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徽文化的前生今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20 11:2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徽文化的前生今世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时间:2011-10-12



徽文化作为一种古文化,在当代的继承和发扬徽文化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在当代这个消费主义横行的时代继续徽文化一贯的古朴、典雅、庄重而不失活泼、轻松,是众多专家学者需要加以关注的内容。
前生:徽州、徽商与徽文化
徽州,简称,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区,古称新安,自秦朝置郡县以来,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徽州地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1955年与1981年在绩溪县发现的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证,早在六千年前,翚岭(即徽岭)南北就有人类活动,西周以前,据《禹贡》天下分九州本区属扬州,即所谓蛮夷所属之地。
徽州也是时间概念,即从1121年至1911年。徽州这一名称始于宋宣和三年(1121),方腊起义遭到镇压,改歙州为徽州。从宋置和三年(1121)一直到清宣统三年(1911),徽州这一名称一直没有变更,或称路或称府。民国元年(1912)废府留县,徽州这一名称随之也就不复存在。1949年以后设立的徽州专署或行署,由于管辖范围不同,已不屈于徽州府这一概念。
同时徽州更是一个文化概念。徽州文化(简称徽文化,并非现在部分人理解的安徽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上世纪80年代以后更趋火热,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地方学——"徽学",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
徽州文化兴起于秦初,在南宋崛起,鼎盛于明清,不仅包括独具特色的徽州商帮、新安理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徽派建筑,还包括富有浓郁地域色彩的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州民间工艺和徽菜等,涵盖了哲学、经学、史学、医学、科学、艺术等诸多领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典型标本和重要组成部分。但徽文化在安徽经济棋局中,似乎只剩下了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徽文化旅游。高高低低的马头墙、灰砖白墙的古村落,这仿佛成了徽文化在当代安徽的惟一遗存。
有句民谚说:“无徽不成商。”历史上,在中国皖南山区,曾出现过一批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徽商”。“徽商”生于东晋,长于唐宋,盛于元明,衰于清末。“徽商”,是指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徽州府辖地(包括歙县、休宁、绩溪、黟县、祁门、婺源)经商的商人集团,是特指“徽州地区”的商人,而不是所有安徽籍商人。徽州地区的商人在商界发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被称为徽商,他们与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从而获得了“儒商”的美名。
徽商,俗称“徽帮”,曾经是中国最成功的商帮,承载了当时最为先进的商业文化,也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股曾创造辉煌的商业势力却在清朝中后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徽商的成功和衰落给现代企业带来诸多重要启示。
徽商能够迅速崛起必然有其成功之处,其中独特的徽商精神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其中必然与古徽州文化是离不开的。独特的徽商精神也成为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徽商得以崛起并称雄于中国商界,是经过长期的经营打拼后取得的。在这过程中涌现起一批批功业垂成的徽商名贾,创造了无徽不成镇的商业奇迹,书写了中国古代商业的历史辉煌,可以说知人善任正是传统徽商经商业贾至关重要的成功之道,其中就有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值得今人寻思与借鉴。


今世:“徽州”改名与当代安徽形象塑造


徽州富饶、美丽,有许多精美绝伦的人文景观,是旅游胜地。徽州经济在明清时期很发达,徽商遍及华东各地,有无徽不成镇之说。徽州的林产品和茶叶是安徽省的经济支柱产品,祁红屯绿是享誉国内外的名品。这一切的一切形成了徽州的辉煌。这是历史留给当今的人们关于徽州的记忆。

  然而,徽州,这样一个闻名遐迩的名称,在1987年改制中,成立地级黄山市(俗称大黄山市),将黄山山名取代了徽州地名,这样徽州不复存在了。与此同时,撤销了1983年在黄山脚下刚刚成立的新兴旅游城市省辖县级黄山市(俗称小黄山市),将徽州六子之一的绩溪划给了宣州管辖。不仅在中国地图上硬是把一座历史名城给抹掉了,原徽州地区也被搞得残缺不全。

1987年将徽州易名为黄山市,徽州的历史被人为地割断了,并造成皖南处处皆黄山,地名严重混乱。屯溪市和原县级黄山市本来是两个好端端的市,现在都改为行政职能不伦不类的市辖区。徽州与黄山两张牌本来可以同时打,互相补,齐发展,双辉映,如今两张牌简化为一张牌,顾此失彼,既丢掉了徽州,又顾不上黄山,使得徽州经济多年得不到发展,黄山的旅游事业也远不如泰山、武夷山、张家界等地发展迅速。
1987年将徽州易名为黄山市,给以徽州为载体的徽文化的传播所造成的损失,是一个莫大的遗憾!
安徽省是地处中国中部的省份,长江和淮河贯穿而过,安徽的文化沉淀有着丰富的内容,安徽是老庄思想兴起之地,是徽文化的发源地,明清时期的徽商闻名全国。在文化沉淀和积累上安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充用好这些文化积累,对于安徽的经济文化发展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同样,徽文化的传播亦可借助安徽传媒的力量,安徽在自身形象建构方面是具有自身的优势的,借助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力,可以在把徽文化、徽学和古徽州与传媒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对推动安徽文化事业的发展与传播将具有更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系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0:55 , Processed in 0.07337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