五脏六腑都被你看得一清二楚了对吧?
    于少平:开始要以古人为师,要做10年;再接下来呢,就要以古人为友了,就是说我跟古人是朋友了,这时候我不崇拜你了,我可以一直跟你交流,我可以经常吸收看看你的东西,但是我做我自己的东西,但是在这前10年,我的学生要跟我一样…
    记者:是这样子的,这10年你是这样子的?
    于少平:对,以古人为师,然后以古人为友。现在教弟子在也是以古人为师,我从不教学生临摹我的东西,是教学生学古代最经典的东西。歌德说过一句话:要教学生一流大师的代表作,而不是他二流、三流作品,他的创作思想,创作意图和创作手法。学了这个东西,你害怕你成二流吗?一流大师很多,他的创作思想到底是什么,他的意图是什么,他的手法你学会了,那么再换一个,你又学会了,你就没障碍了。然后你到将来你就可以与他为友了嘛。学字学画都一样,画忌六气,这是清朝人邹一桂写的:第一个忌俗气。俗气是什么,只求表面漂亮,而没有精神内涵的,花里胡哨的东西,这叫俗气;第二,工而无韵就是匠气,没精神思想,只求工夫,工艺品嘛。我告诉你一个简单的故事,罗丹,法国一个大艺术家,他做了一个雕像叫巴尔扎克,两个手在外面,时人看雕塑展的时候说:罗丹真了不起,你看他两个手雕的像真的一样,罗丹回去把两个手砍掉了,他要展示意图和思想。但苏州有一种东西你知道吗?玉雕的球里套球,可以有九层活动的球。罗丹做不出,工艺品以工取胜,艺术品是靠思想和状态取胜。第三个忌讳草气,草率气。为什么忌讳草率气呢,因为中国的艺术特别是,是儒雅雍容,从容不迫做的事情,是玩的,游的,你为什么那么草率呢,是内修和状态不够。第四个不能有火气,火气就是你人没修好,火气不能有。还有一个叫闺阁气不能有,过于柔弱。人要有浩然之气堂堂正正之气,孟子说的善养有浩然之气。还有一个叫蹴黑气,黑压压一片,不知道中国人喜欢淡雅和空旷的境界,这叫无知狂作,字也不能这样。中国人的雅是很重要的,雅其实是一个人的素,素可以朴,朴素以后会有实的,可以有厚重,会有升华,会有苍茫,都是从朴素产生的。朴素就是你内心的一种真实感,修炼就是养这个东西。人生为艺术,艺术为人生。人生就是一个艺术,然后艺术作为自己的人生,这是中国艺术最有味道的东西。
   学生:我觉得我们于老师,其实于老师这个人他在艺术圈子里他是很清高的,为什么,因为他已经到了一个高的境界。对人又是很平易近人的,比较容易接近的。但是他在这个圈子里他是很清高的。有的人他是不屑一顾的,确实因为他的高度没有人可以达到的。
    于少平:努力做一个好画家去吧,而且画好了字不可能不好,字好了画不可能不好,两者是相通的。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2-5 23:57:47 | 只看该作者
学生:我入对了一个好的门,但是你自己要学,艺术这个东西没有捷径的。没有10年、20年你是出不来的,这个东西没有捷径的,不要这样奢望。那么弄对这样的门真的是不错了。找一个其他的老师,你可能一辈子都画不出来。
    于少平:我举一个例子,我是这样教学生的。现在最好的画家就是香山的高度,但是我对我学生的要求,包括对自己的要求是要爬珠峰。但是有一个体系和方法,要你全盘的接受中国书画的理论和方法,需要接受和个人的修炼,我努力教的好方法,就像我开着个大巴,把你们拉到珠峰脚下,你们去爬山吧,谁爬到6千米,谁爬到7千米,谁爬到8千米,谁登顶是个人的造化和努力。我也可以跟你们一起去登顶,也许我登的还不如你们高,但是我们永远不爬香山。
    有的人跟我学半年的时间水平已经是学生中最高的,但是学了四年了,他要探索,他下了我这个大巴,所以他就水平不够了,他现在还不到学半年时候的水平。其实是还没完全接触到整个体系的时候,你不能下车。我的学生,有的不用功,有的人品不够,有的太忙有的半途下车,所以一定要整个体系合理地严谨地接受,需要一段时间,要量化,要用心血,要投入,不能耽误时间。
    记者:艺术的道路还是很苦的一条路?
    于少平:你觉得苦就不存在了。当然内心创作的时候,就是说在别人看来应该是苦的,但是自己内心应该是愉悦的,因为中国人对待艺术是游的心态,这叫“游于艺”,这是中国文化的最重要的一个观念。
    学生:我觉得于老师,我学画这几天,我才真正的了解了于老师。他是怎么样生活的,每天早晨因为我去的时候,于老师让我去画,然后一天画下来,我觉得他每天用十几个小时来作画、学习的,我去的时候,有好几个学生在一起学,你画你的我画我的。于老师吃的很简单,去面馆,随便吃一点面条,就10来块钱,但是他觉得是一种享受,他说感觉真好。后来于老师就跟我说,你画画你就感觉你是在游的感觉,如果你的心能够沉下来作画,你会觉得是一种旅游、一种玩的感觉,一种愉悦的感觉,那你就能走入这个境界沉下来,才能够画好,你要当作快乐的事情。我还没得到,然后我就觉得累呀,就像你刚说的,我怎么这么苦呢?这可能是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到那个境界。
    于少平:就是说今天这个课讲完了,你慢慢去品这个感觉,开始学会快乐。
    记者:我刚才表达的意思,是觉得说艺术创造有内心其实是会经历由苦到甜的过程,我说的意思其实就是艺术创造应该是含着辛苦的这种意识而去创造的,它不应该是很浮躁的。这个就是说他们不觉得艺术创作苦,他们很爱画,我感觉他们不觉得苦。
    于少平:孔子说: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当你懂得这个道理的时候,你就知道他并不苦。他为什么苦?开始学的时候,一点基础没有,你要从连个形都不会打,从来没看过,从哪里开始都不会,然后第一个礼拜是苦的,接下来就不会苦,为什么?当你看懂画的好坏的时候,你再去体会,或者接近好画的时候,你可以做到,而且你有目标。这个时候你一旦做到哪怕是一点点你就会有一个惊喜,那时候就是一种享受了。有人说我很刻苦,每天在案前12个小时到14个小时,近30年天天是这样过来的。我对他说你打麻将苦不苦,你打12个小时,20个小时你不苦,其实我跟你的状态是一样的,我在享受着我这个过程,所以说是不会苦。而且不会紧张,如果你肩疼、指累是姿势不对,姿势不对才会疼,姿势对你还对健康有好处,姿势不对是有紧张感,肌肉才会酸痛,我一天写14个小时字,我从来没有肩痛和手酸。
    学生:我感觉老师是在愉悦中享受,完全是沉浸自我当中。
于少平:它其实是两种东西,一种是享受内在的自我,一种是对高境界的追求。
    记者:我觉得您收的弟子是有佛心的。
    于少平:要收的是乐知者。
    记者:我觉得有佛心的人吧,就是说他有慧根。
    于少平:有求道之心的人,不一定是佛,可能是儒家、道家。要追求做一个得道的人,一个通达的人。我有一个观念,一个人首先要以诚待己,常问自己:我是不是真的想追求好东西,是不是没有做到,这种人有前途,你能做到以诚待己,以诚待对待自己的学问,对待追求;能以诚对待己的时候,接下来要做的是以诚待人,你就能成一个有用的人。说个笑话:就像毛主席说所的,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能做到以诚待己和愿意以诚待人的人,我愿意教。他连自己内心的东西都不敢证实,又不想追求好的东西,这种人不可教的。
    记者:别人见你很难吧。
    于少平:经过媒体报道后,找你的人成千上万,你没有能力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如果我每天回信几百封,我怎么办?我不能满足所有的人,对每个人负责,没这个精力,还要继续自己的修炼。所以你做的片子做出来有质量的话,我会自己找人刻成光盘我会传播一下,其实就是做一种普及。中国文化会对人心、人性、做人都有好处。字为心划,就是说有你品位,又懂得方法,你的书画才会真正有品位。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2-5 23:57:19 | 只看该作者
失传的东西很多,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写字用宣纸,宣纸是明末开始有,清朝才使用得多,你要学写宋以前的书法,在宣纸上是不行的。你一笔上去墨就要化,就容易浮燥,沉不下去而学不到古人的本意。材料有材料的特性,写宣纸有宣纸方法。以前是用麻纸、白麻、黄麻,绢,竹纸写字,学古法首先要懂材料。比如给你一双皮鞋,让你去跳芭蕾舞,脚永远站不起来;给你一块牛皮,做裤衩和衬衫是不可以的,所以材料就是语言,理解这一点是很重要的。现代书画家懂这一点的不多,学写书法一上手就用宣纸,容易浮,气不能沉下去人格怎么进得去呢。学魏晋时候的书法,就要找出他的原理,找出他的最自然的状态。魏晋人写字,不就写封信和草稿吗?留下来的几乎都是信札,为什么那么高呢?为什么一个人在常态下写的字能达到那种高度呢?第一魏晋人的精神状态,还有一个魏晋人的笔法。这是两个极,两极做通才能把魏晋书法搞通,不搞通你永远没有机会。一个是道,一个是技。技是语言,道是一个人的精神和思想,两极要研究通的时候,才可以打通,才能真正走对路。所以我把书法分为心法、身法、笔法、书法。为什么书画要同源呢?一样的是心法、身法、笔法,不同的就是后面两个,书法和画法,前面都是一样的。所以学书画一定要讲笔法,千古不易。笔法又分为四种,最简单是齐白石画画的笔法是我在电视上说的,还有一个正宗笔法,魏晋笔法,还有一个叫禅意笔法。
    记者:那这些都是你研究出来的?
于少平:我自己做出来的,我才知道嘛。我为了找魏晋笔法,我用了整整十几年,每天10个小时以上都在研究这个问题,研究笔法。
   写字方式,他的状态,用的纸和笔。连笔我都自己做,我就研究怎么能接近魏晋。
    记者:是不停的实验?
    于少平:当然了。当一艺术永远有一个楷模不可以逾越的时候,那就有心理障碍,艺术活动就不能获得自由,人没有自由的心,就不能畅,心就不能散。艺术的模仿是最简单的事,连书法模仿都模仿不象,画象、做象,拷贝象是假的,那么你可以跟古人沟通,而获得正真的底蕴。只有学通以后获得了自由,才真正有高度的书法艺术。
    记者:你这些东西太高了?
    于少平:这个,我做出来,而且我的弟子们都要教会。
    记者:我听着都……
    于少平:真的,有这个东西。其实这个是历史上没有总结它。我总结的这一套恰恰是西方文化的理性、逻辑性给我的启发,促使我在这一头找到了好多东西。而且我可以教学生,用的也很快,提高得很快。但是要想瞬间成为高手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记者:那您小孩现在学这个吗?
    于少平:我小孩不学,为什么不学呢?本来我想让他做个画家,他也喜欢画,但是跟我北京住了一年只画了20张画,我这个学生不到一个月已经超过20张了,他没有资格做画家,所以去打工吧,做个小老板去吧。我有个理念,人只能要求自己努力和追求,不能强制子女和弟子的追求,人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弟子要跟我学10年吧,要求他们是十年磨一剑,10年过后,你可以随便飞了。中国书画是一个庞大体系,包括书法、绘画、花鸟、人物、理论要用10年去接触一个体系,因为人的生命很短的。我们应把人接受知识的时间给缩短,让发挥自己的时间更多。我说这个体系要用多长时间呢,5年去吸收,5年去消化,10年过后你可以解放了。这个吸收里头包括书法、绘画、理论、自我心态的调整。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2-5 23:56:41 | 只看该作者
记者:学过他反而有条条框框框在那里。
    于少平:我讲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被三流钢琴家教过的孩子,让一流大师再去教他,要他归零从头开始,还不如教一张白纸。现代艺术教育错的地方很多,这是要慢慢谈的问题。没有拿过毛笔,照样可以画好画。只要你走正门,不怕你基础差,就怕你不进步,我教你一点前进一点,天天向前进,离目标总会越来越近。不怕慢只怕转向。我要到海南去,有人走,有人开车,但是他开到了浙江他就往东走了,你永远到不了海南。你只要认准了路,方法正确、思路准确,总有一天你能走到了海南。所以思路、方法是很重要的。我们要学国学中的哲理和精神,也要学西方的哲学和方法论。西方人有方法论,比如视觉心理学、色彩学等,前人教书法永远叫你写10遍、100遍,熟能生巧,然后原理呢?讲清原理是重要的,所以我跟我学生说,我教你时没听懂就要问,我再讲你再没听懂的时候,或觉得没道理的话,那就不照我说的去做。不懂,你死做,你是没有出息的。所以一个人的道理说服不了别人就是没道理。真正的道理是简单的,是很容易说服别人的。越是讲话悬忽的人,也许越是最没道理的人。总的来说,方向比进步的速度重要,方法比天分重要,用心比用脑重要。
记者:对,浅薄的人他喜欢说一些大话来糊弄别人,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看明白。
记者:我觉得认识你有一个份量的人,你说的我可以理解,因为我自己有亲身感受以后,我就更能够明白您所讲的,然后我就说做这个节目。
    于少平:电视节目会有一个弊端就是收视率,把我的东西说成奇特的现象,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从来没讲艺术可以速成,但是把两个片子都做成速成这个概念,这也可以理解。
    记者:你要知道因为一个节目,它有的时候为了吸引老百姓看,要去玩噱头。
   学生:不过其实于老师这个东西你真的要成为家,你不修炼哪可能,没有10年、20年是不行的。
    记者:其实我做片子我从来都不是抱着说我要去做谁的宣传,我自己都没有这样功利的心,但是,我觉得我对于艺术的这种热爱,然后对传统这些珍贵的东西,我觉得有必要,总比传播其他低俗的东西好吧。。
    于少平:那当然,我也有这个愿望。媒体是双刃剑,媒体也是很珍贵的资源,就看你怎么用了。我说它用好了,对文化的传播是有很大的作用。说实话我画好了就行了,但我为什么要做节目告诉人怎么看画?为什么要告诉人这样看画是正确的?因为懂书画的人已经不多了。
    记者:你觉得沙曼翁的字好不好?
    于少平:沙曼翁过于甜,在雅俗之间,我觉得品还不够高,但是已经是现在中国最好的书法家了。
    记者:我也觉得,沙曼翁算是风流潇洒一点。太甜了一点?我个人喜欢弘一法师的书法。
    于少平:他的字最早是吸收了良宽,知道梁宽这个人吗?日本的一个和尚,弘毅都是从他那里出来的,有空灵感。书法还是慢慢谈吧,把字看懂比看懂画要难一点。书法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必须通书理,把书法叫法,其实没有理法就是僵化的东西,有理法才是活的。书法首先要从书理入手,你没理法都是假的。
书法里有很多东西。譬如我讲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考古在楼兰地区找到一些魏晋时人写的字,叫楼兰残墨你知道吗?楼兰残墨就是古城里面留下来的魏晋时候在边疆部队里一个小文书小会计写的字,写的比宋以后的书法都高古。他们其实在做一个日记,在写一封信,为什么他们东西比后来的书法家要高呢?笔法失传,可我找回了。所以一个人如果写王羲之的十七、兰亭序,可以有写钢笔这种自在状态,而你能写的接近它七八分像,你就得古法了。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2-5 23:56:02 | 只看该作者
记者:现在冒出很多画家村,从收藏角度上来说,就是说不是每个老板都要求阳春白雪,觉得好看和价格条件适合就行了,很多作品不是真正的艺术品。
    于少平:中国文化又跟西方文化不同。中国在古代的时候,画匠是靠画生存的,大部分文人画家不是靠画生存,所以中国的文人画家的作品有精神的高度。这一点跟西方是不一样的,西方古代画家、雕塑家的身价是很低的,在古希腊有名的雕塑家的身价不如政府的普通工作人员,更不用说商人的身价,他们就是做神庙雕刻的工匠。中国不是,中国人对待艺术的态度,是知识分子、贵族玩文化,画家画不被推崇,喜欢的是文人画。工匠画家和文化画家是分的很清楚的,有品味的画是文人做的事情。所以真正从事中国画一定讲求闲散的心态,讲究修身养性、精神气息和笔墨情趣,没有一种刻意的做画,所以他们一定是放松的。
    记者:而且他们首先是对中国文学的一个高度的理解。
    于少平:他是不愁吃穿的时候,为了心灵的一种充实才去写字、画画的。所以做一个真正中国好的艺术家,一定要有贵族心态。贵族是一个人的状态,就是说他对物质不屑一顾的状态下,纯粹为了心,为增加自己的品位去从事艺术,这才叫贵族状态。有钱人不叫贵族,真正的好的艺术家永远要有一种贵族心态,就是他一种荣辱不惊,见多识广,他要不考虑别人的品味,只考虑自己内心中精神的提拔和享受,当他达到高度的时候,他的作品会有内在感染力的。我对艺术解释一直在举一个例子,报纸社论和你朋友的信,你说你愿意看什么?一个语言、语法肯定没有问题,另一个是不一定完美,但是你喜欢看,艺术是从这里开始。所以从你自己心里喜欢作为开始,去慢慢体会,去享受它,好的画家就是以这种态度对待绘画的,你保持得久了,成了你的习惯,肯定能成好画家的。只要你把这个状态保持住,不急不慢的用一辈子去做,你就成大器了,晚成了。养成一个习惯,用心灵去对待艺术对待传统,然后享受自己内心的时候,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你不要怕没人赏识你。
    记者:这个怎么来评价?
    于少平:这看你底蕴够不够。一个人底蕴由三个方面组成,首先你要知道历史,美术的发展史;第二个,为什么画画?就要知道理论;第三个就是画法,就能去画画。你理论不清楚,我为什么画画你搞不清楚,不去学画画,你怎么可能画好。其实一个人国画画的好不好,你拉一个线条能不能有品质我就知道。就像一个人在你面前说几句话,你马上就知道这个人深浅了。
字画是一样的,比语言更难掩饰自己,语言还可以装模作样的,但是你画一下来,我就辨别出你这个高低。这个是可以通过训练感觉到的。你有多少底蕴,你写一个字我看,你写你自己的字,哪怕你名字,我马上可以知道,你有多少深浅。到我这里学书画的,有没学过的,有学过二、三十年书画的人,没学过反而更好教。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2-5 23:55:31 | 只看该作者
记者:其实苏州现在的画家,我也都不欣赏。我觉得他们对于那个功利方面的追求是远大于对精神方面的追求。
于少平:这是人的不聪明吧,你说我们讲经济,人活着不能不讲。譬如说我们讲孔子对人的要求是做君子,我在北京曾经有一个故事,是我一个学生的朋友,在中央美院进修,画画很痛苦,我说画画为什么痛苦呢?然后她来学了,学的很快活,我教她印象派绘画。然后我说你要追求做君子的境界。
“哎呀,孔子说的君子太难做了。”我说君子很容易做到,我说你愿不愿意做?我说第一个你把自己身体养好,第二个赚点钱,把家庭照顾好,孩子照顾好,父母照顾好;然后你还有余力的时候,你照顾照顾好朋友;你再有余力的时候,你再顾天下,有钱做些慈善在事,有学问就传播些文化,这就是君子。“那我愿意。”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这种东西,哪怕一个人要追求经济上,也许不都是为了自己,但是他们的思路错了。你做一个优秀的画家你害怕没钱吗?但是为什么为了眼前的利益你放弃了对艺术本质的追求呢?这是不聪明的做法。我也有些钱,但是我真正花在自己对身上的钱也很少,为什么?因为我不是一个摆谱的人。我北京的朋友买了五六百平的别墅,还月月还着贷款的大画家,就为了给人在北京混好了的感觉,为了这句话忙不忙啊。让老婆做保姆,老婆打扫了,还不够,还雇个保姆。买了一辆好车,在外面一开,外面人一看:“哎哟,这车不错,没见人。”其实他就是为了自己摆个谱,自己混好了呗,不为一颗心活着。
这很重要,人活一颗心、一口气。所以我教学生,画的外形要不要重视,要。光有形是错的,一个人光有一个形象在那里,是不是人?是人,是个死人呗;一个人形有,他有口气,是不是人?也是人,植物人;一个人要有神,再有气有形,他是个完整的人。所以我教学生时候,第一课就是怎么把画看出好坏,你不懂,你怎么画得好呢。看出好画里在精神、气韵和笔墨的形质,学的时侯一起学。现在很多画家都不懂画,懂画他为什么画的不好呢,所以这个普及是很重要的。中国画到底是怎么看,看到什么,然后看懂了,他可以在里边吸收到一个营养。把看画懂同样可以修人,画画也可以修人增加品位。所以修身养性,不一定只有读书,书画也行。何况读书有死读活读之分,培根说读书使人迂腐,读书使人明智是我们中国人说的,读书多可以成书呆子,也可以从中学到智慧。
    记者:其实书里道理也都不是绝对的。聪明的就会把书能够读活了。
    于少平:对。所以说读书是为了使人思考,在中国还有句老话:读万卷书不能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只为了找几个人,就是与君一席话胜读10年书。
    记者:苏州画家我也不是很联系,因为我看到他们画,不同的名称,他们画的所有的东西都一个样子,都是那个脸的。反正在他们的作品里,真正内心的东西我看不到。
    于少平:仔细想想就行了。因为苏州已经是…
    记者:我看一个陶俑,我倒有很多感觉。感觉到两千年前的西汉的创造者创造时候的这种快乐感,他们的作品,两千年以后仍然感受得到。
    于少平:为什么呢?你知道吗?我告诉你原理,当时汉代的时候离战国时候不远,思想家大部分是产生在那个时代,然后官方推崇的是正宗文化,影响了民间工匠,他们的品位都很高。工匠品味的降低是什么时候?是从南宋开始,南宋外族打进来了,文化人都赶到南方来了。所以外族统治的时候,南宋以来艺术家永远不会在官方。真正的文化,继承中国最正宗的文化永远是在民间。我们讲民国时候,清朝、明朝以及元朝都是这样子的。已经没有办法了。包括现在西方乱七八糟的思想体系进来引起混乱,审美趣味越来越低下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12-2-5 23:55:02 | 只看该作者
记者:你说这个是不是唯物世界里面不会感受到?因为人的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于少平:其实,有很多问题不是说它是唯心、唯物可以解释清的,在北京我见过一个《走进科学》拍的点穴高手。他在人身上这样一刮,这个人就倒下了,就在胆穴这里刮了一下,人的穴位你拿棍子捅没用,后来这个人给他解了三次穴还没有完全恢复,这是真的。你拿棍子打这个穴位没用,这个你怎么解释?
但是“心”这个东西我知道,它其实是人一种生命状态。什么是最好的生命状态,你会开车吗?汽车不会,自行车会骑。那么好,当你刚学会自行车的时候,你一个人骑着自行车没有目标,不是上班,不是办事,只是兜风。风吹在你的身上,你那时候很轻松,有一种淡淡愉悦感,中国人要求最好的生命状态就是这种有愉悦感的状态。
    记者:就是自然,就是人和山林之间一种细和的放飞的?
    于少平:对,是惠风和畅。到了春季刚刚开春的时候,风吹到你的脸上,不凉也不热,然后你的领子在微微的抖动,感觉一种舒适感。不是大喜不是大悲,永远是一种平和,这对人的精神是很有好处一种状态,这叫惠风和畅。中国文化为什么要人入静。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人入静时候,他受外界干扰就会少,但此时他判断事物就会准确。当一个人发火的时候,他判断事物就会有失误。比如喝茶,我说你品这个茶香的时候,你会放下外部世界,会用内心去感受,这时候人是用心。人大部分时间是活在外界,中国书画和最好的状态就是进入这种内心体验过程。俗话说:人活一颗心、一口气。
    于少平:我也跟学生说一个问题,就是说有人在非议我,说我是魔法,其实不是魔法,中国文化是一个大的体系需要接受,按照黄宾虹说7年才能学通中国文化。都在学中国文化,不是就没有另一个个性的东西,有人在置疑我这个。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当你学了传统文化,在走出来的时候,它自然会形成一个风格,这个风格就像大自然中的每棵树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可以说将来我应该在你于老师之上,不用在我之上,因为你永远是你,你首先是跟其他人不一样的一个人,最终谁看的到都是你。但是这个你是建立在一个档次之上。就是说万物要向着阳,阳光是什么,我们最好的东西。我们文化传统当中最好的东西,它是关于人精神的一个好的标准,需要你接近那个状态就是好的。你照着那个地方生长,最后呈现出你自己独有的姿态,这就是你要做的。
    记者:对,你也不需要跟别人一样,你就是你嘛,你干吗要去跟别人一样,但是只要你内心是健康的、向上的、阳光的,都是可以的对吧?
    于少平:就是这样的道理。
    记者:所以我有时候也爱写字、画画,但我对写字的兴趣更大一点,因为画画太难了一点,老觉得自己画的太丑了。
    于少平:是,自己学画是很难。
    记者:那我就喜欢写字。
    于少平:你写谁的字呢?
    记者:我写米芾的、王铎的字。
    于少平:其实我们这是从历史的角度讲,王铎是画字,米芾的字是失去古法过后写得最潇洒的一个人。那么真正要学写字,那还得往前推。
    记者:汉隶?
    于少平:不是,魏晋、唐、东汉张芝一直到五代的杨凝式,这是正脉。为什么不说汉隶和魏碑呢?那叫民间书法。中国人最高的东西是存在于文人书法。文人书法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峰,譬如我们讲画,为什么宋人山水画不如元朝来得高呢?因为宋人的山水画是画家画的画,黄公望、倪云林画的画是文人画的画。那么文人和画家的差别在哪里呢?文人是思想家去画画,画家是绘画能力去画画,他是两个档次。就是说一个有思想的人,说话也许不多,总比罗嗦的语言学家要有意思得多吧。所以学中国画,我教我的学生,看看宋画、元画打底。比如说我这个学生半年以后就要去学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什么概念?被称为山水中的兰亭,其实是山水中最带文人气的,一种有魏晋潇洒的绘画,它是很难的。但是如果一个人要写诗的话,写格律诗的话,他不学六朝诗不学唐诗,他最多写个押韵的顺口溜吧,没有底蕴。中国人很强调这个人有底蕴,底蕴就是说你在话语当中,有很浑厚的内涵在背后,这个背后可能是自己修炼,也是可能是前人那里继承过来。所以现在大部分画画的人是没有底蕴的。包括在苏州,你找不出很多有底蕴的写字和画画的人,我可以马上告诉你说他错在什么地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00:53 , Processed in 0.09082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