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静物画的感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6 17:44: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静物画的感悟

笑脸相望(油画) 2011年 赵士英
我好久不画静物了。最近家乡人送了一箱草莓,色泽光艳鲜嫩欲滴,吃掉有些不舍,想先画下来留个念想,于是有了《莓的告别》。一日,女儿送来了葡萄和非洲红菊,勾起了我的画意,于是完成了《葡萄·酒》和《异国来客》。火龙果,像跳跃滚动的火焰,让我感受到生命的美丽,于是又完成了《激情似火》。去菜场买来玉白的花菜和萝卜,从外至里是那样诚实洁雅,不绚烂夺目,不花枝招展,于是我画了《心也素净》。插在古瓶的蓝菊已近枯萎,陶坯着釉的花鸟亦落满尘埃,它们不傲言当年的妖娆与青春,坦然而自尊地面对当下的老去,于是我描绘了心仍年轻的《不言往昔》。不久前的日本大地震,面对大自然愤怒的无奈,怀着对生命的礼赞、对平安的祈愿,我把中国民间布艺玉兔组合在一起,创作了一幅《祈福》……不知不觉一口气画了十来幅静物写生,在画的过程中也引起了我对写生中写意的思考。
记得学画上一年级的时候,刚画完石膏几何模型就开始素描静物画的新单元:老师煞费苦心地把一筐萝卜倾倒在写生台上,任其滚动后自然组合,再进行局部构图调整。个个萝卜像从筐里蹦出来的小精灵,同学们画起来有声有色。二年级上水彩静物课,老师又摆了面包、水果、陶罐、金属器皿和玻璃酒瓶之类的组合,并配上各种衬布,以训练我们对造型美的感受及质感、量感、空间感的描绘能力。
1959年,临毕业前一年的油画静物课,是大家敬仰的卫天霖先生给我们上的,画面是紫檀桌上放着的老玉米和茄子。卫老师在色彩上要求学生极严,简单地把金灿灿的玉米和暗紫油亮的茄子画出来还远远不够,就是不到两尺见方的桌面也要用色彩表现出平远的空间,还特别强调要在画面上画出画者与静物间的距离感,并多次提出中国画的线条在油画体面、色彩中的巧妙运用。
2#
 楼主| 发表于 2012-2-6 17:45:06 | 只看该作者
瓜果飘香(油画) 2011年 赵士英
卫老说,欧洲自16世纪静物画从宗教和肖像画的背景点缀上脱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画种以后,出现了17世纪勃鲁盖尔的花卉静物。特别是18世纪法国画家夏尔丹的静物,沉穆凝重、富有生命感,到19世纪出现了后印象派的塞尚静物《苹果》等。当然,还有梵高的《向日葵》,那是画家用生命撞击出的精神最强音,用不同黄色对比、肯定有力的笔触,在绚丽跃动中蕴含着生命的倔强与悲怆。向日葵就是梵高自己!
与欧洲写实油画不同的中国绘画,有着自己古老深厚的写意传统。主张天人合一,人与万物在精神上是相通的,可谓“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国”的意境和哲学的追求。传统的花鸟画不喜欢把猎获的山鸡、野兔摆在那里,画禽鸟或飞或站,画鱼虾或游或跃,况且绘画线条书法运笔还蕴含着独立的审美价值。宋代人画的荷花小品《出水芙蓉》似冰清含羞的少女;清代的八大山人和虚谷的花卉花鸟也都是在书写生命乃至画家自己的心灵。
从观摩西方静物和中国传统花鸟画的作品里,从欣赏东西方绘画由客体到主体、再由主体回到客体的往返中,我体验到一种共鸣,那就是万物都有生灵。这是在生生不息中永远也唱不完的赞歌!
只有画家和生灵交流共鸣时,才会怀胎产下新的艺术生命。
在艺途上,我还是个蹒跚的学生。(赵士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2:02 , Processed in 0.05893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